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567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docx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

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报告

2012-12-09

——此项目2002年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逐步完善落实,随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由过去单一的萝卜、白菜等大众菜向精细品种过渡和发展。

莲藕,以它特有的“鲜、嫩、细脆”品质成为广大居民喜爱的细菜之一。

湛河区曹镇乡位于市区南部,毗邻白龟山水库,水资源丰富,常年种植莲藕面积近3000亩,是该乡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也是市区莲菜市场供应的主要渠道。

96年以来,由于品种更新不及时,加上连年重茬,病害严重,导致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产量连年下降,最后亩产一直徘徊在1200公斤左右,个别田块甚至有绝收现象,同时品质下降,经济价值低下,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所以莲藕品种更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结构优化的一大课题,摆在了政府和农业科技人员的面前。

二、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改革我区莲藕传统的种植模式,引进优良新品种,淘汰退化老品种,综合防治病虫害,推广先进的节水和科学管理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产量,使莲藕丰产、优质,进而丰富市场供应,满足日益增长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变化的需要,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1、莲藕新品种引进与试验、选优、示范;

2、根据不同品种研究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和排藕方法;

3、科学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4、水位科学管理(节水种植)技术研究;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6、高产、优质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四、该项目已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三年来,我区莲藕种植现状有了大的变化,面积在逐年扩大,产量在逐年提高,效益在逐年增长,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1、经济效益:

三年来,我们遵循“边试验、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累计推广应用新技术面积6000多亩次,每亩产量由原来的平均1200kg左右,提高到平均1600kg(最高亩产达3800多kg)。

亩年增鲜藕400kg,每公斤鲜藕以市场最低价位1.5元计算,亩增值600元,全区年增值120多万元,项目实施期间累计增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2、社会效益:

⑴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年增收鲜藕80多万公斤,极大的丰富了我市蔬菜市场的供应和城乡居民的菜蓝子,改善了市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⑵该项目实施以来,莲藕栽培技术培训已达10多场次,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5000余人次,咨询2000多人次,印发有关技术资料3000多份,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藕水平和致富能力。

⑶节水效果显著,每亩年节水(浅水藕水层年平均0.15米,亩用水100—150吨,深水藕水层年平均0.5米,亩用水350—400吨)250吨以上,全区年节水30—50万吨。

⑷通过该项目的示范推广应用,一举扭转了我区莲藕种植产量低和质量差的被动局面,促进了全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之目的。

3、生态效益:

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莲藕种植,既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建立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日的藕田,碧波荡漾,荷花迎着太阳笑,蜻蜒绕着荷花飞,好象画一样美丽,犹如诗一般动情,真让人如痴如醉。

由此可知,发展莲藕生产,给我们带来了一片蓝天,一池碧水,一方静土,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五、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总结

为了改变我区莲藕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病害严重、品质低劣、效益不高的局面。

1998年我们就开始对其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发展历史到种植模式,由高产典型到栽培技术,一直到后来的低产、劣质状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分析,并及时给区委、区政府做了全面的汇报,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从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业整体效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高度。

把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列入了区委、区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做为98年为民所办十件大事之一,进行了布署。

曾先后三次拨出1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该项目的研究工作(98年拨付0.5万元用于新品种引进及病虫害综防研究;2000年又追加1万元用于该项目实施;2001年春拨付9万元,推动该项目示范应用。

)。

在区委、区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全方位展开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

㈠新品种引进及试验对比研究

我们于1998—2000年,先后从武汉市和三门峡市引进武藕E9、武莲二号、鄂莲2号、武莲四号、武藕W8、武藕W10、灵宝阌莲等8个品种进行了品种丰产性和抗病性能对比试验。

以老品种信阳白莲做对照,通过2年多的对比试验证明(见附表一)灵宝阌莲、武莲二号、鄂莲2号、武莲四号、武藕E9、武藕W13在同等的栽培条件下,表现出了明显的丰产性和抗病性。

同时表现出显著的优良品质(见附表二)。

鄂莲2号(又名武莲三号):

晚熟,抗病性强,藕身粗圆筒形,皮米白色,顶芽黄白色,主藕具5—6节,亩产高达2700多kg(是对照品种的173.6%),肉质细致,含淀粉 量多、品质好。

武莲四号:

早熟,抗病性强,主藕5—6节,长120cm左右,单支重3—5公斤,表皮肤白色,肉质脆,品质好,亩产达2480多公斤(是对照品种的158.3%)。

灵宝阌莲:

抗病性好,一般成藕4—5节,亩产达2400多公斤(是对照品种的156.6%),藕皮浅白色,肉质白色,脆嫩、稍甜,品质好。

对照信阳白莲则表现为抗病性较差,腐败病发生率高、产量低,品质下降。

试验证明:

鄂莲2号、武莲二号、武莲四号、灵宝阌莲等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推广价值。

㈡腐败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莲藕腐败病是我区莲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植株感病后,叶片先是边缘脱水失绿,后逐渐向中间扩展,叶片死后向上卷起,地下茎维管束发生褐变、腐烂。

此病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

为此,我们着重加强了对此病的研究工作。

1、药物防治

试验田为发病较重的老藕田,参试品种为社旗小白莲,设6个处理,每处理面积0.3亩,不设重复。

⑴生石灰(100—150公斤/亩)土壤处理+50%多菌灵600倍液喷雾2次(第一次于发病初期7月10日;第二次7月18日,下同)。

⑵70%敌克松(2公斤/亩)土壤处理+70%敌克松1.5公斤/亩700倍液喷雾2次。

⑶3%广枯灵(100ml兑水 50公斤/亩)土壤处理+ 3%广枯灵750倍液喷雾2次。

⑷绿亨一号(400克/亩)土壤处理+绿亨二号600倍液喷雾2次。

⑸绿亨二号(1000克/亩)土壤处理+绿亨二号600倍液喷雾2次。

⑹对照(清水喷雾)

试验田按要求进行了种子处理和耕作、栽植,并分别于第一次发病期和第二次发病期调查发病情况。

每处理取5个点,每点10株,调查发病株数和发病率。

产量调查于春节前12月20日进行,每处理选5个点,每点挖1m2计实产。

试验结果(见表三)证明:

使用以上5种处理方法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病株率明显减少,尤其是绿亨一号土壤处理+绿亨二号喷雾和生石灰土壤处理+多菌灵喷雾效果最好。

表现为发病初期比对照晚,发病株率分别为10%和18%,比对照降低了36%和28%。

敌克松土壤处理+喷雾、广枯灵土壤处理+喷雾和绿亨二号土壤处理+喷雾发病率分别为28%、30%、38%,对照发病率高达46%。

产量调查结果证明:

绿亨一号土壤处理+绿亨二号喷雾折合亩产1880.9kg,比对照产量提高404.2kg,增产27.4%;生石灰土壤处理+多菌灵喷雾折合亩产1676.8kg,比对照产量提高200.1kg,增产13.6%;广枯灵土壤处理+喷雾和敌克松土壤处理+喷雾产量分别为1614.1kg和1607.5kg,比对照增产幅度分别为9.3%和8.9%,而绿亨二号土壤处理 + 喷雾单产为1587.5kg,比对照增产7.5%。

由附表三可以看出防治方案以绿亨一号(400克/亩)土壤处理+绿亨二号600倍喷雾和生石灰100—150公斤/亩土壤处理+50%多菌灵600倍喷雾效果最好。

2、综合措施

防治莲藕腐败病,除上述药剂防治外,我们还采取了其它防治措施:

①实行轮作,发病田块不能连作。

②选择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③种子消毒,将种藕洗净泥土,用1000倍多菌灵浸泡10分钟,然后取出沥干水作种。

㈢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通过二年多的品种对比试验及病害综防技术研究,我们探讨、研究出了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系列技术。

2001年在政府财政扶持下选择曹镇乡银王村和张庄村开展了配套技术示范应用工作。

1、栽前准备

研究证明:

栽前必须做好选地、整地、施底肥、选种工作。

⑴选地:

选择地势较低,土壤保水、保肥力较强,排灌比较方便的水田且土壤 PH值在6—7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在1.5%以上)、水源稳定、人工可以控制、耕作层较深的粘壤土为宜。

⑵整地:

准备栽藕的田块,最好在冬前深耕,经过冬凛,减少病、虫、杂草的危害。

开春后,再耕翻一次,然后灌水耙平。

稻田种藕,在保证深耕25厘米的同时结合耕田,将残留谷蔸清理出田。

整地要求:

二耕二耙,泥活田平。

⑶施底肥:

莲藕生育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生长期间施肥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底肥要施足。

底肥用量要占整个施肥量的50—70%,底肥以有机肥为主。

底肥要结合整地一次施足,一般亩施人畜粪肥或堆厩肥2500—3000公斤,也可施入绿肥鲜草3000—3500公斤。

今年春天,由于选择田块晚,所以当麦苗长至30cm左右时,才开始整地,把麦苗一次性翻入土内做了绿肥。

按每平方米5kg麦苗计,每亩施入绿肥量达到了3300多公斤。

另外,每亩加施基肥——俄罗斯复合肥150斤,以弥补有机肥的不足。

⑷选种:

①新鲜:

种用藕应留原田内越冬,春季种植前随挖、随选、随栽,不宜在空气中久放,以免芽头失水干枯。

从外地引种,种藕应稍带泥土,用稻草或草包覆盖,沿途要保持湿润,并防止酒精、硫酸等刺激性气体侵袭,以防伤害种芽。

到达目的地后,应迅速抢栽下田,若暂时还不能栽植,应置于潮湿阴凉处,加盖湿物,保持湿润。

②大藕:

选用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的大藕作种,亲藕、大子藕均可,每支藕 种应具两节以上,单支重250克以上。

③完整无缺:

选用藕种节部和藕身都不能挖破,防止泥水灌入,引起腐烂。

④依据示范田块以及栽培环境,我们选择了浅、深水兼用生态型品种:

如鄂莲2号、武莲二号、武莲四号等。

2、适期种植

通过研究表明(见附表四):

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5℃以上,水田土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种植。

在我地于4月下旬—5月中旬定植为宜,栽植密度因品种而有不同。

适当密植,有早熟增产作用,如中熟品种武莲二号,每亩种植种藕450支,用种量350公斤,株距0.7米、行距1.5米,比通常提高用种量100千克,亩产达到2000—2500千克,而且采收期提早。

近几年来,除了留种的藕田外,莲藕的栽植密度一般都有适当的提高,特别是早熟品种,为求提早采收上市,多采用较高的种植密度。

如武莲四号,现每亩种植种藕已达到600支左右,或种植时只保持1.2—1.5米的行距,株距变为“一字长蛇阵”,首尾相连。

晚熟品种如鄂莲2号,单株所长出的立叶和分枝较多,所占营养面积较大,种植密度较低,亩栽种藕500支左右。

株、行距确定后,各行上的栽植点要交错排列,种藕顶芽(藕头)要左右相对,分别朝向对面行的株间。

藕田四周的各种植点种藕顶芽一律朝向田内,以便将来长出的立叶和结出的新藕在田内分布比较均匀。

种藕一般实行卧栽,即在栽植点上按确定的朝向,将种藕的顶芽稍向下斜插入土,顶芽入土深度8—12厘米,粘重土壤偏浅,松软土壤偏深。

尾端稍向上翘,以入土为度,前后倾斜20—25°,与结藕时的自然状态相似。

这样萌发、抽生的地下茎,将正好在较肥的土层中伸长。

栽植时可采用二法:

①田中保持3—5厘米的浅水,由田中向两边退步栽植,栽后随即抹平藕身覆泥和脚印坑。

②按株、行距开沟,种植后把泥土覆平,然后放水即可。

3、水层管理

浅水藕水层管理的特点是需水量少、节水量大。

总原则是:

前浅、中深、后浅(见附表图五)。

苗期田间保持3—5厘米浅水层,最大不宜超过10厘米,利于田土晒暧增温,促进生长。

生长中期,待藕田出现立叶(1—2片)时,水位应逐渐加深到20—30厘米,以促进立叶逐渐高大,并抑制细小分枝发生。

后期立叶满田,并开始出现后把叶时,应在2—3天内将水位落浅到10—15厘米,最深不宜超过25厘米,以促进结藕。

农谚有“涨水荷叶落水藕”的流传,就是说在开始结藕时,水位不宜过深,以防促进再长立叶、延迟结藕。

整个生育期,都要保持水位涨落和缓,不能猛涨暴落、时旱时涝。

新藕成熟后,水位逐渐降到3—5厘米。

留种田冬季要保持田间湿润或浅水层,遇-10℃以下的冷空气时,水位要上升到10厘米以上,防止种藕受冻。

春季逐渐落浅。

4、分期追肥

莲藕的生育期较长。

研究证明:

在整个生育期内,一般需追肥两次,一次是立叶肥,一次为座藕肥(土壤肥沃,又施足基肥的田块可追施一次藕肥)。

第一次:

在栽藕后20—30天内施用,大约在立夏前后,一般田间出现3—5片立叶时施立叶肥。

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或用45%复合肥20—30公斤;磷、钾丰富的田块也可用尿素20—25公斤或碳铵75公斤。

这次施肥有利于莲鞭分枝,并保证立叶高大,叶面积系数较大。

第二次:

在大田立叶满田时,即在芒种到夏至,施座藕肥,这是施肥的重点,每亩施45%的复合肥30公斤左右,或施腐熟粪肥1500—2000公斤,或施尿素20公斤、磷酸钙20—3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以促进分枝结藕及藕的发育。

除上述2次追肥外,如植株生长缓慢,立叶少而瘦小,还要在2次中间增加1次追肥(见附表六)。

每次追肥前1天应放干田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或尽量放浅田水。

施肥应在早晨露水干后进行,或施后浇水冲洗叶片,以防化肥沾留叶上,造成灼伤。

施肥后1天还水。

立叶肥以氮、磷、钾并重,三者比例为2∶1∶2为宜。

座藕肥以氮为主,并适当配以磷、钾肥。

5、转藕头

试验调查证明,植株生长时期,地下茎伸长,两侧分枝不断作扇形伸展。

当新抽生的卷叶在田边缘、距田埂仅1米左右出现时,表明地下茎的先端即藕鞭的梢头已逼近田埂,必须及时将梢头拨转方向,回向田内,以免田外结藕。

因上午梢头含水充足,易于折断,故转头一般应在下午进行,下水扒开表土,轻轻将梢头转向田内,盖泥压稳,以防移动。

6、病虫害防治

莲藕主要病虫害有腐败病、褐斑病、食根金花虫和蚜虫等。

①莲藕腐败病:

此病是由一种真菌侵害所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莲藕地下茎,但在地上部叶片和叶柄上也出现病状。

病株初期叶色变淡,叶缘干枯变褐,并向上卷曲,最后全叶干枯变褐,叶柄也自上而下萎缩枯死。

老叶病变后逐渐向新叶蔓延。

这实际上是地下茎首先受病菌侵害发病,然后波及荷叶。

病茎内部的维管束先变褐色,以后在外部出现褐色或紫黑色病斑,最后全茎腐烂,引起地上部随之枯死。

严重发生时,全田一片枯黄。

病菌在带菌的种藕和发病的藕田土中越冬,通过种苗和土壤传染,也可通过灌溉水带菌入田而向周围传播,病菌在23—30℃的温度和连续阴雨的条件下侵染快,发病重。

防治方法:

实行合理轮作,种植藕的田块要与其它水生蔬菜或水稻轮作。

间隔3年后,再回到原田种藕;选用无病的藕田留种,作为第二年栽植的种苗;对准备栽藕的田块实行冬耕晒垡,到春季栽前再耕一次;生长季节发病初期每亩用50%的多菌灵或50%的速克灵2千克,拌干细土10千克,混匀堆放2小时后,撒入植株周围。

同时用上述药物1000倍喷雾,隔6—7天进行一次,连续2至3次即可。

②莲藕褐斑病:

是由另一种真菌侵害所引起的病害。

主要危害莲藕的叶片,在叶上形成大小病斑,病斑多向叶片正面隆起,呈灰褐色,严重时布满全叶,使叶片早枯,造成减产。

病菌在莲藕病残叶片上越冬,靠气流和风雨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清除莲藕的田间病、残枯叶,集中烧毁;施肥注意不偏施氮肥,全面施用氮、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或50%的代森锰锌,加水稀释500—600倍喷雾防治,可交替施用,增强药效。

③食根金花虫:

又名稻根叶甲,成虫有鞘翅,幼虫形体似蛆,潜入泥中,在地下茎的节位附近吮吸汁液。

进入结藕期后,即在藕身的节位附近危害。

造成地上部立叶细小、发黄、生长衰退;直接危害新藕后,在藕身上形成虫斑,藕也变细小,降低产量和品质,是莲藕的主要虫害。

防治方法:

清除藕田杂草,减少成虫产卵的场所;结合栽藕时的耕作,每亩用50%的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5—2千克,加干细土10千克,拌和均匀撒入藕田内,可杀死幼虫;食根金花虫以幼虫在水下泥中越冬,在冬季要排干田水,进行冬耕冻垡,也可杀死一部分越冬幼虫,减轻危害。

④蚜虫:

主要发生在莲藕生长前期,主要危害幼嫩的立叶,使其叶片皱缩难以展开生长,失去应有的弹性,最后枯死。

同时传播病毒。

防治方法:

在苗期出现蚜虫后及时用40%乐果800—1000倍液喷杀,隔一星期再喷一次,连续三次。

也可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加水1000倍喷治。

⑤斜纹夜蛾:

主要在莲藕生长中后期为害。

是暴发性害虫,食性很杂,能危害多种蔬菜和荷叶。

一年中可发生多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越冬,初夏开始以幼虫啃食荷叶。

干旱的年份在7—9月常会暴发,易把荷叶成片吃光,只剩主叶脉,因而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夏季干旱少雨天气,要经常下田检查,发现孵化不久的小幼虫出动,立即喷药防治,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即虫体还未超过1厘米时喷药(否则,抗药性增强,难以消灭)。

一般用2.5%的溴氰菊酯(敌杀死)2000倍稀释液,或20%的氯氰菊酯(速灭杀丁)2000—2500倍稀释液喷杀。

7、化学除草

莲藕生长过程中,水田内鸭舌草、水马齿、稗草、水莎草、三棱草、牛筋草等杂草较多,采用人工中耕除草,很易人为踩伤地下茎芽,采用化学除草,省工、省力,且对莲藕生长无伤害。

具体方法是:

①选用50%威罗生乳油,于莲藕立叶生长高出水面30厘米时,取药100毫升,先拌5公斤尿素,再加5公斤细土,充分拌匀后,于露水已干时撒施田中。

施药时藕田保持水深7—10厘米,施药后保持水层一周以上,效果良好,残效期可达一个月以上。

②选用12.5%盖草能或35%的精稳杀得40毫升,加水40—50千克,充分拌匀后,当露水干时对杂草叶面喷雾,约经4天,对杀死 3—4叶期禾本科杂草效果显著。

8、采收

田间调查表明:

当早期抽生的立叶发黄,且已出现很多的终止叶时,表明新藕已经形成,可以采收嫩藕。

供当地和邻近市场鲜销,但不耐调运。

这时藕体还未充分成熟,需要再经过30—40天,藕体才能充分成熟,含水量减少,含淀粉量增加,此时,方可长途运销。

藕体充分成熟时,田间荷叶已大部分枯死或发黄,只剩终止叶还呈绿色。

将后把叶和终止叶两点连成一线,即指示出地下藕的所处位置。

进入冬季以后,地上部荷叶全枯,一般立叶的叶柄也已干枯发脆,只有比较短小的终止叶柄仍然保持柔韧,用手一提便知,据此仍可大致判断出地下藕的位置。

采收时,根据这些标志进行即可。

9、结论

①经过示范应用表明:

武莲二号、鄂莲2号、武莲四号适宜在我区域种植,且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能和抗逆性能。

②经过试验、研究的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应用于示范田内,对莲藕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增加了产量(每亩产量达2500kg),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腐败病发生率为零,蚜虫及斜纹夜蛾也只有零星发生),提高了品质和经济效益。

③通过田间调查得知,示范田内鄂莲2号示范区每平方米产量达4公斤,折合亩产2600多公斤;武莲二号每平方米产量达3.8公斤,折合亩产2500多公斤;武莲四号(早熟品种)每平方米3.5公斤,折合亩产2300多公斤。

④鄂莲2号示范种植109亩,总产28万多公斤;武莲二号示范种植28亩,总产7万公斤;武莲四号示范种植14亩,总产3.2万公斤。

示范田总产达38万多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5元计,直接经济收入达57万多元。

扣除投入成本每亩1680元(每亩种藕650元、肥料400元、整地30元、栽植50元、管理50元、收获500元),总投入25万多元。

纯利润达32万元,亩纯收入2120元,比种小麦(稻茬麦600斤,每斤0.5元计300元,扣除成本种子25元、化肥农药100元、收获30元,计155元,下余145元利润)、水稻(稻谷900斤,每斤0.8元,计720元,扣除成本种子30元,化肥农药120元,人工插秧、收获费用80元,计230元,下余490元)纯收入635元,多1485元。

由此可见调整结构种植节水莲藕收入是种植业收入的333.9%,提高经济效益233.9%,同时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⑤莲藕高产、优质节水栽培配套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和较高的推广价值。

为我区乃至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进一步推广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