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655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docx

山东人民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备课本

 

版本:

辛屯中心校学

年级:

三年级

科目音乐

册数:

上册

备课人:

荆明峰

时间:

2015年9月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         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             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2、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事、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3、             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             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

4、             初步懂得讲文明、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课时建议:

11-13课时

1、生活需要消费

第一课时   我问爸爸妈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消费需要一定的经济收入来维持,初步培养理财能力。

2、体验劳动的甘苦,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会勤俭节约。

3、培养调查访问及简单的数据整理能力。

二、活动过程

(一)激趣质疑

师:

同学们今天穿得可真漂亮,知道这衣服是怎样来的吗?

生:

是爸爸妈妈买来的。

师:

这种买来的东西然后使用的过程就是消费,我们的生活需要消费。

(师板题)面对这个课题你想从哪些方面研究?

生按原来的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提出问题,汇报后,老师归纳板书。

1、我们的家庭收入从哪里来?

2、我们家的收入情况是怎样的?

3、父母的工作情况是怎样的?

(二)探寻研究方法

师:

大家所提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我们应怎样研究呢?

(生小组讨论)

生汇报:

1、询问父母亲,调查家庭收入情况,做好访问记录。

2、记录一周的家庭和自己日常支出情况,建立家庭记帐薄。

生进一步探讨具体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制定出计划。

生汇报后师归纳小结具体步骤。

1、个人先分头行动,并分别做好记录,以下是我们设计的访问计划:

 我的计划 

访问目的                    

访问对象

访问时间访问人访问内容记录

 2、把本组成员的调查、访问记录收集起来,进行整理。

师:

大家想得很周到,我相信你们完成得会同样出色,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大家可以请教父母,更欢迎来请教老师,我全天候地等着你们。

3、课后体验作业

师: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一次劳动体验,自己通过劳动,如卖报,卖酒瓶等,去获得两元钱的收入。

 

第二课时   我来算算账

(一)谈话导课:

师:

上节课我们各组在认真讨论、反复研讨的基础上确定了活动内容,制定出了活动计划,并按计划一直努力着,在这期间各组不时与我联系,我们共同探讨,进展顺利,这节课我们交流一下,看还有什么疑问,共同讨论解决。

哪个组先汇报?

生:

我们三组人按计划分头行动,都做了记录,然后我们把这些记录集合起来,进行整理,这是整理后的统计表。

(生实物投影展示)

四年级3月1日——3月7日家庭收入与支出对照统计表:

生:

我们在整理数据时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

我们自己的消费占了家庭总消费的近一半,我们平时怎么就没感觉出来呢!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师:

老师为你们骄傲,没想到你们能做出这么科学的统计表,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吧?

生:

是的,我们还请教了杨杨的妈妈,她帮了我们不少忙呢!

师:

我们就应该这样,遇到困难时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增长才干。

生:

老师,我们二组在数据整理时遇到困难,有的同学家收入特别低,他们不好意思公开自己家的收支情况。

所以我们组没有把小组成员的访问调查表作比较,但我们组在调查访问后展开了交流,感触都很深,平时我们并没觉得多么铺张,一周下来竟花去这么多钱。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句话说得真对!

师:

说得好!

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权。

的确,许多孩子家庭不富裕,但是家长却尽最大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了相对优越的生活,我们应对他们说什么?

生齐:

谢谢爸爸妈妈。

生:

我们一组在整理数据时,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每家都有节余。

于是我们组增设了一个访问项目:

访问父母家里节余的钱做了什么。

这是我们的统计表:

项目        家数

 捐资助学          1

 教育储蓄          8买保险            6存银行        8炒股票            6

 师:

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适时对增设研究的小课题,调整策略,有头脑!

生:

我们四组同三组差不多,也列出了收支统计表,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家庭收入的差距这么大,有的家庭一周收入上千,有的却享受低保,是家长的能力差距造成的吗?

我们想深入研究,老师您觉得我们应从哪里入手呢?

师:

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很值得探讨。

造成收入不均的原因很复杂,老师也很难讲清楚,我们课下一起上网查资料,请教专家好吗?

师:

听了四个组的记录,老师觉得大家做事情有计划、有行动、有总结,敢想、敢问、敢说,很了不起。

我有一个想法:

假设让你当一周的家,你能合理安排你家的消费吗?

生分小组讨论后,确定理财策略,然后各自取出“家庭记帐薄”做参考适当调整消费项目与数额,预算出支出和节余的钱数,然后汇报,并说明理财理念

师:

大家计划得很好,有信心实施它们吗?

好!

这作为一项实践作业,我们把它叫做“本周我当家”好吗?

师:

下面我也做一个调查,我们班有挣过钱的同学吗?

生:

有,今年过年我就挣了300元压岁钱。

师:

这是凭劳动增加的收入吗?

吕扬(小声地):

我送过牛奶,每送一袋挣5分钱,我每天送20袋。

(听说吕扬父母双双下岗后,揽了送牛奶的活,吕扬这样懂事!

师(激动地):

多了不起的吕扬!

我为你自豪,大家鼓掌。

你能为大家讲讲劳动的感受吗?

吕扬(红着脸):

感受不好讲,亲自干了才体会得到。

师:

讲得好,只有干了才有感受,我想我们应该再加上一项实践作业:

“体验劳动”,即利用周未,通过劳动去获得至少2元钱的收入。

下节课我们再共同谈劳动的感受好吗?

 

第三课时     合理消费,不浪费

a)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消费的意义,提高自己适应社会消费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b)               活动重点:

1.         揭示并评论目前中学生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及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

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c)                活动形式:

1.         讨论、发言、设计。

2.         表演情景剧。

d)               活动准备:

1.         分别找三组同学演出三个不同的情景剧。

课前要排练好。

2.         每小组准备一张大纸、彩笔,做生日活动设计。

3.         搜集有关小学生消费的材料。

e)                活动过程:

1.         大家围绕消费这个主题讨论:

我们都在哪些场合消费?

为什么消费?

用于生活性的消费有哪些?

用于发展性的消费有哪些?

2.         观看三个情景剧。

(1)几个好友一同郊游,看到其他同学大手大脚的花钱,小王心里很矛盾,他怕买东西会浪费太多钱,但更怕不买东西会被同学们瞧不起,小王该怎么做呢?

(2)小明和妈妈到百货公司去购物,看到一件十分称心,价格也十分让人心动的T恤,小明吵着要买,但妈妈已经下岗,经济条件不好。

如果你是小明的妈妈,你会怎么办呢?

(3)今天是阿敏的生日,他大方的请了几位好友,要到麦当劳好好的吃一顿,这时阿正正好路过,阿敏请阿正一起去,如果你是阿正,会怎么做呢?

3  同学们分组给三个情景剧设计结尾,并派代表表演。

要讲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4.         请大家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盲目消费现象和攀比消费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态度。

5.         设计生日活动的形式。

(1)分组座谈:

你认为生日聚会的形式应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之间是否应送礼物?

如果赠送,应该是什么样的礼物呢?

(2)各组派代表发言。

(3)以小组为单位为某同学设计生日聚会

(4)展示各个组的设计

2、不同的购物场所

 

第四课时   去哪儿买东西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及它们的特点。

         2.会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

3.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准备:

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对自己家附近的购物场所进行观察。

了解购物场所的数量、规模、所卖商品的种类、付款方式。

一、联系生活,问题引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要购买需要的用品应该怎么办?

2.照片展示,让学生观看一些周围熟悉的购物场所。

3.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购物场所的特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购物场所的特点。

5.游戏:

每个小组想出一个购物场所,然后选一位同学,让他把该购物场所的特点叙述给大家听,由其他组的同学判断这个购物场所是哪个商店。

二、模拟商品买卖活动

1.多媒体演示一些同学们熟悉的购物场所。

让学生置身于购物环境中。

2.任选三名同学到大门口当“导购员”。

3.学生模拟买卖商品,教师巡视。

4.其他同学提出自己想买的东西,由三个“导购员”抢答,并说出去哪儿买较好,并说出理由,其他同学评议。

如果“导购员”回答不正确或不令大家满意,就把“导购员”免职,由自选的助手承担“导购员”的任务。

那位导购员回答的问题多,坚持的时间长,则获得优秀“导购员”的称号。

5.评选“优秀售货员”、“文明顾客”。

三、了解新颖的购物方式

1.先让学生回忆电视上介绍的或自己外出旅行所看到的新的选购、付款方式。

2.观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颖的购物、付款方式。

3.比较讨论自己的购物、付款方式与电脑演示的哪些方式更好,为什么?

4.指导学生尝试通过网络购买一本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实际尝试一下新颖的购物方式。

四、扩展训练

1.让学生讨论未来的购物场所应该怎样?

2.小组共同绘画未来的购物场所。

3.教师从旁点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五、深化教育,拓展生活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当一名精明的消费者,懂得选择最佳的购物场所,选择价廉物美商品,使用便捷的购物方式。

2.在今天的购物活动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

请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收获。

3.在今天的购物活动中,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现在宣布购物活动圆满结束!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超市的秘密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究超市的秘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感受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尊重他们的劳动。

活动重点:

通过探究超市的秘密,让学生感受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劳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尊重他们的劳动。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及他们的特点,你发现大多数人喜欢去哪儿买东西呢?

大部分学生说“超市”

师:

我们猜想的对不对呢?

请看课本14页不同场所人数统计图,从图中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       提出疑问,制定调查计划

师:

在城市里,许多人喜欢到超市里购买东西,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1、   超市里的东西质量好。

2、   价格比较便宜。

3、   可以直接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

4、   种类齐全,品种多。

5、   交通方便。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列出调查计划表。

      ————组调查计划表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

调查内教师说明:

1、调查时要根据调查内容确定调查方式。

     2、调查时还要注意讲礼貌。

     3、对自己观察或采访的内容要及时进行记录。

     4、小组内整理探秘后获得的数据和有关内容,以供课上交流。

(三)分小组到超市探秘(课后进行)

(四)小组内分工,将调查的情况进行整理,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汇报各小组调查、采访的基本情况。

(五)情感升华师:

在采访的过程中,你发现超市的工作人员都在干什么?

学生讨论。

 

1

3、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六课时     我和妈妈去购物

活动目标:

1.学习购物的基本常识,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了解发票的作用。

2.具有辨认“三无”产品的能力,初步树立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3.购物时不一味追求名牌、相互攀比,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活动准备:

学生

1.根据购物设计并填写好购物卡和友情提醒卡。

2.自带一件商品,收集购物票具、商品标签和包装袋。

教师

1.大头娃娃图(配解说词)。

2.多媒体课件制作、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揭示主题

老师在休息的时候,最喜欢逛街了,总喜欢到街上、商场到处逛逛,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东西买。

咱们班上是不是也有像老师一样喜欢逛街的同学呀?

那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购物的经验了,今天,就请大家把你们所知道的辨别物品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谈话导入,交流购物心得

1.谈话:

上周末老师布置小朋友与爸爸、妈妈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家庭购物活动。

你们都买到了哪些东西?

教师随机板书:

食品、日用品、学习用具、衣物、家电等。

2.小组交流:

通过这次活动,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购物中还遇到了什么问题?

3.召开“家庭购物交流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类来谈谈,你认为买东西该看什么?

购物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教师随机板书:

看质量、价格、功能、外观、售后服务……

4.小结:

从大家的交流中可知道:

原来购物的学问可真多!

买东西得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才能买到又便宜又实用的商品。

三、实践操作,了解“三无”产品

1.出示“大头娃娃”的图片

师:

在“家庭购物交流活动”中,不少小朋友都提到商品的质量问题。

请听这则新闻(课件出示):

大家看到的这名婴儿,是一位重度营养不良的“大头娃娃”。

导致他变成这样的罪魁祸首就是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

这些劣质婴儿奶粉曾一度泛滥在安徽阜阳农村市场,已残害婴儿六、七十名,其中至少有八名婴儿已经死亡,这给当地贫困的农民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

2.联系生活实际让小朋友谈感想:

你身边有谁受过这样的伤害?

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3.开展“我是小小质检员”实践活动:

(1)谁了解什么叫“三无”产品?

(请小朋友自读课本)

(2)实践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请小朋友拿出课前搜集好的商品包装袋和标签,仔细检验这些商品是否合格。

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自己发现的“三无”产品,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拓展知识,辨认商标:

除了辨认“三无”之外,从商标上你还懂得什么?

还能看出什么?

(请学生带着商品到台上说)(实物投影)

4.独立思考:

如何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买到了又该怎么办呢?

然后现场采访老师、同学,获取更多的好办法。

5.小结:

A.我们购买物品,建议大家到正规的商家购买。

B.买东西时要仔细辨认是否为“三无”产品。

C.不小心买到了不合格的商品可打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

D.开具发票。

四、情景导入,认识发票

1.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发票仔细认一认、说一说。

2.创设情境:

邀请小博士介绍发票的作用。

3.联系实际,加强明理:

莫天宇小朋友与他们小组的同学在买完东西后,向售货员阿姨索要发票时,却发生这样一件事:

售货员阿姨以收据代替发票给小明。

大家开动脑筋思考一下:

收据能代替发票吗?

为什么?

请先在小组里交流、全班汇报。

五、创设情境,加深明理

1.多媒体创设教科书P23看广告购物情境:

听了小明和妈妈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

你有过小明这样的故事吗?

2.小组交流、汇报后,师小结:

是呀!

广告里介绍的商品有些确实名不虚传,但也存在着一些虚假广告,只有我们亲自比较、选择,才能知道商品的好坏。

3.创设教科书P24情境二,召开小小辩论会:

你们认为两个小朋友谁说的话有道理呢?

让我们实话实说!

4.故事赠送,自悟自通。

(课件播放李嘉诚教育子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5.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有哪些收获呢?

小结:

学会选择,学会比较,科学购物,买自己需要的,你就是聪明的消费者。

六、活动延伸,设计一张购物友情提醒卡,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第七课时       我是聪明消费者

教学目标:

1、具有初步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

2、知道广告是宣传产品的一种手段,正确认识广告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3、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教学重点:

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商品包装、标签或说明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希望花最少的钱,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还要保证质量,是不是?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学问。

你们想知道吧?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板书课题:

我是聪明的消费者

二、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1、同学们平时都买过哪些商品?

2、在买商品的时候不没有遇到过伪劣商品?

结合你自己或他人发生过的事例说一说都有哪些危害?

(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然后和同学们说说。

3、假商品危害很大,我们在选购的时候应该怎样去辨别真伪呢?

使我们不受欺骗呢?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哪些好方法,可以结合某一种商品为例来说一说,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

教师:

同学说出这么多方法,老师也从中学到很多,下面就拿出准备好的包装袋,来鉴别是真是假,说出理由。

三、广告的影响:

1、师:

有句广告说得好: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说起广告同学都很清楚,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说出几句广告词吗?

(学生说出)

2、在生活中商家为加大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设计发出各种诱惑人心的广告,我们有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广告宣传来认识一种商品的,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

(学生说出)

3、当然广告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手段,但是广告完全是真的吗?

有些广告为加大宣传力度,夸大商品质量,夸大作用,你们买过与广告不符的商品吗?

(学生通过例说出)

4、师:

广告只是一种宣传手段,我们不能只相信广告,在购买商品时,应该买一些自己所需的适合自己的商品。

四、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同学们我们学会了许多辨别商品的方法,但有时也会由于某种原因,会买到一些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我们的消费者权益就会受到侵害。

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学生指出生活中的例子)

(出示投影)(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你们没有没这样的经历呢?

你是怎么做的?

老师曾经就经历过这样的事,在商店买牛奶过期了。

我该怎么办呢?

扔了算了,可以吗?

(小组讨论后来告诉老师)

师生互动:

退货;拿着证据回去找他;我没有要小票呀!

提醒我以后要开发票或小票;

以后我一定要记住,跟商家要发票;以后要仔细观察包装,是可以避免的;(出示投影)

五、小结:

学生汇报所学的知识。

课外实践:

和父母一起购物,把你学到的知识用一用,把自己购物的感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第八课时    钱该怎样花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他们体味到家庭责任感,体会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2.能力目标:

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知识目标:

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教具准备:

食品包装、玩具、学习用具、图书、参观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

昨天,你们家买了什么东西?

花了多少钱?

师:

这些钱只是我们每个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一小部分,咱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钱,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又是有限的。

那我们如何处理好我想要和我能要之间的关系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钱该怎样花。

(出示幻灯)

二、新授:

活动一

师: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调查,说说你想要的,爸爸妈妈想要的,全家都想要的。

哪位同学把你的调查结果汇报一下。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培训资料教案JIAOAN生:

汇报调查结果。

师:

看来爸爸妈妈和我们想要的东西还真不少,但是每个家庭的钱又是有限的,我们想要的东西肯定不能马上都实现。

你和爸爸妈妈商量之后,大家认为哪些想要的能马上实现?

哪些需要过一段时间?

哪些近期内不能实现?

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

汇报调查结果。

活动二

师:

由于钱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需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所放弃。

可有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在你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有没有遇到烦恼或不顺心的事,给大家讲讲,同学们帮他出出主意。

(生:

讲自己的事例,互相分析。

师:

我们在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应想到什么?

(生:

自由发言。

师:

我们在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购买物品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看看是不是一定需要,有些东西对我们身体不利,家长不给买是有道理的。

另外,在向父母提要求时不可盲目攀比,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活动三

师:

在日常生活中花钱的学问可大了,花钱买的东西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需求是一种浪费,可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你们认为这叫节约吗?

生:

自由发言。

师:

老师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对于这些花钱的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出示幻灯)

生:

小组讨论。

师:

在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花钱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需求量,不要盲目图便宜。

另外,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花的钱也需要花。

活动四

师:

下面我们开展一项计划花钱的活动。

假如每位同学有30元零花钱,老师提供各种商品及商品的价格,请你根据需要进行购买。

生:

交流购买计划,说一说理由,评一评每个人的计划是否合理,选择考虑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全班作介绍。

师:

经过今天这节课的探讨,你们认为钱究竟应该怎样花?

(生:

自由发言。

师:

给大家建议,合理消费,符合实际。

(出示幻灯)愿同学们都能成为有头脑的消费者。

 

第九课时   包装袋上的学问

活动目标:

1.了解包装袋上的相关信息,知道不同种类的商品在包装袋上会标明不同内容。

2.学会看包装袋,避免买到三无产品,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活动准备

1.各种商品包装的收集和分类。

2.多媒体课件制作。

3.探究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游戏:

考眼力

1.老师这儿收集到了很多包装袋,下面我们就来考考大家的眼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包装袋就能说出商品的名称(点击屏幕,出示各种包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