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933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docx

江苏十三大市诗歌鉴赏题

2015江苏十三大市中考诗歌鉴赏题

淮安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1分)

“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

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

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2分)

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连云港

迎燕(宋)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

距离很近。

比喻春天的短暂。

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5.这是一首咏物诗。

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分)

6.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3分)

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

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

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

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

(答到三点即可)

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2分)

示例:

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意近即可)

宿迁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

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

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分)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1分)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1分)

解析

(1)此题考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2)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盐城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

②渚:

水中的小洲。

③百年:

犹言一生。

8.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4分)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2分)

示例: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2分)

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

9.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请分别回答。

(3分)

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

镇江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

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

②霁(jì):

雨止天晴。

6.请根据诗意,在下面括号内填写出诗人的先遣。

(2分)

(溪上或船上)→松径(或松林)→(柏林寺)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可从“溪上”“柏林寺”等关键词中得到启发进行作答。

7登高远眺,诗人眼中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

(2分)

一是雨后,青山加洗,苍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青山霁后云犹在”一句中的“霁”字表明雨后初晴,所以“青山如洗”,“云犹在”写出雨后天空中飘着白云,与青山相互映衬,显得更加苍翠。

8.“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怎样的情感?

(2分)

“惊喜”或者“惊奇与愉悦”。

(答对“喜爱”“赞美”“热爱”等情感,而无“惊”或意外”之意,得1分)【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从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南通

天平山中[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

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6.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3分)

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

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

7.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

“妙”在何处。

(3分)

“送”字是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1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1分)

苏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题目中的“歌”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

(1分)

解析:

如果你一直比较注意文体的话,如果你喜欢一字一字地解析的话,如果你肯照搬xx参考的话,你绝对很高兴。

《马说》、《陋室铭》、《陈涉世家》、《出师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明体裁的东西还是蛮明显的嘛。

(“白雪歌”)

7.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

“春天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

为什么?

请说明理由。

(2分)

不恰当。

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

‘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

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解析:

这是哪位同学的作文呢?

这是我最想知道的。

还是先看参考答案吧。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

8.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

(2分)(A)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解析:

读题需谨慎:

①“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②“最为接近”。

①里有两点:

写法上、表达的情感上。

小心驶得万年船。

泰州

望夫石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

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只似当时初望时”一句意思相近。

(1分)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3分)

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

“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

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

可见“望”者一往情深。

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

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

“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

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

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

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

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

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解析:

(1)“只似当时初望时”表达出盼夫归来的始终如一的神态,这与“不回头”意思相近。

(2)重点是指出“望”的三层不同意思。

(3)“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无锡

送张四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分)

暮。

画面:

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

(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2分)

示例一: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冷山与冷月——“冷”字正点出了寂寞与孤独的处境;凄清的猿声——就连猿也为之凄凄哀啼。

在别离时刻,安上这些景致,营造这种基调,那是悲上加悲,使得离人的伤心无以复加。

因此,这里是缘情生景,因景生情,情景互融。

示例二:

通过对别后情景的想像(“冷山月,清猿无断时”)表现了别离时刻的悲伤之情。

徐州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

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扬州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

夕阳千万峰。

9.

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

(2分)

【评分要点及说明】仅答“久别重逢”之类不得分;答“高兴”“喜悦”之类,得1分。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分)

示例:

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评分要点及说明】适当扩展情景,2分;两层情感,各1分。

2016江苏十三大市中考诗歌鉴赏题

连云港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3分)

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1分),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1分);“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1分)。

试题分析:

本题可以从古诗的“炼字”来分析。

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

本题中“钩”要从比喻的手法,表达环境的特点和情感来赏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2分)

“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1分);“理还乱”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1分)。

【解析】7.试题分析:

抓住题中的提示“丝喻愁”,阅读全文,理解诗人的情感,再紧扣“丝”此物的特征来分析作者所写“愁”的特点。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扬州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①包大中丞括②【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

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②包大中丞括:

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

③些小:

指官职卑微。

④吾曹:

我们。

9.

(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

(2分)

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4分)

“一枝一叶总关情”表面描写的是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实际上谢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紧紧联系在一起。

本诗寄寓了作者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命运的情感。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

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无锡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

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分)

表达作者被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需要结合重点词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时要抓住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参考译文:

世事难料,我竟一下成为贬官,远谪长沙。

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黄鹤楼中传来阵阵《落梅花》的笛声,声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苏州

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2分)

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6.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

7.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2分)(D)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淮安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6、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分)

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南通

昼居池上亭独吟[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②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法酒:

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

②机:

心意,心愿。

③几杖……铭:

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6.这首诗抒发了刘禹锡________、______的心绪。

(2分)

不被重用的失意不平,追求高尚人格和高雅志趣

【试题解析】“心绪”即心思、心情。

其实是一个范围较大的词语,答题时要仔细推敲。

同时,要注意“独吟”“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清琴”“已息”等词的内涵,还要对刘禹锡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

《昼居池上亭独吟》应该抒写的是作者对政治上失意的感慨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7.诗人“闲想鹤仪形”,他心中鹤的形象与下面第

(1)联还是第

(2)联所描写的鹤形象相似?

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说说你的理解。

(4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2)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与第

(2)联鹤的形象相似。

“闲想鹤仪形”中的“鹤仪形”指君子的仪形,表达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尾联“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做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表明不失为君子风度。

白居易笔下的“池鹤”也是这样一个坚守君子风度的形象。

【试题解析】这一题是前一题的延伸。

首先我们要知道“闲想鹤仪形”中的“鹤”是怎样的形象:

品德高尚、卓然不群、志趣高雅的君子形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而“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表现了鹤不事权贵的孤高品格和超凡风姿,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厌倦和无奈。

比照诗歌“独吟”“静”“闲”“息”“清琴”等词的语境,“闲想鹤仪形”应该与第

(2)联所描写的鹤形象更接近、更相似。

宿迁

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三、四句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两句诗所写景象。

(3分)

诗句巧用比喻的修辞,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调动了视角和嗅觉等感官,动静结合。

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

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解析】第

(1)题考查诗歌的描写特点以及诗意的理解。

描述诗意,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适当地联想和想象,要用描述的语言。

(2)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分)、

全诗体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

 

【解析】第

(2)题考查诗歌的主旨。

分析诗人的心境要联系诗歌具体的内容。

此诗写夏日风光。

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形象。

 

徐州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试题解析】“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是绝对没有的,是苏东坡想都不不敢想的,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名;除非是对别的王朝。

稍微对封建王朝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选错的。

好意提醒一下: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东坡差一丢丢就废了。

镇江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

地名。

②许浑:

字用晦,润州丹阳人。

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

③紫蒲:

紫色的蒲草。

④水槛:

临水的栏杆。

6.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2分)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庭院、紫蒲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试题解析】此题前有“明月、岩石、木桥”,后有“水槛、红叶、江船”,之间也就只有“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了,仔细一找,也就找到“庭院、紫蒲”了。

7.“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

试作简要分析。

(2分)

宁静。

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试题解析】解答本题,你应该很有经验了。

《老山界》中写“春蚕咀嚼桑叶”,《最后一刻》有“写字的声音”,《口技》中有“遥闻深巷中犬吠”等等,都是以声衬静,更何况诗歌还提醒“月凉风静夜”,答案自然要写到“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之类的了。

8.“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回家的喜悦;④想归隐;⑤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

【试题解析】作者为“太和六年进士”,还“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他为什么要写“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不外乎是对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想归隐,从“南湖二顷田”来看,退路都有了,“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也就有了。

泰州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登楼(韦应物①)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②,秋山红树③多。

【注】①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身居官场,常怀归隐之心。

②守,担七任太守。

③红树,只是满树红叶。

7.

(1)“坐厌淮南守”一句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山中》一诗中也属于直接抒情的一句是“万里念将归”。

(1分)

【解析】第

(1)题属“鉴赏技巧”题,考查古诗的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

(《蓝皮书》第179,377页都提到)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全诗说说,你对“流岁暗蹉跎”的理解,并分析其作用。

(3分)

“流岁暗蹉跎”指时光白白流逝,诗人登楼远眺,感慨时光虚度,为下文抒发厌弃官场,向往自然的情怀作铺垫。

【解析】第

(2)题“分析作用”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

内容方面,从词句的意思入手,思考诗句表现的情境、情感等。

结构方面,主要思考与前或后句的关系。

(3)下列诗句,借叶所表达的情绪与“秋山红树多”表达的情绪不相近的一项是(B)(2分)

A.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宣宗宫人《题红叶》)

B.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解析】第(3)题本质是“透视情感”题。

“秋山红树”表现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

A中借“红叶”表现宫女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蓝皮书》229页)。

B“况属高风晚,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