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6096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docx

统编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课外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合计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分歧(qí)   瘫痪(tān)  熬夜(áo)  沉寂(jì)

B.粼粼(lín)诀别(jué)姊妹(zí)荫蔽(yīn)[]

C.一霎时(chà)匿笑(nì)沐浴(mù)脸颊(xiá)[

D.捶打(chuí)菡萏(hàndàn)徘徊(huí)絮叨(

xù)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的数学基础好,参加数学竞赛,我喜欢物理,参加物理竞赛,咱们各得其所。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小张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D.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说我少看点电视,多看看书,絮絮叨叨个没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

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什邡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4、对下列句子后面括号内所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B、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句中“宿儒”的意思是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D、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个比喻是谢太傅的女儿谢道韫说出来的)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

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现象

A.③⑥①⑤④②B.③⑤④②⑥①C.⑥④①②③⑤D.⑥②①④③⑤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

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

C.《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D.《世说新语》的作者余嘉锡是南朝宋彭城人。

7、对下列校园广告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字含意蕴,句句传真情”指的是宣传橱窗。

B.“求知而来,载知而归”指的是阅览室。

C.“懒惰者不会在此留下矫健的身影”指的教室。

D.“你的爱心,能托起一项事业”指的是希望事业。

二、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保护湿地

①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国际湿地公约》认为,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或半咸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处不超过6米。

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

沼泽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

②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享有“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等美誉。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仅占地球表面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③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湿地面临各种威胁。

④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造成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

近40年来。

我国已有50%的濒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退化。

湿地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湿地生物种类减少,威胁生态系统平衡。

湿地污染严重,

水质不断恶化。

近岸海域屡受赤潮污染,影响生态环境。

全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东部地区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已成为公害。

⑤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使在今天,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脆弱性仍未得到人们的认识和重视。

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严重威胁仍在进一步加剧。

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

具有环保意识的人们要像保护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

8.下列对本文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9.下列对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面积减少功能下降B.利用过度物种减少

C.污染严重水质恶化D.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10.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享有“生命的摇篮”等美誉。

(下定义)

B.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作诠释)

C.湿地包括:

沼泽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

(分类别)

D.我国已有50%的濒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退化。

(列数字)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9分)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

“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1.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旨。

(3分)

12.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6分)

  ⑴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13.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分)

14.阅读第⑥段,说说当“我”面对分歧时,为什么“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分)

15.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4分)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0分)

“熬”的境界

①熬,从火,敖声。

“熬”有“抬高”的意思。

与“火”放一起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

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

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

“慢慢熬”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

②一般来说,“熬”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似乎是一种消极心态。

其实不然,同样一个“熬”字,所折射出来的境界并不相同。

无可奈何地挣扎叫熬,无目标地混日子叫熬,执着地与命运抗争、有预期地奋斗也叫熬。

都是“熬”,境界迥异。

③“熬”的过程是渐变,对象是时间,但不一定都是消极地混日子,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和志向。

心态积极,志向不改,与时间斗,与困难斗,“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

④“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高下立判。

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

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旗鼓相当。

刚交手时难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筋疲力尽,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

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

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付诸东流。

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刻决定了输赢。

⑤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

问题是要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

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沉溺,处逆境不服输的,才能“熬”出名堂来,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

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

熬掉的是幼稚。

(选自《读有所得》,作者王兆贵,有改动)

1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通过解释“熬”字含义和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话题。

B.第②段例举了“熬”的几种形态,论证不同的“熬”展现出的境界不同。

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如何才能在“熬”中战胜对手。

D.第⑤段落实到平常人的生活,告诉我们在平凡中要“熬”出境界来。

17.如果要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越王勾践,时刻不忘复国梦想,卧薪尝胆,熬过了那些屈辱的日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惑,终于兴越灭吴。

B.唐僧为了完成神圣的使命,遭遇重重危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为了“要留清白在人间”。

熬过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日子。

终于熬出了应有的境界。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得多了,知识累积得多了,下笔就自然会达到如神助的境界。

18.如何理解结尾段“岁月熬人也树人”这句话?

(4分)

三、文言文阅读及古诗词鉴赏、默写、文学名著;(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9.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亡:

失去、失掉B.去后乃至乃:

C.友人惭惭:

感到惭愧D.遂饮其酒遂:

终于

20.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甲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乙文说明那些不顾客观需要,自作聪明而凭主观设想,做些脱离实际的事,不但徒劳无益,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

2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二)古诗词鉴赏(4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3、诗中前两句用“ ”、“ ”等意象渲染了忧愁伤感的氛围。

(2分)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5、背诵与默写。

(6分)

看,像牛毛,,,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杨花落尽子规啼,。

,风正一帆悬。

峨眉山月半轮秋,。

正是江南好风景,。

(四)文学名著(6分)

26、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

(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琐记》。

()

(2)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一对蟋蟀”。

()

2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2分)

“……我却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迎神赛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后来去看会了,“我”为什么“没有那么高兴”?

请简述之前的故事。

四、作文(60分)

28、片段作文(10分)自我介绍是一种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口语交际手段,也是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一般要介绍清楚以下内容:

姓名,家庭情况,特长,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等。

也可以对自己的“姓”和“名”加以巧妙的解释,使人印象深刻。

请你写一篇简短的自我介绍,向同学们介绍你自己,不少于200字(不要分段)。

29、大作文(50分)

有人说生活太平淡,幸福很遥远。

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

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手机里一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温暖的饭菜;一次春雨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欢呼……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

请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⑴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严禁抄袭。

⑵字数不少于6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课外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合计18分)

1.A2.B3.A点拨:

B项缺主语;C项“加强……水平”动宾搭配不当;D项“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否定不当,应去掉句中的“不”

4、D5.B6.D7、C

(二)阅读下面文章,

8.A(解析:

根据每段的联系性去找寻答案,很容易就得出正确答案了。

9.D(解析:

D选项不符合文意。

10.B(解析:

B选项不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很明显。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8分)

  11.本文通过描写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里散步的生活场景(平凡小事)(1分),生动地展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1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1分)(共3分)

  12.⑴“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流露出了“我”的欣慰,即庆幸自己的母亲又走到了春天)。

  ⑵“熬”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又流露出“我”的欣慰(庆幸自己的母亲“挺住”了严冬)。

(每小题3分,共6分)

  13.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

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写出了一家人散步的目的),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共3分)

  14.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会破坏家庭的和谐。

体现了“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共3分)

  15.作者通过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照应前文);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点明主旨);又揭示了寓意:

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即对上赡养,对下培养)的重任(对家庭的使命感)。

(共4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10分)

16.C17.D

18(4分)

这句话是对中心论点的总结和升华,

意思是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是一场艰苦的修行,持久的忍耐

但你只要心态积极,志向不改,

最终会收获成熟、坚毅、淡定。

三、文言文阅读及古诗词鉴赏、默写、文学名著;(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19.D20.D21.C22、

(1)(略)

(2)(有)一个人先将蛇画成,取(拿)过酒来将要喝。

(3)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为它画上脚呢?

(二)古诗词鉴赏(4分)

23、“秋风”“家书”(每空1分)

24、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2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5略

(四)文学名著(6分)

26、(4分)

(1)×

(2)√27、(2分)《五猖会》“我”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命令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