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483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

《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本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Word下载.docx

A.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B.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杯子”等词语。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述了大江东区将建杭高分校和东湖实验学校的事。

D.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出了店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时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B.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C.在备战期中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D.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5.古诗文名句填空。

(5分)

⑴不必说,,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⑵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⑶兄子胡儿曰:

“。

”兄女曰:

”(《咏雪》)

④《论语》中的“,”道出了学和思之间的辩证关系。

6.文学常识与名著。

(8分)

(1)下

列语句出自《朝花夕拾》,“他(她)”分别指谁?

请根据语境写出人物称呼。

(3分)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他问。

   (    )

B.“给我熟读。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

(   )

C.“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

” (   )

(2)《朝花夕拾》中,童年鲁迅对下列这些书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请任选一项说明理由(5分)

A.《鉴略》 B.

《二十四孝图》C.《山海经》

我选。

童年鲁迅对这本书是的。

因为。

7、某初中将要开展以“我爱运动”为主题的综全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5分)

(1)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小胡说:

“运动太累人,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里多做几道题呢。

”针对他的话,请你以同学的身份进行劝说,注意语言得体。

(2)你的班级将出一期主题为“运动心得”的黑板报,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结合自己的运动体验,写一则心得。

要求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示例:

我爱跑步

,用汗水征服跑道,用毅力战胜自我,用脚步丈量人生。

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8——16题(30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16分)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

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

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

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

“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农民很奇怪。

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

“不可以!

我指望着庄稼吃

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

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

“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

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

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

……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

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

“这钱我不能收!

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

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

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

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

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

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

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

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

”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

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4分)

9.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10.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11.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

并说明理由。

12.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二)三秋桂子(14分)

李锐

  一年有四季,循环往复:

桃花盛开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灼灼其华;

荷花出落于盛夏,香泛金卮;

梅花怒放在寒冬,暗香浮动;

桂花却偏生赶在寂寥的秋天,轰轰烈烈开场,平平淡淡结束。

  柳永曾在《望海潮》中写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是他对于杭州秋夏之景的一种浓缩。

杭州的秋天,走在街道上,人们总是能闻见一股子桂花香。

香味浓郁,带着秋天特有的甘洌、清爽。

  都说一叶知秋,可是这叶子还不曾落下,桂花却已经告知了秋天的到来。

它们好似约

定了时间,只消一夜,枝头上的闹意便再也藏不住。

晨间、暮时,行在半路,呼吸间溢满了桂花香,低头便能瞥见道路上零落的金黄色。

小小的花朵有些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尚未褪却生命的色彩,又似乎是一颗颗俏皮的小星星,在红黄绿的砖块间跳跃着,游戏着。

  工作的日子有时却远没有想象中来得舒心,时常会令自己觉得像是提线木偶,久而久之竟有些不知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了,有时觉得实在是烦闷不堪。

但所幸,从我坐的那个位置只要一抬头便能看见落地窗外的世界。

晴天,将窗户拨开一丝缝隙,桂花香就混杂在风中潜入室内,浸染了一室芬芳。

  不得不说,桂花的味道是我格外熟悉的。

即便只是一点点,我还是能捕捉到。

那是每年都能重现的记忆中的味道啊!

桂花泡的茶、加了桂花的发糕……桂花也好,这些吃食也罢,都是母亲亲自侍弄的,因而桂花的芬芳不仅仅带来了秋的味道,也能让游子在秋天清凉的天气中感受到几分暖意。

  除了四季桂,其他桂花大多都能开两次,只是风头全都落在了第一场。

它们盛开在金秋八月,接近中秋的日子。

或黄得发红,或黄得发白,总是染上了秋天的色彩。

两场不期而至的暴雨,将桂花硬生生地提前从枝头打落,就连它的味道也被雨水洗去了不少。

如果不是那仅存的几缕幽香,又或是铺满在树下的桂花,你是会冷落了它的。

  十一后再回到杭州,此时的桂花已经算是第二个季度了。

虽然味道却不再那么浓厚,原本黄得发红的桂花也变淡了许多,但它这样淡然的姿态却也意外地与这个季节的颜色相得益彰。

令人惋惜的是,再过不久,

连这些泛白的桂花也都会零落吧。

桂花就是这样,开着开着,也不知什么时候便全部落了,好似所有的繁华最终都会归于寂静。

生活是多面孔,并非每一面都是笑脸。

也许曾经失落过、哭泣过,又或是辉煌过、欢笑过,但这种种只有经历过才能知道,即便那结果最终并不如我所设想的那般。

1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三秋桂子”具有哪些特点。

14、为什么说“桂花的味道”是我格外熟悉的?

15、文章写“桂花”,开篇为什么还要写“桃花”“荷花”“梅花”?

请简要回答。

16、文章最后一段写道:

“生活是多面孔,并非每一面都是笑脸。

”这句话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20分)

【甲】处之不易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

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④率物,亦缘其性真素。

每语子弟云:

“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⑤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

尔曹⑥其存⑦之。

注:

①处:

居于高位。

②殷仲堪:

人名。

③俭:

荒年。

④率物:

为人表率。

⑤豁:

放弃。

⑥尔曹:

你们。

⑦存:

谨记。

【乙】家无长物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②因语恭:

“卿东来③,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草席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

“丈人④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会稽:

会读guì

(贵)。

古郡名,今浙江绍兴。

②簟:

读dià

n(店)竹席。

一说是细草席。

③东来:

从东方归来。

④丈人:

古时候卑幼称尊长为丈人,后人专以之称妻之父。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虽欲率物(做榜样)B.今吾处之不易(改变)

C.即举所坐者送之(举起)D.既无余席(……之后)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煌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亦缘其性真素不亦乐乎

B.殷仲堪既为荆州可以为师矣

C.即举所坐者送之学而时习之

D.焉得登枝而损其本人不知而不愠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

②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20.殷仲堪和王恭都是有德行的人,但具体表现不同。

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迢迢:

遥遥,指江水悠长遥远。

玉人:

美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⑴后两句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⑵首句中的“隐隐”“迢迢”,写景中蕴含无尽意趣,请做简要赏析。

22.作文(40分)

海伦•凯勒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重新对词语对事物对情感有了新的感受和体验;

《窃读记》里“我”经历了艰难和惧怕,同时也收获了知识和快乐;

少年鲁

迅在百草园里体验到了什么叫无忧无虑,在三味书屋里体会到了受一个渊博宿儒的管教是什么滋味。

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体验和经历!

请以“的体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一学期期中学习能力测试七年级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

2

3

4

D

C

A

5、⑴碧绿的菜

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⑵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⑶空中撒盐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⑴A藤野先生B父亲C阿长(长妈妈)

(2)《鉴略》望而生畏或者反感。

因为“我”一字不懂,为了看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这些无趣无味的文字。

莫名其妙的读,糊里糊涂的背,不明不白的文字,学在小孩子没情绪的状况下,效果可想而知。

《二十四孝图》反感。

比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一个将肉麻当作有趣,污蔑古人,教坏后人;

一个准备掘好深坑,以“孝”的名义活埋三岁小儿。

这些充斥着儒家特有的虚伪,而儿童的天真,恰恰最讨厌作伪。

《山海经》十分喜爱。

最初,远房叔祖的讲述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我”渴慕得到这本书,以至于念念不忘了。

后来,阿长帮我买到了这本书,虽然粗劣,但那时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此后,这本书引发

了我搜集更多绘图书本的热情。

(态度1分,情节2分,意对即可)

7.

(1)小胡,学习是重要的,但是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

,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2)我爱踢球,如穿针引线般的传球,让我享受到默契配合的快乐。

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8——15题(30分)

(一)弱种子也要发芽(16分)

8.⑴挑种种地⑵议种瘪种(3)种下瘪种(4)给儿新生(每个1分)

9.⑴冷落(“漠视”或“抛弃”)。

⑵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

(各1分)

10.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材料略。

11.示例一:

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

示例二:

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12.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

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

(二)三秋桂子(14分)

13、桂花香味浓郁,甘洌、清爽;

美丽;

花满枝头;

平淡结束。

(1分)

14、在我工作烦闷不堪时,桂花就给我送来芳香;

桂花的味道每年都能重现,桂花也好,吃食也罢,都是母亲亲自侍弄的,能让游子感受暖意。

【桂花影响我工作2分,桂花与妈妈联系在一起2分】

15、通过与桃花的灼灼其华、荷花的香泛金卮、梅花的暗香浮动对比,突出了桂花“赶在寂寥的秋天,轰轰烈烈开场,平平淡淡结束”的特点,引出下文,激发读者兴趣。

(3分,每点1分)

【对比以及对比的具体内容1分,只写对比而没有写对比的具体内容0.5分;

16.桂花轰轰烈烈开场,平平淡淡结束,生活亦乎如此,也有失落、哭泣,抑或辉煌、欢笑,正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困难,我们要坦然面对,努力克服,如果取得成功,我们也要淡然面对,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

【答案须从“桂花”写到“自己的生活或学习”,桂花是怎么样的,2分;

我们的生活或者学习可能会遇到什么,我们该怎么样,2分】

三、文言文(20分)17.C(3分)18.AD(3分)

19.①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

②王恭笑道:

“您不了解我,我做人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意对即可)

20.殷仲堪身为刺史,能主动捡食掉落的饭粒,为人表率,又告诫弟子们坚守士人本真,可见其节俭自律、真诚质朴、乐于清贫。

王恭身无长物,把仅有的竹席送给王大后,自己只能坐在草垫上,可见其为人大方、清廉自奉。

(4分)(意对即可,其它启示酌情给分)

【甲】处之不易译文

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上任时正赶上水涝歉收,每餐吃五碗菜,再没有别的佳肴,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

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却也是由于生性朴素。

他常常对子弟们说:

“不要因为我出任一州长官,就认为我会把平素的意愿操守丢弃。

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上很不容易。

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

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乙】家无长物译文

王恭从会稽回到家里,王大去看望他。

看见王恭坐着一块方圆六尺的竹席,王大便对王恭说:

"

你从东面回来,所以有这种物品,给我一领吧。

王恭没说话。

王大去后,王恭便将自己坐的那领竹席派人送给了他。

而他自己没了竹席,便坐在草席上。

后来王大听说了这件事,很是惊讶,对王恭说道:

我以为你有许多,所以才向你要,哪知……"

王恭笑道:

您不了解我,我作人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21.⑴展现了二十桥拱月,玉人浴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寄托了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2)它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

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迢不断;

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偏僻还荡漾磁卡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写法+意趣+感情酌情给分。

3分)

22作文:

参照中考要求的同时,同时要大胆鼓励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