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6277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docx

三年级数学五六单元导学案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什么是周长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过程与方法: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感知什么是周长,并能正确的计算周长。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1.搜集各种树叶,并在纸上用彩笔描出树叶的边线。

2.在家中选取几种物品,并用彩笔在纸上描出它们的边线。

3.量出一个三角板三边的长度总和,并记录在练习本上,给爸爸妈妈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1.小蚂蚁沿树叶的()从一点开始,爬了(),又回到了()。

2.沿着边线用手画一画,初步体验周长。

树叶一周的()就是树叶的()。

3.用手指描你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的周长吗?

二次修改

它们有周长吗?

1.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2.测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

软尺零刻度从腰部的一处开始,用尺子沿着腰部绕(),再回到(),看看刻度数,我的腰围是()cm。

软尺零刻度从头部的一处开始,用尺子沿着头部绕(),再回到(),看看刻度数,我的头围是()cm。

3.测量文具盒的周长。

我文具盒的周长是()cm.

 

测评

反馈

1.书上第45页“练一练”第1题。

2.书上第45页“练一练”第2题。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游园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合作交流.

重难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1.量一量,并计算文具盒、橡皮、数学书封皮的周长。

2.量一量,并计算书桌面的周长。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1.这个小公园的周长是那部分呢?

小公园周围这条小路一周的长度就是小公园的周长。

2.计算小公园的周长。

A.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

B.190+410=600(米)200+200=400(米)560+240=800(米)600+400+800=1800(米)

C.190+410+200+200+560+240=1800(米)

3.总结计算小公园周长的方法。

二次修改

课本46页“算一算”

A:

长方形的周长:

36+36+20+20=112(cm)

正方形的周长:

22+22+22+22=88(cm)

B:

长方形的周长:

36+20=56(cm)56x2=112(cm)

正方形的周长:

22x4=88(cm)

 

测评

反馈

计算以下图形的周长:

12cm15dm23cm23cm

38cm21dm23cm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花边有多长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1.在家长的帮助下测量并计算饭桌的周长。

2.测量教室黑板的长与宽。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1.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想计算“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实际上就是计算()。

2.方法一:

将()加起来。

列式为:

方法二:

先算()的和是多少,再算()的和是多少,最后将两个结果加起来。

列式为:

方法三:

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算出来,再乘2就算出周长。

列式为:

二次修改

讨论长方形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计算黑板的周长:

34+12+34+12=92(分米)可以写成34+34+12+12=92(分米)也就是说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条()和两条()的和。

所以可以写成34×2+12×2=92(分米)也可以说是长与宽和的2倍,最后写成(34+12)×2=92(分米)

 

测评

反馈

教材第47页“做一做”。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地砖的周长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求以下图形的周长。

12cm

11cm16cm15cm

19cm22cm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1.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

2.计算正方形地砖的周长

方法一:

把()加起来。

列式为:

方法二: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求周长是多少,就是求()个()是多少,可以用()法来计算。

列式为:

3.总结:

正方形四条边形等,正方形的周长=()×4

二次修改

 

测评

反馈

1.判断题:

(1)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

()

(2)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周长也相等。

()

(3)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25厘米。

()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边长是6米。

()

2.数学与生活:

丫丫的一张正方形照片,边长30厘米,要给这张照片做一个边框,边框有多长?

丫丫的正方形窗帘,边长为100厘米,给三边做漂亮的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

如果做两层呢?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练习六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

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1.教材第49页第1题。

2.教材第49页第2题。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1.教材第49页第3题。

计算草坪的周长。

(24+16)x2=80(m)

2.教材第49页第4题。

计算花边的长实际上就是计算这个正方形桌布的()。

列式为:

二次修改

教材第49页第5题。

要计算张明跑了2圈,就是跑了2个这个长方形足球场的()。

要计算张明跑了多少米,就要先求出这个足球场的()。

第一步:

计算足球场的()。

列式为:

第二步:

计算两圈的长度。

列式为:

 

测评

反馈

教材第49页第6题。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练习六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

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1.完成教材第51页“实践活动。

用硬纸板剪出几个形状相同的长方形,仿照书上第50页“数学游戏”拼一拼,计算拼起来的周长。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1.教材第49页第7题。

这根铁丝的长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那么边长=()4

2.教材第49页第9题。

动手剪一剪拼一拼

我发现拼起来以后周长比原来两个图形周长的总和少了两条()或两条()。

二次修改

教材第49页第8题。

用小棒摆一摆。

长方形的周长是和的()倍。

那么1条长和1条宽就是()根小棒。

()根小棒可以分为()和()、()和()、()和()、

()和()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测评

反馈

1.根据周长画长方形,比一比谁画的种类多。

周长为20cm

2.教材第51页第10题。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交通与数学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巩固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设置,复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具体的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重难点

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1.对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

2.将自己回顾中出现的疑惑进行记录。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问题一: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东从家到学校用了()分钟,每分走()米,所以从家到学校要走()×()=()米。

(2)求“小东上学放学共走多少米”就是求()个650是多少,列式为

(3)如果中午回家吃饭,那么一天中从家到学校要往返()次,就是求是求()个650是多少,列式为

(4)小东每上一层楼用12秒,小东从1楼到6楼需要上()层,就是算()个12秒是多少,列式为

二次修改

问题一:

(1)买4张北京到郑州的票:

()×()=()元

(2)要知道500元够不够,就要算一算买3张郑州到长沙的票多少元?

(3)北京到长沙在票价表的()范围内,每张票价为()元。

(4)要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两张票的价钱()×()=()元,再加上2张票的手续费()×()=()元,一共()元。

 

测评

反馈

(1)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

(2)最近的路大约有多少米?

(3)找一找交通标志中的数学问题。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分桃子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探索并掌握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计算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竖式除法是教学的难点。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1.预习课本第54、55页,完成55页试一试第1题。

2、制作好20个圆片。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4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那么每只猴子分到的48÷2=□(个)

将48分成40和8,402=□,8÷2=□,□+□=□(个)。

用竖式计算

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篮,每篮()个,所以商写在十位上写(),第一次分了()篮桃子,接着分个位上的(),每只猴子分到()个,在商的个位上写(),全部分完没有剩余,所以最后写0。

二次修改

探究48÷3的算法和算理

方法一:

每只猴子先分一篮()个,剩下10个和8个合起来是()个,每只猴子又分到()个,合起来()个桃子

方法二:

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篮10个,商的十位上写(),还剩一篮和外面的8个合起来是()个接着分,每只猴子得到()个,第二次一共分了6×3=()个桃子,这次分完没有剩余,所以在个位上写(),竖式最下面写0.

 

测评

反馈

1.课本第56页练一练第1题。

先估算再计算

2.课本第56页练一练第1题。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淘气的猴子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难点是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1.预习课本第57页内容。

2.口算:

0×6=5×0=0×7=8×0=

3×2=5×4=8×7=32×0=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探究0÷4=?

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用()表示?

①因为在这个情境中,每只小猴没有分到一个桃子,所以0÷4=0。

②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4得几,就得想几

和4相乘得0,因为0和4相乘得0,所以0除以4得0。

二次修改

1.探究0不能作除数。

6÷0=?

计算6÷0=?

时,找不到商,因为()与0相乘都不等于6。

所以,0不能作(  )。

2.用竖式计算408÷4=,

①从被除数的(  )除起,最高位是百位,百位上4表示( ),4个百除以4,商1个百,因此百位上商( );十位上是0,表示0个十,因为0除以4得0,因此十位上商( );个位上是8,表示8个一,除以4得2个一,因此,个位上商( )。

②小结: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时,被除数十位或者个位上不够除时,要在商的()位或者()位上商(),占位。

 

测评

反馈

1.列竖式计算

63÷3=  402÷2=  808÷4=  360÷9=  

2.王老师买了3个篮球花了312元,平均每个篮球多少元?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节约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不够商1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除到被除数某一位时不够商1而商0。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1.预习课本58——59页内容,完成“算一算”。

2.口算

80÷80=630÷9=204÷4=280÷7=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尝试计算612÷3=

1.计算式,百位上的6÷3得(),除到十位时,十位上1除以3不够商(),就在十位上对准商(),并把1(),与个位的2合起来继续除,()÷3=(),就在商的个位写()。

2.在除法的竖式计算中,如果某一位不够除,要商()占位,把下一位(),合并后再除以除数。

二次修改

1.解决课本59页第4题

30名学生游园,他们每人想喝1瓶矿泉水,因为矿泉水买5送一,因而买五瓶的钱实际上买了5+1=6(瓶),因而只需要买()个5瓶,就可以获得30瓶矿泉水,所以总共需要买()就够了。

3.解决课本59页第5题

如果想要商最大,那么被除数就需要是3,7,5,9组成的最大的三位数

因而被除数是(),除数是最小的数,除数是()。

 

测评

反馈

1.课本第59页第1题。

2.课本第59页第3题。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练习七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

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

重点是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难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课本第60页第1题。

课本第60页第3题。

课本第60页第5题。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1.课本第59页第2题

指名上讲台做,其他学生在下面做,全班汇报。

2.课本第59第4题

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

3.课本第60第6题

我发现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越大时,商反而()。

二次修改

复习四则运算法则

1.课本第60页第8题

谁打得快?

”是要看谁打的字数多。

2.课本第60页第9题。

137元是1个篮球和3筒羽毛球的总价,要算一同羽毛球多少元,就要先知道三筒羽毛球的总价。

三筒羽毛球总价:

列式每桶羽毛球价钱:

列式

 

测评

反馈

课本第60页第7题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送温暖1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验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具钱,探讨百位不够商1的解决方法,明白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探究的精神。

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预习数学书第62——63页的内容。

1.完成第62页“试一试”。

2.完成第63页第2题。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解决576÷6=

1.估算:

576÷6=576接近(600)(600)÷6=100(元)把576元估多了,应该比100元少。

2.学具钱演示5百元钱平均分给6所希望学校,每所小学不能分到一百元,怎么办?

和十位上的7合起来就是57个十,(解决一百元可以换成几张10元?

五百元可以换几张10元),那每所学校先分到9个十。

商9写在哪里?

(商9写在十位就是90)。

剩下36元,再分到6元。

二次修改

学习576÷6=竖式计算

1.百位上的5除以6,不够商(),就用被除数的()去除以6,还余下(),和个位的6合成(),列式为:

2.验算

用96乘6结果应等于576,如果等于说明计算正确,如果不等于说明计算错误。

3.小结: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用被除数()去除,如果不够除,就用()去除,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用()×()=被除数可以验算除法。

 

测评

反馈

1.课本第62页第1题。

2.课本第62页第4题。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送温暖2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验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具钱,探讨百位不够商1的解决方法,明白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探究的精神。

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1.完成课本第63页第5题。

2.完成课本第63页第6题。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1.课本第63页第7题。

(1)说出题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3)解决提出的问题。

2.课本第63页第8题。

独立完成

二次修改

课本第63页第9题。

(1)读题,寻找题中的数学信息。

(2)分析题意。

(3)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3)同伴互相交流。

 

测评

反馈

课本第63页第10题。

 

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次修改

教后

反思

四十铺小学导学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授课教师薛强审批人

课题

买新书

课型

预习+展示+测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探究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是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流程

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展示→合作测试

板书设计

预习

导学

1.计算

369÷3=28÷4×6=572÷8=

2.预习课本第65页内容,完成“试一试”第1题。

 

二次修改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尝试解决本第65页例题

方法一:

因为要把书平均放在2个书架中的4层上,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