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7463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x

青岛实验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学年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七) 

(建议用时:

20分钟)

1.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

其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  )

A.服务社会主义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

C [1950年初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起来,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当时教育注重生产与实际相结合,没有脱离生产实际,故D项错误。

]

2.1952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

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B.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

C.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A [根据材料“航空、地质、矿业、钢铁等”可以看出是培养专业人才,主要是建设经济,故A项正确;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借鉴苏联教育经验,故C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了恢复,故D项错误。

]

3.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对外政策

C.世界潮流D.科技实力

B [根据材料反映的时间“1954年”,这一时期我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是因为我国注重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1984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所以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因此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

]

4.新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场“读书热”,年轻人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改变命运,年长者也勤奋学习、不甘落后,誓言“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处于饥渴阅读状态之中。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重任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世纪之交,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材料“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发生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此现象的背景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排除D项。

]

5.1977年,《数理化自学丛书》是在中国出版界和教育界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部丛书。

其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深受广大青年欢迎。

该书的再版(  )

A.迎合了“两弹一星”工程掀起的热潮

B.反映了建国后科学技术人才短缺

C.缓解了“一五”计划技术人才的缺口

D.适应了恢复高考制度的社会需要

D [结合所学知识,1977年恢复高考,题目中丛书的出版正好适应了恢复高考制度的社会需求,故D项正确。

]

6.观察我国各类学校招生图(单位:

万人)。

由此图信息可以推知(  )

A.国家对职教也逐渐较为重视

B.我国中等教育体系日趋完备

C.人们轻视职教的理念已转变

D.我国精英教育的意识在淡化

A [材料中“职教”招生的绝对数值和比例都是明显上升,这与政策有关,故A项正确;中等教育不仅仅是职教和普高,故B项错误;材料中“职教”招生数的上升不等于理念“已转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职教和普高”仅仅是中学,不能反映精英教育在淡化,故D项错误。

]

7.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该表反映了(  )

阶段

时间

人数

第一阶段

1950-1953年

1708名

第二阶段

1954-1956年

5853名

第三阶段

1957-1958年

1654名

第四阶段

1959-1965年

很少

A.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

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

C.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

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A [材料呈现的是1950-1965年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这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冷战的格局下,“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从而获得苏联的援助和承认,中国派遣苏联的数量增多(1950-1956年)。

但是伴随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派遣留学生减少(1957-1965年),故A项正确。

]

8.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

这一调整(  )

年份

1949年

1953年

1965年

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26.2%

37.7%

43.8%

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

33.1%

14.9%

6.8%(1962年数据)

A.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B.确保人才结构的合理

C.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D.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

A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人民教育事业要为国家建设服务,与材料中“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从“26.2%”到“43.8%”相符,故A项正确。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

中央提出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

——《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做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

这种“教育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

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解析:

(1)问,关键是把材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2)问,要读透材料,通过材料体现出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

(1)错误估计:

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后果:

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严重的破坏。

(2)原因:

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教育能够为我国提供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措施:

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等。

赠送:

高中历史阶段性测试题六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最早给埃及带来工业文明的是拿破仑的侵略,拿破仑在因巴巴击败了谁的军队(  )

A.穆罕默德·阿里的军队

B.马木鲁克的军队

C.英国和土耳其的联军

D.入侵埃及的英国军队

解析:

当时的埃及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处于马木鲁克的统治之下,故拿破仑要想征服埃及,首先要击败马木鲁克的军队。

答案:

B

2.某网友在其微博中写道:

“阿拉伯人认为把奴隶训练成骑兵是节约成本的好方法,结果奴隶在成为军事贵族的一员后对财富的需要反而更加迫切,也更加腐败。

”最能支持其观点的例证是(  )

A.马木鲁克推翻埃及统治者

B.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

C.马木鲁克王朝的连年战乱

D.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

解析:

阿拉伯人把奴隶训练成军队,指的是马木鲁克组建的军队,由此可排除B、D两项。

马木鲁克统治埃及期间,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他们经常进行仇杀、凶斗活动,恣意屠戮百娃,劫掠民财,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C

3.1805年奥斯曼帝国素丹正式下诏封穆罕默德·阿里为帕夏,这是因为(  )

A.阿里掌握了埃及的实权

B.阿里能代表自己的利益

C.阿里能维护埃及的利益

D.阿里能进行改革

解析:

由于阿里掌握了埃及的实权,奥斯曼帝国素丹被迫承认了既定事实,封阿里为埃及的帕夏。

答案:

A

4.1798年10月,西亚一个商队刚刚到达开罗,突然大街上出现了许多人,他们手持大刀、长矛和棍棒,高呼:

“真主赐予穆斯林胜利。

”这些人走上街头的目的是(  )

A.反对马木鲁克的横征暴敛

B.要求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

C.抗击法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

D.要求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798年10月”,开罗人民分别于1798年、1800年和1804年发动了三次起义,前两次抗击法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第三次起义反抗马木鲁克反动势力,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目的;B项为阿里改革的目的之一;D项说法与阿里改革无关。

答案:

C

5.下图是关于埃及19世纪初社会状况的示意图,示意图最能说明的是(  )

A.马木鲁克掌握埃及社会的统治权力

B.英法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了埃及

C.新生阿里政权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D.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示意图包含的信息量很大,A、B、D三项都只是从一个方面反映图中信息,而C项几乎包含了示意图的所有信息,并且概述准确。

故选C项。

答案:

C

6.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时间为(  )

A.1805年~1811年B.1807年~1814年

C.1814年~1849年D.1804年~1821年

解析:

阿里改革的时间以1814年宣布土地国有化为开始,以1849年8月阿巴斯一世废除阿里的一切改革措施为结束。

答案:

C

7.富国强兵,巩固自己在埃及的统治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目的,下列关于他改革军事方面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建立了新式海军

B.彻底解散了马木鲁克的旧军队

C.聘请外国军官和士兵为教官

D.实行雇佣兵役制

解析:

本题应用排除法,B项中“彻底解散了”应为“改编了”,故B项错;C项中“聘请外国军官和士兵”应为“聘请外国军官”没有“士兵”,故C项错;阿里废除了雇佣兵役制,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故D项错。

答案:

A

8.在穆罕默德·阿里的所有改革中,发展军事工业,组建新式军队又是阿里改革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

A.武装军队,抵御外来侵略,巩固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发展资本主义

C.为发展经济奠定基础

D.打击马木鲁克势力

解析:

阿里不是资产阶级,他仍然属于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者,他进行所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答案:

A

9.“过去,人们不要说跨进沙漠,即使离开开罗,也是危险的……如今即使穿过离尼罗河遥远的地区也会平安无事。

”这则材料反映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镇压了马木鲁克

C.发展了经济生产D.整顿了社会秩序

解析:

根据材料阿里改革后,社会治安明显好转,A、B、C三项都是原因,只有D项是结果,最符合题意。

故选D项。

答案:

D

10.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后,埃及的国力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中东新兴的一个军事强国,阿里也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他向东扩张是为了争夺(  )

A.苏丹地区B.希腊地区

C.苏伊士运河地区D.阿拉伯半岛地区

解析:

A项在埃及南面;B项在埃及北面,且隔着东地中海;C项本身就属于埃及,不需争夺;埃及的东面经西奈半岛接连阿拉伯半岛,故埃及与奥斯曼帝国争夺阿拉伯半岛地区。

答案:

D

11.拿破仑的殖民统治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起的相同作用是(  )

A.抵制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入侵

B.维护了埃及的民族独立

C.推动了埃及的社会变革及近代化

D.使埃及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拿破仑的殖民侵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技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结束了埃及混乱局面,通过多方面改革推动埃及的近代化,所以C项为共同点,A、B、D三项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作用。

答案:

C

12.19世纪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使埃及一度强盛,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改革失败的标志是(  )

A.埃土战争埃及的失败

B.穆罕默德·阿里的逝世

C.阿巴斯一世废除了阿里的一切改革措施

D.英法政府的武装干涉

解析:

阿里的继任者阿巴斯一世废除了阿里的一切改革措施,阿里改革最终失败。

答案:

C

13.下图为1803年驻埃及的奥斯曼主力军队指挥官穆罕默德·阿里,他在1805年建立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并进行改革。

他所领导的改革(  )

A.未采取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B.改革中创办的工业以民用工业最为重要

C.取得的一个最重要和最令人惊异的成果是消灭了马木鲁克势力

D.是一次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

解析:

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由封建主自上而下推行的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化改革。

答案:

D

14.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对埃及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列阿里的各项活动中,没有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

A.土地国有化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军事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阿里推行扩张政策

C.世俗学校和专科学校建立,传播了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

D.阿里加强中央集权,埃及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解析:

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是一场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的改革,所以穆罕默德·阿里加强中央集权,但没有使埃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随着阿巴斯一世废除阿里的改革措施和英国的侵略,埃及最终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故选D项。

其余A、B、C三项都有因果关系。

答案:

D

15.“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无法咬住子弹)或缺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伍。

”这段材料说明的实际问题是(  )

A.阿里时期人民踊跃参军

B.埃及人民为逃避服兵役,故意伤害自己

C.阿里的军事改革及伴随的扩张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人们自残是为了逃避阿里时期的徭役

解析:

埃及人民为了逃避服兵役,故意伤害自己,实际则说明了阿里的军事改革和扩张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答案:

C

1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因此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和农业方面,在当时的埃及,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B.首先发展军事工业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出现了近代化的海军

解析:

A项错误,应是重点发展军事工业,阿里工业方面的改革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首先发展军事工业,并创办了埃及近代化的海军,故选A项。

答案:

A

17.阿里改革给埃及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却昙花一现。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马木鲁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C.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改革

D.欧洲列强的干涉

解析:

穆罕默德·阿里的政权是封建性质的,不可能进行根本的改革。

答案:

C

18.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对埃及影响巨大,人们说:

“他建立了一所宫殿,却毁灭了整个埃及”。

下列对他改革影响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消除了埃及四分五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③埃及走上了穷兵黩武的扩张之路 ④阿里发动了两次土埃战争,引起了日本的干涉,削弱了埃及的国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当时的日本也是封建国家,不可能干涉埃及,在当时干涉埃及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能是英、法两国。

答案:

A

19.下列关于对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埃及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

B.彻底消灭了残存的马木鲁克

C.帕夏为埃及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

D.马木鲁克可单独组建一支主要由骑士组成的近卫军

解析:

对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埃及的状况,可以从政治上与马木鲁克共同管理、经济上实行包税制及18世纪末埃及形势的恶化等方面来归结。

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后,利用残存的马木鲁克管理埃及,帕夏为埃及的最高行政长官,近卫军主要由雇佣兵组成。

答案:

A

20.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而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土耳其帝国的衰落又为这种侵略提供了条件,最早侵略埃及的西方国家是(  )

A.英国B.德国

C.土耳其D.法国

解析:

题干中的“西方国家”可以排除土耳其;1798年5月拿破仑率军入侵埃及,在A、B、D三项中是最早的。

答案:

D

2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前夕,埃及民族矛盾主要是指(  )

A.奥斯曼帝国的占领

B.法国入侵

C.英国入侵

D.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埃及的争夺

解析:

要结合18世纪末埃及的社会状况即阿里改革的背景进行思考。

虽然从16世纪以来埃及就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而且素丹对埃及实行了严酷的统治。

但是,18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已经衰落,埃及的统治权实际上已经落入马木鲁克手里。

而西方的英法等国则随着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加紧了对埃及的争夺,使埃及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答案:

D

2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因为(  )

①埃及面临着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 ②埃及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来侵略 ③马木鲁克反动势力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社会的安宁 ④1805年,阿里被拥立为帕夏,建立了阿里政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历史组合题的最佳解题方法是排除法。

确定一个明显的错误项,然后逐一排除。

阿里政权的建立是改革的可能性,排除含④的A、B、D三项。

答案:

C

23.1840年7月,英国联合哪些国家对穆罕默德·阿里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穆罕默德·阿里从所占领的地区撤军,并承认奥斯曼素丹对埃及的宗主权。

英国联合的国家不可能包括(  )

A.俄国B.普鲁士

C.奥地利D.叙利亚

解析:

1840年7月,英国联合俄国、普鲁士、奥地利在伦敦签订了干涉奥斯曼帝国和埃及冲突的条约,故排除A、B、C三项;当时的叙利亚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尚未独立,所以不可能参与此事,故选D项。

答案:

D

24.19世纪40年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建立起来的埃及民族工业被冲得七零八落的主要原因是(  )

A.阿里对外进行扩张战争

B.英国等列强的殖民扩张

C.奥斯曼素丹对埃及的打击

D.阿里加重对人民的掠夺和剥削

解析:

19世纪40年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英国等列强加紧了对埃及的殖民侵略,导致阿里建立起来的埃及民族工业被冲得七零八落,故选B项。

答案: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共52分)

25.(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带领埃及人民抵御了英、法的殖民主义侵略,但是他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

他审时度势,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御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

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而尽可能地减少进口”。

——1873年俄国驻埃及领事杜哈梅尔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阿里怎样的改革思想?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阿里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动机。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里改革对埃及的积极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目的、内容和影响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1)题的改革思想从材料“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御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概括出来;措施应抓住政治、工业(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并结合教材内容来回答。

(2)题的动机回答要注意“富”这个字,也就是要使埃及独立富强;积极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思想:

学习西方,发展军事。

措施:

工业方面——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政治方面——仿效欧美国家,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下设若干政府部门,还建立了咨议会;军事方面——从国外聘请教官,培养军官等。

(2)动机:

其改革的动机是为了增强埃及的经济、军事实力,实现真正的独立富强。

积极影响:

埃及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整顿了社会秩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局面;国家军事实力强大,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暂时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

《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

魏源说:

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材料二: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三:

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四: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3)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1)①创办近代工业;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③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④学习西方改革军事。

(2)改革的核心是军事改革。

采取的措施:

①创办了埃及军官学校,从国外聘请教官,培养军官。

②招募士兵,加强训练。

③不断扩建军营,加紧征兵,使军队数量迅速增加。

④大力发展海军。

(3)①从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②从改革过程看,虽然引进了西方的技术、设备,但采用的是封建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导致管理不善,生产混乱。

③从外部原因看,外商不愿传授先进的技术,破坏生产,引进的设备也比较陈旧。

④从发展进程看,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正处于上升时期,他们不断侵略东方国家,致使改革不能成功。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法的殖民主义侵略势力被穆罕默德·阿里用强力阻挡回去,但他却不能阻挡第一次现代化浪潮对古老埃及的冲击和影响。

他(穆罕默德·阿里)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王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与埃及早期现代化》

材料二:

在他的工业化计划中军事工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规模较大的工厂一般都是军事工厂,如兵器、硝石、火药、造船等。

19世纪四十年代末,一系列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民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都建立起来并投入运行。

——王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与埃及早期现代化》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对欧洲文明所带来的福泽看来非常羡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