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072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docx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教案2八年级政治教案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教案2_八年级政治教案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识记违法行为的类别,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能力目标

在学习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一般违法行为如何制裁的过程中,提高辨别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知识,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观看投影片:

(投影一):

初中学生孙某,不懂法,看到本村常丢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老外地”的想法,曾多次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人民币几千元。

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

(投影二):

1998年1月20日,临时工刘某下夜班后,到某歌厅玩,吃了水果,喝了一瓶洋酒,服务小姐催他结账,刘某却说“我没钱!

”被保安人员拖出歌厅。

刘某对此不满,早7时,他拨打110称:

“有4名男青年持刀抢走我人民币7000元、手机一部。

”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其拘留。

(投影三):

课本P93页第二个案例。

提问:

(1)上述三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

(2)朱某认为:

“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

”这种看法有什么不对?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

(1)使学生在发现共同点的过程中,引起对本节课要学习内容的思考;

(2)从学生认识上的困惑点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扩散性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整体结构上把握本课时的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因为他们的行为都未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出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其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朱某认为:

“拾到东西就是我的。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靠诚实劳动获得的财产,才是合法财产。

朱某的行为不仅是要受到舆论谴责的道德问题,同时也是违法行为。

因为,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朱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拒不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原主,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朱某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孙某、刘某、朱某的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为什么不同?

这是本节课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板书)

1、什么是违法行为(板书)

指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板书)

(教师提示)应该注意的是,违法行为指的是行为而不是思想,思想落后不是违法表现。

违法的概念应从广义上理解,即凡是违反了宪法、刑法、森林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其它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提问:

上述三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孙某、刘某、朱某、都是违反同一类别法律的违法行为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孙某的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所以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行为。

刘某的行为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则的行为。

哪些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呢?

例如:

市民管理法规、森林法规、环保法规、交通管理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等。

朱某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板书)

(1)违宪法行为就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板书)

(2)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板书)

(3)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板书)

(4)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

(板书)

提问:

投影一中的孙某的违法行为与投影二中的刘某和投影三中朱某的违法行为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孙某抢劫伤人,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较大,已经触犯刑法,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我们把这种严重违法行为叫做犯罪。

投影二、三中的刘某和朱某,拨打110取乐、拾物不还、虽然也是违法行为,但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把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违法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板书)

提问:

投影二、三中的刘某和朱某的行为没有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为什么也要给予制裁?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刘某和朱某的违法行为虽然不像孙某的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但也干扰了公安机关正常执行公务,影响了苏某的正常生活,浪费了国家的人力财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害。

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给予处罚、惩戒、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犯罪。

提问:

刘某、朱某由于违反的法律不同受到的处罚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朱某不返还苏某手表是他违反民法通则,要承担民事责任。

(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板书)

刘某打110取乐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行政违法行为,受到公安机关的拘留是行政处罚。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

(板书)

行政制裁有两种形式:

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行政法规,对犯有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员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指的是工商管理部门、林管部门、环保机关、公安机关等。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可补充行政处罚的种类,以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行政处罚有:

警告、没收、罚款、责令赔偿损失、行政拘留等。

提问:

中学生王某因与同学打架,被学校给予记大过处分,这是行政处罚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学校给予王某的记大过处分不是行政处罚,是行政处分。

因为学校不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不能行使行政处罚的权力。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

(1)违法行为的概念: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三类;(3)一般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4)明确了一个认识问题:

违法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却一定是违法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违法行为的类别,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一般违法行为如何制裁的过程中,提高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知识,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有关违法行为的基本知识。

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违法行为的含义,教师讲清两层意思,〔1〕做出法律禁止做的事情,是一种违法行为,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好理解;〔2〕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此问题学生较难理解。

我们应知道法律不但规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什么是禁止做的,违反了要受到什么处罚,而且还要求人们应该怎样做。

二是违法行为的类别,本框的重点。

违法行为根据其所违反的法律的类别,一般划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几类。

教材分别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涵义作了解释,还列举了该类违法行为的一些表现。

三是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讲清什么违法行为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为什么要受到制裁?

行政处罚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是指谁?

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小栏目。

为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可自选小栏目提出的问题,思考或议论自己身边的民事或行政违法行为的案例。

分析自己受教育最深的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学生自拟题目收集各种材料,可在教师或同学协作下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说服力,提高学生对为什么一般违法行为也要受到制裁的认识。

  3、“研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

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例如: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对同学们收集的一些案例材料进行展示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步,分析什么是违法行为。

  首先,由课代表展示各组同学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接着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总结概括。

  案例详见扩展资料”案例分析

(一)”

  案例1:

管某恶意拨打110

  案例2:

成克杰案

  案例3:

胡长清案

  案例4:

拾金而昧

  案例5:

刘某长期不缴纳税款

  教师总结: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第二步:

分析违法行为的类别

  展示案例:

(案例详见扩展资料”案例分析

(二)”)

  案例1:

绑架案

  案例2:

中学生抢劫案

  案例3: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遭侵权

  案例4:

两名中学生散漫无聊,以拨打110取乐,被公安机关查处。

  教师引导同学思考,请同学们对以上违法行为进行分类。

  同学们发言。

  教师概括总结:

  案例1中的赵某和李某等人结伙绑架人质,勒索人民币4万元,其行为已构成了绑架罪;案例2中的中学生实施的是暴力抢劫,而且是团伙作案,只因对方未带钱而未遂,但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案例1和案例2中的行为都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已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我们把这种严重违法行为称之为犯罪。

  案例3中太平洋广告影视公司的行为侵害了中央电视台的著作权,属于民事侵权行为。

案例4中的两名中学生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其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案例3和案例4中行为人的行为虽然也是违法行为,但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把这种违法行为称之为一般违法行为。

  所以,从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类别上,可以把违法行为作以下划分:

其中刑事违法行为又称为犯罪行为,而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则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第三步:

重点分析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一框题中只重点分析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因为下一框题中将对犯罪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受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在同学中,往往存在着”一般违法行为不要大惊小怪,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思想误区,所以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场小讨论,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认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性。

  讨论:

一般违法行为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讨论过程:

略。

  教师总结:

一般违法行为虽然不像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但也干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损害。

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给予处罚、惩戒,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犯罪。

所以一般违法行为也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小结:

  今天学习了:

①违法行为的概念: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②违法行为的类别:

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三类。

③一般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④明确了一个认识问题:

违法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却一定是违法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含义、内容。

增强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明确讲述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涵义、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典型的相关案例,由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加深对以上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珍惜和运用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因为本框集中介绍的是社会、学校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使学生明确相关的法律内容,以达到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和依法约束自己行为的目的,因此将“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确定为本框的教学重点。

教法建议

  本框着重阐述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涵义及其基本内容。

  社会保护:

  在讲“社会保护的重要意义”时,教师可以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列举法进行讲授。

  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列举一些他们的所见所闻或亲身感受,并要求学生加以讨论、评价,老师再概括归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司法保护:

  教材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进行了阐述。

对前三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师利用教材或者自己收集的资料稍作讲解即可,因为它主要是对有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而言,其他的广大未成年学生只要一般了解就行了。

对于第四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师要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讲解,因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将教材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设计示例

  今天我们继续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相关内容。

  三、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板书)

  1、在介绍完社会保护的涵义以后,教师可以列举一个典型案例,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归纳出社会保护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讲清楚社会保护的作用、内容。

  附:

案例——“姐弟携款三万出走网吧”(详见扩展资料种文字资料)

  2、在介绍完司法保护的涵义以后,教师可以列举一个典型案例(见扩展资料),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归纳出司法保护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讲清楚司法保护的作用、内容。

  下课之前,利用一点时间布置探究活动:

  题目:

调查学校周围(或学生居住的社区周围)游戏厅、网吧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的情况。

  注:

案例-----最好用教师自己搜集到的在本地区有影响的典型案例

  教学手段:

  1、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小栏目、文字资料及教师自己、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案例,解决本框教学的重点、难点。

  2、可以利用投影片、实物投影、电视录像及影视作品或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各知识点。

  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

 

探究活动

  题目:

调查学校周围(或学生居住的社区周围)游戏厅、网吧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的情况。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

  2、通过此活动,对法律的强制性与普遍约束力的特点及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

  1、学生分组进行调查。

  2、各组写出调查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要求调查报告要具体,要有分析、有自己的观点、见解,还要自己的感受。

  3、进行汇报以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合作小组、优秀调查报告等奖项。

  (三)对教师的建议

  1、强调学生要注意安全。

  2、对调查报告的格式、内容加以解释。

  (四)评价重点

  1、学生的参与情况,调查报告的质量。

  2、学生在组内与同学的合作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理解要求:

列举实例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的目标。

运用:

对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护法,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认识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密切关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更加自觉地遵纪守法。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进行法制教育不能离开道德教育而孤立地进行,认识到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从而自觉地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理解这一重点应把握以下两点:

  首先要掌握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相同点。

其表现在:

阶级本质相同,都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指导思想相同,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任务和目标相同,都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其次要掌握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具体表现在:

第一,法律的制定体现着道德的要求,即法律的制定受道德的影响,体现着道德的基本要求。

如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中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就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第二,法律有维护道德的作用,即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打击违背道德的现象,确保道德的实现。

如刑法第261条的规定对于人们履行养

  老育幼等道德义务具有重要作用;第三,道德补充着法律的不足。

法律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对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和所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

quot;第三者”问题,有时违背道德但不违法,这就需要用道德规范来加以调节和补充;第四,道德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道德

  通过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和保证法律的实施,如对违法行为的抑制和谴责、对见义勇为的行为的赞扬和鼓励等。

二、教法建议:

  1、关于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关系教法建议

  本目的第一段着重从三层涵义上说明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该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这三层意思,教师都应举出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凡是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最明显莫过于如盗窃、危害公共安全等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也是社会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都是道德所倡导和赞扬的行为,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法律都将其明确规定为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和赞扬的行为;最后一层,有许多法律规定不仅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且是道德的要求,这里可引述该目第一段的例子。

  2、关于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不同点教法建议:

  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不同点,教学时可采用列表的方式,用投影打出,或在黑板上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

  先请同学们看两张图片,想一想图片各说明了什么观点?

(设计此题的目的:

复习旧知识,为新教学内容做铺垫。

  图片一说明,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图片二说明,人们遵守法律,要以道德作为思想基础。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发每一个学生一份《××市市民文明公约》,请同学读一遍)

   一、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板书)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相同点(板书)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

(板书)

  (请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我国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然后归纳,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

   第一、我国法律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即规定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

   第二、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它是由广大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

   

(二)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

(板书)

  (请学生新闻记者教材,回答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核心及其作用。

教师归纳。

)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尚的道德的内容、核心及其作用。

教师归纳。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尚的道德。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崇高精神(诸如热爱祖国和人民,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二是社会公德(如助人为乐,扶贫帮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三是职业道德(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四是家庭美德(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公职里团结等)。

其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作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通过以上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内容、特征的分析和社会主义道德内容、作用、原则的学习,我们就不难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和道德的相同点了。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同点。

(板书)

  阶级本质相同:

都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指导思想相同;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任务和目标相同:

都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能够清楚看到二者共同之处的具体表现:

凡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倡导、赞扬的行为;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道德的要求。

  由此可见,它们二者是互相作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听。

这就是第二目题要讲的内容。

(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板书)

  具体表示:

(请学生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归纳。

  3.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板书)

  由于法律与道德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平是遵纪守法以及能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思想基础,所以,青少年从小提高道德修养,不但能自己做到自觉守法,还能成为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卫士。

  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又由于法律和道德的不同点,因此二者不能互相代替、混为一谈。

履行法律义务和责任是有强制性的,特别对于惩治犯罪,具有特殊意义。

把握好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正确实施法律。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概念: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明确了一个新观点: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

获得了一个新认识:

提高道德水平对守法护法有重要意义。

[巩固新课]

  请同学看教材第16面“新闻记者与思考”,回答案例后;面提出的问题。

[课后作业]

  行为作业;同学们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家里、校内、社区内)做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学生。

  笔答作业: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最后,我们对本课书的全部知识做一个归纳:

[本课知识系统表]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我国制定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定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行为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相同点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

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核心、原则、作用

二者的三方面的主要相同点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

二者互相配合、促进、补充

二者相互作用的表现:

      体现     维护

我国法律    社会主义道德

     补充、支持、促进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较高道德水平,是遵纪守法,勇于同一切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思想基础。

懂得二者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把握好二者关系,正确实施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