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318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学常识

1.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课文《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C.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他的《格列佛游记》(海底两方里》《神秘岛》这三部曲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不仅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它们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D.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面、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内容的表述有误。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凡尔纳的三部曲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2.下列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

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三国演义》、罗贯中的《水浒》及吴承恩的《西游记》。

C. “文房四宝”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D. 《沁园春.雪》《济南的冬天》《乡愁》《孔乙己》四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来看,分别属于词、散文、诗、小说。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记忆和积累可知,ACD表述正确。

B.表述错误,《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是正确的,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

这些知识量非常大,也非常零碎,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方法,比如归类记忆,把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地记忆会更系统,更容易一些,答题时也可用排除法。

3.由刘德华主演的大片《墨攻》的思想精髓来自于下列哪个诸子百家的思想(   )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答案】A

【解析】【分析】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故答案为:

A

【点评】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很多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出现复苏,并因其进步性而呈现出燎原之势。

4.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

这位词人是(   )

A. 辛弃疾                                  

B. 李煜                                  

C. 宴殊                                  

D. 李清照

【答案】B

【解析】【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

​故答案为:

B

【点评】《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出自(   )

A. 《论语》                          

B. 《孟子》                          

C. 《战国策》                          

D. 《墨子》

【答案】B

【解析】【分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引用。

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故答案为:

B

【点评】孟子说:

“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

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应允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

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

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6.我国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讲的是哪位君王的故事(   )

A. 楚庄王                              B. 晋文公                              C. 吴王阖闾                              D. 越王勾践

【答案】D

【解析】【分析】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能够苦尽甘来。

《史记》原文为:

“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故答案为:

D

【点评】典故: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

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

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

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

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7.下列诗歌中,哪一首属于乐府诗?

(   )

A. 《湘夫人》                      B. 《孔雀东南飞》                      C. 《声声慢》                      D. 《关雎》

【答案】B

【解析】【分析】A.《湘夫人》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

B.《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C.声声慢,词牌名。

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

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

D.《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故答案为:

B

​【点评】《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8.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 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C.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 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中智真长老将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而是因为他大闹了五台山,没办法再收留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辨析。

除了认真阅读原著熟悉主要情节外,考生还应有自己对人物优缺点的分析,并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

9.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 《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父亲指的就是曹操”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中的父亲指的是宋代的苏洵。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指的是父亲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称呼中,“足下”可以用来称呼自己。

          B.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一金文一大篆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一行书的演变。

C. 《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一次的乡试。

          D.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

民间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有古代称谓名号、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过程、科举考试、传统节日和习俗礼仪,综合性强,涉及面广。

A.“足下”是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是对对方的敬称。

“可以用来称呼自己”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课内或课外阅读中,古语古代文化常识的知识储备,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字斟句酌推敲辨析。

11.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童关路。

B.风烟俱净,共色天山。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E.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F.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急湍甚箭,                          。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

③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

④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⑤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⑥                     ,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

当你怅惘、沮丧之时,我们应该抱“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样的态度,要有对人生、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积极精神和豁达胸襟。

【答案】

(1)C,F

(2)①猛浪若奔

②铜雀春深锁二乔

③何事长向别时圆

④岂不罹凝寒

⑤独怆然而涕下

⑥行到水穷处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默写的题型,主要考查字形的正确书写。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童(潼)关路。

B.风烟俱净,共色天山(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E.折戟沉沙铁未消(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所以选CF。

(2)这是属于古诗文识记类默写的题型。

这类题除了平日要加强记忆外,还要注意字形的写法。

②句中的“乔”字写法,③句中的“圆”,④句中的“罹”字,⑤句中的“怅”“涕”的写法。

(3)这是一道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这就要审清题干,这一句是日常学习中经常考查的内容,应该很容易填写,但要注意“畔”的写法。

 

12.希望中学正在开展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不畏艰难·奔梦】奔走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请从下列课本推荐的名著阅读中选一位励志人物,概述其主要事迹和品格。

《红岩》《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根据下联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

上联:

________

下联:

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

(3)【活动·筑梦】学校决定于11月25日上午8点,在学校操场举行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好新校园”为主题的品德教育动员大会,要求全体师生参加。

请你拟写一则通知。

【答案】

(1)人物:

保尔·柯察金

主要事迹:

保尔·柯察金在逆境中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终于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品格:

意志坚强,无私奉献。

(2)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

(3)通知

学校决定11月25日上午8点,在学校操场举行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好新校园”为主题的品德教育动员大会。

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不要迟到或缺席。

希望中学

2018年11月20日

【解析】【分析】

(1)此题要根据平时积累答题,考生要注意识记课内推荐的名著的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

(2)下联共十个字,由“劳动”“创造财富”和“实现梦想”三部分组成,“劳动”是动作名词,“创造财富”和“实现梦想”是动宾短语,因此拟写下联时也要注意这个特点。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写通知时①要注意格式正确;②要注意内容符合要求。

本题没有固定答案,只要所拟写的通知在格式上和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

通知

学校决定11月25日上午8点,在学校操场举行以“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好新校园”为主题的品德教育动员大会。

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不要迟到或缺席。

希望中学

2018年11月20日

【点评】

(1)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

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

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2)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3)本题考查拟写应用文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练习应用文,掌握其格式,拟写时内容和语言方面也要注意。

 

1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B.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一一葛朗台。

D.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2)读名著要读懂内容、读出感悟。

请仿照下面演示文稿中的示例,完成相关任务。

(每组二选一,各60字左右)

【答案】

(1)C

(2)读懂内容:

示例1:

我选

(2),巴尔沃(博)亚违抗了王室命令,为得到宽恕,踏上寻找“黄金国”的探险之旅。

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或:

为躲避债务,巴尔沃亚把出逃也当成一次探险,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而这探险被后世证明为“不朽的事业”。

示例2:

我选(3),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冒着风险乘封闭的列车潜回俄国,之后发动了十月革命。

摧毁了一个帝国,改变了整个世界。

读出感悟:

示例1:

我选(5),有时一瞬间能决定历史走向。

格鲁希一瞬间的误判(固守成命),导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改变了他自己、拿破仑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

或:

贻误紧要关头的那一刹那(错过机缘),就无法成为命运的主人。

我为格鲁希一分钟的错误决定扼腕叹息。

/在重要事情上不能犯错,这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

格鲁希未及时回援,导致拿破仑兵败,其后虽工作出色,总让人觉得遗憾。

/命运始终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格鲁希固守成命,失去机会没能成就辉煌,而布吕歇尔却及时醒悟,增援惠灵顿,夺得战争胜利。

示例2:

我选(6),人应该正确理智对待自己的生命与精力,使它们更有意义。

苏特尔(祖特尔)后半生时间均花费在打官司上,有点可惜。

或:

苏特尔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触犯太多人的财产利益,即使得到法律支持,也不会有好结果。

/苏特尔是个悲剧英雄。

虽然他没能要回属于他的工厂等财产,但我觉得他的坚持不懈与执著令人敬佩。

【解析】【分析】⑴C的说法有误,应该是: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一一夏洛克。

⑵示例1提示是概括事件主要内容。

示例2是对人物的评价。

根据示例,从⑵⑶或⑸⑹选择一个完成相关任务。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相关知识,要熟悉。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宵”本义为夜晚,算是一个形声字,声旁为“肖”,形旁为“宀”。

“宀”表意,它在甲骨文中写作

,像房屋,表示入夜后人多在屋内。

   元宵节是______节日。

它原本叫“上元节”,由于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人们更加习惯用“元宵”来代替“上元”,表示“上元节的晚上”。

元宵之夜,人们会食用象征团圆的“圆子”,因此这种食品也被称为“元宵”。

据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一天听到北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叫卖元宵,不由“怒发冲冠”,认为“元宵”与“袁消”谐音,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统统改名为“汤圆”。

这位短命皇帝不久便驾鹤西去,“元宵”的名称却没有因他而消失,直到今天大家还都这样叫着。

   和“宵”字形相近的是“宵”。

只要把握住他们形与义之间的关系,识记和区分这两个字就不是难事。

(1)对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上”的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 _

B.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

— 丨 _

C.怒发冲冠(guàn) “上”字的笔顺是:

— 丨 _

D.怒发冲冠(guà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 _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冲霄汉 通霄达旦 九宵云外

B.气冲霄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C.气冲宵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D.气冲宵汉 通霄达旦 九霄云外

(3)把下面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传统②中华民族③重要的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4)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

灯月千家晓    下联:

______

A.山野万里香

B.秋高半月明

C.笙歌万户春

D.一街太平歌

(5)文中谈到了汉字的谐音,谐音指的是词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形、意思不同。

歇后语常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例如: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取的就是“青”和“清”的谐音。

下列歇后语,属于利用汉字谐音的一向是(   )

A.二郎神的慧眼——有远见

B.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C.孔夫子的背包——书呆子

D.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6)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画作品,用一个词语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浑厚圆润

B.潇洒飘逸

C.端庄雄健

D.纤细柔美

【答案】

(1)A

(2)B

(3)D

(4)C

(5)C

(6)B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和书写规则。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汉字的笔顺要求平时规范书写,掌握基本的书写规则。

A项正确。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B项正确,没有错别字。

(3)本题考查句子中词语的顺序。

可以先通读语段,了解全文的主要意思,并结合上下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顺序,注意修饰性的词语,保持语句的通顺,语意表达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