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619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docx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注意力开始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

现如今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主体意识基本成熟,自立感强烈;自我意识系统地分化为“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未来感强烈,有了新的发展动力;人生问题经常映入自我意识,特别关心自己的人生价值,初步形成人生观;自我意识结构逐步完善,但某些心理成分发展水平不平衡。

针对上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注意找准“矛盾点”;寻求“共同点”;守好“限制点”;填补“空白点”,力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大学阶段是人修炼个性、完善自我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才能不断积极主动地改造自身的主观因素,不断地完善自己。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首先要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先看看自我意识是什么?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健康程度等)、心理特征(如气质类型、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爱好特长等)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如自己的人际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从结构上来说,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部分构成。

自我意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都是自我意识出了问题。

由于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晰、不准确,不能正确对待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导致自卑、自负、与社会作对等心理问题出现。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从自我意识的结构出发,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我们又如何从自我意识的结构出发,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呢?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自我认识,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主体自身状况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三个方面。

所谓的自我观察,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被

观察的对象,自己观察自己,即如古人所说的,人要“吾日三省吾身”;而自我分析是个体把从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所观察到的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己个性品质中的本质特点,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形成自我评价。

要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自我观察要全面,对所有属于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社会关系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自我分析要科学,对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要总结概括,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最后,自我评价要适当、正确,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看低自己。

其次,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体验程度也是很重要的。

所谓的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我认识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客观的我满足了主观的我的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自我体验,否则就会产生否定的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的内容很丰富,主要有自尊感、自信感、成功感和自卑感等。

所谓的自尊感,也称自尊心,是指人们希望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获得良好的评价等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感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判断时而产生的自我体验;成功感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获得成就时产生的自我体验;而自卑感是个体过低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时的自我体验。

1、指导学生体验真正的自尊感。

人只有在产生了自尊的需要,而且自尊的需要得到了满足的情况下才能体验到自尊感。

2、指导学生增强自信,走出自卑。

教育者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价值是通过人的学识、品行、能力、人格魅力等内在的、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的素质中体现出来的,而不是通过自己无法改变的相貌、出身等来体现的。

3、指导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抱负水平。

每个人对自己都抱有一定的期望,期望过高或期望过低都不会让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会逐渐让人丧失自信,放弃追求。

合理的抱负水平是建立在恰当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的,所以,只要学生能恰当地评价自己,就能给自己确定合理的抱负水平。

最后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自觉而有目的的监督和控制,主要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所谓的自我检查,是个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的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以保证活动的预定目的与计划逐步得以实现;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实行监督,有人把它比作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而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要从这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更好的得到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不足与完善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步入为大众化,我国高校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慢慢显现出来。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心理承受力、家庭经济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处于困境的高校学生群体,该群体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必将影响其身心健康及高校自身的发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继而对社会的稳定也将产生影响。

大学生的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接受、自我认同方面的问题。

在目前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无法学习到全面、客观、积极的自我评价方法,因而很难达到自我的统合。

因此,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至关重要。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与其它阶段不同的独特的特征,是自我意识发展较为特殊的一个阶段。

其主要表现为: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自负与自卑的冲突、积极自我与消极自我的冲突、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增强与片面性、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不足。

关键词:

意识发展的矛盾,成因,完善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自我意识中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奋发有为,但是,如果差距过大,则有可能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2)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青少年时期,每个人都渴望着爱与友谊,渴望着交往与分享,渴望着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希望成为群体中受尊敬与欢迎的人;然而另一方面,大学生总是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同学有意无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戒备心理,不能完全敞开心扉交流。

这也是大学生常常感到的“交往不如中学那么自如真诚”的原因所在。

(3)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大学生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两极分化,或高或低,波动性大,易冲动,不易控制。

但随着身心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渐渐成熟,在遇到客观问题时,既想满足自己情绪与情感的要求,又想服从于社会及他人的需求。

(4)独立与依附的冲突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使它们渴望独立,以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匮乏,当应急事件出现时,却又盼望亲人、老师和同学能够替自己分忧。

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不独立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在他们迫切希望摆脱约束、追求独立的同时,却又不可能真正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特别是对于某些独生子女来说,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溺爱,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就表现得尤为突出。

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常常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安或心理痛苦,

他们总是力图通过自我探究来摆脱这种不安与痛苦。

在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中,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大学生更加注重对自己内在素质的认识在中学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比较看重一些外在的东西,如身体、容貌、仪表等,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说学生不看重外在的东西了,而是与外在的东西相比,他们更加注重内在的素质。

(2)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以肯定性评价为主从总体上看,现代的大学生看到更多的是自己的优势、优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状况显示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姿态。

但同时,过分看重自己的优势,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陷,这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盲目自大、目中无人的心理状态,而这是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存在高估或低估自我的倾向大学生由于自我评价与自我体验发展不平衡,有时表现出高估自己的倾向,他们用自己之长比他人之短;有的学生出现了盲目的抗拒心理,认为别的同学都有不如自己,甚至采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能力,思想偏激、武断,因而出现错误的行为。

这种自我扩张型的人行为上缺乏理智,情绪容易冲动,妄自夸大自我形象,幻想高于现实,当现实条件不如意时,就埋怨客观环境不佳,学业与品德向不良方向发展。

另一种类型是低估自己,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积累了更多的挫折和困难,自卑感严重,出现了焦虑和紧张,倾向于自我否定。

这两种表现都说明大学生在自我控制方面更需要注意三种自

我结构因素由不平衡向平衡发展。

(4)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敏感性较大青年期的学生对涉及到自我的一切事物都非常敏感,自尊心有突出的表现,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争强、好胜,一旦受挫和失败就会产生内疚和压抑的情绪。

成功与失败都会引起大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那么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问题要得到解决,我们首先要探究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问题的成因。

(1)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当代的大学生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了过多的溺爱,在家里呼风唤雨,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造成了过分高估自己的结果。

而这样的大学生一旦受到挫折,还可能完全否定自己,走到另一个极端。

在当今社会教育制度影响下,家长们过分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及个性教育,孩子们有了心理上的困惑却往往无法得到解决,日积月累之后形成了错误的自我评价。

有些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并在无形之中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当孩子无法实现父母的期望时,就会形成很低的自我评价。

(2)学校教育中缺乏合理的引导大学生们的自我意识问题有的是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形成的。

虽然中小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方面还存在着有待于提高的地方,尤其是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引导方面。

在目前的中小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现象,这种评价学生的方式不利于学生们进行全面正确的自我评价。

(3)社会观念的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社会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生一代,他们对新鲜思想反映敏锐,接受彻底。

他们比前代人更迫切的要求提倡自我,强调个性,张扬权利,独立意识显著增强。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大学生们没有完全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差,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却没有对人生的意义做出正确的思考,导致有些大学生们社会责任感缺失,行为消极,思想偏激,处于一种迷失自我的状态。

(4)不恰当的相互比较有的大学生在与同龄人的相互比较中会发现自己一些不如别人的地方,如身材、外貌、交往与表达能力、家境等等,因而难免自惭形秽,产生自卑的心理。

处在自我同一性发展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对些问题尤其敏感,好胜心使他们不愿在任一方面落后于别人。

然而人与人的情况毕竟不会完全相同,如果盲目地与别人做比较,则可能会过多地关注自身的缺点,进而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途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大学生们完善自我意识。

(1)正确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我给予基本肯定。

建立合乎自我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

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

(2).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充分了解并接受孩子的特点,既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也看到他的不足,并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

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

对孩子的期望水平要调整到恰当的水平,适合孩子的发展状况,避免给孩子带来过高的心理压力。

(3)高校教育方面开展专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以完善大学的自我意识为目的的专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协助学生掌握各种自我控制的方法,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开展有利于大学生们自我成长的活动,促使大学生们达到自我的和谐与统一。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组织一些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活;学生管理部门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教师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对大学学习生活充满兴趣。

社会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要受到家庭、教育、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给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典型的分化、矛盾和统一的过程。

这个过程表现为:

大学生能以更为客观的眼光和更清晰的标准不断观察自己,更主动细致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着更为复杂的自我沉思、自我反省等内心认识活动,并更理智地进行自我控制,同时带来诸如喜悦、激动、焦虑、失望等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识的迫切性、主动性、自觉性,与大学生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对自身责任的认识有关。

大学和中学相比,带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性,随着社会的各种媒介对当前社会形势的介绍以及大学生深入社区和农村进行服务咨询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特点以及素质要求有了清晰的认识。

大学生也明确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校做好提前准备,这使大学生迫切要求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出自己现状与将来职业要求的差距,这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也是大学生胜任未来社会角色的必然要求。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并提出如何培养与提高自我意识的建议。

大学生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多种冲突,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并采取策略,使自我意识趋于成熟与完善,本文将从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以及培养策略入手,希望可以使大学生整合自我意识并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新阶段,经历着明显的分化、整合和转化过程。

归纳起来,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抱负水平较高,成就欲望较强,但由于他们生活范围相对狭窄,社会交往比较单一,缺乏社会阅历,对自我认识的参照点较少,因此,不能很好地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从而使“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产生的较大差距,这

种差距在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的同时,也会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如果这种矛盾与冲突过于强烈,不能及时加以调适,则会导致自我意识的分裂,从而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2.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他们希望能在生活、经济、思想等方面独立,摆脱成人的管束,自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但他们在心理上又依赖成人,无法真正做到人格上的独立,这种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他们。

3.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

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能向知心朋友倾吐对人生的看法,盼望能有人分担痛苦,分享欢乐。

但同时他们又存在着自我闭锁的倾向,许多人往往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公开场合很少发表个人的真实意见。

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存有较强的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地保持一定距离,正是这种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矛盾冲突,使得不少大学生倍受“孤独”的煎熬。

4.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大学生刚刚考上大学时受到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赞誉,同辈人的羡慕,故而优越感和自尊心都很强,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都充满了自信。

然而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发现“山外有山”,尤其是当学习、文体、社交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有些大学生就会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不良情绪中,产生自卑心理。

在这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自信心和自卑感常常处于冲突状态。

5.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的冲突

许多大学生都有较强的上进心,他们希望通过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但在追求上进时,困难、挫折在所难免,不少大学生常常出现情绪波动。

在困难面前望而生畏,消极退缩,但又不甘放弃,依然想追求,内心极为矛盾,困惑、烦躁,不安也由此而生。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1.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评价自我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是塑造、完善自我意识的基础。

然而真正地认识自己,全面评价自我并非易事,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

大学生

可以从这些关系中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

确立合理的参照体系和立足点对自我的认识尤为重要。

(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也因人而异。

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他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再失败;而对于某些自我比较脆弱的大学生,他们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甚至挫败后形成怕败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或挑战。

因此一个大学生由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也要细加分析和甄别。

(3)内省法――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内省是指通过反省自己,分析自己来进行自我认识。

《论语》中孔子说要“吾日三省吾身”。

早晨起来,想想今天的生活内容有哪些,应该怎样安排时间,在与人相处时应该注意调整、改正自己的哪些问题;白天有时间静下来的时候想想自己已经过去的这段时间做了什么,接下来的时间应该做什么,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对自己言行保持知觉;晚上睡觉前,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完成了任务等。

大学生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正确与否,结果如何,有何收获与缺憾,从中有所发现与领悟,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自我调整。

对大学生来说,认识自我固然不易,接受自我和展示自我常常更难。

欣然接受自我,就是对自己本来面目的认可、肯定和喜悦的态度,欣然接受自我有助于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有助于密切人际关系,努力进行自我修养,谋求自身的发展。

2.塑造自我,积极超越自我

(1)积极的自我提升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

当大学生期望自己成功时,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且当面临挑战性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强的坚持力,从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团体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关注自我成长

自我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

但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人的始终时,整理自己成长的轨迹显得尤为重要。

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清理,将会有助于大学生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

摘要:

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大学阶段是人修炼个性、完善自我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才能不断积极主动地改造自身的主观因素,不断地完善自己。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首先要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

自我意识发展策略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健康程度等)、心理特征(如气质类型、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爱好特长等)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如自己的人际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从结构上来说,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部分构成。

自我意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都是自我意识出了问题。

由于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晰、不准确,不能正确对待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导致自卑、自负、与社会作对等心理问题出现。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从自我意识的结构出发,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主体自身状况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三个方面。

所谓的自我观察,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自己观察自己,即如古人所说的,人要“吾日三省吾身”;而自我分析是个体把从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所观察到的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己个性品质中的本质特点,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形成自我评价。

要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自我观察要全面,对所有属于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社会关系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自我分析要科学,对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要总结概括,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最后,自我评价要适当、正确,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看低自己。

(一)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我观察不够全面,尤其是对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观察得不够。

让这样的学生描述自己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答案:

“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我不知道我在同学中的地位如何”等等。

2、自我分析不科学,有一部分学生只总结自己的优点,忽略了缺点,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只总结自己的缺点,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常见的说法是:

“这件事情没做好,全怨他们几个,要是我自己做,肯定能成功。

”“这件事情没做好,责任全在我,我没有能力。

3、自我评价不恰当,突出表现为两个极端,即或者过高估计自己,或者过低评价自己。

常见的答案有:

“老师,这件事情别交给我,我什么都做不好。

”“凭我的水平,干啥都没问题。

(二)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策略

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就不会产生适度的自我体验,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

1、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观察。

有一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就是让学生每天睡觉前回顾自己一天的经历,并回答几个问题:

“我今天都做了什么事情?

我是怎么表现的?

同学们支持我的做法吗?

”经常坚持去做,学生就可以学会全面地观察自己。

2、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

教育者可以就学生的某一具体表现给学生做分析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分析自己。

3、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具体方法有:

(1)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调整自我评价。

(2)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3)通过自己的活动成果和表现来认识

自己,评价自己。

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体验程度

所谓的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我认识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客观的我满足了主观的我的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自我体验,否则就会产生否定的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的内容很丰富,主要有自尊感、自信感、成功感和自卑感等。

所谓的自尊感,也称自尊心,是指人们希望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获得良好的评价等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感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判断时而产生的自我体验;成功感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获得成就时产生的自我体验;而自卑感是个体过低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时的自我体验。

(一)有心理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