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319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docx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

(总分:

5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总题数:

50,分数:

50.00)

1.Couinaud肝段划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尾状叶(段Ⅰ)

∙B.左外叶分左外上段(段Ⅱ)和左外下段(段Ⅲ)

∙C.左内叶分为段Ⅳ、段Ⅴ

∙D.右前叶分右前下段(段Ⅴ)和右前上段(段Ⅷ)

∙E.右后叶分右后下段(段Ⅵ)和右后上段(段Ⅶ)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左内叶为段Ⅳ。

2.豆纹动脉由哪支动脉发出

∙A.颈内动脉

∙B.大脑前动脉

∙C.大脑中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基底动脉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称为外侧豆纹动脉。

3.成人胸部正位摄影焦-片距为

∙A.50cm

∙B.70cm

∙C.90cm

∙D.100~120cm

∙E.150~180cm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常规摄影的焦片距:

四肢75~100cm,肺部150~180cm,心脏200cm。

4.男性乳头的位置,相当于下列哪项

∙A.第10胸椎水平

∙B.第6胸椎水平

∙C.第8胸椎水平

∙D.第4胸椎水平

∙E.第2胸椎水平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胸颈静脉切迹至双乳头横线联线中点相当于第4胸椎水平。

5.CT值由高至低是

∙A.骨髓,骨皮质,肌肉

∙B.肌肉,骨皮质,骨髓

∙C.骨皮质,肌肉,骨髓

∙D.水,肌肉,骨髓

∙E.血液,肌肉,骨髓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图像的CT值反映组织对X射线吸收值(衰减系数u),其单位为HounsfieldUnit(Hu),以水的衰减系数为参照,即水的CT值为0;物质衰减系数大于水者为正值,小于水者为负值;并以骨皮质和空气的衰减系数为上限和下限,定为+1000和-1000。

6.脊柱横断扫描,对扫描线确定的描述,错误的是

∙A.扫描线及扫描计划的确定,从侧位定位像上设计

∙B.进行椎体扫描时,扫描线应与椎体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一致

∙C.进行椎间盘扫描时,扫描线应是相邻两椎体缘联线夹角的平分线

∙D.椎体与椎间盘兼扫时,应根据脊柱曲度分段确定

∙E.脊柱扫描线确立后的扫描为连续扫描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由于脊柱的生理特点,各段椎体,尤其是腰骶椎,各椎体的轴向不一致,相应的扫描线就不一致。

确立的扫描线只能分别执行,整个椎体的扫描不能连续扫描。

7.心脏右前斜位摄片,服钡的目的是观察

∙A.右心房压迫食管情况

∙B.右心室压迫食管情况

∙C.左心房压迫食管情况

∙D.左心室压迫食管情况

∙E.全心压迫食管情况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左心房位于心脏的左后方,与食管相邻。

当左心房扩大时,必然要挤压食管。

心脏右前斜位摄影,左心房后像洽好处于切线位,服钡后食管显示,通过观察食管有尤受压的征象,间按诊断左房有无扩大。

8.下列哪项不属于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要素

∙A.照片密度

∙B.照片的感光度

∙C.照片的对比度

∙D.照片的锐利度

∙E.照片的放大与变形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四大要素是:

密度、对比度、清晰度或锐利度、影像的放大与变形。

感光度只是影响密度因素之一,而不是照片影像的要素。

9.关于X线物理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穿透作用

∙B.电离作用

∙C.荧光作用

∙D.干涉与衍射作用

∙E.着色作用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X线的物理效应包括穿透作用、电离作用、荧光作用、干涉与衍射作用。

着色作用属化学效应。

10.肠腔扩张的标准是

∙A.小肠≥3cm,左半结肠≥5cm,右半结肠≥7cm

∙B.小肠≥3cm,左半结肠≥7cm,右半结肠≥5cm

∙C.小肠≥4cm,左半结肠≥7cm,右半结肠≥5cm

∙D.小肠≥4cm,左半结肠≥5cm,右半结肠≥7cm

∙E.小肠≥5cm,左半结肠≥7cm,右半结肠≥9cm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肠腔扩张的标准是小肠≥3cm,左半结肠≥5cm,右半结肠≥7cm。

11.下列关于,肾脏X线解剖描述错误的是

∙A.KUB片上肾脏位于第12胸椎到第3腰椎之间

∙B.侧位片上肾脏影一般在脊柱前缘的后方

∙C.左肾比右肾低1~2cm

∙D.KUB片上可见双侧肾脏均为豆状,呈八字状位于脊柱两侧

∙E.正常情况下,卧立变换体位或深呼吸时,肾脏可有一定的移动度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右肾比左肾低1~2cm。

12.肺动脉瓣位于

∙A.平第4前肋或第3前肋间水平

∙B.相当于第5肋软骨与胸骨右缘连接处

∙C.在第4肋软骨与胸骨左缘连接处

∙D.第3前肋水平

∙E.第4前肋水平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肺动脉瓣位于第3前肋水平。

13.人体由多少块骨组成

∙A.204块

∙B.205块

∙C.206块

∙D.207块

∙E.208块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人体由206块骨组成。

14.消化道造影的价值,以下描述哪项不当

∙A.治疗效果动态随访

∙B.诊断早期胃炎

∙C.术前估计肿瘤切除可能性

∙D.肿瘤早期诊断

∙E.观察消化道形态、功能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消化道检查由于缺乏天然对比,需要引入对比剂才能显示其结构与形态,对器官表面的变化缺乏特异性,

15.对于程控X线机,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kV、mas

∙B.采用数字显示

∙C.采用CPU进行监测

∙D.设有透视定时电路

∙E.采用CPU控制高压频率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程控X线机的高压脉冲频率是固定的,不受CPU控制。

16.当咽鼓管和咽隐窝同时张开,在轴位图像上,鼻咽腔可以呈

∙A.三角形

∙B.长方形

∙C.方形

∙D.圆形

∙E.双梯形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鼻咽腔两侧壁中部突出的结节状软组织影为圆枕,圆枕前方为咽鼓管咽口,后方的裂隙为咽隐窝,当其同时张开时,轴位相丘鼻咽腔呈双梯形。

17.X线管阴极的作用是

∙A.发射并聚焦电子

∙B.只发射电子

∙C.只聚焦电子

∙D.散热

∙E.产生X线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X线管阴极由灯丝和阴极槽组成。

灯丝发射电子,阴极槽对电子进行聚焦。

18.X线胶片中感光物质是下列哪组

∙A.溴化银

∙B.氯化银

∙C.溴化银+碘化银

∙D.碘化银

∙E.氟化银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X线胶片感光的主要物质溴化银+少量的碘化银。

19.关于心腰的描述,下列观点哪项不对

∙A.指心脏左缘第二弓

∙B.指心脏右缘第二弓

∙C.正常心腰应略内凹

∙D.正常心腰由肺动脉段构成

∙E.肺动脉扩大时,心腰可隆起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心腰是指心脏左缘第二弓,由肺动脉段构成,肺动脉扩大可致心腰隆起。

20.颅骨凹陷骨折,在哪个摄片位置最佳

∙A.头颅后前正位

∙B.头颅侧位

∙C.颅底顶颌位

∙D.切线位

∙E.汤氏位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采用切线位摄影,可显示骨折的凹馅程度,有利于骨折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确定。

其他位置的摄影对凹馅骨折的显示较差。

21.关于布加综合征的说法,下述错误的是

∙A.有下腔静脉闭塞或狭窄即可诊断

∙B.确诊BCS需做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

∙C.BCS为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梗阻引起的病变

∙D.完全闭塞者不能做介入治疗

∙E.造影可通过上下入路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布加综合征膜型即为完全闭塞,也可行介入治疗。

22.在内耳CT扫描时,常选用

∙A.软组织算法

∙B.傅立叶图像重建算法

∙C.高分辨率算法

∙D.标准算法

∙E.低通滤过加权算法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高分辨率扫描特点:

空间分辨率高,扫描层厚薄,图像重建采用高分辨率算法。

常用于小器官、小病变的检查。

23.有关乳腺摄片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采用近距离摄片

∙B.应屏气曝光

∙C.使用高分辨率胶片

∙D.图片应有上下左右标记

∙E.乳腺均为软组织不需加压摄片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加压使乳房扁平,厚度均匀,使乳房面积增大,病灶检出效率高。

同时也减小几何模糊。

24.关于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错误的是

∙A.与人体组织密度相近

∙B.无毒性,副作用少

∙C.理化性能稳定

∙D.易于吸收与排泄

∙E.使用方便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与人体组织密度比较,对比度大,如空气、碘油,影像才能显示。

密度差大,影像对比度高。

25.胸导管经何横膈裂孔进入胸腔

∙A.下腔静脉孔

∙B.胸腹裂孔

∙C.主动脉裂孔

∙D.食管裂孔

∙E.胸导管裂孔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奇静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有食管、迷走神经和胃左动脉升支通过。

26.对激光照相机特点的描述,以下哪项不对

∙A.成像分辨率与激光束宽度成反比

∙B.对胶片无特殊要求,凡双面药膜片均可

∙C.图像可任意放大、缩小

∙D.成像分辨率不能超过读取分辨率

∙E.只适用于数字信息图像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激光相机把数字X线影像记录在专用胶片上,该专用胶片对特定波长的激光有较高的敏感度。

27.关于优质X线图像质量标准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尽量多的图像斑点

∙B.适当的密度

∙C.良好的对比度

∙D.较高的分辨率

∙E.微小的失真度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优质X线图像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符合诊断学要求;②符合摄影技术要求,适当的密度,良好的对比度,良好的清晰度,无斑点和伪影。

28.CR中可记录与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

∙A.胶片

∙B.磁盘

∙C.成像板

∙D.荧光屏

∙E.平板探测器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透过人体的X线光子被IP接收后,在IP成像层内形成潜影。

只有IP再激光读取仪扫描、读取后,才能转换成数字图像。

29.与普通平片相比,下列哪一项不是CT的优点

∙A.密度分辨率高

∙B.解剖分辨率高

∙C.空间分辨率高

∙D.可进行多方位重建

∙E.增强扫描有利于病灶的定性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CT机的空间分辨率最高是20LP/cm,而使用普通增感屏的屏片组合的分辨率能达到50LP/cm(5LP/mm)。

30.在数字化设备使用中,关于X线剂量管理内容不对的是

∙A.栅控技术

∙B.光谱滤过技术

∙C.连续透视技术

∙D.脉冲透视技术

∙E.图像冻结技术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在数字化设备中,都设有连续透视和脉冲透视。

连续透视技术是一种常规的透视技术,不能减少X线剂量。

采用脉冲透视技术,则在单位时间内X线的量会大大减少。

光谱滤过技术吸收低能X线。

栅控技术提高X线的发生效率。

图像冻结技术可减少重复透视。

31.当柯氏位投照时,听眦线与X线中心线的夹角为

∙A.0°

∙B.23°

∙C.45°

∙D.37°

∙E.15°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柯氏位摄影,中心线与听眦线夹角是23°,此时岩骨上缘正好投影在眼眶下壁,额窦、筛窦、眼眶及眶上裂显示最佳,失真小。

角度越大,失真越大,角度小于23°岩骨投影要与眼眶重叠。

32.不符合第六脑室特点的是

∙A.又称“Vergae”腔

∙B.透明隔向后延伸

∙C.脑脊液密度

∙D.位于第三脑室体部中间

∙E.与其他脑室相通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透明膈间腔及其后方间隙发育异常,临床分部称其为第五六脑室。

第六脑室位于第五脑室后方,又称“Verga"腔,此室腔一般不与其他相通。

33.可观察到胰头病变的是

∙A.十二指肠肠圈

∙B.十二指肠降部

∙C.十二指肠水平部

∙D.十二指肠升部

∙E.十二指肠球部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胰头被十二指肠呈“C”形环绕。

故在十二指肠肠圈可观察到胰头病变。

34.显示颈椎椎间孑L的最佳体位是

∙A.身体侧斜2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20°

∙B.身体侧斜25°,中心线与床面垂直

∙C.身体侧斜35°,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0°

∙D.身体侧斜4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20°

∙E.身体侧斜45°,中心线与床面垂直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身体侧斜4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20°为前后斜位。

身体侧斜45°,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20°为后前斜位,观察近片侧的椎间孔。

35.乳腺钼靶常规摄影位置为

∙A.轴位+侧斜位

∙B.轴位+侧位

∙C.侧位+斜位

∙D.轴位+放大摄影

∙E.侧位+放大摄影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乳腺钼靶常规摄影位置为轴位+侧斜位。

36.月骨骨化年龄约为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E.7岁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37.左肺下叶分为四段,与右肺下叶不同的是

∙A.前外基底段

∙B.外后基底段

∙C.外内基底段

∙D.内前基底段

∙E.后外基底段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左肺下叶分为四段:

背段、内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右肺下叶分为五段:

背段、内基底段、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38.指出透视的缺点

∙A.操作方便,费用低

∙B.可多位置观察

∙C.能观察器官的动态情况

∙D.无客观记录

∙E.马上有结果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X线透视能观察器官的动态情况,可进行多方位观测组织与器官的形态。

并能即使获得结果。

费用低,但影像质量差且不能保存,病人接受的X线量大,所以目前不主张用透视作为常规检查。

39.PACS正确的涵义是

∙A.图像存储系统

∙B.图像传输系统

∙C.图像网络系统

∙D.图像通讯系统

∙E.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是PACS的正确涵义

40.减少和排除散射线的方法中,下列哪项错误

∙A.缩小照射野

∙B.用金属后背盖的暗盒

∙C.用遮线筒或缩光器来

∙D.选择高电压摄影的方法

∙E.使用滤线栅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管电压越高,X线的能量越大,容易产生二次射线,散射量就越大。

缩小照射野,使用遮线器,减少了原发射线,相应地较少了散射线,使用滤线栅就是吸收散射线。

41.CT扫描,正常前列腺上限一般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的

∙A.30mm

∙B.20mm

∙C.10mm

∙D.40mm

∙E.15mm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CT扫描,正常前列腺上限一般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的20mm。

42.注入对比剂后要求15分钟开始扫描的是

∙A.氙气增强CT

∙B.颅脑增强CT

∙C.关节造影CT

∙D.肝脏增强CT

∙E.脊髓造影CT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关节造影CT,大多数应用在膝关节,对比剂注入关节腔后,先进行关节运动,待对比剂布满整个关节腔后,约15分钟时间,开始扫描。

43.主肺动脉窗层面不包括哪一解剖结构

∙A.降主动脉

∙B.气管

∙C.上腔静脉

∙D.奇静脉弓通常也位于此层面

∙E.头臂静脉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主肺动脉窗层面不包括头臂静脉,包括以下结构和间隙:

①血管前间隙;②主肺动脉;③右肺动脉;④降主动脉;⑤上腔静脉;⑥腔静脉后气管前间隙;⑦气管;⑧气管后间隙;⑨奇静脉和奇静脉弓。

头臂静咏位于主动脉弓层面。

44.人眼对X线照片影像识别的密度值范围是

∙A.0.01~1.5

∙B.0.15~1.5

∙C.0.25~1.5

∙D.0.25~2.0

∙E.0.35~3.5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照片密度值范围是0~4.0,诊断密度值范围是0.25~2.0。

45.光电效应是下列哪种作用的结果

∙A.X线光子与原子的内壳层轨道电子

∙B.X线光子与原子核

∙C.高速电子与原子轨道电子

∙D.高速电子与原子核

∙E.高速电子与高速电子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光电效应中,X线光子与原子的内壳层轨道电子作用,因光子的能量全部被吸收,使病人接受的照射量比任何其他作用都多。

46.关于胃小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为圆形或类圆形

∙B.不是胃的微皱襞

∙C.正常胃小区1~3mm

∙D.由胃小凹组成

∙E.胃底部没有胃小区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双对比造影能显示的黏膜皱襞的微细结构即胃小区、胃小沟。

正常胃小区为1~3mm,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大小相似的小隆起。

47.关于颅底诸孔、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A.舌下神经管内口位于颅后窝

∙B.棘孔位于颅中窝

∙C.卵圆孔有三叉神经第三支通过

∙D.听神经通过内耳孔

∙E.茎乳孔通过迷走神经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茎乳孔是面神经管的外口。

48.CT成像设备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大孔径CT

∙B.全身螺旋CT

∙C.多层螺旋CT

∙D.双层螺旋CT

∙E.平板探测器CT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平板探测器CT的问世,是CT技术的又一个突破性革命。

从成像原理、机器设计、信息模式、成像速度、射线剂量等将会有根本性改变。

49.X线产生过程中,电子高速运动所需能量主要取决于

∙A.靶物质原子序数

∙B.管电流

∙C.管电压

∙D.旋转阳极转速

∙E.灯丝焦点大小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电子高速运动所需能量来自高压静电场两极端的电位差,即加在X线管两端的高压(管电压)。

50.下列中间段支气管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介于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与中叶支气管开口间的一段支气管

∙B.是右主支气管的直接延续

∙C.无任何分支

∙D.其长度为2~3cm

∙E.其走行较水平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中间段支气管走行陡峭、较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