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962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准确用词/造句

2.语言通顺优美

教学重难点

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力求语言优美

教学过程:

一、文从字顺的定义

文章思路清晰,文意连贯,表意明确,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二、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出示材料,归纳要点

1、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2、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

3、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二)总结写作要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注: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感知能力。

包含的内容有:

通顺、连贯,有分寸(准确),有韵律。

三、范例点评

(一)范例

1、原文:

一位胖得肥猪一样的阿姨又挤上了车。

——《抢座》(海鹏)改文:

一位肥胖的阿姨又挤上了车。

改法一:

“把不恰当地词句改恰当”

2、原文:

你总是把你眼中的阳光传送给别人,冷漠,你总是将它摔得很重。

——《致父亲》(倩禧)改文:

你总是把眼睛中的阳光送给别人,你总是将冷漠摔得很重。

改法二:

把不整齐的词句改整齐

3、原文:

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我将在沼泽森林中迷失方向。

——《母亲》(千慧)

改文:

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改法三:

把不搭配的词句改搭配

4、原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

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宽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韧的调和剂,使之相融相知。

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斌斌)改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

学会宽容就能润滑彼此的关系,消除彼此的隔阂,扫清彼此的顾忌,增进彼此的了解,因此,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改法四:

把啰嗦的词句改简洁

(二)延伸探讨,病句修改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三、小试牛刀,病文修改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我听得明明白白。

妈妈把家里的活全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

这段文字有什么问题?

明确:

仔细阅读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段文字的问题。

首先表述不清。

第一句“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给读者的感觉是下面是围绕“妈妈怎样勤劳”来写的,但下一句转向了“她对我很关心”,前后不连贯。

二、三句间没有转折关系,不应要“但是”。

数学考了95分,这个成绩很好,应该表扬嘛,怎么又去“讲错在哪里”呢?

“一丝不苟”是说学习认真,一点也不马虎,这和妈妈承担家务活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把两层意思糅合到一起了。

应把“一丝不苟”改为“全身心地”,“进入”改为“投入”。

最后一句“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重复了,“学习里面”应改为“学习成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文从字顺”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优秀范例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

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有床铺,他就睡在干草上。

他每天放牛,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

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待理不理的,仿佛他一在眼前,就满身不舒服。

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这段文字是叶圣陶先生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突出的优点是清楚通顺。

文句中没有生僻的字,句子明白如话,前后衔接紧密,连贯自如。

这就叫文从字顺。

四、美文欣赏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谈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宗璞《紫藤萝瀑布》

2、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王愿坚《七根火柴》

五、实战演练

将第二段元的片段描写再读一遍,仔细检查,升华词句。

(学生展示与评点,老师评点)篇二:

文从字顺教案

《文从字顺》作文训练教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写作的

基本要求;

学习重点:

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阅读教材p83-85,思考:

①什么是“文从字顺”?

②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二、准备活动:

1、通过学习第三单元写景的文章,你掌握的写景的方法有哪些?

请举例说说。

(至少三种)

2、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思考:

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什么?

材料一:

“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

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

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法国作家福楼拜

我的发现:

准确,文字通顺,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故事链接: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

“敌人撤

退了!

”斯大林立即纠正道:

“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

”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材料二: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给我耐心

的讲错在哪里,讲的非常仔细,我听得明明白白。

妈妈把家务活全都承担下来,让我

一丝不苟的学习。

她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学习里面有你的心血。

我的发现:

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意思要连贯。

材料三:

有个自负的棋手,与别人较量,连输了三局。

后来,人们问他:

“你与

某人赛了几局棋啊?

”棋手说:

“三局。

”人们又问:

“胜负如何?

”棋手说道:

“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罢了。

在上述话中,这位棋手挖空心思回避“输棋”二字,可谓口头表达的妙例。

我的发现:

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

材料四:

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

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

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

突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诗: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

“干什么的?

”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韩愈面前。

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

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德德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

”于是“推”字改为“敲”字。

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

我的发现: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材料五、人们一般会说“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而不会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这是为什么?

三、写作实践:

漫步

提示

1、写作时,可以借鉴《春》的写法,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出景物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2、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没有包含思想感情的“纯写景”文字是难以打动别人的。

3、多改两遍,力求达到文从字顺。

篇三:

文从字顺教学案

篇四:

七年级语文《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领会“文从字顺”的含义。

2、从阅读范文中感悟“文从字顺”,体会作文语言的规范性。

3、培养学生养成注意写作语言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从阅读范文中感悟“文从字顺”,体会作文语言的规范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注意写作语言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朝有一个读书人名叫陈沆,嘉庆年间中了状元。

有一次,皇帝问他一共认识多少字?

他回答:

“臣识字不多,用字不错。

”这个答案漂亮,对皇上谦卑,对自己肯定,两面都顾到了。

而用字不错,就是没有违反约定俗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算是“文从字顺”。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使写出来的文章达到“文从字顺”!

二、探讨含义

1、何为“文从字顺”?

明确:

从:

服从,顺从;顺:

通顺。

“文从字顺”指文章通顺。

2、“文从字顺”包含哪些方面?

明确:

“文从字顺”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用词恰当、妥贴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二是语句通顺畅达、有条不紊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规范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思考:

作文语言的规范有哪些呢?

学生作答。

(一)讲故事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唐朝诗人贾岛有一天骑着驴,在大街上边走边想着他的诗句。

突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诗: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

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韩愈想了一会说:

“还是敲字好。

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的的’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

”于是贾岛深表赞同,把“推”字改为“敲”字。

后来,“推敲”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结论: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作者用字的要求是很高的,力求准确。

还可以看出,好的文章是要通过不断地推敲修改的。

(二)读示范文段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

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有床铺,他就睡在干草上。

他每天放牛,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

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待理不理的,仿佛他一在眼前,就满身不舒服。

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分析:

这段文字是叶圣陶先生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句中没有生僻的字,也没有华丽的辞藻。

句子明白如话,前后衔接紧密,连贯自如。

可见其突出的优点是文字通顺。

(三)分析语段,找问题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给我耐心的讲错在哪里,讲的非常仔细,我听得明明白白。

妈妈把家务活全都承担下来,让我一丝不苟的学习。

她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学习里面有你的心血。

请学生分析上述语段有哪些问题。

提示:

中心、人称。

总结:

要围绕中心说,意思要连贯。

教师总结:

用词准确、文字通顺、意思连贯。

四、范文赏析

《我的四季心愿》

假如我有一根哈利·波特的魔杖,我宁愿在四季中变成各种精灵,去把我这颗善良的心给予所有人!

在他们的心中为他们开花!

春之歌

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地一片新绿,人们,动物们,惺松地张开了熬了一冬的眼睛。

在春天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曲春天的歌曲,去叫醒所有人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春色,我还要到敬老院,孤儿院里,用自己的歌声去唤回人们心中真正的春天;我呼唤小朋友来孤儿院同这些孩子们一起玩耍;我引导人们多多关心这些老人们!

如果你们要问我是谁?

我就会说:

每天你们在微笑,我就是你们微笑的漩涡!

夏之风

夏天,生机勃发的季节,是那么地让我们感受到绿的季节!

可是,这炎热的天气,烤干了植物的水分,也助长了人们焦急的火焰。

在夏天里,我宁愿做一缕清风,而不是热浪,轻轻地为人们送去一丝凉爽,轻轻地为生命扑灭焦急的火焰!

如果你们感到了清凉,我就太高兴了!

因为我就是这样不断出现,不断为人们送去清凉。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秋之落叶

秋天,收获的季节,万物都已孕育出新生命,但有些树木们,却簌簌地落下枯叶,飘啊飘!

在秋天,我宁愿做一片落叶,依偎在树木旁,慢慢地大树地贡献自己的养料,等过了冬天,到春天时,会开出一朵花,这朵花就叫做贡献,变成落叶,化作了春泥,默默地去为大树奉献,给予养料,化作了春泥更护花!

冬之梅

在冬天,我宁愿化作一剪傲骨的梅花,在悬崖百丈冰时,我依然傲立在风雪中,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会为大家第一个预报春的来临!

也为这萧索的大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生机。

篇五:

文从字顺教案

《文从字顺》作文训练教案

时间:

10月31日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写作的基本

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1、

2、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准确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

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

二、推进新课

1、什么是“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

扭之处。

2、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

语感包含的内容有:

通顺、连贯,有分寸(准确),有韵律。

训练:

爷爷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

此句有无毛病?

简朴不等于俭朴。

简单和朴素更不能缩简为“简朴”。

干了一天的活,真是胳膊疼腰酸。

此句是否符合语言习惯?

此句有无毛病?

讨论,指出毛病并改正。

不符合,习惯上说“腰酸胳膊疼”。

同时也有韵律。

学生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

我的发现:

(1)、准确,文字通顺,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2)、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意思要连贯。

(3)、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

(4)、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师小结:

我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某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办法。

文从字顺,必须做到:

文章思路清晰,文意连贯,表意明确,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1)、词句要恰当

(2)、词句要配好

(3)、词句要整齐

(4)、词句要简洁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3、出示例文,学生修改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给我耐心的讲错在哪里,讲的非常仔细,我听得明明白白。

妈妈把家务活全都承担下来,让我一丝不苟的学习。

她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学习里面有你的心血。

小结:

写作时主要是靠感觉来感受语言。

因此,文章写完后,要通过小声的读来感受一下,思路是否清晰?

意思说明白了没有?

句子通顺不通顺?

还可以请同学读一遍,提提意见。

这种感受语言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受益终身。

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这种“感觉”的形成,一是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对一些优秀的文章能熟读成诵;二是要“多听”,强化读的效果;三是要尽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且懂一点语法。

这种感受语言的习惯一旦养成,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

4、病句诊疗门疹部,如何辨析病句。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

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3)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4)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友情提示: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

尤其应该注意,能调整语序的就不能增删,能改动一处的,决不能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5、修改病句的原则是:

对症下药、原意不变、多就少改。

常考的病因及病例:

(1)滥用介词“通过”、“由于”、“经过”、“在……下”、“当……的时候”和动词“使”,导致句子主语残缺。

如:

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2)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导致前后不呼应。

(3)滥用否定词,导致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如: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如: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4)修辞方法使用不当

例:

她唱起歌来,就像刮大风一样。

(5)词语搭配不当。

如:

老师慈爱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

(6)句式杂糅

例:

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飞速增长,被外国人称作“爆炸性的增长”,靠的是正确的政策。

改句:

①我国经济能够飞速增长,被外国人称作“爆炸性的增长”,靠的是正确的政策。

②我国经济之所以飞速增长,被外国人称作“爆炸性的增长”,是因为我们有正确的政策。

当前,作文时反映出的词汇贫乏,语病百出,正是由于读得太少,背得太少,一篇好文章,读到滚瓜烂熟,作者的语言就有可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自己在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读得多了,自然会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就会找到语感,从而减少语病的出现。

在预习课文时,每篇文章至少读三遍。

读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

日记写满一页半,文从字顺,字体漂亮。

名言:

(1)、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

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

(2)、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