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96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复习 简答题 论述题Word格式.docx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

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从总体发展来看,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再是平稳地发展,到了老年期开始出现下降。

(4)个别差异性

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

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

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

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

(例如白痴天才)

(5)可塑性:

毕生发展观强调个体发展中的可塑性,可塑性是指为适应积极或消极生活经历而改变的能力。

尽管发展被描述为一个持续的累积过程,过去的事件对将来有重要影响,但如果个体生活的重大方面有变化的话,发展的过程也可能发生突变。

(6)历史与文化背景

三.论述题

1.发展的基本争论

争论:

1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有人认为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也有人认为婴儿和儿童与成人有不同的、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

2关键期与敏感期:

认为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映在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的时期,即为关键期或关键年龄。

而发展心理学家更倾向于用“敏感期”代替关键期。

3发展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有人认为发展阶段带有普遍性,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和统一文化中的个体都其发展都遵循同样的路线,经历同样的阶段。

而也有人认为生活在不同背景中的人有不同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历,因此发展路线不同。

4天性与教养:

有人强调有遗传决定的稳定性:

如焦虑、好交往等特征是稳定的;

有些人强调环境的作用:

如早期经历等。

另一些人则强调灵活性,认为只要有新经验支持,早期创伤可以恢复。

2.举例说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特点及其存在局限

横断研究设计:

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选取生理成熟度不同的群体或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来研究某一个特定发展领域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状况。

发展心理学研究大多采用横断研究设计,优点为能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

例如,林崇德教授主持的国内23个省市在校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研究。

该研究在同一时间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一、初二和高三的17000多名学生进行形式推理、形式逻辑法则和辩证逻辑思维的测查,考察不同年龄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水平,并加以比较分析。

缺点则是

(1)横断研究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代群效应是指由于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境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干扰效应,也就是说两个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而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

例如,对7岁非洲儿童与17岁的美国少年这两个年龄组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的差异不只是由于个体差异,还有历史情境的原因。

(2)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测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

例如上述林崇德教授的调查研究中,只能测查当时的情况,而无法得到调查的学生发展趋势的数据。

纵向研究设计:

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也称作追踪研究设计。

优点:

它可以得到同一群体在某一或某些心理发展领域前后一贯的材料,有助于更为精确地了解该群体的心理发展过程或变化趋势,即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例如普莱尔通过纵向研究,了解了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普莱尔最早运用系统追踪观察法来进行纵向研究的儿童心理学家,他对其子一天三次的进行观察,并辅之简单实验,记录大量数据事实。

缺点:

(1)样本的流失。

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部分被试可能会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

例如,战争,灾难,被试的个人因素等造成研究无法进行。

(2)反复测量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

例如,研究的频繁性使被试意识到自己正接受研究记录的状况,从而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对研究来说是不严谨的。

(3)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造成变量的增多。

3.从发展基本争议的角度比较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的异同.

维果斯基的理论没有皮亚杰那样详细具体。

尽管如此,研究儿童发展的人士

对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仍然有非常强烈的兴趣。

他的魅力在于他抛弃儿童发展个体化观点,提倡一种社会化的观点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认识的最重要源泉是儿童本身,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他们是繁忙的、自发的探索者,他们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加以检验。

维果茨基也认为儿童是积极的求知者,但他不把儿童看成单一的自然人。

他认为儿童和社会环境共同导致了认知发展。

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婴儿和其他动物一样,天生有一种感知、注意、记忆的能力。

在两岁以前,这些能力与环境之间的直接的联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

但是,一旦婴儿学会了感情表达,特别是能借助言语进行表达之后,他们参与社会交流的能力就得到迅速发展,小孩开始同自己交流,像跟别人交流一样。

就这样,基本的感情能力转化成一种人类的独特的高级认知过程。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分歧:

儿童的个人言语

注意观察学前儿童的日常活动,会发现他们在游戏或探索周围事物的时候,经常会大声地自言自语。

一天,一个五岁的小孩在玩拼图,他说:

”那红色的块呢?

我需要一块红的,现在我有一块蓝的,不,它不合适,让它在这里试试。

”还有一次,一个孩子突然不假思索的说:

“坏了!

”但是,他却没有解释是什么东西或什么事情、在什么时候坏了。

皮亚杰称这种言语为自我中心言语,它反映了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想象到别人的观点。

所以,皮亚杰说:

儿童经常自言自语,不介意别人是否理解。

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们都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自己的思维。

他认为认知成熟和某种社会经验(即和同龄人的分歧)最终会导致自我中心言语的消失。

通过和同伴的争论,儿童发现别人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结果,自我中心语言逐渐消失,而被对话言语所取代,到这时,儿童才会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让别人能听懂。

维果茨基强烈反对皮亚杰“儿童言语是自我中心的、非社会的”论断。

他认为儿童自言自语是为了自我指导和自我指向,因为语言帮助儿童考虑自己的行为并选择行动过程,他认为这是高级心理机能(包括持久注意,长时记忆,分类,计划,问题解决和自我思考)的基础。

随着儿童的成长,活动任务变得越来越容易,他们的自我指向语言逐渐消失,而内化成一种内部言语,也就是我们每天在思考和行动时使用的一种和自己的对话。

在过去20年中,人们做了大量研究,试图从两大理论中决定取舍。

几乎所有的发现都支持维果茨基。

现在人们一致认为,儿童的自言自语是一种个人言语,而不是自我中心言语。

研究发现,当面临困难任务,在出了错或不知怎样继续做时,儿童会更多地使用自言自语。

维果茨基预测:

随着年龄的变化,自言自语会逐渐消失,出声的言语转化为一种无声言语或轻微的嘴唇运动。

在困难任务下运用自言自语较多的儿童,比沉默寡言的儿童注意力更集中,更投入,成绩进步更快。

 

第二章人类发展的理论

1、简述有关发展的生物学、精神分析、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等基本观点并会用其解释儿童攻击行为的产生、性别角色的获得等不同的发展现象。

生物学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

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认得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又引进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氛围五个阶段:

口唇期;

肛门期;

前生殖器期;

潜伏期和青春期。

学习理论:

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

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

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思维过程是心理发展的核心,研究思维过程以及反映思维过程的行为。

(皮亚杰)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

儿童心理的发展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先天成熟-后天经验),动作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适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适应)

图式(认知结构):

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反射性图式-感觉运动图式-心理性图式

认知发展得以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平衡equilibration,指的是认知结构与环境需要之间达到的平衡。

平衡可以通过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两过程获得

同化: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C量变(知识的类推应用

顺应:

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现实。

-质变(认知结构的发展

平衡:

图式-同化-平衡-不能同化-失衡-顺应-新的图式(状态/过程)

自我调节:

同化>

顺应,加强顺应,抑制同化顺应>

同化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所谓发展,就是指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攻击行为同亲社会行为一样,是儿童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攻击性发展状况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儿童的攻击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工具性侵犯,即儿童渴望得到一种物体、权力或空间,并且努力去得到它,他们推、喊或者攻击挡路的人;

一种是敌意性侵犯,它意味着伤害另一个人,如打、踢,或威胁别人去痛打一个同伴。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也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

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看,幼儿性别角色获得主要通过直接教育、模仿、扮演体验等三种途径,而性别角色的发展动机则经历一个由外在的社会认同到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的过程。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包括染色体、性激素、家庭、幼儿园与社会等。

儿童常常通过观察多学习两性的行为,只是因为在社会强化的情况下,他们通常所从事的仅仅是适合他们自己性别的行为。

有时这种社会强化还会影响观察过程本身,也就是说,儿童甚至会停止对异性模式细致的观察。

2.、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危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

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序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

1.信任与不信任(0--1岁婴儿期)感觉阶段

2.自主与怀疑(1--3岁)肌肉发展阶段

3.主动与内疚(3--6)性器官阶段

4.勤劳与自主(6--12)潜伏期

5.认同和角色混淆(12--20)从儿童向成人的转折期

6.亲密与孤独(20--40)成年早期的发展阶段

7.生殖与停滞(40--60)

8.自我整合与绝望(老年期)成熟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根据这个理论,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当中,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

4、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理论模型的基本观点

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

真实自然的环境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主要源泉;

儿童发展的环境由若干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

分别是:

1、微系统;

2、中系统;

3、外系统;

4、宏系统。

四个系统模型

微系统:

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布朗芬不伦纳强调,为认识这个层次儿童的发展,必须看到所有关系是双向的,即成人影响着儿童的反应,但儿童决定性的生物和社会的特性与其生理属性,人格和能力也影响着成人的行为。

中系统:

中系统指两个或者多个微系统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其中这些微系统环境包括发展着的个体。

换句话说,中系统就是由微系统环境所组成的系统。

布朗芬不伦纳认为,如果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的联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

相反,微系统间的非积极的联系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外系统:

指那些个体并未参与其中,但却对个人有影响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在这些环境系统中,至少有一个不包括发展着的个体在内。

宏系统:

指的是存在于以上3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

宏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

宏系统规定如何对待儿童,教给儿童什么以及儿童应该努力的目标。

第三、四章遗传影响、孕期发展

1、试论述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答:

遗传和环境共同对发展起作用,行为遗传学家们主要研究的问题是这两个影响源如何联合、交互作用来促进发展变化的。

导向原则:

尽管对人类的大多数特质来说,遗传和环境都起作用,但在某些特质上,我们的基因所起的作用要比另一些因素大。

Waddington用导向一词来指基因将发展限制在少量的结果范围内。

婴儿的牙牙学语就是一个高度导向的人类特征,所有的婴儿甚至聋儿在生命的头8-10个月都是以几乎完全一样的方式牙牙学语。

反应范围原则:

根据Gottesman的观点,基因一般不严格导向行为,而是个体的基因型建立了对不同种类的的生活经历作反应的可能范围,因此叫做反应范围。

换句话说,Gottesman宣称基因型为一个人面对不同环境可能展示出的表现型设定了范围。

一个重要的推论是,因为人们的基因是不同的,没有两个人会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对特定的环境作出反应。

总之,基因型和环境交互作用,从而造成了发展结果中的变化和变异。

确实,基因对我们可能经验的环境会有一些影响。

但是,我们可得到的特定的环境也限制了一个特定的基因型可能出现的特定的表现型。

2、试析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1)来自母亲的

①母亲的体重:

肥胖的母亲易得高血压、过瘦的母亲易使胎儿缺铁性贫血、肌肉痉挛;

②母亲的身高:

过低会影响胎儿发育、出生;

③母亲的孕史:

四次以上易产低体重胎儿或死胎;

④母亲的营养:

营养不足易使胎儿智商低、有生理缺陷、低体重;

⑤母亲的年龄:

过早或过晚都易造成胎儿不健康;

⑥母亲的情绪:

母亲的喜怒哀乐都会对胎儿产生明显影响;

⑦母亲的疾病:

许多疾病能穿过胎盘,对胎儿产生比母亲更大伤害。

2)药物

①反应停惨剧;

②其他药物:

大剂量阿司匹林、大剂量引用咖啡、几种处方药;

③酒精:

轻微时导致婴儿发育受阻、畸形、表现低下,严重时易产下患有酒精综合症的婴儿;

④吸烟:

增加宫外孕、自发性流产、新生儿死亡、胎儿发育缓慢以及体重低的概率;

⑤物质成瘾:

娱乐成瘾物质如大麻;

成瘾麻醉药如海洛因、美沙酮增加流产、早产、新生儿死亡的概率;

可卡因妨碍正常情感纽带建立。

3)环境

①辐射:

可致畸;

②化学物质和污染:

环境中有毒物质可能影响父母双方的生殖系统。

第五章生理自我:

大脑、身体和动作发展

1.简述童年期生理上的发展规律

童年期:

六七岁~十一二岁。

总体特点:

发育相对平缓、具有过渡性。

学习取代游戏,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一)身体的发展

1.身高和体重的变化:

在头两年时间内,婴儿生长非常迅速。

女孩在大约10.5岁时到达生长加速期。

男孩大约两年半后开始生长加速,而且一旦他们开始加速生长,他们的生长速度快于女孩。

2.身体的变化:

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体比例发育,从中可看出“头尾律”和“近远律”(头尾发展:

生理成熟的一种顺序,生长的顺序从头部到尾部。

近远发展:

生理成熟的一种顺序,生长的顺序是从身体的中部(或近端)到周围部位(或远端))。

3.骨骼的发展:

使用X光片技术,发现女孩比男孩成熟的更快。

出生时,女孩在骨骼成熟水平方面仅比男孩早4-6个星期。

但是到12岁时,性别间的“成熟差距”已经扩大到整整两岁了。

身体所有部位的骨骼并不是都以同样的速度生长和硬化。

头盖骨和手部骨骼先成熟,而腿骨生长则会一直持续到十五六岁。

虽然头盖骨、腿骨、手部骨骼的宽度在人的一生中都会略有增长,一般而言,到18岁时骨骼生长已告结束。

4.肌肉的发展:

肌肉的发展也遵循头尾和远近原则,头部和颈部肌肉的成熟先于躯干和四肢的肌肉。

也像生理发展的其它方面一样,在儿童期肌肉组织的成熟较为缓慢,到青少年早期开始加速生长。

尽管在肌肉数量和力量增加方面男性比女性更为迅速,但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明显变得更强壮了。

在二十四五岁时,对一个普通男性而言,骨骼肌肉占整个体重的40%,对普通女性而言,骨骼肌肉占整个体重的24%

5.生理发展的变异:

与身体的其它部位相比,大脑和头部的发展更为迅速,更早地达到成年时期的比例,而生殖器和其它生殖器官在整个儿童期的发育都非常缓慢,青春期时却发育异常迅速。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淋巴组织(个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有助于儿童抵御感染)的发育水平在儿童期时已经超过成人后的水平,青春期以后却迅速下降。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

1.大脑结构的发展:

(1)在这个年龄阶段儿童脑的生长速度大大下降,9岁时脑重达1350克,已达成人脑的95%。

12岁时儿童的脑重为1400克,已接近成人。

(2)脑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分枝增多,神经纤维增长。

(3)额叶在不断增大,额叶到9岁已经基本成熟。

2.大脑机能的发展(脑电波的变化)

(1)儿童脑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逐渐趋向平衡,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缩短。

(2)内抑制的发展加强了皮层对皮层下的控制,同时也加强了儿童心理的稳定性。

(3)条件反射形成的时间也缩短,也较为巩固。

(4)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童年期,儿童在学习活动中,在与成人交际的过程中,第二信号系统日益发展起来

2.简述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相关理论观点

1.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描述肌肉发展和神经髓鞘化过程的两条基本规律对儿童头几年的动作发展也照样适用。

动作发展的进程也同样遵循头尾原则,头、颈、上端的动作发展先于腿和下端的发展。

同时,动作发展也遵循远近原则(从中心到四周),躯干和肩膀动作的发展先于手和手指动作的发展。

2.相关理论观点

(1)成熟论观点

把动作发展看作是一种先天程序逐渐展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神经和肌肉成熟的方向是由上到下,由内到外。

成熟在动作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证据之一来自跨文化研究。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2)经验(练习)论假说

经验论观点的支持者认为动作技能的练习机会也很重要。

成熟条件对动作技能发展而言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换而言之,除非婴儿有机会练习这些动作技能,否则在生理上已具备坐、爬、走的能力的婴儿是不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的。

(3)动力系统理论

这种假说把动作技能看作是对先前已掌握能力的重新建构,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更有效的探索环境或满足其它目的的手段。

根据动力系统理论,一个充满有趣物体和事件的世界激起了婴儿触摸它们的欲望,想坐起来、爬行、行走和跑动。

这些目标和动机可能促使婴儿主动把已有的各种技能重新建构成新的、更复杂的动作系统。

3.简述双生子爬梯实验及其启示

答:

1929年,格塞尔对一对双生子进行实验研究。

他首先对双生子1和双生子2进行行为基线的观察,认为他们发展水平相当。

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1进行爬楼梯训练,而对2则不予相应训练。

训练持续了6周,期间双生子1比2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

到了第53周,当2达到能够学习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2就达到了1的熟练水平。

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在55周时,1和2的能力没有差别。

因此,格塞尔断定,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取决于生理的成熟。

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最终的结果并没有显著作用。

该实验为成熟论的证据之一,其观点是把动作发展看作是一种先天程序逐渐展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神经和肌肉成熟的方向是由上到下,由内到外,同时成熟对动作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4.简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1)自主够物动作技能的发展

在第一年里,婴儿的够物能力和操控物体的能力发展特别迅速。

早期的够物动作并不完全受视觉的支配,它同时也依赖于来自肌肉、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受信息,这些信息帮助婴儿指引他们的胳膊指向手臂范围内的任何感兴趣的物体。

(2)手的操控技能的发展

尺骨抓握:

一种早期的操控技能,婴儿通过将手指摁压在手掌上来抓握物体。

钳形抓握:

一种将拇指与其它手指对握的技能,这种技能使婴儿在举起和抚弄物体方面更加灵巧。

5.简述早期动作发展的心理意义

(1)提供娱乐功能,为有目的活动游戏和早期学习准备条件;

使乳儿心理得到极大满足。

(2)对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使幼儿认识外界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客观事物跟自己的关系,并认识自己的力量,同时还是跟成人交际的手段之一;

手的动作促进儿童思维萌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