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073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4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6讲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docx

第16讲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教师版高考二轮复习讲义

2020年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突破

本讲作者

教材版本

全国通用

课时说明

知识点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复习目标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3.掌握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4.掌握转化率、平衡常数的计算。

复习重点

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复习难点

转化率、平衡常数的计算。

一、高考回顾

1.(2019,新课标Ⅰ卷)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

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下的过量氧化钴C0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0(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0(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0O(s)为C0(s)的倾向是CO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0(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填标号)。

A.<0.25B.0.25C.0.25--0.50D.0.50E.>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

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4)Shoichi研究了467℃、489℃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H2O)和P(CO)相等,P(CO2)和P(H2)相等。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min内的平均速率

(a)=kPa·min

,467℃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489℃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2.(2019,新课标Ⅱ卷)环戊二烯(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塑料等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

(2)某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碘和环戊烯(

)在刚性容器内发生反应③,起始总压为105Pa,平衡时总压增加了20%,环戊烯的转化率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Pa。

达到平衡后,欲增加环戊烯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填标号)。

A.通入惰性气体B.提高温度

C.增加环戊烯浓度D.增加碘浓度

(3)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T1>T2

B.a点的反应速率小于c点的反应速率

C.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

D.b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0.45mol·L−1

3.(2019,新课标Ⅲ卷)近年来,随着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氯气的需求量和氯化氢的产出量也随之迅速增长。

因此,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

回答下列问题:

(1)Deacon发明的直接氧化法为:

4HCl(g)+O2(g)=2Cl2(g)+2H2O(g)。

下图为刚性容器中,进料浓度比c(HCl)∶c(O2)分别等于1∶1、4∶1、7∶1时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可知反应平衡常数K(300℃)____________K(400℃)(填“大于”或“小于”)。

设HCl初始浓度为c0,根据进料浓度比c(HCl)∶c(O2)=1∶1的数据计算K(400℃)=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

按化学计量比进料可以保持反应物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

进料浓度比c(HCl):

c(O2)过低、过高的不利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

(3)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HCI的转化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写出2种)

4.(2018,全国Ⅰ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迅速达到平衡。

体系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①已知:

2N2O5(g)

2N2O4(g)+O2(g)ΔH1=−4.4kJ·mol−12NO2(g)

N2O4(g)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O2(g)的ΔH=_______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v=2×10−3×

(kPa·min−1)。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

=2.9kPa,则此时的

=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

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kPa(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

NO3+NO2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第三步NO+NO3→2NO2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3

C.第二步中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参考答案】1.

(1)大于

(2)C

(3)小于2.02COOH·+H·+H2O·=COOH·+2H·+OH·(或H2O·=H·+OH·)

(4)4.67×10-3bcad

2.

(2)40%3.56×104BD(3)CD;

3.

(1)大于;

;O2和Cl2分离能耗较高、HCl转化率较低

(3)增加反应体系压强、及时除去产物

4.

(1)O2

(2)①53.1

②30.06.0×10-2

③大于温度提高,体积不变,总压强提高;NO2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

④13.4

(3)AC

【解析】1.

(1)不论用CO去还原CoO,还是用H2还原CoO,前后气体的计量系数相等,CO和H2是反应物,因为平衡后CO的物质的量分数小,所以CO还原CoO时向正反应进行的程度更大,所以是大于。

(2)设H2与CO均为1mol

CO+CoO=Co+CO2①

起始:

10

转化:

aa

平衡:

1-aa

由题可知1-a=0.0192

平衡常数为K1=

H2+CoO=Co+H2O②

起始:

10

转化:

bb

平衡:

1-bb

由题可知1-b=0.0250

平衡常数为K2=

②-①:

CO+H2O=H2+CO2

起始:

1100

转化:

xxxx

平衡:

1-x1-xxx

平衡常数为K=

=

=

=1.14,得出x=0.53,所以H2得体积分数是26.5%,即答案为C。

(3)ΔH是状态量,只与始末状态有关,图可知,反应后的能量较起始能量低,所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ΔH<0。

该题指出的是正反应的活化能的最大值,所以由图可知是1.86-(-0.16)=2.02,对应的方程式就是COOH·+H·+H2O·=COOH·+2H·+OH·(或H2O·=H·+OH·),比较容易得分。

(4)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式可以得出30-90min的速率是

=4.7×10-3

图像部分解析:

水煤气变换中CO与H2的变化量应该相同,温度升高会导致催化剂催化效率降低,速率降低,故467℃时,曲线变化应为b、c;489℃时,曲线变化为a、d

2.设环戊二烯的转化分压为x

(g)+I2(g)=

(g)+2HI(g)

起0.5×1050.5×10500

变xxx2x

平0.5×105-x0.5×105-xx2x

平衡总压强=(1+20%)×105=105+x则x=0.2×105

环戊二烯的转化率=0.2×105÷0.5×105×100%=40%

KP=(PHI)2×P

÷(P

×PI2)

=(0.4×105)2×0.2×105÷(0.3×105)÷(0.3×105)=3.56×104

通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平衡转化率不变,A错;该反应吸热,升温,平衡正移,环戊烯平衡转化率升高,B正确。

增加环戊烯浓度,环戊烯总量升高,平衡转化率降低,C错误。

增加I2,平衡正移,环戊烯平衡转化率升高,D正确。

(3)图像为c-t图像,图像中某一点的斜率即为该点的速率,由图像可知,T1图像的整体斜率比较小,故对应的温度低,T2>T1,A错误。

a点斜率比c点斜率大,故v(a)>v(c),B错误。

由图知v(a)正>v(b)正,b点未平衡,v(b)正>v(b)逆,则v(a)正>v(b)逆,C正确。

B点环戊二烯浓度的变化量为0.9mol/L,则二聚环戊二烯为0.45mol/L。

4.

(1)根据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像可知,当温度升高时,HCl平衡转化率降低,表明反应逆向移动,故4HCl(g)+O2(g)=2Cl2(g)+2H2O(g)为放热反应,则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反应平衡常数K(300℃)大于K(400℃)。

通过图像,根据进料浓度比c(HCl)∶c(O2)=1∶1的图像可知,在400℃时HCl平衡转化率为84%。

根据三段式可知反应后的各气体的平衡量分别为(1-0.84)C0、(1-0.21)C0、0.42C0、0.42C0。

故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K=

题中指出,按化学计量比进料可以保持反应物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

故当进料浓度比c(HCl)∶c(O2)过低时,会使得O2和Cl2分离能耗较高;而当进料浓度比c(HCl)∶c(O2)过高时,HCl转化率较低;

(3)提高HCl的转化率的方法,即使反应向正方向移动。

故可以增加反应体系压强或者及时除去产物,使反应向正方向移动,可以提高HCl的转化率;

4.

(1)这一问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干燥的氯气和硝酸银反应,得到N2O5,且氧化产物为气体,可推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4AgNO3=2N2O5+4AgCl+O2↑,其中O2为氧化产物,所以答案为:

O2;

(2)这一问考查盖斯定律:

2N2O5(g)=2N2O4(g)+O2(g)ΔH1=-4.4kJ/mol①,

2NO2(g)=N2O4(g)ΔH2=-55.3kJ/mol②,根据盖斯定律1/2①式-②式得:

N2O5(g)=2NO2(g)+1/2O2(g)所以ΔH=1/2ΔH1-ΔH2=1/2*(-4.4kJ/mol)-(-55.3kJ/mol)=53.1kJ/mol。

所以答案为:

+51.3kJ/mol;

②这一问考查三段式法的应用,N2O5(g)

2NO2(g)+1/2O2(g)

起始压强/kPa35.800

压强变化量/kPa5.811.62.9

62min时压强/kPa30.011.62.9

所以62min时PN2O5=30.0kPa,将PN2O5=30.0kPa代入v=2×10-3×PN2O5(kPa/min),得到v=6.0×10-2kPa/min

所以答案为:

30.0;6.0×10-2

③这一问考查勒夏特列原理,NO2的二聚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平衡左移,平衡左移后体系物质的量增加,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压强增大;再者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会使压强增大。

所以答案为:

温度升高,体积不变,总压强增大;NO2的二聚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多,总压强增大

④这一问考查三段式和平衡常数的计算,N2O5完全分解后得到NO2和O2,假设NO2未转化成N2O4,此时的压强为35.8×2=71.6kPa,O2的压强为35.8÷2=17.9kPa,反应结束后容器内有N2O4、NO2和O2,N2O4和NO2的压强之和为63.1-17.9=45.2kPa。

列出N2O4和NO2反应的三段式:

N2O4(g)

2NO2(g)

起始压强/kPa071.6

压强变化量/kPaa2a

平衡时压强/kPaa71.6-2a

a+71.6-2a=45.2,解得a=26.4,可求出平衡时NO2的压强为71.6-2×26.2=18.8kPa,N2O4的压强为26.4kPa,那么KP=(PNO2)2/PN2O4=18.82÷26.4≈13.4所以答案为:

13.4

(3)A项中第一步为快速反应,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第二步为慢反应,所以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即A正确;B项中反应分三步进行,所以第一步和第二步的产物均为中间产物,不止NO3一种,所以B错误;C项中第二步反应为慢反应,反应快慢与有效碰撞有关,反应慢则有效碰撞少,所以NO2和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碰撞,即C正确;D项中第三步反应为快反应,说明反应所需活化能较低,所以D错误。

答案为:

AC

 

二、知识清单

三、例题精讲

例1人体血液中的碳酸和碳酸氢盐存在平衡:

H++HCO

H2CO3,当有少量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的pH变化不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

【参考答案】当少量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平衡向右移动,使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中的pH基本不变;当少量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平衡向左移动,使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的pH基本不变(合理即可)。

【解析】根据平衡可知当少量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平衡向右移动,使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中的pH基本不变;当少量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平衡向左移动,使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的pH基本不变。

【易错点】表述不清,没有真正理解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例2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2(g)+H2(g)

CO(g)+H2O(g),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可增大焓变

B.加压可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C.升温可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D.增大H2浓度可使达到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增大

【参考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项,加入催化剂,焓变不发生变化,A错;B项,该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加压,化学平衡不移动,B错;C项,正反应吸热,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D项,增大H2浓度,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减小,D错。

【易错点】读图能力,平衡移动影响因素的判定

例3(2019,北京卷)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

①反应器中初始反应的生成物为H2和CO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

1,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

③反应物投料比采用n(H2O):

n(CH4)=4:

1,大于初始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目的是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促进CH4转化b.促进CO转化为CO2c.减少积炭生成

④用CaO可以去除CO2。

H2体积分数和CaO消耗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t1时开始,H2体积分数显著降低,単位时间CaO消耗率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此时CaO消耗率约为35%,但已失效,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

【答案】

(1)①CH4+2H2O(g)

4H2+CO2

③abc

④降低CaO+CO2=CaCO3生成的碳酸钙逐渐包裹氧化钙,使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减慢。

【解析】①由题可知,生成物氢气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4:

1,并且反应物为甲烷和水,通过配平可得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H2O(g)

4H2+CO2。

③a项,由方程式Ⅰ可知水的比例升高,方程式Ⅰ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会促进甲烷转化,故选a项;

b项,由方程式Ⅱ可知水的比例升高,方程式Ⅱ会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会促进CO转化为CO2,故选b项;

c项,三个反应中,方程式Ⅰ中甲烷的转化与水相关程度较大,当水比例增加时,反应会促进反应Ⅰ进行,从而减小反应Ⅲ进行,进而减少积炭生成,故选c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④CaO消耗曲线的斜率表示单位时间内CaO消耗率,根据图像可知,t1时,CaO消耗曲线的斜率减小,故CaO消耗率减低;根据题意,t1时,CaO已经失效,此时积累的CO2会与H2发生反应CO2(g)+2H2(g)

C(s)+2H2O(g),故H2的体积分数显著降低。

【易错点】读图时点、线含义及变化的含义

例4.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NH2COONH4(s)

2NH3(g)+CO2(g)。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30℃时,B点对应状态的v(正)<v(逆)

C.A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A)=10-2.294

D.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参考答案】D

【解析】A项,温度升高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减小,即温度越高K值越大,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ΔH>0,故A正确;B项,30℃时,B点未平衡,最终要达平衡状态,平衡常数的负对数要变大,所以此时的(-lgQc)<(-lgK),所以Qc>K,所以B点对应状态的v(正)<v(逆),故B正确;C项,A点对应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2.294,所以A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A)=10-2.294,故C正确;D项,体系中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不变,所以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易错点】横纵坐标含义,平衡状态的判断

例5(2019,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羰基硫(COS)是全球硫循环的重要中间体,也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原料,是化学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对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S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其结构式为。

(2)已知:

Ⅰ.COS(g)+H2(g)

H2S(g)+CO(g)ΔH1=-17kJ·mol-1;

Ⅱ.CO(g)+H2O(g)

H2(g)+CO2(g)ΔH2=-18kJ·mol-1;

Ⅲ.H2S(g)+CO2(g)

COS(g)+H2O(g)ΔH3。

则ΔH3=。

既能增加反应Ⅲ中H2S的平衡转化率,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填选项字母)。

A.缩小容器容积B.升高温度

C.再充入一定量的H2SD.分离出H2O(g)

(3)T1℃时,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S和1molH2,发生反应Ⅰ。

5min末达到平衡,测得CO的体积分数为30%,H2的平衡分压为p1。

①0~5min内用COS的液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立速率v(COS)=。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p=(Kp,用平衡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③若在起始温度内T1℃的绝热容器中重夏突验,平衡时H2的平衡分压p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为。

(4)反应Ⅰ在充有催化制的恒圧密困容器中进行,设起始充入的

=m,相同时间内测得COS的转化率与m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m1m2(填“>”“<”或“=”)。

②湿度高于T0吋,COS转化率减小的原因不可能为(填选项字母。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有副反应发生

C.反应的ΔH増大

D.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参考答案】

(1)O=C=S

(2)+35kJ·mol-1B

(3)①0.012mol·L-1·min-1

②2.25

③大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时温度高于T1℃,H2的转化率减小,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升高温度,气体总压强增大,故平衡分压大于p1

(4)①>;②C

【解析】

(1)由信息知,COS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其结构式为O=C=S。

(2)根据盖斯定律得Ⅲ=-Ⅰ-Ⅱ,ΔH3=-ΔH1-ΔH2=+35kJ·mol-1。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总数不变的吸热反应,则缩小容器容积不影响平衡,H2S的平衡转化率不变,A项错误;升高温度,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B项正确;再充入一定量的H2S,H2S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分离出H2O(g),反应速率减小,D项错误。

(3)由CO的体积分数为30%,得生成的CO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参加反应的COS和H2的物质的量均为0.6mol则平衡时COS(g)、H2(g)、H2S(g)、CO(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mol、0.4mol、0.6mol、0.6mol。

①0~5min内,v(COS)=

=0.012mol·L-1·min-1。

②H2的平衡分压为p1,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得,COS(g)、H2(g)、H2S(g)、CO(g)的平衡分压分别为p1、p1、1.5p1、1.5p1,则Kp=

=2.25。

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时容器内温度高于T1℃,H2转化率减小,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升高温度,气体膨胀,总压强增大,故平衡分压大于p1。

(4)①相同条件下,

增大,COS的转化率增大,故m1>m2。

②T0前,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COS的转化率增大;温度高于T0时,催化剂活性降低、发生副反应、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都可能导致COS的转化率减小,焓变与温度无关。

【易错点】用平衡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转化率影响因素

四、思维点拨

1.图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