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0299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 专题二.docx

版高考地理大二轮突破全国通用版课件+讲义专题二

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天气系统

(2019·全国文综Ⅱ,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2019·全国文综Ⅱ,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2019·全国文综Ⅱ,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2019·北京文综,7)图示区域

(2019·天津文综,3)在形成图中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2019·天津文综,4)图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2018·北京文综,6)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据图推断

(2018·全国文综Ⅲ,37)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2018·全国文综Ⅱ,37)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017·天津文综,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2018·全国文综Ⅰ,11)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2017·全国文综Ⅰ,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特征分析

(2019·北京文综,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019·北京文综,6)该机场最可能位于

(2017·全国文综Ⅱ,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2017·全国文综Ⅲ,37)

(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2017·海南地理,21)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核心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

(1)太阳辐射状况:

主要分析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低纬度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大气自身条件:

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

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

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下垫面:

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气温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人类活动:

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和排放温室气体、废热等影响气温。

3.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

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

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气温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

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气温日较差小,所以选②。

[题后反思]

影响气温的因素除了地理位置、地形、天气、植被、洋流等自然条件外,还应考虑城市分布、温室效应等人文条件。

命题角度一 以地理事象为背景,考查保温作用的应用(题型预测:

选择题)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图1),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B.增强了地面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图2),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保持水分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 1.A 2.C

命题角度二 结合区域等温线分布,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题型预测:

选择题)

(2019·丰台区模拟)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3~4题。

3.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

A.dB.cC.bD.a

4.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东南部地势起伏大

C.山东半岛地势平坦

D.西部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图中地区1月主要盛行西北风,风经过渤海时水汽增加,在b处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较多,所以冬季降雪最多,选择C。

第4题,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看,西北地区低,东南地区高,根据地势高气温低可判断该地区地势东南低西北高,A错;东南部等温线密度小,地势起伏小,B错;不同地区气温变化大,说明山东半岛地势崎岖,C错;西部地区气温变化大,说明该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D对。

核心考点2 大气运动与降水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点

易错警示

 

(1)高压的气压值一定高于低压。

不正确。

气压高低的比较是在同一海拔基础上进行的,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下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一定大于丙、丁两地。

甲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乙地而言,丙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丁地而言,图中四地的气压值大小是:

甲>乙>丙>丁。

(2)气温高的地方都是低压,气温低的地方都是高压。

不正确。

只有热力作用形成的气流符合上述规律,而动力作用形成的不符合上述规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2.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3.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

一般受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受高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少;受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

(2)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

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

(5)下垫面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体面积广的区域降水较多,反之则少。

(具体见下表)

多雨

少雨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迎岸风

离岸风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

方法技巧

 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试题中经常以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差异等为载体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1)若两地位于位置相距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2)若两地位于位置相距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A;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③④说法错误,排除B、C、D。

命题角度 结合等降水量线分布,考查区域自然特征(题型预测:

选择题)

(2019·北京市丰台区期末)降水距平百分率反映了某一时段降水与同期多年平均状态的偏离程度。

下图为“2017年我国华西地区某一时段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  )

A.地势起伏较大,地质灾害频发

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无冰期

C.农业发达,农作物以棉花为主

D.人口稠密,以少数民族为主

2.该时段(  )

A.降水变化与副热带高气压有密切联系

B.天气有利于陕甘宁地区秋收秋播

C.湖北省西南部地区降水强度最大

D.四川盆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少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中四川、重庆、贵州、甘肃和陕西省南部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多构造带,地质灾害频发,A正确;图示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季节变化大,但北部冬季最低气温低于0℃,有冰期,B错误;图示区域中四川盆地、河西走廊和宁夏平原农业较为发达,但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等,不是以棉花为主,C错误;北部干旱地区和南部的山区人口不稠密,D错误。

第2题,图示大部分区域是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多,降水多少取决于夏季风,夏季风的强弱又与副热带高气压有关,故降水变化与副热带高气压有密切联系,A正确;根据降水距平值,陕甘宁多数地区降水偏多,不利于秋收秋播,B错误;湖北省西南部降水距平值大,降水多,但降水强度不是最大,最大值在湖北省东部,C错误;四川盆地降水距平值在100%~200%,降水量较常年偏多,D错误。

[做一题·通一类]

解答与“降水”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

核心考点3 常见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

①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场类型,确定天气状况:

a.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b.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c.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晴朗天气。

d.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

②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

a.风向:

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北半球判断,将其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即可。

b.风力:

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反之则大。

③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

a.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

b.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黑半圆的是暖锋。

(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天气特征

大风降温天气

连续性降水

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

晴空万里

低压槽上多降水

天气系统判断

冷锋活动

暖锋或准静止锋

台风活动(气旋系统)

高压控制

锋面气旋活动

(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譬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

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

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

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2019·北京文综)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区域(  )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 C

解析 根据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定原则,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可以判断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②地受台风影响,风力较大,不会出现大雾天气。

③地受台风影响,未来有强降水。

④地处于日本暖流流经地区,无寒暖流交汇。

命题角度一 结合等压线分布图,考查天气特征(题型预测:

选择题)

(2019·北京市丰台区期末)下图为“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6日2时、8时亚洲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

读图,完成1~2题。

1.2018年11月26日8时,①地(  )

A.太阳辐射较强

B.地面辐射较强

C.大气逆辐射较弱

D.云层反射作用较弱

2.2018年11月26日2时至8时(  )

A.②地风力增强

B.③地气压降低

C.④地经历大风降温过程

D.⑤地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2018年11月26日8时,①地的地方时不到6时,还没有日出,太阳辐射和云层反射都发生在日出后,故A、D错误;此时地面温度低,故地面辐射弱,B错误;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C正确。

第2题,8时与2时相比,②地等压线变稀疏,风力减弱,A错误;8时③地气压数值为1030~1035百帕,2时③地气压数值为1020~1025百帕,③地气压升高,B错误;此时段④地经历冷锋过境,故④地经历大风降温过程,C正确;⑤地风向由西南风转为西风,D错误。

命题角度二 结合区域降水图,考查天气系统类型及特点(题型预测:

选择题)

(2019·天津文综)读图1和图2,回答3~4题。

3.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B.乙C.丙D.丁

4.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根据图1可知全国降水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中部、长江中下游地区。

甲、丁两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被高压中心或高压脊控制,降水的可能性小,A、D错误。

乙图中东北地区中部受低压控制,降水较多,但长江中下游受高压脊影响,降水较少,B错误。

丙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被低压控制,降水较多;同时,东北地区中部受低压槽影响,降水也较丰富,C正确。

第4题,乙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范围大、势力强,控制我国广大地区,此时最可能为我国冬季,B正确。

甲、丙两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范围小、势力弱,对我国影响较小,A、C错误。

丁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气压值小,势力很弱,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从海洋上延伸而来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故此时为我国夏季,D错误。

核心考点4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特征分析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年最低月均温

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大于15℃(热带)

年雨型,各月均在100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小于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大于15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0℃~15℃(亚热带或温带)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

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各月均匀,月均降水量在50mm左右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于0℃(温带)

夏雨型,夏季超过100mm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夏季少于1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2.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

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

抓住两个位置: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例如: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

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气候对农业影响的一般描述

常要描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2017·海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

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答案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解析 由文字信息知,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且“西面朝向大海”;惠灵顿地处40°S附近,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根据风力形成原因,结合图文信息,即可从地理位置、地形和下垫面等方面分析出惠灵顿多风的原因。

[题后反思]

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分析和特征描述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考查形式,在平时复习过程中,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和气候类试题答题要领,对于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答题效率十分重要。

命题角度一 根据气象资料,考查气候分布及成因(题型预测: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1~3题。

1.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量约(  )

A.300mmB.500mm

C.800mmD.1200mm

2.该地(  )

A.全年高温多雨B.有雨、旱两季

C.1月寒冷干燥D.7月温和少雨

3.该地可能位于(  )

A.恒河平原B.密西西比河平原

C.西欧平原D.亚马孙平原

答案 1.C 2.B 3.A

解析 第1题,降水量是逐月累计曲线,降水最多的月份应出现在斜率最大的位置,也就是7月份。

累计降水量从6月份的500mm增加到7月份的1300mm,所以降水最多的7月份降水量约800mm。

第2题,结合图示,该地1月气温高,然后逐月持续增大累计,C排除。

1月到5月、10月到12月期间降水累计量少,几乎没有降水,属于旱季;7月气温高,降水较多,所以A、D错误;而6月到9月降水量持续累计,属于雨季,B正确。

第3题,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欧平原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结合气温和降水累计曲线图可知该地全年气温高,有明显的旱雨季,选项中恒河平原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

命题角度二 结合局部区域图,考查气候特点(题型预测: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2019·黑龙江牡丹江第一中学期末)我国晋代赴印度、斯里兰卡寻求经律的僧人法显,在公元411年取海路归国途中,因遇大风,“到一国,名耶婆提(①地)……停此国五月日(五个月),以四月十六日(农历)发”到达广州(②地)。

读下图回答4~5题。

4.法显在耶婆提停留5个月的主要原因是(  )

A.等待暖季的来临B.等待冬季风的来临

C.等待台风的来临D.等待夏季风的来临

5.返航途中,将法显从③海域带到广州的盛行风是(  )

A.东南信风B.西南季风

C.东南季风D.东北信风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法显到达耶婆提国的日期约为11月16日(农历)说明当时是冬季,遇到的是偏北风。

停留5个月的主要原因是等待夏季风的来临,便于乘帆船回国,D对。

第5题,返航途中,北半球是夏半年,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将法显从③海域带到广州的盛行风是西南季风,B对。

东南信风位于南半球,A错。

东南季风主要影响亚洲东部沿海地区,C错。

东北信风被季风环流切断,D错。

命题角度三 结合数据对比,考查气候特征的区域差异及成因(题型预测:

选择题)

(2019·北京文综)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下题。

6.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

答案 D

解析 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

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受地形因素影响,故D选项正确。

如果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应该是东多西少,故B选项错误。

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的高低,故A选项错误;图示区域内植被覆盖率对降水的影响不大,故C选项错误。

(2019·北京文综)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7.该机场最可能位于(  )

A.黑B.青C.港D.黔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该机场空调4~10月以制冷耗能为主,说明该时段气温较高。

11月~次年3月以制热耗能为主,说明该时期气温相对较低。

黑龙江纬度较高,4月份气温仍较低,无需制冷。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4~10月不用制冷。

香港纬度较低,全年气温较高,冬季无需制热。

贵州纬度较低,夏季气温较高,需要制冷;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多阴雨天气,气候冷湿,需要制热。

精讲点拨

等值线图的判读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提出,但绘制和阅读等值线图,并能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之一。

在高考复习中要特别重视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结合的试题以及等压线与天气状况结合的试题的研究,其他各类等值线图,都借鉴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的读图技巧,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等值线图判读时应注意其基本规律: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间隔(等值距)相等。

(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重叠(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是闭合曲线,在局部图中受图幅所限不一定全部闭合,但一定在相邻的多张拼接图中闭合。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特别专练

(2019·江西吉安模拟)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B.230米

C.340米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B.310米

C.360米D.410米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依据题中的信息,等高距为100米,山峰海拔为580米。

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海拔相同,根据等高线分布,可推断出河流两侧等高线为300米,故Q地左边(离Q地最近)的等高线数值为400米。

故Q地海拔可能大于400米小于500米,故选D。

第2题,瀑布顶端海拔小于300米,结合瀑布的落差为72米,可计算瀑布底端海拔应小于228米大于200米,桥梁位于瀑布的下游,海拔低于瀑布的底端,故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在352~380米之间,故选C。

(2019·长春质检)读图,回答3~4题。

3.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B.上海

C.首尔D.北京

4.在上图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分别画出四个城市在两幅图中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箭头,(北半球)向右偏转约30°~45°可得风向如下:

台北市这前后两天都大致吹东北风,上海市这前后两天都大致吹东南风,首尔市这前后两天都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