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097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docx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本模板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广州大学内水质监测

 

 

一、监测目的

(1)对校园教学区,主要是实验楼区域的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样进行监测,了解学校实验楼区域的水质现状.

(2)学习水质监测的步骤,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会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并按步实施。

(3)进一步熟练常用的水质监测中的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4)熟悉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各项标准,并学会运用其来评价水质,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本次监测选取了校园网主场至生化实验楼区域水域进行监测。

根据相关的文档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可知,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大学城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紧靠珠江两岸地,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地带。

小岛总体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

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

广州大学位于岛的西部,坐落于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有着树枝状般的水系。

2.气象

广州大学城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有着温暖多雨、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

其年平均气温约为21.8℃,一年中7月、8月的温度最高,1月最低,绝对最高气温约38.7℃。

平均年降雨量为1699.8毫米,集中在梅雨季、台风季两个季节,占全年的82.1%,在七、八、九月份常遭受六级以上的大风袭击或影响,台风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并带来暴雨,破坏力极大,年评卷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广州大学城位于珠江、冻僵溪流的交汇区上,该区域河段属于不规则半日潮。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类别有:

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

8%。

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为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潮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

00m。

潮汐周期为半个月,即15天.每年的1~3月份平均潮位较低,6~9月份较高。

各月均值之间差值一般只有0.2米左右,变化较小.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平均宽约4。

5m,平均水深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主要受到这两处污染源的影响。

此河段是人工河段,包括河流的河床、两岸的植被、河流的流水量以及河流的污染等,都是有人类活动主导的,其生态系统也极大地收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已非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三、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及水样采集

1.检测断面

结合实际的调查情况,设计3个检测断面,如下图:

设计如图A、B、C,三个监测断面

2.采样点位的确定

由于研究的河流区域没有形成完整的将流水系,所检测的水面宽约5m,水深约为2m,据此,在水面上设一条中弘线,在该垂线上0。

5m处设为采样点。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拟定检测时间为2天,用混合采样法,每天分别于早上9:

00,中午12:

00,晚上18:

00采样三次。

4.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采集的水样为表层水样,采用适当的容器(如塑料桶)直接采集。

对测定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项目进行单独采样。

采样结束后,从采集到分析测定这段时间内,采用冷藏法保存待测水样.

5、检测项目

浊度、色度、水温、pH值、电导率、氨氮、COD(Mn)

6、水样监测方法

项目

检测物质

检测方法

1

浊度

浊度仪法

2

色度

稀释倍数法

3

水温

水温计法

4

pH值

复合电极法

5

电导率

电导仪法

6

氨氮

纳氏试剂光度法

7

COD(Mn)

高锰酸盐指数

四、拟采用的评价标准

校园环境水属于非人体直接接触的景观用水,本检测方案选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Ⅳ级标准限值作为评价标准。

序号

项目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降温≤2

2

pH值(无量纲)

6—9

3

氨氮(NH3—N)≤

0。

15

0。

5

1.0

1.5

2。

0

4

化学需氧量(COD)≤

15

15

20

30

40

监测项目及其操作步骤

1、浊度-浊度计法

(1)仪器的操作步骤:

仪器的校准,仪器使用前需进行校正,这一步通常由实验室校准。

(2)水样的测定:

开机【ENTER】-量程选择【RANGE】—选自动量程【AUTORNG】—信号平均【SIGNAL】—放样品(样品量至少30mL,用绒布揩干样品瓶表面,除去水滴、指纹、油污、脏物等,将样品瓶外壁表面滴一滴硅油均匀浸润,并用软布轻拭,使均匀并无液体状痕迹。

注意样品瓶上的三角标志应与样品槽的箭头方向一致)—按确定【ENTER】—读书(稳定后)

(3)若读数在仪器量程范围内,可直接读数.

(4)若读数超出测量范围,需进行稀释,并用无浊度水定容至100mL.

(5)计算:

若水样经过稀释,则按下式计算原始水样的浊度:

浊度(NTU)=T×100V

式中:

T——稀释后浊度值

V——取样体积

2.水样色度的测定-—稀释倍数法

(一)仪器♦50ml具塞比色管,其标线高度要一致。

(二)测定步骤

(1)取100ml澄清水样置于烧杯中,以白色瓷板为背景,观测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分取澄清的水样,用水稀释成不同倍数。

分取50ml分别置于50ml比色管中,管底部衬一白瓷板,由上向下观察稀释后水样的颜色,并与50ml蒸馏水相比较,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3.水温测定-—温度计

(一)仪器♦水温计,测量范围0~+100℃,分度值为1。

0℃。

♦电子温度计,pH/mV/TemperaturemeterModel:

PH—870,分度值为0。

1℃.

(二)测定步骤

(1)水温在采样现场进行测定。

将水温计投入取水样容器中,感温5min后,迅速上提并立即读数。

从水温计离开水面至读数完毕应不超过20s,读数完毕后,将容器内水倒净.

4.水样pH的测定

(一)仪器♦电位计pH/mV/TemperaturemeterModel:

PH-870,最小刻度0。

1pH单位

(二)测定步骤

(1)调整仪器标准,直接测定,读取的数据即为水样的pH值

5.水电导率的测定

(一)仪器♦ECTEST11+防水型电导率仪,量程:

0-200。

0μS/cm;0—2000μS/cm;0-20。

00mS/cm

(二)测定步骤

(1)调整仪器标准,直接测定,读取的数据即为水样的电导率

6、水中氨氮的测定

(一)仪器

500mL全玻璃蒸馏器;50mL具塞比色管;分光光度计;pH计。

(二)试剂

无氨水:

可用一般纯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重蒸馏得到。

1mol/L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液:

①硼酸溶液:

称取20g硼酸溶于水中,稀释至1L。

②0。

01mol/L硫酸溶液。

纳氏试剂:

称取15g氢氧化钾,溶于50ML水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5g碘化钾,溶于10ML水中,在搅拌下,将2。

5g二氯化汞粉末分次少量加入碘化钾溶液中,直到溶液呈深黄色或出现微朱红色沉淀溶解缓慢时,充分搅拌混合,并改为滴加二氯化汞饱和溶液,当出现少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停止滴加。

在搅拌下,将冷的氢氧化钾溶液缓慢加入到上述二氯化汞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并稀释至100ML,于暗处静置24H,倾出上清液,贮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紧。

存放暗处,此试剂至少可稳定一个月。

酒石酸钾钠溶液:

称取5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于100mL水中,加热煮沸以除去氨,放冷,定容至100mL。

铵标准贮备溶液:

称取3.819g经100℃干燥过的氯化铵(NH4Cl)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1。

00mg氨氮。

铵标准使用溶液:

移取5。

00mL铵标准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0。

010mg氨氮。

(三)实验步骤

1.水样预处理:

无色澄清的水样可直接测定;色度、浑浊度较高和含干扰物质较多的水样,需经过蒸馏或混凝沉淀等预处理步骤。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0、0。

50、1。

00、3.00、5。

00、7.00和10.0mL铵标准使用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加1。

0mL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

加1.5mL纳氏试剂,混匀。

放置10min后,在波长420nm处,用光程1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由测得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空白管的吸光度后,得到校正吸光度,绘制以氨氮含量(mg)对校正吸光度的标准曲线。

3.水样的测定:

分取适量的水样(使氨氮含量不超过0.1mg),加入50mL比色管中,稀释至标线,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经蒸馏预处理过的水样,水样及标准管中均不加此试剂),混匀,加1.5mL的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min。

4.空白试验:

以无氨水代替水样,作全程序空白测定。

(四)计算

由水样测得的吸光度减去空白实验的吸光度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氨氮含量(mg)。

氨氮(N,mg/L)=m×1000/V

式中:

m。

—-由校准曲线查得样品管的氨氮含量(mg);

V——水样体积(mL)。

7。

水中COD的测定

(一)试剂的配制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C(1/6K2Cr2O7)=0.2000mol/L

将重铬酸钾预先在120℃烘箱内烘2h,冷却至室温,置于干燥器内备用。

准确称取9。

806g溶于500ml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浓硫酸250ml,冷却至室温(一般情况下放置12h以上,避免灰尘落人)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

转移过程中,防止重铬酸钾溶液外溅,用水冲洗2—3次,并完全转移至容量瓶中,慢慢摇动,使溶液充分混匀后稀释至995ml左右,再次冷却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盖上瓶塞,摇匀.

(2)亚铁灵指示剂

称取1。

485g邻菲罗啉(C12H8N2·H2O)放人烧杯中,加水30ml,温热至完全溶解,称取0.695g硫酸亚铁(FeSO4·7H2O)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邻菲罗啉溶液中混匀,用水稀释至100ml。

(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C[(NH4)2Fe(SO4)2·6H2O]≈0.042mol/L称取16。

6g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加入20ml浓硫酸,待其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稀释到1000ml.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标定方法:

准确吸取5.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用水稀释至30ml,加入5ml浓硫酸混匀,冷却后加2滴(约0.10m1)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即为终点。

记录下硫酸亚铁铵的消耗量(ml)。

其计算公式如下:

C[(NH4)2Fe(SO4)2·6H2O]=(5.00×0。

2000)/V

式中:

C为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y为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毫升数(ml)

(4)硫酸一硫酸银向1L硫酸中加入10g硫酸银,放置1-2天使之溶解并混匀,使用前小心摇动。

(5)硫酸汞结晶或粉末。

(6)COD小于50mg/L水样的溶液配制

对于COD小于50mg/L的水样,应采用0.10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氧化,消解后,采用0.021mol/L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

在250mL具塞锥型瓶内依次加入50。

00mL0。

01mol/L高锰酸钾溶液,5mL浓硫酸及50。

00mL亚硝酸钠储备液(加次溶液时应将习洗管插入高锰酸钾溶液液面以下),混匀,在水浴上加热至70~80℃后,加入0。

0250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是溶液紫红色退去并过量。

再以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过量的草酸钠,至溶液呈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的量。

再以50mL不含亚硝酸盐的水代替亚硝酸钠储备,并按上步骤操作,用草酸钠标准溶液标定0.01mol/L高锰酸钾溶液,得

CODcr(O2,mg/L)=[(Vo-V1)×C×8×1000]/V2

式中:

Vo为空白消耗硫酸亚铁铵的体积(ml);

V1为水样消耗硫酸亚铁铵的体积(ml);

V2为水样体积(ml);

C为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8为1/2氧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

五、数据处理与监测报告

按照本方案实施检测全过程,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检测区域水域水质评价,并提交检测报告.

项目

对照面A—A′

控制断面B—B′

控制断面C—C′

浊度

色度

水温

pH值

电导率

氨氮

CO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