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352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docx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的成就,然而在我们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为了取得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以前的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向坏境友好型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往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限制,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前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里,“节约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渗透到社会的各基本要素中去,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到上层建筑,整个社会都表现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特征。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的转型,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这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国家经济的能否得以持续快速发展。

(一)、提高全国人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的坏境保护意识不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坏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甚至很多个人和企业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的责任,跟自己无关。

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不够健全,存在很多漏洞,没有给普通大众普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导致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薄弱。

另外环保法实施过于宽松。

例如:

环保法规定“对于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①。

而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政府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这种规定会放宽很多,地方环保部门又会受制于地方政府,由于政府的干预从而造成环保法并没有起到它应起到的作用。

现在我国一直在倡导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而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顺利转型就必须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同时抓起。

(二)、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现在世界各国已意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大力倡导使用各种方法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

我国也提出要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调整工业结构、优化用能结构,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要强化工业节能,推进建筑节能,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抓好农村节能,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从源头杜绝能源的浪费②。

①《环境保护法》第四章第二十五条

②《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能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国家资源利用效率确实跟国际先进水平有比较大的差距,就拿2009年的数据来看,我国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8.3%,美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23%左右。

然而据法国能源统计公司Enerdata公布2009年全球能源分析报告,该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能源消耗量在世界排名第一,美国第二③。

我们国家能源的高消耗并没有带来GDP的高增长,主要就是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所造成的。

2009年我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

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

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

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

所以我们应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国集团(G20)整体能源消耗量只降低了1%。

在发达工业国家的能源消耗量降低的同时,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量在飞速增长。

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间,中国能源消耗量增长了一倍,而印度也在同期增长了50%。

日本同期能源消耗量十年间大幅减少了12%。

与2008年相比,全球对煤炭的消耗量稍有所降低,天然气的全球消耗量降低了4%,电力消耗量也有所降低。

在煤炭、天然气的消耗量方面,2009年中国与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两个消耗国,其中中国在2009年的煤炭消耗就增长近10%,印度则是逾5%,而中国对天然气的消耗增长也接近1成,印度则是大幅增长了约25%。

③法国能源统计公司Enerdata报告

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必然是高排放、高污染和低效率。

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

资源产出效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

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但低效利用问题也十分突出,一些地方盲目兴办各类开发区,省级以下开发区征地后的土地闲置率高达40%以上④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是以能源消费翻一番的代价支撑了GDP翻两番。

到2020年,要实现GDP翻两番,即使能源消耗再翻一番,也难以保障能源供给。

我国环境污染的状况相当严峻。

解决环境污染的状况,很大程度上要靠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资源利用效率低,必然造成排放强度高,污染严重,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利用效率低是我国能源消耗严重的主要问题,因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将节约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相结合,这与我们现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相符。

但这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

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垃圾回收以与绿色出行。

④吴敬琏《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三)、依靠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型

过去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必须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等方向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受诸多因素影响。

例如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导致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倾向不足。

持续的失业压力与就业难度加大,导致居民的消费信心下降。

导致消费需求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消费占经济增长的比重非常大,一般都在70%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

”2008年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

1978年至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扣除价格变动影响后年平均增长8.8%,相对同期GDP9.8%的增速仍然滞后⑤。

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美国的一半,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低于世界水平。

消费需求是内需主要方面,对拉动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关数据表明,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

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保证有较高的居民消费率。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在我国恰恰消费需求

偏低,这也说明我国经济的发展存在巨大潜力,只要能够提高我国居

⑤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数据

民的消费率,能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需求大幅缩水,我国人口基数大,并且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将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加快形成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这是我国经济未来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要实现扩大内需,必须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的人均收入世界排名近年来持续下降,在2010年世界排名127位,创下历史新低。

当然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收入分配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劳动力过于廉价,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过大 ,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尤其是农民工群体收入偏低,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是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因素。

所以必须提高人民收入,对有关百姓生活健康、教育和文化事 业,必须给予更多的财政投入,这样才能减轻百姓支出负 担,让百姓有更多的闲置收入用来消费。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比例,为农民创造消费条件。

比如农村医疗、养老保险体系等,政府应投入更多资金。

对我国巨大的农民工群体,政府要给予更多关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他们的利益,提高农民工收入。

中国有1亿农民工。

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只要国家能够完善我们社会保障体系,使百姓不再为看病、上学、住房、养老等问题而担忧。

百姓将不再辛苦攒钱,就会敢于把钱用于消费。

从而提高我国的乡村居民消费率。

可有效拉动经济的增长。

(四)、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经济体制转型

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产生在于经济体制不健全。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针对这点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

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加速财税体制改革,同时还要继续推进金融、分配体制的改革。

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让世界瞩目。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受资源约束大,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越来越大。

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按旧方式发展已走不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我们必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

我们必须把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促进消费和提到居民消费率的的主要途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税制改革也应当被提上新的高度。

资源税改革方案、推行房产税改革、研究开征环境税的方案,这是当前市场关注的几大热门税制改革,这是说明我国税制改革加速进行,在六大税制改革中,资源税和环境税改革的推进,说明未来税收将在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这也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顺利转型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的特殊阶段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对现有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已成为促进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施。

只有与时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才能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面对重要的发展机遇面前能够顺利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目前很多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这更加体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也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更加明显。

中国工业化发展过程对资源的消费和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资源和环境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由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的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对全球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地球资源越来越少,地球四大生态系统——海洋、草场、森林和耕地,都在承受着巨大压力。

我国传统的的工业化过程是难以有持续性。

是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大量自然资源被消耗、环境污染严重。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以新能源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将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今后一段时间,各个国家都会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绿色产业在全球还处于起步阶段,将为我国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抢占产业发展市场提供基础,对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提供良好机遇。

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会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这对于改造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六)、重视制造业在实现我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性

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后的所有30个行业。

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我国劳动力众多、素质相对较高,劳工成本相对较低以与巨额的国民储蓄是支撑制造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

截至2009年,我国经济活动人口7.92万亿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为6.7%,总量约5300多万,居世界首位。

2009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为2.4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与巨额的国民储蓄决定在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型的制造业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

广泛应用高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走出一条节约、高效的发展道路,关键是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制造业,通过不断引进高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要促进制造业技术结构变革,不断更新与调整人才和技术结构。

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有巨大促进作用。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资源、环境、生态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由于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不注重提高能源利用率造成资源乏、环境污染、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类需求的不断扩X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率远低于其他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燃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贮蓄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8.3%、4.1%、25.5%、9.7%。

资源的严重短缺成为限制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所以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要改变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必须走以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将对减轻环境压力有重要作用,发展循环经济也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方法,有关专家指出,如果我国能源利用率可达到世界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400万吨。

可减少废弃物排放1000万吨,届时环境的质量将会极大改善。

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我们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我们只有大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发展的科技含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环境生态,切实保证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保证广大人民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才能保证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坚持开发和节约同时进行。

节约优先,注重发展,优化资源利用,推进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完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

在冶金、建材、化电力等重点行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循环经济的发展得到法律保证。

努力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方法。

提高公众的节约意识,积极倡导节能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绿色消费模式。

结合我国实际国情,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只有结合多种有效措施,才能顺利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顺利转型,才能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改变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从而顺利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马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建研究》2007年第11期。

2.方竹正: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第1期。

3.王一鸣: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第1期。

4.方建中、周建波: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取向与路径视角的考察》,《江海学刊》2008年第1期。

5.吴敬琏:

《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