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3005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docx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1

山东省滕州市夏庄镇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周自测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NO2分子总数小于0.1NA

B.50ml,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C.标准状况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D.6.8g液态KHSO4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钾的电离方程式:

KHSO4═K++HSO4﹣

B.NaHS水解:

HS﹣+H2O═H3O++S2﹣

C.Fe(OH)3溶于氢碘酸:

Fe(OH)3+3H+═Fe3++3H2O

D.碳酸电离:

H2CO3═2H++CO32﹣

3.向1mol炽热的Cu2S中通入足量的水蒸气,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H2,则Cu2S应转化为(  )

A.Cu和SO2B.Cu和SC.CuO和SO2D.Cu2O和S

4.水处理包括水的净化、杀菌消毒、蒸馏等.其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包括氯气、臭氧、漂白粉、活性炭等.游泳场馆往往用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

B.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氯气消毒的水也可以用于配制各种化学试剂

C.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性,等体积的两者混合会提高漂白的效率

D.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

5.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2H2O(l)

2H2(g)+O2(g)ΔH1=571.6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

C(s)+H2O(g)

CO(g)+H2(g)ΔH2=131.3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

CH4(g)+H2O(g)

CO(g)+3H2(g)ΔH3=206.1kJ·mol–1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D.反应CH4(g)

C(s)+2H2(g)的ΔH3=74.8kJ·mol–1

6.短周期元素R、T、Q、W、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Q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R

T

Q

W

G

A.离子半径:

T<W<G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Q<R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Q>W>G

D.T和G组成的化合物甲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

7.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H2O2(l)=O2(g)+2H2O(l)△H=﹣196kJ·mol﹣1

B.2N2(g)+O2(g)=2N2O(g)△H=+163kJ·mol﹣1

C.2Ag(s)+Cl2(g)=2AgCl(s)△H=﹣254kJ·mol﹣1

D.2HgO(s)=2Hg(l)+O2(g)△H=+182kJ·mol﹣1

8.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HIn(溶液)

H+(溶液)+In﹣(溶液)

红色黄色

浓度为0.02mol·L﹣1的下列各溶液:

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O4溶液⑤NaHCO3溶液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

A.①④⑤B.②⑤⑥C.①④D.②③⑥

9.交通运输部在南海华阳礁举行华阳灯塔和赤灯塔竣工发光仪式,宣布两座大型多功能灯塔正式发光并投入使用。

灯塔可用镁海水电池提供能源,其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海水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可为铁、铜、石墨等电极

B.每转移2mol电子,2molH由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

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H=2H2O

D.该电池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成电能

10.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

B.用平行光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树林中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11.以下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1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

A.钠、镁、铁对应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食醋、纯碱、食盐分别属于酸、碱、盐

C.生铁、不锈钢、青铜都属于合金

D.明矾、小苏打、水玻璃、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13.现有H2、CO(体积比为1:

2)的混合气体VL,当其完全燃烧时所需O2体积为(  )

A.3VLB.2VLC.VLD.0.5VL

14.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Cl质量分别是(  )

A.950mL,111.2gB.500mL,117g

C.1000mL,117gD.1000mL,111.2g

15.用水处理金属钠与碳化钙的混合物,有气体放出,此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另一种气体A.气体A完全燃烧时,需要3.5倍体积的氧气,则金属钠与碳化钙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2:

1

B.

1:

2

C.

4:

1

D.

1:

4

16.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1

B.该硫酸50mL与足量的铜反应可得到标准状况下SO210.3L

C.配制5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12.5mL

D.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

17.在298K、100kPa时,已知:

①2H2O(g)=O2(g)+2H2(g) ΔH1

②Cl2(g)+H2(g)=2HCl(g)ΔH2

③2Cl2(g)+2H2O(g)=4HCl(g)+O2(g)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3=ΔH1+2ΔH2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D.ΔH3=ΔH1-ΔH2

18.向18.4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同时生成NO2、NO混合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30.3g沉淀.另取等质量的合金,使其与一定量的氯气恰好完全反应,则氯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

A.7.84LB.6.72LC.4.48LD.无法计算

19.某有机物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90。

将9.0gA完全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分别增重5.4g和13.2g。

A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且2分子A之间脱水可生成六元环化合物。

有关A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是C3H8O3B.A催化氧化的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0.1molA与足量Na反应产生2.24LH2(标准状况)

D.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产物是H[OCH2CH2CO]nOH

2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

溶液变蓝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

Fe3+>I2

A.AB.BC.CD.D

二、计算题

21.KClO3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常用于医药工业、印染工业和制造烟火.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加热制氧气,现取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6.60g加热至恒重,将反应后的固体加15g水充分溶解,剩余固体6.55g(25℃),再加5g水充分溶解,仍剩余固体4.80g(25℃).

(1)若剩余的4.80g固体全是MnO2,则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为  g;

(2)若剩余的4.80g固体是MnO2和KCl的混合物

①求25℃时KCl的溶解度;

②求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

③所得KCl溶液的密度为1.72g/cm3,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保留2位小数)

(3)工业常利用3Cl2+6KOH(热)→KClO3+5KCl+3H2O,制取KClO3(混有KClO).实验室模拟KClO3制备,在热的K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充分反应后,测定溶液中n(K+):

n(Cl﹣)=14:

11,将所得溶液低温蒸干,那么在得到的固体中KClO3的质量分数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用小数表示,保留3位小数)

22.向20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充分反应.在上述所得溶液中,逐滴缓慢滴加2.0mol•L﹣1的盐酸,所得气体(不考虑溶解)的体积与滴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其中点A是线段OC上的动点):

(1)若OA=AC时,通入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若OA>AC时,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若A点数值为80,C点数值为260,计算确定通入CO2后得到的溶液溶质成分及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写出计算过程).

23.A、B、C、D四种物质均为下列离子组成的可溶性化合物,组成这四种物质的离子(离子不能重复组合)有:

阳离子

Na+、Al3+、Ba2+、NH4+

阴离子

Cl﹣、OH﹣、CO32﹣、SO42﹣

分别取四种物质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①A、D溶液呈碱性,B呈酸性,C呈中性

②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

③A溶液与D溶液混合并加热有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用电子式表示C的形成过程:

  .

(2)向A溶液中通入适量CO2,使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  .

(4)简述D溶液呈碱性的理由  .

三、实验题

24.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A装置的分液漏斗里盛装浓盐酸,烧瓶里固体为重铬酸钾(K2Cr2O7),还原产物是CrCl3,写出A中离子方程式:

  .

(2)本实验目的是  ,B装置有几个作用,分别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拆去a导管的后果可能是  .

(3)装置C的功能是探究有氧化性的物质是否一定有漂白性,下列最佳试剂组合是  .

湿润的红纸条

干燥的红纸条

干燥的红纸条

湿润的红纸条

碱石灰

浓硫酸

硅胶

氯化钠

湿润的红纸条

干燥的红纸条

干燥的白纸条

干燥的红纸条

(4)证明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

(5)D装置进行实验时存在明显不足,它是  ,合适的溶液X是  (从①氢氧化钠溶液②亚硫酸钠溶液③亚硫酸氢钠溶液④氯化亚铁溶液⑤硫氢化钠溶液⑥碳酸氢钠溶液中选择).

25.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变黄,最终变成褐色,这种现象在食品科学上通常称为“褐变”.关于苹果褐变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A.苹果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了Fe3+

B.苹果中的酚类物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用品:

苹果、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NaHCO3溶液、Na2SO3溶液,KSCN溶液,去氧蒸馏水.

(1)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褐变”后的苹果上滴上2~3滴

溶液.

说法A不正确

(2)探究2:

【查阅文献】

Ⅰ.苹果中含有多种酚和酚氧化酶,苹果中酚氧化酶的活性温度为35℃左右、活性pH约为5.5﹣7.5.

Ⅱ.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显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该小组将刚削皮的苹果切成七块,分别进行如下实验.请填写下表中相应的结论:

序号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在一块上滴加2~3滴FeCl3溶液

表面变为绿色

再取两块,一块放置于空气中,另一块迅速浸入经过去氧的蒸馏水中.

前者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

有关

另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沸水和0.1mol•L﹣1盐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块均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最后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浓度均为0.1mol•L﹣1的NaHCO3和Na2SO3溶液里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

前者经过一段时间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亚硫酸钠溶液能阻止苹果褐变

(3)问题分析:

Ⅰ、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NaHCO3溶液略显碱性,而NaHSO3溶液却略显酸性.NaHSO3溶液略显酸性是因为 .

Ⅱ、0.1mol•L﹣1的NaH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相近,Na2SO3溶液却能阻止苹果褐变,结合离子方程式分析原因:

  ,

Ⅲ、对探究2中的试验③所得结论作进一步解释.

试卷答案

1.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转化平衡;

B.稀硫酸与铜不发生反应,则铜足量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的量减小;

C.标准状况下,氟化氢的状态不是气体;

D.液态硫酸氢钾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钾离子.

【解答】解:

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于部分二氧化氮转化成四氧化二氮,则含有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含有NO2分子总数小于0.1NA,故A正确;

B.50mL18.4mol/L浓硫酸中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18.4mol/L×0.05L=0.92mol,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中,消耗0.92mol硫酸会生成0.46mol二氧化硫,由于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后反应停止,则铜足量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小于0.46mol,生成SO2分子的数目小于0.46N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HF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33.6L氟化氢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6.8g硫酸氢钾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0.05mol液态硫酸氢钾中含有0.05mol钾离子和0.05mol硫酸氢根离子,则含有阳离子的数目小于0.1NA,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之间的关系为解答关键,C为易错点,注意标准状况下HF不是气体.

2.A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生成钾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

B.水解生成氢硫酸和氢氧根离子;

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化亚铁、碘、水;

D.电离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

【解答】解:

A.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钾的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故A正确;

B.NaHS水解离子反应为HS﹣+H2O

H2S+OH﹣,故B错误;

C.Fe(OH)3溶于氢碘酸的离子反应为2I﹣+2Fe(OH)3+6H+═2Fe2++I2+6H2O,故C错误;

D.碳酸电离方程式为H2CO3

H++HCO3﹣,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水解、电离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电子、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不大.

3.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1mol炽热的Cu2S中通入足量的水蒸气,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H2,则H元素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mol,如果S元素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硫,则失去6mol电子,根据转移电子守恒确定Cu元素化合价变化.

【解答】解:

1mol炽热的Cu2S中通入足量的水蒸气,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H2,则H元素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mol,如果S元素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硫,则失去6mol电子,根据转移电子知,Cu元素还要得到2mol电子,1mol炽热的Cu2S中铜的物质的量是2mol,所以Cu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符合,则Cu2S应转化为Cu和SO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相等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从而得到生成物,题目难度中等.

4.D

【考点】"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分析】A.臭氧具有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氯水中含有氯气、HClO、H+、Cl﹣等多种粒子,不能用于配制化学试剂,以免药品变质;

C.氯气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次氯酸钙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解答】解:

A.臭氧具有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者的漂白原理不同,故A错误;

B.氯水中含有氯气、HClO、H+、Cl﹣等多种粒子,如配制硝酸银溶液时会导致药品变质,故B错误;

C.氯气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漂白效率降低,故C错误;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易变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侧重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5.D

A.①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B.②中ΔH2=131.3kJ·mol–1,反应为吸热反应,错误;C.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始终态,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③-②得反应CH4(g)

C(s)+2H2(g)的ΔH=74.8kJ·mol–1,正确。

6.B

解:

短周期元素中Q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则Q是Si,由元素相对位置,可知T是Al、R是N、W是S、G是Cl.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

S2﹣>Cl﹣>Al3+,故A错误;

B.非金属性:

Si<N,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SiH4<NH3,故B正确;

C.非金属性:

Cl>S>S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ClO4>H2SO4>H2SiO3,故C错误;

D.Al和Cl形成的化合物甲是AlCl3,氯化铝溶液中铝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故D

错误,

故选:

B.

7.A

解:

A、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

B、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

D、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

A.

8.C

能使指示剂显红色,应使c(HIn)>c(In﹣),所加入物质应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加入溶液应呈酸性,①④为酸性溶液,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②⑤溶液呈碱性,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为中性溶液,平衡不移动,

故选C.

9.C

A项,X与稀硫酸直接接触,若X为铁,在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项,镁为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放电过程中,Mg2+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最终镁极变轻,交换膜左侧生成,错误;C项,双氧水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正确;D项,任何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小于100%,错误。

10.C

试题分析:

A、本质特征为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小于1nm为溶液,1nm~100nm为胶体,大于100nm为浊液,故说法正确;B、氢氧化铁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因此可以加以区分,故说法正确;C、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当溶液变成红褐色,停止加热,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故说法错误;D、树林的晨曦,此时空气为胶体,即具有丁达尔效应,故说法正确。

11.A

解析: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可以实现;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例如CuSO4+H2S=CuS↓+H2SO4,故可以实现;③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还可以是有弱电解质生成,故可以实现;④例如亚硫酸与氢硫酸恰好生成硫和水的反应,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可以实现;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说明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中有氧气,说明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可以实现。

故答案选A

12.C

试题分析:

A、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B、纯碱是是碳酸钠,属于盐,B错误;C、生铁、不锈钢、青铜都属于合金,C正确;D、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D正确。

答案选C。

13.D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发生反应:

2CO+O2

2CO2,2H2+O2

2H2O,H2、CO(体积比为1:

2)的混合气体VL,分别为

,结合方程式可知,一定体积的混合气体耗氧量取决于V(CO+H2)的总量,与CO、H2的相对多少无关,以此解答.

解答:

解:

发生反应:

2CO+O2

2CO2,2H2+O2

2H2O,H2、CO(体积比为1:

2)的混合气体VL,分别为

,结合方程式可知,一定体积的混合气体耗氧量取决于V(CO+H2)的总量,与CO、H2的相对多少无关,则其完全燃烧时所需O2体积为VL×

=0.5VL,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根据方程式确定相同体积的CO、H2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是解题关键.

14.C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容量瓶的规格为:

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多种,因此只能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没有950mL的容量瓶,可配制1000mL2mol/L的NaCl溶液,取出950mL使用;根据n=cV以及m=nM进行计算.

解答:

解:

由于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所以应该选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

1000mL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n(NaCl)=1L×2mol/L=2mol,

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

m(NaCl)=2mol×58.5g/mol=117g,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知识,比较基础,注意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体积的溶液,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计算时也要按配制的体积来计算所需溶质

15.C

解:

用水处理金属钠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用水处理碳化钙CaC2+2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