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38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Word下载.docx

①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②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2)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①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全国的政务。

②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

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3)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产生的郡县官僚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②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4.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和度量衡,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2)秦朝确立的这套政治体制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至为深远。

5.秦统一的影响

(1)奠定了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学习聚焦]

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知识拓展]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特别提醒]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

秦朝指的是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轻巧识记]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一个集中:

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二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中央官职: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四级地方机构:

郡、县、乡、里。

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各级官吏不再拥有封地。

从此,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知识点二 秦朝的暴政

1.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1)秦始皇穷奢极欲

①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

②为求长生不老,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

③开拓边疆和筑长城,修驰道、直道等工程,征发繁重。

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秦法刑法严苛

秦法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天下愁怨,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统一后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1)“焚书”

①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全部交给官府焚毁。

②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

③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

(2)“坑儒”

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

(3)“焚书坑儒”的影响

“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历史纵横]

秦朝的政治危机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然而就在一次出巡中,发生了行刺事件……,这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实际上统治危机仍然存在。

3.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1)秦二世继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

(2)秦朝暴政

秦二世密织刑网,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化都达到极点,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微点拨]

秦始皇的功与过

(1)功绩: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2)过失:

统治残暴,“焚书坑儒”,摧残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文化。

知识点三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秦末农民起义

(1)大泽乡起义

①公元前209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

②按照严酷的秦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

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号为“张楚”

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天下云集响应,迅速蔓延。

陈胜、吴广首义导致秦的速亡,项羽、刘邦为争夺统治权力发动楚汉战争,最终以项羽失败告终。

2.秦的速亡

(1)陈胜不久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2)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与楚汉战争相关的词语

楚河汉界、项庄舞剑、四面楚歌、破釜沉舟、约法三章等。

3.楚汉战争

(1)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

(2)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3)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刘邦击败。

[名师点睛]

“集权于上,分权于下”不仅仅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特点,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的主要特点。

“上”指皇帝,“下”指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吏。

[学思之窗] (教材P18)分析为什么陈胜号称“张楚”。

提示:

(1)为了增加号召力,使更多的人能加入起义军,反抗暴秦。

(2)楚地的反抗是最为激烈的,以楚作为起义军的一个中心点,更具有凝聚力。

(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这句话可给人们带来信心,要灭掉秦朝,必须打起楚国的大旗才行,所以,陈胜称王号称“张楚”。

探究点一 秦朝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统一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统一的历史任务。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剑桥中国秦汉史》

(1)材料一反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怎样的特点?

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分工严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材料一《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形象地体现了秦朝“百官公卿”各自地位的职权,表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材料二论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材料中两个句号与省略号之间的内容、最后一句话的内容分三个层次概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深化拓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比较完备:

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地位的规定;

丞相之下设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权力制衡:

三公等相互牵制,无法独揽大权。

(3)皇权中心:

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手中。

(4)充分体现“家天下”:

各级官员的任命都由皇帝一人决定,很多官职如宗正、奉常等专为皇帝设置,国与家同治。

论从史出——以家国情怀看待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自此以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分裂不得人心。

由此形成强烈的国家统一意识。

探究点二 秦朝的郡县制

材料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秦史》

材料中王夫之对郡县制有什么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王夫之:

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分封制害处多。

作用: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根据省略号分层,从郡县制对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主要不同

不同点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连

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实行

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历史纵横——秦朝县以下的行政机构及其职能秦朝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

县以下基层行政机构的管理人员多属乡官和职役性质,其职能多以教化、赋税征收、治安为主,一般不属于职官系统。

皇权对县以上和县以下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县以上通过建立科层式的官僚机构进行直接统治,而对县以下借助三老、里正等带有职役性质的基层组织进行间接统治。

[规范解题]

答案:

C

审题干、析选项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

审题干:

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等级规定,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表明分封制已被破坏。

析选项主要是分析选项是否自身表述错误,与题干的表述是否吻合,再验证正确选项。

[随堂检测]

1.[2019·

四川省学业水平测试]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

为实现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秦朝实行了(  )

A.宗法制B.郡县制C.刺史制D.行省制

[尝试解答] __B__

审题干,秦对地方直接有效控制,分析选项属于秦朝地方机构的选项。

2.[2019·

广东学考]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于(  )

A.长安B.建康C.咸阳D.洛阳

[尝试解答] __C__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秦朝的都城。

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要求回答“首要目的”,关键信息:

秦始皇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目的是将自己的功业罩上神的光环。

4.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

这场战争发生于(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尝试解答] __D__

应注意判断公元前的时间,公元前的时间数字越大时间越早,同一个世纪中,数字越大越是早期,数字越小越是晚期。

5.统一后的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征发繁重。

秦二世继位后密织刑网,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化都达到极点,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由此可知(  )

A.秦朝暴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B.秦朝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制度

C.农民起义推翻了秦始皇的统治D.刘邦发动了大泽乡农民起义

[尝试解答] __A__

材料分析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分析判断正确选项。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表达了作者对秦帝国辉煌的留恋B.反映了中国古代史循环往复的特点

C.揭示了六国和秦灭亡的真正原因D.提醒人们汲取王朝兴替的历史教训

审题干可知,杜牧对六国和秦,乃至以后诸王朝兴亡所发的感慨和警示,再分析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课时作业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选择题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相继修筑驰道、直道的主要目的是(  )

A.传达政令,调遣军队

B.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

C.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D.改善落后的交通状况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相继修筑驰道、直道,便于政令的传达和军队的调遣,以加强对全国的控制,B项正确;

A项不是主要目的;

C、D两项均是产生的客观效果。

B

2.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

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分封制B.增强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D.打破世袭特权

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目的是加强对六国王子皇孙、富豪的控制,削弱他们的实力,体现的是秦朝统一后对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C项。

A项表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B项表述与材料的意思正好相反,排除。

D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3.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

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公天下”至“家天下”是由原始传说时期向国家的转型,故A项错误;

封建转向帝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专制转型,故B项错误;

封建转向帝制,是由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型,故C项错误;

封建转向帝制,是分封制下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向以一定才能选拔和考核的官僚政治的转变,故D项正确。

D

4.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  )

A.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B.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中央松散管理地方的形式

D.中央派出机构管理地方的形式

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的差别,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故A项错误;

通过郡县制中央的命令可以一级一级地下达,一直到达乡里,故B项正确;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故C项错误;

郡县由皇帝或朝廷任免的官吏管理地方,并没有派出机构管理地方,故D项错误。

5.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B.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C.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本题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材料有效信息表明,郡县制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巩固统一措施的推行和落实,有利于巩固新政权,故C项正确。

6.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

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

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

由此可知“焚书坑儒”(  )

A.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B.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C.推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是秦始皇反对迷信的体现

从材料中的“为了钳制思想……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可知,“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B项正确。

7.“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

秦朝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为后世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和完善,故选B项。

A、D两项并非秦朝的特例,故排除;

修筑万里长城是秦暴政的表现,不符合题目要求的“深刻且持久的印记”的内涵,故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大夫等大臣说: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

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材料二 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

(1)根据材料一,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

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问,据材料分析作答。

(2)问,注意设问中的限定条件是秦朝的“地方”管理方式。

第(3)问,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即可。

(1)强调功绩,神化皇权。

(2)管理方式: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特点: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3)积极:

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消极:

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

②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