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43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

部颁教材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西充县第一实验小学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①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②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郎,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娱快。

③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④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⑤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⑦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⑧在这境界里,连俊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

谁也不肯走。

是呀!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上文摘自著名作家老舍的《草原》。

选段里有四个错别字,请在下面写出正确的字(2分)

郎——朗娱--——愉即——既俊——骏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天边云际苍翠欲滴翠色欲流

3.把第②句改为反问句,写在下面。

(2分)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怎么不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呢?

4.请填写文末的诗句。

(2分)

▲5.文段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郎,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娱快。

”中“是那么……是那么……”使用了反复的手法,好处是突出和强调了草原的空气和天空的美好,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赞美和热爱草原的感情,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6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分)

7.为什么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因为作者看到的不只是草,四面都有小丘,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7.第一段不但写了草原美景,而且在写景中还写了作者的感受,请摘录一句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一句话能去掉吗?

为什么?

答:

不能去掉。

因为写景不但要描写目之所及、耳之所听,更要关注心灵的内在体验,将内心的感受与文本的内容联系起来写,让读者感同身受。

(3分)

8.关于朗读,下面说法不够合理的是(B)(2分)

A.第①句音调稍高,表达出作者要与人分享所见的急切心情。

B.第②句作者心情较激动,整体速度稍慢。

C.第③到⑥句语速平缓,再现观察者慢慢欣赏的过程和草原的安静。

D.第⑦句作者被美景深深打动,感受强烈,直抒胸臆,速度加快;第⑧句写骏马和大牛在静立中回味“草原的乐趣”,速度减慢。

9.在这境界里,连俊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动物们回味着哪些乐趣呢?

请你采用排比的句式写一写,写在下面。

用排比句写话:

它们可能在回味着天空的明朗,回味着空气的清鲜,回味着青草的甜美。

10.《草原》描绘了三幅草原图景,分别是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11.请你写出四个表示绿的词语: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青山绿水、绿草如茵。

12.仿写下面的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给无边的绿毯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是湖面上漂浮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二、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幽”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山(或幺)部,再查6画。

“幽”是半包围结构,它的第一画的名称是竖,第八画的名称是竖折。

“斗室”的“斗”的拼音是dǒu,“斗室”的意思是小的屋子。

2.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①形状:

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颜色:

花开有紫、白等色;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3..第一二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联系第六自然段,说说作者的用意。

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4.《丁香结》是一篇精美的、意蕴丰富的散文,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5.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话中“探、窥”可以看出作者把丁香花拟人化;“星星”“窥”等关键词语让我们体会到丁香花的小巧、色泽明亮,像孩童般活泼、灵动。

6.“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中的“积雪”指的是丁香花,从“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可以看出来。

这里的描写与宋代王安石的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7.“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这句话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答:

不能去掉。

因为写景不但要描写看到的和闻到的,更要关注心灵的内在体验,将内心的感受与文本的内容联系起来写,让读者感同身受。

8.丁香花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色彩美,你最喜欢作者描写色彩的那句话?

为什么?

答案一: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这句话让我仿佛看到了白纱一般的月色下,丁香的白更富光彩,丁香的紫更加柔和的画面。

答案二: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丁香花开得极盛时花多叶少、色彩鲜明的景象。

“透”“参差”等词语写出了花团锦簇、挤挤挨挨,绿叶从花缝里钻出的景象;“莹白”“绿”“红”等词语写出了各种色彩交相辉映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丁香带给作者的愉快。

9.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1.城里的丁香花的色彩和姿态。

2.城外的丁香花美丽芬芳。

3.斗室外与作者生活紧密联系的三棵丁香树。

二、古人词云: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  本段文字节选自作家宗璞的文章《丁香结》。

请填写横线处的两句诗。

这两句诗分别是李商隐和李璟写的。

2.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的作用是(c  )

A.作者经历的春光完全和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有独特的感受。

B.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D.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2.写出加点字的拼音:

模mó糊渗shèn过来衣襟jīn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妩媚:

姿态美好可爱。

何以:

为什么。

恍然:

猛然醒悟。

    

4.如果说《丁香结》前面是写“赏花”,那么这三个自然段就是写“悟花”,即写由丁香引发的联想。

   

5.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细雨迷蒙中,丁香形态模糊,色彩具有朦胧美,动词“渗”写出了丁香的紫色与莹白交融在一起的情景。

  

6.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答:

雨中的丁香朦胧绰约,线条模糊,紫白颜色交融柔和,优美如画;着了水滴的丁香花格外妩媚,也十分动人。

这不禁让作者赞同古人常将丁香和微雨联系在一起的写法。

7.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丁香结在古代有什么象征意义?

还有哪些诗句也体现了这种象征意义?

答:

因为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自古以来,丁香结就有愁怨难解的意思。

体现这种象征意义的诗句有: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8.最后一段中,作者说“丁香结年年都有”指的是什么?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中的丁香花结,也指人生中不顺心的事。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9.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作者给丁香结赋予新的寄寓——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妨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我们遇到学习上的压力,在考试中失利,与同学争吵等生活中不顺利的事情,虽然让人不愉快,但积极面对,就能不断成长,也不失为有滋有味的生活。

10.联系最后一段,说说作者的用意:

(B)

A.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人生处处都是结。

B.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C.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要及时行乐。

D.作者喜欢喧嚣的世界,所以希望每天不平淡。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12.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有这样的诗句: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答:

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4、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g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ǒ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

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文段节选自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这篇课文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五个部分写: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本文既有对个体形象的细致描写,又有对人物群体形象的粗线条勾勒。

这是点面结合的写法。

有点有面的描写,其好处是层次感和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3.判断下列句子是点的描写还是面的描写。

(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面的描写)

(2)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g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ǒ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点的描写)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面的描写)

4.你最喜欢文中的什么句子?

为什么?

答案一: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

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

答案二: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通过对五壮士的神情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为能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5.读句子,说说这些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沉着冷静)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痛恨敌人)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严肃认真)

◆胡德才和胡福林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瞄准敌人射击。

(专心致志)

5、认真阅读《开国大典》片断,回答问题。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样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并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dàn√tán)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骑兵一个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chāchà√)不多把嗓(sǎng√sǎn)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

晚上9点30分,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2、“装甲车”的“甲”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J,再查音节jiǎ,用部首查字法应先田部,再查0画。

“甲”在字典中有4种解释:

(1)第一,

(2)古代军人打仗穿的衣服,(3)动物身上的硬壳,(4)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用的装备。

“装甲车”的“甲”该选第(4)种解释。

3、给划“——”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选文第一段中两次用“只听见”,有什么好处?

使用了反复的手法,突出和强调了全场肃静的气氛,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大家无比激动的心情,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5、开国大典主要写了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几个场面。

6、选文第二三段主要写了阅兵式的盛大场面以及群众欢呼的情况,表达了阅兵时气势威武、庄严隆重和人民群众欢喜激动的心情。

7、这个片断中的第二自然段写到受检阅的部队的次序是海军、陆军、空军三军。

其中重点写了陆军,它有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等兵种。

6.第二自然段通过描写观众鼓掌、欢呼的情景,表达了群众热烈、激动的心情。

7.课文结尾“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句话不仅是说灯笼的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六、阅读《竹节人》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①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

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②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

③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

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④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

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⑤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

⑥破课桌,yǎn()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

⑦黑虎掏心!

泰山压顶!

双龙抢珠!

⑧咚锵咚锵咚咚锵!

咚咚锵!

……

⑨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

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⑩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词语(2分):

①yǎn(俨)然:

特别像。

②叱咤风云:

叱咤:

怒喝声。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

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2、第①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夸张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3、从第③段的划线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4、第④⑤段末尾都有“神气”,这属于什么写法?

有什么好处?

(2分)

答案一:

使用了反复的手法,突出和强调了竹节人的可爱,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喜爱竹节人的心情,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答案二:

反复。

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创造很是欣赏,很得意,很自豪。

5、从句式和标点符号两方面分析第⑦⑧两段的表达效果。

作者连用五个短句,五个感叹号,以及后两句的反复,营造出一种热闹、激烈的气氛,表现出同学们玩竹节人的入迷,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6、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

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自己玩竹节人了。

原来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老师的行为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

七、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艘名叫"海盗号"的宇宙飞船。

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着[zhuózháo]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得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火星表面的取样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这两项成果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科学家又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

这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

近年来,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着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这两项成果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这句话中“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和“表面”能去掉吗?

为什么?

答:

不能去掉,说明地点只是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而且只是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并没有说探测器着陆区以外的地区,以及火星深处是否有生命存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3.为了进一步揭开火星的秘密,1975年美国科学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拍照片B.实地考察C.猜测

5.下面关于美国探测器在火星上的考察结果,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B.生命物质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

C.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未发现微生物。

D.在火星的土壤中没有检测到有机分子。

6.科学家们费尽周折,也没有发现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课文为什么还要把科学家们探索的过程详细写下来?

表现科学探索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果的来之不易。

①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

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②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

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③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

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④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在文中的“”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第一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3.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这里比喻银河系在宇宙中显得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尚未:

还没有。

4.有一位同学想解决疑问:

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什么存在。

他应该如何读这四个自然段?

(1)可以用浏览的方法读第①段,因为这个段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

(2)可以用寻找中心句的方法读第②段。

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3)可以用画关键词的方法读第③段,通过画出“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这四个关键词来理清生命存在的条件。

(4)可以用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来读第④段:

水星、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存在生命;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温度太低,也不可能存在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