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43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整体感知内容。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3.理解情感,背诵全文。

【课时安排】3课时

【资料库】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

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自学课

【自学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二、诵读课文

(一)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崇阿(ē)潦水(láo)涸辙(hé)宗慤(què)簪笏(zānhù)

吴会(kuài)孤鹜(wù)骖騑(cānfēi)绣闼(tà)雕甍(méng)

纤歌(xiān)睇眄(dìmiǎn)天高地迥(jiǒng)襜帷暂驻(chān)

响遏行云(è)新州懿范(yì)星分翼轸(zhěn)棨戟遥临(qǐjí)

鹤汀凫渚(fǔ)纡其骇瞩(yū)闾阎扑地(lǚyán)云销雨霁(jì)

彭蠡之滨(lǐ)逸兴遄飞(chuán)睢园绿竹(sūi)邺水朱华(yè)

命途多舛(chuǎn)北海虽赊(shē)叨陪鲤对(tāo)捧袂(mèi)

梓泽丘墟(zǐ)盛筵难再(yán)

(二)朗读指导: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

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3)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美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

(四)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部分

(1):

扣“洪府”,叙宾主之美——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部分

(2):

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三部分(3):

扣“饯”,谢宴会盛况,书人生感慨——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四部分(4、5):

扣“别”,自述遭际,谢主引宾——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第二课时

【课型】字词归纳课

【教学目标】

1、翻译全文,归纳字词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

上节课梳理了重要的文言知识,扫清了语言上的障碍,今天让我们把重要的字词句归纳总结。

二、自主学习

要求:

结合注释,细读课文,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点

三、知识积累

《滕王阁序》中的成语

1、【物华天宝】华:

精华。

宝:

宝贝。

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

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

杰出的人。

灵:

特别好。

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

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胜:

指才智出众。

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高:

高贵,高尚。

座:

座位。

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腾:

腾越。

起:

起舞。

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

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鸣鼎食】钟:

古代乐器。

鼎:

古代炊具。

鼎食:

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

吃饭时,奏乐列鼎。

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最早见于《史记》。

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

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响遏行云】遏:

阻止。

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

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最早见于《列子?

汤问》。

9、【天高地迥】迥:

遥远。

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萍:

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

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

出处是《史记?

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当:

应当。

益:

更加。

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

出处是《后汉书?

马援传》。

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

穷:

不得志。

益:

更加。

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辙之鲋】涸:

水干,枯竭。

辙:

车辙。

鲋:

鲫鱼。

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

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出处是《庄子?

外物》。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

东方,日出处,指早上。

桑榆:

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

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

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

出处是《后汉书?

冯异传》。

17、【一介书生】一介:

一个。

旧时读书人自称。

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18、【投笔从戎】投:

扔掉,放弃。

笔:

笔杆子,指文墨生涯。

从戎:

参军。

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

出处是《后汉书?

班超传》。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

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

出处是《列子?

汤问》。

20、【盛筵难再】盛:

盛大。

筵:

筵席。

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海潘江】陆、潘:

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

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

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四、合作展示&展示成果

(一)重点实词

1、台隍枕夷夏之交2、时维九月

3、序属三秋4、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5、披绣闼6、山原旷其盈视

7、声断衡阳之浦8、遥襟甫畅

9、逸兴遄飞10、气凌彭泽之樽

11、天高地迥12、识盈虚之有数

13、命途多舛14、恭疏短引

15、一言均赋16、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17、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18、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二)通假字

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三)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逢迎:

古:

迎接今:

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俨骖騑于上路(俨:

古:

整齐的样子今:

庄重)

俨骖騑于上路(上路:

古:

高高的道路今:

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学士:

古:

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

学位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

古:

困厄,处境艰难今:

没有钱,穷困)

阮籍猖狂(猖狂:

古:

狂放今:

肆无忌惮)

君子见机(见机:

古:

事前洞察事物细微今:

看机会,看形势)

(四)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

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

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2.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3.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美池桑竹之属(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4.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5.即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

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

6.引

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连接)

恭疏短引(名,序)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带领)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动,后退)

7.穷

穷岛屿之萦回(动,极尽)

日暮途穷(动,阻塞不通)

8.于

俨骖騑于上路(介,在)

访风景于崇阿(介,到)

烈于猛火(介,表比较)

闻于四方(介,被动)

盘庚迁于殷(介,到)

(五)词类活用

目吴会于云间(目:

名作动,看,遥看)

雄州雾列(雾:

名作状,像雾一样)

上出重霄(上:

名作状,向上)

物华天宝(华、宝:

形作动,有光华,有珍宝)

响穷彭蠡之滨(穷:

形作动,穷尽,响遍)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

形的使动用法,使…逃)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

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

烟光凝而暮山紫(紫:

名作动,变成紫色)

俊采星驰(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作名,俊美的人,俊杰)

人杰地灵(杰、灵,形作动,有俊杰,有灵气)

屈贾谊于长沙(屈,形的使动用法)

徐孺下陈蕃之塌(下,名的使动用法,使…下)

腾蛟起凤(腾、起,使动,使…腾飞,使…起舞)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目,名作动,看、望)

四美具,二难并(美、难,形作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

山原旷其盈视(旷,使动用法,使….开阔)

(六)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访风景于崇阿(介作状,后置)

极娱游于假日(介作状,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

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

舍簪笏于百龄(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词结构后置)

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

2、判断句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非谢家之宝树

3、省略句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4.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怀帝阍而不见

第三课时

【课型】合作探究课

【学习目标】

1、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2、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青春是万物争辉的春日里的绿,是鸣蝉欢跃的盛夏里的红,是硕果累累的金秋里的黄,是雪掩大地的隆冬里的白。

青春真的太美了。

昨天通过和同学们共同相处的短短一节课,我感受到了年轻人独有的激情和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年轻的王勃用心血铸就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去品味其中的美。

二、知识链接

黄鹤楼崔颢登岳阳楼杜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三、合作交流

(一)赏景之美

1、滕王阁以景胜,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王勃笔下的良辰美景。

在文章中对应的是第几段?

明确:

2、3段;下面我们一起诵读2、3段,体会一下。

2、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

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找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例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赏析:

(1)用色:

“落霞”“共长天一色”

(2)对仗工整: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

“骈”乃两马并驾。

那反应到文章中就是文句大多是对偶句。

(3)动静结合:

可以谈“落霞”“孤鹜”与“秋水”“长天”的动静对照,也可以抓一个字——“飞”,云彩流动的姿态是非常飘逸的。

(4)留白的艺术:

出示幻灯片,展示图片。

图片的美是有限的,可见的图片再美,也赶不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字。

(5)视角的变化:

落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

(6)广博的意境:

视野开阔,体现出作者广博的情怀。

孤鹜在天幕中显得如此渺小,尽管如此,它仍努力飞翔,超越有限。

这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化。

(7)描述体会:

在广袤天幕中,在赭红色的晚霞之上,是那羽翼翩跹的孤鹜。

它尽情舒展双翅,似乎想要乘着这秋日的暮色,超越这有限的生命;它灰黑的身影划过天际,又似造物主的巨笔涂抹在这绚烂的画布上的一抹浓重的忧伤。

它将我们的视线渐渐拉远,拉远,直到那天水相接之处。

在那里,秋日里澄明的碧水,远阔的天空,都融做一掬金黄。

(二)品境界之美

1、滕王阁之景——美。

相信王勃也一定为这美深深地折服。

景为情生。

接下来,王勃一定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了。

同学们能不能从接下来的一段中找一个词概括他的情感呢?

(兴尽悲来)第几段?

(4段)看到美景,王勃的确兴致高昂,但是为什么会有一个“悲”的变化呢?

2、请同学们到这一段中,找一个句子,体悟一下,他的“悲”,具体是什么“悲”?

你能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穿插背景:

我们知道,王勃26年的生命,命途多舛。

得罪权贵,被逐出京,天涯沦落,又险些因杀官奴被处死,还因此连累了父亲。

他的父亲因此被贬到今天越南的交趾县做县令。

小结:

这个“悲”是:

他乡沦落之苦,是英雄失路之悲,是壮志难酬之痛。

3、一个“悲”字,浓缩了自古至今多少文人的愁绪。

那么,这种“悲”是不是王勃情感的终极?

文章中是怎么写的?

在第几段?

具体分析。

明确:

第五段;“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

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

“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王勃的泪,还未流出,就被命运风干了。

这位天赋之才,在赶往交趾县的路上,不幸遭遇海上风暴,溺水而亡,当时的他只有27岁。

我们不由得感叹,年轻的王勃,怀揣着一腔赤诚和梦想的王勃,走的太匆忙。

人间,因此少了多少珠玑之辞。

就让我们,怀着深深的遗憾和满满的崇敬,再次替王勃大声诵读出他的心声吧!

四、课堂小结

有人说,《滕王阁序》是“是一曲音韵和谐的天籁,是一幅画工精美的长卷”。

我要说,《滕王阁序》是一支英雄失路的无奈悲歌,是一部气壮山河的慷慨交响。

今天,我们要品味和学习的的,不仅是美景、悲情,更是王勃失路而不坠的青云之志,穷途而不移的白首之心!

五、探究延伸

本文在写作上有很多特色: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

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

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

“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

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

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

这样,全篇的行文。

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

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

下面举几个句式。

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

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对偶句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

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

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

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

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六、拓展阅读

【美文】如梦如幻滕王阁

作者:

微雨清荷

当我带着年少时读《滕王阁序》的种种遐想,真的站在这座飞阁流丹、佩玉鸣鸾的“西江第一楼”脚下,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透过它庄重华贵的外表,我仿佛体会到一种坦率的深沉,一种严峻的温柔,一种雷声过后的默契;它周身散发的是力量的美和风霜的魅力,它所深藏的是一种令人荡气回肠的文化底蕴。

滕王阁,座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建筑在赣江东岸的冈峦之上,位居赣抚二水交汇处,“层台耸翠,上出重宵;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滕王阁有效地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从而赢得了“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的美誉。

千百年来,二十九回废兴,它经历了歌舞升平的昌盛年代,也饱尝过满目疮痍的艰难岁月。

一九八九年的重阳佳节,它以历史上最辉煌的雄姿重新屹立在滔滔的赣江之滨。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想当年,才华横溢的唐才子王勃,以其词彩婉丽的绝色华章,令滕王阁乃至洪州山水增价百倍。

昔日,滕王李元婴用来“登临游观,歌舞宴饮”的“仙人旧馆”,如今日已是南昌文化古城的象征,更是久负盛名的旅游景区。

古往今来,不知留下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文墨宝、佳词丽句。

正如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人之所说,“滕王阁以王勃一序,脍炙千古”。

我有心放慢脚步,伫足仰视着正面最高层匾上“滕王阁”三个雄浑苍劲的大字,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人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早听说滕王阁是现代化喧嚣都市中荟萃中华古文化的诺亚方舟,起书法艺术更是独数一帜。

我也是书法爱好者,当然不愿错过这个好机会。

不知不觉中我已停下脚步,这时,第一层匾题“瑰伟绝特”四个字如大浪淘沙,夏云舒卷般扑入眼帘,一看便知乃怀素之狂草,与苏轼手书的“滕王阁”,上下辉映,动静宜如,对比鲜明,很是耐人寻味。

再向上看,第三层“东引瓯越”意兼行草,疏瘦劲炼,雍容婉畅,足具神韵,像是从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之。

正品味间,旅行团已随导游沿阶而上,我紧跟几步,不至于掉对。

数完八十九级石阶,就到了滕王阁的一层抱厦,我惊喜地发现廊柱上的巨幅草书楹联“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可谓气势磅礴,笔走龙蛇,正是毛泽东生前为儿媳邵华而写,今天成了滕王阁的瑰宝,与王勃诗句意境可谓相得益彰,我不禁肃然而起敬。

没走几步,进入中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画中的王子安玉树临风,英俊倜傥,周身祥云飘渺,瑞气盘旋,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当年“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

我素喜舞文弄墨,也偶尔临池,信手涂鸦。

今日有幸徜徉在这片艺术王国里,我像是走进了时间隧道,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将我带到千年之前,与古人相遇相知,听王勃对酒放歌,观怀素任意挥洒……身心侵润于斯,已然物我两忘。

待至高层,推绣门而出,凭玉栏远眺,顿“觉宇宙之无穷”。

此刻,日渐西沉,我兴奋地领略了王勃序中的壮美景观,只见远处西山雾罩,南浦云凝,如诗如画。

再看近处,赣水涛涛,艇轮如梭,好一派欣蓉景象,我不得不感叹沧海桑田,星移斗转的时代变迁。

骋目抒怀,绵绵的怀古幽情,浓浓的思乡之意,忽然间将我的双眼变得朦胧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