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4803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docx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

90年代

1992年筹建新区

2000年后

建立金枫,金桥工业园,工业集聚化发展。

注:

数据来源《木渎镇志》

表1.21990年以后木渎镇三产结构的变动情况统计

 

一产

二产

三产

1990

9.11

69.91

20.98

1991

7.83

71.88

20.29

1992

5.12

69.15

25.73

1993

3.51

69.87

26.62

1994

4.52

66.34

29.14

1995

4.56

65.72

30.23

1996

4.17

64.93

30.89

----

----

----

----

2002

2.27

59.34

38.39

2003

0.48

59.41

40.10

2004

0.44

58.11

41.45

2005

0.71

57.52

41.75

2006

0.27

59.98

41.74

2007

0.38

56.79

42.83

2008

0.30

51.00

48.70

注:

数据来源《木渎镇志》《吴中区统计年鉴》

纵观历年来木渎镇的产业发展路径,从1991年开始,木渎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开始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逐渐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全镇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80美元,增长14.25%;第三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31.36%,三产结构为0.3:

51.48:

4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

木渎镇的已从90年代的二产主导逐渐转化成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态势。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中的衡量工业化的指标,可以判断出木渎镇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中后期。

在新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条件下,对比相关古镇发展的道路,木渎镇必然面临着多种城镇发展的道路选择的可能,而如何在这些可能的发展模式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既成为木渎镇本次规划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2.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耕地主要集中于藏书片区(特色农业)

本次规划范围共包括9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10个社区居委会(香溪社区、同春居委会、翠坊社区、胥江社区、下塘社区、白塔社区、花苑社区、藏书社区、穹窿社区、接驾社区)。

近年来由于村庄合并,2007年木渎镇靠近镇区的姑苏、灵岩、金山、尧峰、西跨塘、天平这6个村改设为社区,原名不变。

木渎镇现状仅有五峰村、善人桥村和天池村这3个村。

考虑到发展的对比性研究,将这些新建社区也纳入镇域研究范围。

图1.2镇域村庄布局状况

 

表1.3镇域村庄经济发展情况统计

1、基本情况

2、产业发展

总人口

耕地面积

农村经济总收入

农民人均所得

年末固定资产值

三产收入结构

三产从业结构

姑苏社区

5467

0

37590

14500

49449

1.8:

95.2:

3.0

0.9:

89.1:

10.0

五峰村

5529

1448

20388

13280

29689

0.5:

88.2:

11.3

2.1:

72.3:

25.6

善人桥村

4145

903

12733

11997

0

14.1:

63.6:

22.2

0.5:

24.4:

75.1

天池村

6106

6186

840

11546

26085

10.1:

47.6:

42.3

42.0:

33.4:

24.6

灵岩社区

4110

0

45676

14600

23084

0.0:

88.9:

11.1

0.0:

68.5:

31.5

金山社区

4328

0

45002

17032

49228

0.0:

68.5:

31.5

0.0:

56.2:

43.8

尧峰社区

3893

3200

24280

13485

0

1.0:

78.8:

20.2

2.9:

74.1:

23.0

西跨塘社区

4586

0

72643

17292

42216

0.3:

92.9:

6.8

0.0:

91.2:

8.8

天平社区

4983

0

75700

17925

35770

0.0:

83.9:

16.1

0.0:

84.2:

15.8

(1)基本情况分析

1、现有耕地数量较少。

现有耕地基本集中在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村这4个村。

尧峰村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差,2007年改为尧峰社区后,城市化发展有了一定程度加速,除基本农田外的土地征用较多。

2、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各个村人口相近的情况下,按经济总收入、人均所得和年末固定资产值三个要素进行叠加聚类分析,将这9个村(社区)分为3个等级:

高级——姑苏社区、金山社区、西跨塘社区、天平社区;

中级——五峰村、灵岩社区;

低级——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社区;

这种经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了现有3村的现实,主要与镇区的远近、本村发展土地的限制以及与高新区的临近程度有关。

图1.4农村经济发展聚类统计

(2)产业发展分析

表格中对于9个村庄(社区)的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和收入分析表明,木渎镇的这几个村庄(社区)基本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但是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1、天池村和善人桥村的一产比例较高,特别是农业在天池村产业收入中占据主导位置。

在其他村庄(社区)基本不从事农业的情况下,现状中的天池村和善人桥村具有较高的一产和三产比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天池村的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与农业产业收入比例差距较远,这与现状村庄调研中,天池以花卉乔木为主的农业分散生产相对应。

2、金山社区的三产优势较为明显。

特别是从收入来看,有代替二产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与其他村庄(社区)二产突出的优势产业地位相区别。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金山处于木渎镇以北、紧邻苏州新区和木渎金枫工业园区的区位有关,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促进了该村的服务业发展。

表1.5典型村庄三产收入及从业结构

善人桥村

天池村

金山社区

三产收入结构

14.1:

63.6:

22.2

10.1:

47.6:

42.3

0.0:

68.5:

31.5

三产从业结构

0.5:

24.4:

75.1

42.0:

33.4:

24.6

0.0:

56.2:

43.8

1.2.2经济发展总量较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07年末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为40.3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5.6%左右,GDP总量排全区第二位。

图1.6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2004—2008)图1.7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图1.8吴中区2007年各镇、区生产总值

木渎镇作为苏州的边缘城镇,发展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受到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以及新区招商引资所带来的机遇,木渎镇也逐步走向了产业快速转型与升级的阶段,在提优第二产业的目标引导下,提出了调优全镇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内企业的,对现有的企业进行全面的排查的策略。

另外大力发展商贸业,建立四大商圈以及四大市场,通过产业载体的集群建设由南向北、由东到西串联整个镇区,打通与苏州高新区的联系,为城镇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表1.9历年来吴中区各镇三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度假区

40

41.8

43.3

46.6

45.43

46.28

长桥

38.8

40

41.3

41.2

41.97

49.57

甪直

38.20

38.10

38.40

38.50

38.35

39.18

车坊

37.5

38.1

37.3

59.1

59.67

59.28

郭巷

41.6

42.5

41.5

45.8

46.27

47.33

藏书

41.9

41.8

40.2

39

40.03

40.79

木渎

37.40

38.40

40.10

41.50

41.77

41.47

胥口

43.5

39.6

27.8

25

25.46

24.54

横泾

43.4

42

41.6

36

36.28

37.02

浦庄

37.1

33

32.2

39.4

35.12

40.38

渡村

36.9

36.8

36.4

36

39.64

41.89

东山

40.7

40.7

40

39

38.86

39.93

光福

38.7

38.7

39.4

39.3

38.06

38.01

西山

40.4

42.6

44.3

50.8

52.07

52.94

注:

数据来源《吴中区统计年鉴》

(村)社区“退二进三”项目推进速度迅速,以金枫路为轴心的创新创意产业街区逐渐形成,科技创业产业园区大量发展,其中包括吴中(木渎)科技创业园,金枫高新产业创业园等。

1.2.3外来人口比重较大,居住、教育等服务配套设施欠缺

(1)外来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

从人口分布来看,木渎镇人口仅次于吴中区中心城区排名第二,并且从2001年以来,木渎镇也是外来人口增长最多的地区,从镇域及镇区外来人口总人数及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来看,木渎镇的在吴中区各镇及街道中都高于中心城区处于领先地位。

外来人口总数2007年23万人,比中心城区多7万人,镇域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90%,镇区达到62.3%。

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高比重成为木渎镇的重要特点之一。

随着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受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外来人员逐年增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以江苏苏北地区居多,所占比例是:

27%,安徽占17%,河南占14.3%,山东占10%,四川6%,其他省份占25%。

图1.10吴中区分镇(街道)外来人口横向比较(2007年)

(2)外来人口导致木渎镇私房出租业的迅速发展

外来人员绝大部分居住在私房出租户内,2007年共登记私房出租户7472户。

房屋租赁所得成为木渎镇户籍人口年均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企业,没有建设员工生活区,将大量员工的生活问题推向社会,致使西跨塘村、金山村、天平村的私房居住人员80%来自新加坡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企业的员工,这也是产生木渎镇许多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

西跨塘

1169

1110

1019

878

589

540

309

308

542

234

334

256

184

表1.11各村(社区)私房出租户(7472户)

(3)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难以解决

通过对木渎镇大量企业以及居住在集宿区的外来人口的调查发现,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外来人口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木渎镇本镇学校教育机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子女上学还受到很多规定的限制。

1.2.4古镇保护缺乏特色,旅游发展实力较弱

1998年起,木渎先后投资2亿元对古镇历史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和保护,修复了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灵岩山馆等明清私家园林,整治了山塘老街、中市街、南街、西街及古河道。

为了统筹木渎古镇旅游业发展,成立了木渎旅游发展实业公司。

2000年起,每年举办“木渎旅游节”等各项旅游节庆活动。

但与其他江南古镇相比,旅游业在木渎镇的发展中并不占据重要的位置,旅游业对城镇GDP的贡献率,以及对城镇人口的就业等等带动作用都不大,而且木渎镇的旅游收入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旅游人次较少。

表1.12吴中区旅游业统计表

地区

旅游人次(万人次)

比例(%)

旅游收入(亿元)

比例(%)

香山

94.39

10.42

4.93

6.58

光福

122.8

13.56

7.45

9.94

金庭

173.2

19.13

9.16

12.22

木渎

75.47

8.33

0.12

0.16

甪直

130.2

14.38

0.13

0.17

东山

70.3

7.76

6

8.01

其他

239.26

26.42

47.16

62.93

合计

905.62

100

74.94

100

 

通过部分水乡古镇的形象定位可以看出,木渎古镇特色和定位不明确,目前以“游遍环太湖,吃住在木渎”为口号,但是该定位缺乏对木渎自身的文化内涵的挖掘。

木渎的历史已经有2500年,漫长的历史演化在木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古文化保护和开发的不多,特别是明清以前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与国内其他古镇相比,知名度明显不足,旅游市场也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

1.2.5小结

综合木渎镇的现状,对木渎镇目前面临的几大关键问题进行梳理:

(1)区域融合,空间重组

木渎镇处在区域空间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不管是融入苏州主城区还是与苏州高新区的互动发展,都需要木渎镇对自己的发展模式进行重新思考,明确未来发展的定位,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统一。

当前木渎镇面临着严重的空间资源紧缺的状态,这就要求木渎镇要通过调整空间用地结构及不同用地的分配比例为未来城镇转型创造条件。

(2)品牌塑造,产业转型

几大江南古镇产品同质化明显,区位相邻,特征类似,大都是重复性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很难形成差异化的突破。

木渎镇作为后来居上的历史文化古镇,一方面受到其他古镇发展的竞争,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木渎镇通过对其发展路径的总结,为本镇的发展寻找出路,挖掘文化优势,塑造个性品牌,打造城镇特色。

另外木渎镇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近代外贸经济,到现在现代市场以及产业体系的构建三次转型。

从其产业结构历年的比例也可发现,木渎镇正从以工业为主的小城镇转化为二三产共同驱动的模式。

面临目前产业空间发展的限制,考虑到城镇竞争力的提升、功能的演化以及现有支柱产业发展的提升空间,木渎镇的产业正朝着高科技化、创新化的趋势发展,对原有产品的提升与新型产品的创新对发挥古镇品牌优势极其重要。

(3)古镇保护,旧镇更新

在木渎镇2009年的政府工作计划中提出保增长,抓发展等目标后,古镇的经济发展被提到了更高的地位,对古镇的一系列开发必然会带来诸如商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巨大冲击,大量房地产的开发、大型购物商场的建设危机着古镇的原生景观环境,古镇传统逐渐丧失。

因此处理好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非常关键。

另外,木渎镇作为历史文化古镇、大规模的工业园区以及高密度的村庄联合体,其产业结构的提升、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城镇化水平脱节,旧镇区的更新是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化解各种矛盾不可回避的出路所在。

(4)人口统筹,社会和谐

木渎镇的外来人口众多,外来人口的涌入虽然对古镇的经济发展贡献极大,但其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房屋租赁缺乏管制、配套教育设施不足所造成的城镇安全、卫生环境的下降对城镇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外来人口比例过高以及流动性过大都不利于城镇的长久发展与和谐建设,因此如何处理好外来人口的居住、就业、教育等问题对未来城镇的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总结

2.1强调品牌效应,打造城镇特色

2.2产业链的形成,各产业间的融合

2.3旅游业转型与相关产业链的延伸

2.4注重生态与环境,发展特色农业

3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情景分析

3.1影响因素

从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木渎镇自身发展环境的改变我们不禁发现木渎镇正面临着发展背景与条件的巨大变化,城镇未来的发展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木渎镇为代表的一系列古镇都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审慎的思考,从多种发展模式中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从产业转型来讲,城市产业结构是城市内产业部门的组合方式和地区生产要素的宏观聚集状态,同时也是决定城市经济功能和城市性质的内在因素。

对于木渎镇现状二三产业各分天下的状况,一方面考虑从传统工业模式向新型工业模式的转变以及对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另一方面考虑从以工业为主向以工业与服务业并重乃至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模式转变。

这就无可避免地要求木渎镇必须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经济结构等方面积极地探求新的路径,以适应新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从城镇功能定位来看也需要考虑从到现有功能的转型与提升,新型功能的拓展以及新功能的创新。

另外从城镇远期发展模式来看,也要考虑到城镇各种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如生态化城镇,商贸型城镇等。

4.2多路径分析

3.2.1二三产3业双轮驱动的都市化小城镇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成就了木渎镇在吴中区中的经济地位,但木渎镇的工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一方面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传统工业比重依然较大,部分产业资源环境消耗高、劳动生产率和自主创新率偏低,个别产业研发没技术、营销无品牌,市场竞争力低。

另一方面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不成熟。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加快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升级,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是木渎镇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在木渎镇融入苏州市区的发展背景之下,面对高新区产业转型的宏观背景,木渎镇受到巨大的区域发展拉动及影响。

在产业演进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循序渐进,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延伸,促进与之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专业化;又要注重高端突破,在现代金融、信息咨询、科技研发等领域形成后发优势。

通过“双轮驱动”战略,全面提升木渎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打造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都市化小城镇。

3.2.2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生态宜居小城镇

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山水资源,在环太湖休闲度假区以及苏州西南角城市公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的情况下,作为苏州市与太湖生态廊道的重要门户,木渎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巨大。

围绕生态旅游小城镇,休闲宜居木渎的总体目标,在深入挖掘与整合包括文化、交通、区位等资源与优势,打造具有木渎个性的旅游名品、度假休闲精品的同时,全方位增强木渎镇的生态环境恢复与生活设施网络铺设力度。

建立以旅游业伟主导的生态旅游宜居小城镇。

3.2.3以城郊购物等功能为主导的商贸旅游小城镇

大型购物城(ShoppingMall)是城市信息化、现代化、郊区化和轿车进入家庭以及高速公路城市空间的必然选择。

木渎镇位于苏州市边缘,交通条件优越,在轻轨建成之后,与苏州市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加之现状主城镇内四大商圈发展态势良好,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木渎镇未来很有可能形成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城郊购物中心。

4发展战略

4.1区域空间统筹战略——基于比较优势的空间资源的最佳利用

以区域山水体系的开发完整性为基本条件,在木渎镇的发展中综合考虑苏州主城区、高新区、环太湖的联动发展与功能互动,明确城镇发展的比较优势,重新分配各类用地空间比例,在总体城市设计的指导下,使得空间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通过空间的整合与优化实现城镇空间利用的都市化。

4.2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村城市化转变为城乡整体现代化

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实现由单纯的农村城市化向农村现代化的转变,使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4.3产业优化升级战略——原有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以及新型产业的拓展与创造

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技术水平和产出效益,发展科技型、生态型产业;积极发展与工业配套的科技研发产业;通过旅游市场的拓展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引进吸收和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4.4人居环境建设战略——以生态为导向的人居环境建设战略

木渎镇要依靠自身的优势资源,以建设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城镇为导向,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本土居住文化与外来居住文化相融合,将生态理念贯穿至未来的开发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