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386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教案

四年级品社学段目标: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1、重视情感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的选择。

2、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了解有关通讯方面的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讯和交通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4、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5、引导学生了解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掌握安全自护办法。

2016年2月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课题:

第一课:

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1.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帮助学生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材展示的是萝卜的种植和收获,但教师应对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或蔬菜)冲种植到收获的生产过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本地区各农是相应的农业劳动有比较清楚地了解,以便使教学与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一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观察活动。

三、体验与交流。

四、阅读讨论。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不了解这些食物的来源。

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的介绍一下。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

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

让我们一起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中萝卜的吧。

阅读课文.

阅读教科书中文字及插图

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并概括出农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动得到收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

农民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动得到收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

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画书,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一幅图画是播种。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

第七幅图画是获得了好收成以后,

教材展示的是萝卜的种植和收获

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画书,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作业设计:

在自家阳台的花盆里种植少量的蔬菜,体验种植的全过程,感受劳动的愉悦。

板书设计:

课题1、萝卜的故事农民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动得到收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

课题:

2.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性点,农业生产的州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遁“不违反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或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准南则为橘”的道理。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

教学准备:

准备日历、中国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导入。

六、观察活动。

七、体验与交流。

八、阅读讨论。

五、教师总结。

“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

这是为什么呢?

“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

“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

教师讲解:

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我们的祖先按照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

你听说过这二十四接气吗?

指导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请学生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

请学生根据自己回家以后对父母和长辈的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

组织学生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意思。

 

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

解决问题讨论。

结合观察教科书中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知道在农村,一年之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过程。

联系日常生活知道二十四节气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公历是有固定联系的。

归纳小结。

作业设计:

结合日历,熟悉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板书设计:

课题2、从种植到收获

我们的祖先按照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

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课题:

3.妞妞的困惑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全班讨论。

四、探究。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

可是,由于现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许多农产品都有残留农药。

对此,生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也是妞妞的困惑。

(播放生活中农产品残留农药的录象)

(1)知道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吗?

(2)读课文讨论:

我们只是个普通的消费者,面对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都有残留农药,我们该怎么办?

(3)教师出示课前收集一些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并提问学生:

你在商店、超市见过这类农产品吗?

家长有没有买过这类农产品吗?

对于妞妞的困惑,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观看录象。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探究讨论。

通过播放生活中农产品残留农药的录象,引起学生的沉思。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小结归纳: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化肥固然有利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会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越来越硬,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长远来讲反而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会在农产品中造成农药成分的残留,人们吃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农业生产既要保持增产,又要防治病虫害,最好的方法是尽量使用天然的有机肥料,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吃上放心的食物了。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认识绿色农产品的标志。

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水果等有没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

板书设计:

课题3、妞妞的困惑

如果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有什么办法能够既保证增产又消灭病虫害呢?

农业生产既要保持增产,又要防治病虫害,最好的方法是尽量使用天然的有机肥料,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

在希望的田野上

1.从传统到现在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长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上人手的延伸,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高劳动、形成崇高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教学准备:

收集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九、导入。

一十、观察活动。

一十一、体验与交流。

一十二、阅读讨论。

五、教师总结。

农作物的生长不仅依靠自然规律,在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依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都是人手的延伸,是人类的伟大创造。

观察课本第12页的五幅插图,探究“这些是什么农具?

是做什么用的?

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根据调查成果交流:

“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指导学生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13页的课文和插图,并思考:

这四幅插图反映了农业生产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

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

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和收获,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动的力量,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创造。

汇报收集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

 

观察课本第12页的五幅插图,然后探究。

 

学生根据调查成果交流

 

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13页的课文和插图,并思考。

培养收集信息能力。

观察活动,激发探究。

体验与交流。

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板书设计:

1.从传统到现在

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都是人手的延伸,是人类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课题:

2.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知道都江堰和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阅读讨论。

三、探究活动1。

四、探究活动2。

五、教师总结。

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

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

下面我们去瞻仰一下我们祖先伟大创造吧。

阅读课本第14页,讨论:

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

观察和阅读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观察和阅读15页有关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

 

四川都江堰被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新疆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我们今后要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学生回忆旧知。

学生阅读讨论。

观察和阅读,然后进行探究活动。

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

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板书设计:

2.劳动者的创造

劳动者创造了伟大的成就,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感到自豪。

课题:

3.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成就。

2、知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3、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进口与出口的情况,增强国际了解。

4、憧憬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成就。

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进口与出口的情况,增强国际了解。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农业科技的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阅读与介绍。

三、延伸。

四、总结。

大量农机进入农业生产以后,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1、阅读课本16页,讨论:

袁隆平院士科学研究的成果有什么意义,这说明了什么?

2、阅读课文,以生菜的无土栽培为例,说一说怎样进行无土栽培的生产。

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科技生产方式?

科技的运用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我们要学好文化知识,为将来打好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才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优质农产品。

观看有关图片。

阅读后进行讨论。

交流。

引起兴趣。

共同分享。

增强学习目的教育。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伴随着人类悠久的历史,农业生产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着,是劳动者在从事着农业生产,是他们的创造不断地发展着农业,是科学技术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板书设计:

3.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科技的运用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优质农产品。

课后反思:

课题:

7.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代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

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阅读与讨论。

三、探究。

四、自由讨论。

五、总结。

人类的早期文明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欣赏历史图片,阅读课文,讨论:

这些图画告诉我们什么?

阅读20页,思考:

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

这些历法有什么特点?

请大家展示搜集的资料。

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观看图片。

讨论。

阅读讨论。

交流丝绸文化和茶文化的资料。

引起学习兴趣。

分享。

学习了解。

交流分享。

课后反思

 

课题:

8.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

3、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教学准备:

3、收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4、收集各种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阅读与探究。

三、讨论。

四、总结。

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1、阅读课本22页,思考并讨论: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我们这里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1、请大家读书,了解藏族新年及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风俗,并讨论:

你还知道我国哪些节日与农业传统有密切关系?

2、组织阅读24-25页,讨论:

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造成不同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再次强调农业文明的特点与农业生产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观看图片。

讨论交流。

看书欣赏图片,并交流讨论。

交流所得。

激发兴趣。

共同分享,扩展知识。

进一步扩展知识。

强化认识。

课后反思

课题:

9.不断更新的通信家住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或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渗透有关通信基本礼貌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渗透有关通信基本礼貌的教育。

教学难点:

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就教科书所呈现的通信技术做一些准备,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也可以将资料库的内容复印给学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2.布置任务。

 

3.小组准备。

 

4.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1.导入。

 

2.讲解活动。

 

3.全班讨论。

4.教师小结,

 

家庭作业

提问学生:

什么是通信?

通信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引导学生理解:

人们共同生活、劳动,需要交流,但有时距离很远,学要通过专门的方式和工具才能交流。

 

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8页的单元导读图。

提问学生,是否去过电信博物馆?

或者由教师介绍。

电信博物馆介绍了许多通信技术(方式或工具)。

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参观了博物馆,搜集不少资料并且向其他同学做了介绍。

今天,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了解通信家族。

同学们,将模拟电信博物馆的讲解员,从教科书中[第28-33页]选择一种通信技术[方式或工具],向大家介绍。

教师向学生明确要求:

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

2.要说明这新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及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

比如电报,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电报单怎样填写?

怎样收费?

多长时间能够被对方收到?

与电话和信件相比优点是什么?

缺点又是什么?

现在是否还在使用?

为什么?

(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

鼓励小组成员以合作的方式介绍。

 

教师巡视并且给予帮助,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

 

巡视时发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告诉学生,许多他们今天不太熟悉的通信技术,家长们却知道许多,可以把小组准备时遇到的疑问向他们请教。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30页小文的日记,然后告诉学生,今天的活动,我们将在教室里参加电信博物馆,相信同学们会像小文一样大有收获。

 

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介绍之后,组织其他学生提问题,与讲解者进一步交流。

师: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家族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家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出现了越来越先进、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

朗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请学生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乐乐提出的问题。

鼓励学生规范自己再类似情况下的行为,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谈举子。

 

布置家庭作业。

 

给想念或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一位亲友打个电话,把问候带给他,并提醒学生要注意礼貌。

学生用具体事例说明,比如战争时要了解前方战况,亲人分离时互通情感等等。

 

欣赏教科书第28页的单元导读图后回答。

如果有学生去过,请他向同学们做介绍。

 

按要求在小组内进行准备。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准备的材料。

按照学生意愿,令所选择的通信工具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

 

每个小组在下次课前至少共同准备一次。

 

按照上次课及课后准备,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一种通信方式。

 

.全班讨论

 

课后反思

 

课题:

10.信的旅行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再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

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些常识。

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些常识。

教学难点:

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再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准备几个用过的信封(上面必须写请收信人的邮政编码、详细的通信地址、姓名,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2.让学生了解自己家的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以及学校的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在通信过程都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2.了解信封

 

3.了解信封的书写方法。

 

4.学习信封的书写方法

 

5.练习写信封

 

6.布置家庭作业

 

师:

“教科书第35页通过四幅照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都有哪几个环节?

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谁能说一说,他们是依据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

教师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可以讨论以下编码规律,本地区的邮政编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