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865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docx

五语上册学习指导4我的长生果

4.我的“长生果”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的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最早的读物是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

那是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中的附赠物。

遇到大人让小孩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了个眼羡的份儿。

集得多了,就开始比赛用手刮“香烟人”,看谁刮得远。

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那一大叠画片。

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

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

《七色花》引得我浮想不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

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

《刘得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

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儿。

几个月的功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

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

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

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

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

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

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

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

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

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有一次命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

写着写着,我禁不住眼泪花花。

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又得到了好评,被用大字誉抄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

可是

  看到老师用红笔圈出我写的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传神时,我脸红了。

  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句描写和这个“特别传神”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

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

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了想象力,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

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情真意切、真实可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作者开篇便说: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然后以一连串美好的影象——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流光溢彩的画页,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来形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

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孩子,沉迷于书中的世界,汲取着营养,在一天天地成长。

尤其是两次作文的实例,有力地印证了阅读的功效。

“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

在行文中,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

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

本课的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

3、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二、对词语的理解(要求背诵)

1、流光溢彩:

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

形容色彩明丽。

2、 一阕:

一首。

阙,量词。

3、眼羡:

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

 4、饱览:

尽情地看。

5、津津有味: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文中指看画片时非常有兴趣。

6、千篇一律:

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

文中指文章公式化,非常机械、乏味。

7、如醉如痴: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8、浮想联翩:

浮想:

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

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文中指作者读书进入意境,产生许多联想。

9、悲欢离合: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

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10、牵肠挂肚:

牵:

拉。

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11、如饥似渴: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12、不言而喻:

喻:

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13、黯然神伤:

心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

天长日久:

形容长久。

14、大显身手:

显:

表露,表现;身手:

指本领。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15、心安理得:

得:

适合。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16、不求甚解:

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

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17、别出心裁:

意思是与众不同。

18、鲜味:

即新鲜的味道。

19、借鉴:

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鉴,镜子。

20、模仿:

仿效,照着样子做。

21、呕心沥血:

比喻费尽心血。

22、天长日久:

形容时间久远。

23、囫囵吞枣:

比喻不加分析或辨别的笼统接受。

24、天高气爽:

形容秋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

25、念念不忘:

比喻心中经常记挂,久久不能忘记。

三、对句子的理解。

①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答: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

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

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

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②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答: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不求甚解”引用于晋代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

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③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答: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鲜味”,即新鲜的味道。

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

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俗套。

④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答:

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厚积是薄发的基础。

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⑤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答:

“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鉴,镜子。

“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

“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

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

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

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四、朗读要求。

朗读时要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恰似”“如饥似渴”中的“似”读sì,“似的”中的“似”读shì,“美差”中的“差”读chāi,“差不多”中的“差”读chà,“奔向那里”中的“奔”读bèn,“沉甸甸”中的叠词要读一声,“全班之冠”中的“冠”读guàn,“分外”中的“分”读fèn,“禁不住”中的“禁”读jīn。

五、要求背诵和默写的段落。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2、“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的欢快音符的乐章。

3、“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4、“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

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

《七色花》引得我浮想不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

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

《刘得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  

5、“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

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儿。

几个月的功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

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  

6、“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

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7、“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

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8、“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  

9、“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

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

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

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0、“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六、相关链接

叶文玲 女作家。

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

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

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

至今已有36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曾获多种奖项。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散文集有《不了情》、《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等多种。

其作品曾获海内外多种奖项──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及数十种省部级奖项等。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

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

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

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七、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

1、摘录式。

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

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2、体会式。

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

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3、提纲式。

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批注式。

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

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

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5、书签式。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

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

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6、卡片式。

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再分类存放。

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

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八、读书名言。

○书是面包——鲁迅说:

“书是营养面包”。

○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书是阶梯——高尔基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良药——刘向说: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书是高尚的人——歌德说:

“读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书是珍宝——别林斯基说:

“好书是最贵重的珍宝。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颜真卿又说: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欧阳修说: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刘彝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于谦说: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刘向说: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苏轼说: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又说: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李苦禅说: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阮元说: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孙洙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三国志》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说: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高尔基说: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悔读书迟。

——颜真卿

习作例文一:

记一次精彩的辩论赛

今天上午,老师宣布下午要开一场辩论赛,大家兴奋的欢呼雀跃,个个精神焕发,看来又是一场精彩的舌战呀。

下午第二节课,大队长王佳琪进行了精彩的开场白,便开始了唇舌之间的交锋。

这次辩题是“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

每方四位辩手,我是正方,我担任二辩,看对方辩友个个信心十足,胸有成竹。

再看我方已擦好唇枪舌剑,要到楚河汉界一决雌雄了。

    辩论开始了,我方一辩刘泽鑫表明了我方的观点:

小学生多看电视好。

根据对方一辩孟轲的性格我事先早已料到他的观点。

果然,他答的和我想的差不多,我便按照计划的回答。

但是战场风云,瞬息万变,我忘了王天阳,俗话说的好: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可这家伙一向不懂“游戏规则”,他在答辩时把我扯了进去,还乱说一气,把莫须有罪名往我身上扣,说我因为看电视多了而戴眼睛,请大家不要以我为例。

这哪是辩论,分明是挑衅。

我不服气了,“你咋知道我戴眼睛是因为看电视?

妄下定论有些孤陋寡闻了吧。

弱视、近视、散光,眼病多了去了。

我戴眼镜,跟电视没关系。

再说,说戴眼睛有很多不便,百米飞人胡凯戴个眼镜但还不是冠军?

扒机少年陈攀龙戴眼镜,还抱着飞机轮子在两万米高空飞了一个小时呢!

戴眼镜咋了?

”我毫不示弱,对方竟一时语塞。

  第一局还算平静,但第二局却使激发观众与辩友的斗志到达了高潮。

     由于自由发言,大家便尽情的说,全场乱哄哄的,8名辩友也急了,把礼仪抛在脑后,都站了起来,大声快速的说,生怕对方听不见,台下,观众有的也纷纷的站了起来,高声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想这便是高潮了,才正是辩论的精妙所在吧!

看对方答辩孟轲不急不忙的嘴一张一合,流出的文字,针针见血,好一口伶牙俐齿,那个小个子周伟龙嘴部肌肉发达,叭叽叭叽的说个没完,很有些道理,我方三辩张逸文和对方三辩刘洋可都是急性子,才不管老师在不在,口一直合不上,也不做窈窕淑女了。

看到对方的说法,自己有不同的见意,便都控制不住了,那场面真叫一个火,那感觉真叫一个爽!

     比赛结束了,大家可是一发不可收拾,王佳琪大喊“比赛结束”,大家还余音未尽,在整场中我方占据了主动,对方虽然也破釜沉舟,奋力反抗,但还是以11分之差名落孙山。

     好一场惊心动魄,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习作点评:

    文章用生动准确而又幽默诙谐的语言把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再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小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既有人物的细部描写,充分展现了辩手的个性特征,也有全局描写,使整篇文章层次清楚,结构紧凑。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小作者的遣词造句,使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仿若在眼前与自己辩论一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