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945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docx

七年级语文月考题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题(一、二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菜畦(qí)脑髓(suí)蝉蜕(tuì)

B.掸子(dǎn)玉簪(zān)骊歌(lí)花圃(fǔ)

C.讪笑(shàn)木屐(jī)涉足(shè)伫立(zhù)

D.屏障(píng)踱步(duó)祈祷(qí)亘古(gè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嫉妒签赏人迹罕至人声鼎沸B.崎岖斑斓九曲联环声情并茂

C.瞬息怪诞亦复如是荒草凄凄D.懊悔默契回环曲折扑朔迷离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曾经)识书具,忽啼求之。

(王安石《伤仲永》)

B.问女何所忆(回忆)。

(北朝民歌《木兰诗》)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成就)。

(王安石《伤仲永》)

D.爷娘闻女来,出郭(门)相扶将(北朝民歌《木兰诗》)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老人血气方刚,和蔼可亲,没几天我们便和他成了忘年交。

B.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巨浪打翻。

C.小明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表扬的。

D.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虚张声势,让大家树立起信心来。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啊,谢谢老天爷!

”小鸭舒了一口气:

“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B.“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C.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

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D.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格的一句是()

A.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韩麦尔先生)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C.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D.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初升的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

B.通过老师教育,使我有了新的认识。

C.谁能否认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呢?

D.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

8.下面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代颜真卿创立的“颜体”楷书和柳公权创立的“柳体”楷书并称:

“颜筋柳骨”。

B.王安石,字介甫,北宋临川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黄河颂》《木兰诗》分别选自《朝花夕拾》《城南旧事》《黄河大合唱》《乐府诗集》

D.普希金、都德、弗罗斯特、端木蕻良四位作家的国籍分别是俄国、法国、美国、日本。

二、(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一段文字,完成9-13题。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9.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0.对这段文字描写的顺序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有错的一项是()

A.描写整个园景时,从低处写到高处。

B.描写整个园景时,从静景写到动景。

C.描写泥墙根一带景物时,从动物写到了植物。

D.描写泥墙根一带景物时,从静景写到了动景。

11.这段文字突出了景物的特征,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下面几项说法正确的是()

A.写植物着力描绘了颜色、形态和滋味,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又酸又甜的珊瑚珠。

B.写植物描绘了颜色、形态和滋味,如碧绿的菜畦,何首乌臃肿的根,又酸又甜的珊瑚珠。

C.写动物时着力从声音、形态两方面描摹,如鸣蝉长吟,叫天子窜向云宵。

D.写动物时着力描写了声音、颜色,如油蛉低唱,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12.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的是()

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再详写“泥墙根一带”的景物,突出了整个百草园“无限趣味”。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13.这段文字能把百草园描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主要原因是()

A.“我”对那段生活的喜爱。

B.“我”对百草园中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无限依恋。

C.百草园的各种景物的确非常美妙。

D.“我”平时生活很贫乏无味,受封建教育束缚和摧残。

三、(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4-18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①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②“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14.对教堂和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被占领区的人民开始为祖国祈祷了。

B.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

C.普鲁士兵的号声暗示了时代背景。

D.为下文写韩麦尔先生和课堂气氛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15.文中①②两处破折号的作用分别是()

A.表示解释说明和语音的停顿。

B.表示解释说明和递进。

C.表示解释说明和语音的延长。

D.表示递进转折和语音的延长。

16.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1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话是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

B.表现出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感情变化。

C.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D.侧面烘托了韩麦尔先生高超的教学能力。

18.选文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没有运用的方法是()

A.外貌描写B.动作描写C.神态描写D.语言描写

四、(6分,每小题2分)

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9-21题

快回家去!

快回家去!

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

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

“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

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

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

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9.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为下文“我”责怪妹妹们做铺垫,表现出我听话懂事。

B.这句景物描写,暗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C.与开篇的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相照应。

D.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20.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能从下面的哪些情节看出来()

①看到地上的石榴,我说“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

我要告诉爸爸去!

②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③对老高说话时“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④心里默念“我已不是不再是小孩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对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B.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和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C.“爸爸的花儿落了”,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意思。

D.以花喻人,表现出“我”丧父后暗淡的前途和对成长的畏惧。

五、(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伤仲永》一段文字,回答22-25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2.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仲永/生五年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3.对文中词语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B.“忽啼求之”的“啼”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五岁方仲永哭声洪亮、顽强好学的情态。

C.“忽啼求之”的“忽”,“即书诗四句”的“即”和“自是指物作书立就”的“立”,这三个字极写出方仲永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

D.“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一句,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利而自得和愚昧无知之态。

24.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

A.十二三矣B.或以钱币丐之

C.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D.父利其然也

25.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A.“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

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

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

他的才华己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语文试题(七年级)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得分

成绩统计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Ⅰ卷答题栏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得分

评卷人

六、(共5分)

26.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1),云从窗里出。

(2)深林人不知,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4),寒光照铁衣。

(5)雄兔脚扑朔,

得分

评卷人

七、(共3分)。

27.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

请默写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答:

得分

评卷人

八、(1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8—31题。

鸟是树的花朵

吴忌

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繁叶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的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

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

我喜欢让一切事物从无到有。

这令人激动。

冬天总是如此疏疏朗朗,这是不是我们在冬天缺少快乐的真正原由呢?

树木仿佛停止了生长,我们总是怀着一种等待的心理度过冬天,如果下雪,玉树琼枝,以及屋檐吊着冰凌,都能令我们开心。

没有树木的阴凉,我有些心虚,感觉厕所没有围墙。

大雁的声音已经很远了。

我在大地上为冬日的阳光感到可惜,因为,阳光的灿烂和温暖如不照在红花和绿叶上,阳光岂不等于虚度了岁月。

正如袖手旁观的我们,在一堆红红的炭火前,等天黑。

然而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

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

有时候,鸟是一群一群地飞来飞走的,黑压压一大片的是八哥或乌鸦,冬天的麻雀也喜欢一群一群地飞,一群一群地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

黑色的鸟群会在瞬间装点一棵树,装点一丛树林。

鸽子也这么飞,要是一群白鸽落到树枝上,仿佛早春的玉兰花开,白得丰腴而优雅。

鸟儿们叫着喊着,吵吵闹闹。

有时候,三只五只,它们散落在稀疏的树枝上。

我觉得这三只五只鸟,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心事,说话的时候少,不说话的时候多。

有的飞走,有的留下。

有时候只一只,一只也好。

一只鸟,孤独地立在细细的树枝上,这使人记起树上的花朵,也是先开一朵,再开一大片的。

每当看到树上落满鸟的时候,我就停下来看。

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

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赖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

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

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木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乌鸦的歌声粗壮而无所顾忌,麻雀使得冬天没有了秩序。

有时一只鸟独自唱出婉转的歌声,细细地发颤、发亮。

犹如一个回味爱情的人在冬天品着春茶。

那是妙不可言的。

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

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

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

这是一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鸟是树的花朵,此前肯定有人发现并且说出。

如此美丽的事物不会等到今天才有人惊喜。

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

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

我说,在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

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夜月被一声鸟鸣切开。

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

人也会的。

真细想起来,我记住的人不是很多,而我记住的鸟却不少。

因为,我认定鸟是树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的花朵……

28.“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的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句中“空旷”一词的含义是:

(2分)

答:

29.作者为什么说“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

(3分)

答:

30.“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夜月被一声鸟鸣切开。

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答:

31.作者在文中说“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

人也会的”,为什么人也会感谢鸟?

说说你的理解。

(3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九、写作(共50分)。

32.题目:

成长也需要(父母的关怀、老师的教育、朋友的帮助……)要求: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A

B

A

B

C

D

B

D

D

C

B

D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A

A

B

D

A

B

C

D

第Ⅱ卷

26.

(1)鸟向檐上飞

(2)明月来相照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朔气传金柝

(5)雌兔眼迷离

2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8.天空

29.因为小鸟的跳跃,冬天的风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

因为一只鸟的歌唱使树木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树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30.比喻、拟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一年四季鸟儿给树林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31.因为鸟儿来树木带来了舞蹈音乐,带了生机与活力,让人在沉寂的静止的树林中感受一种自然的灵气,一种活动的生命的感悟。

32.(参照泰安市中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