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090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遗传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学.docx

《遗传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遗传学.docx

遗传学

第一章

填空题:

1.遗传学是英国遗传学家贝森特于1905年首先提出来的。

2.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孟德尔被公认为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是因为他发现了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

4.“基因”一词最先是由约翰生提出来的;摩尔根创立了基因学说。

5.比德尔提出“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或多肽”的观点。

6.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对DNA化学分析和X射线晶体学结果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问答题

1.基因学说是谁提出来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摩尔根①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②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有很高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和发生变异;③在个体发育中,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④生物进化􀂨主要是与基因及其突变等有关。

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大成就。

第二章

名词解释

同源染色体:

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联会:

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个对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进行准确地配对

联会复合体:

同源染色体联结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中央成分伸出的横丝将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和酸性蛋白

核型模式图:

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象称为核型模式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

多线染色体:

由于核内DNA多次复制产生的染色质线并行排列,且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配对,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组织染体线进一步聚缩而形成的。

细胞周期:

从细胞上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一段历程

核型:

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特征的总和,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等方面

灯刷染色体:

在染色体中轴的两侧有许多精细且对称的环状凸出,状似灯刷。

交叉端化:

在由双线期向终变期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二价体中的交叉随着同源染色体的相斥分离而沿着染色体向端部移动,因而交叉数目减少。

非姐妹染色体:

在同源染色体中,由不同着丝点连接的染色单体

填空题

1.W.Waldeyer提出染色体(chromosome)的概念。

2.植物细胞在进行胞质分裂时在赤道面处形成细胞板,从而将细胞一分为二。

3.动物细胞在精细胞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高等植物最大的不同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而是直接分化形成精细胞和卵细胞。

4.有丝分裂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的组织中,减数分裂只发生在——组织中。

5.交叉是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结果。

6.一个女子产生仅包括来自其母本染色体的配子的概率是——。

7.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前期核仁消失,末期期核膜重新形成,中期着丝粒排在赤道板面上,中期微管集聚形成纺锤丝,间期每条染色质的DNA复制,后期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

8.一粒小麦体细胞里有14条染色体,下列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为:

根——条,茎——条,胚乳——条,胚——条,精子——条,花粉母细胞——条,助细胞——条,管核——条。

9.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偶线期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在粗线期发生交换,同源染色体在双线期分开,而染色单体分离在后期2。

10.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11.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等时期。

12.减数分裂后期Ⅰ是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分开;后期Ⅱ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13.某杂种植株,体细胞内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三个父本染色体和三个母本染色体的配子,两类共占总配子数的——。

14.细胞分裂过程中粗线期最容易鉴别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15.玉米的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在下面细胞期的各时期中,一个体细胞的前期着丝粒数为——;染色单体数为——。

问答题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异同

􀁮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2.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花粉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穗授粉,所得的子粒,其胚乳的基因型有哪几种?

3.为什么某些中间杂种(如马和驴杂交后代)是不育的?

4.减数分裂前期各期的特点?

P23

选择题

1.1000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产生多少个精子。

(   )

   a.1000个; b.4000个; c.8000个

2.多线染色体上染色很深的带或区域是:

(   )

a.   染色粒; b.着丝粒; c.染色体; d.随体

3.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真核细胞,分裂间期核中的复合物叫做:

   a.染色体; b.染色单体; c.染色质; d.染色线    (   )

4.一个合子中有二对同源染色体为AA',BB'在生长期间,你认为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下例哪种组合。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   )

5.下面各种情况:

   

(1)亲代细胞与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   )

   

(2)二倍体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会有一个减半的过程。

(   )

   (3)在此过程终了时,每个细胞只有每对染色体中的一个。

(   )

   (4)在二倍体生物中,子细胞中有每对染色体的二个成员。

(   )

   符合: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D.两者均不符合

6.已知玉米非甜基因SU对甜su为显性,如果在大面积甜玉米制种田附近发现有人种植的少量非甜玉米时为保证甜玉米种子的纯度,你认为以下哪种方法解决最好。

(     )

   A.甜玉米制种田的玉米全部套袋,然后再人工授粉。

   B.甜玉米种子收获后,根据胚乳直感现象把非甜籽粒(能饱满)全部挑选出来。

   C.令私人拔除全部非甜玉米,并给私人补偿损失。

D.把私人种植的少量非甜玉米在抽雄时(散粉前)拔去全部的雄花,并深埋地下。

7.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交换和细胞学上观察到的交叉现象是:

(    )

A.   同时发生的; B.先交换后交叉;C.先交叉后交换。

 

8.某一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及B和b,预期在它们生长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E)aabb

 个体成熟产生的配子是:

(    )

A)AaaaBbBBbb B)AaBb c)AaBb  D)ABAbaBab  E)AaAbaBBb

9.如果有一植物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ABB和CC,自花授粉所得子代的染色体组成是:

 A)AB B)CD C)ABCD D)CCDD E)AABB F)AABBCC G)AAAABBBBCCCC (  )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性状:

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

相对性状:

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显性性状:

杂交子一代F1所表现的性状

隐性性状:

F1没有表现出的性状

基因型:

个体的基因组成即遗传组成

表型:

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

回交:

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和体杂交

测交:

杂交一代(F1代)与隐性纯核体杂交

完全显性:

杂交一代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没有得到表现

不完全显性:

单位性状具有相对差异的两个亲本杂交,F1性状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

共显性:

单位性状具有相对差异的两个亲本杂交,F1同时表现了双亲的性状

超显性:

杂合子的性状表现超过显性纯和子的一种现象

不同基因间相互作用、影响性状表现的

现象。

基因互作:

不同基因间相互作用,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

多因一效:

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发育

一因多效:

一个基因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

互补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分别处在纯和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

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重叠作用:

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影响相同

上位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显性上位:

起遮盖作用的是显性基因

隐性上位:

在两对互作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

表现度:

在具有特定基因而有表现其所决定性状的个体中,对该性状所表现的程度

填空

1.孟德尔在碗豆杂交实验过程中,选择相对性状差异明显并真实遗传的纯和亲本作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进行杂交。

2.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其同作用的最终结果。

3.一个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决定于它们各自的作用性质,决定于它们能不能控制某种性状。

4.上位性作用发生于——等位基因之间,而显性作用则发生于——等位基因两个成员之间。

5.基因型AaBbCc的F1在独立遗传时,将产生的配子共________种。

6.基因互作的方式有

(1)____互补__

(2)__积加__(3)___重叠

  __(4)__显性上位_____(5)_隐性上位_____(6)__抑制____。

7.已知玉米上有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是独立遗传的基因,将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雌穗授粉所得到的籽粒,其胚乳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

8.大麦中,密穗对稀穗为显性,抗条诱对不抗条诱为显性。

一个育种工作者现有一个能真实遗传的密穗染病材料和一个能真实遗传的稀穗抗病材料,他想用这两个材料杂交,以选出稳定的密穗抗病品种,所需要类型有第______代就会出现,所占比例为_______,到第________代才能肯定获得,如果在F3代想得到100个能稳定遗传的目标株系,F2代至少需种植_________株。

9.分离规律的特点是____等位___基因位于____非同源___染色体上。

自由组合规律的特点是_____非等位____基因位于__非同源_____染色体上。

连锁遗传规律的特点是____非等位_____基因位于_____同源___染色体上。

10.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基因的相互作用类型称为________积加作用____。

11.自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牛的杂交试验中,红色有角(Aabb)与白色无角(aaBB)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为灰色无角,F2为灰色无角6/16,红色无角和白色无角各占3/16、红色有角和白色有角各占1/16,说明控制牛毛色的一对基因表现______,而控制角的有无的一对基因表现____________。

13.用不同毛长和毛色的豚鼠交配结晶果如下:

  P  短毛×短毛    长毛×长毛   毛色乳白×毛色乳白

          ↓            ↓               ↓ 

  F1   短毛 长毛       长毛       质色 乳白 白色

 若用长毛黄色×短毛黄色,F1分部为短毛_____色,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

 假如让F1中的雌雄鼠交配后代中长毛,乳白色豚鼠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_。

14.在家兔中白色(B)对褐色(b)为显性,短毛(L)对长毛(l)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让纯合白色短毛与褐色长毛家兔交配,F2代获得总兔数80只,其中白色长毛兔约有______只,其纯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15.在小鼠中,C-表示有色,CC是白化,B-表示黑色,bb表示褐色,CCBB×acbb的F2代表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杜洛克泽猪的两对基因R和S互作,红色×红色→F1:

9红,6沙色,1白色,这种互作类型称______,其F1的基因型为:

红色______沙色______白色______。

 

思考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共显性。

共显性:

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例如:

贫血病患者正常人红血球细胞镰刀形r红血球碟形ssSSSs红血球细胞中即有碟形也有镰刀形这种人平时不表现病症,缺氧时才发病。

2.举例说明等位基因的关系并不是彼此直接抑制或促进的关系,而是分别控制各自所决定的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

3.Nilsson_EHle用两种燕麦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

F1是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有3种表型:

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

问:

(1)说明颖色的遗传方式;

(2)写出F2中白颖和黑颖的基因型;(3)进行χ2检测,实得结果与你的假定是否符合?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连锁完全连锁拟等位基因重组交换值遗传图三点测验双交换

干扰符合系数连锁群性连锁限性遗传性染色体

二填空题

1.性别的决定可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而变成公鸡。

如令这性反转形成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预期其子代中两性的基因为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无Z染色体的卵不能孵化)。

3.连锁交换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米染色体是2n=20条,玉米有__________个连锁群。

5.连锁遗传规律指当两对基因位于一对__________染色体上时,F1产生新组合配子的频率决定于基因间的遗传距离。

当距离愈近,连锁强度愈_______,新组合配子的频率愈_________;当距离愈远,连锁强度愈_______________,新给合配子的频率愈______。

6.性染色体有雄性异配子型的,它们的雄性个体包括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型;性染色体也有雌性异配子型的,它们的雌性个体包括__________型和________型。

7.在独立遗传情况下,F2四种表现型(指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所以呈现为9:

3:

3:

1的分离比例,是以F1个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前提。

据此可以这样推论,在连锁遗传中,F2不表现独立遗传的典型比例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8.玉米2n=20,人2n=46,所以玉米有___________个连锁群,人有___________个连锁群。

9.在三点测验中,已知AbC和aBc为两种亲本型配子,在ABc和abC为两种双交换型配子,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10.通过杂交,产生基因重组的途径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遗传物质决定性别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只通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影响性别决定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方面,其中前者又包括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交换值的变幅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两连锁基因距离越_________,连锁强度越_________。

14.a和b两个基因之间在染色体上相距20单位,成这两个基因间重组的百分率是_________。

减数分裂中,在染色体这一区段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占_________。

15.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1)三对基因皆独立遗传_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两对基因连锁,一对独立遗传_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三对基因都连锁_______________种,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前ABC/ABC×abc/abc杂交中,得出最少后代是abc/abc和ABC/abc,这三个基因的正常是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17.母鸡有时自发地发生性反转,逐渐发育成公鸡。

若这样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那么后代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

(无二染色体的卵不能孵化。

18.和真正的等位基因不同的是,拟等位基因突变体相互杂交的F1在功能上能得到互补,表现为——。

19.对一对非等位基因来说,由染色体间重组产生的2种重组类型理论上是占后代的——。

20.遗传学和细胞学证据表明交换不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前期,而是在进行染色体复制的————。

三、判断题

1.两个连锁遗传的基因,如果两者在染色体上的距离近说明这两个基因的连锁强度大,若距离远,则连锁强度小。

(   )

2.基因型为+c/sh+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性母细胞在sh与c之间形成了一个交叉,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和shc将各占3%。

(   )

3.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生物体表现型的变异,前者是遗传的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   )

4.两对非等位基因在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的情况下,F1代同样产生出亲本型和重组型两类配子。

(   )

5.在连锁遗传中,交换值的变动幅度在0-50%之间,交换值越大,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越近,则两个基因的连锁强度越大;交换值越小,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就越大,连锁强度就越小。

(   )

6.当两对基因为不完全连锁时,则这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是重组型配子百分数的二十倍。

(   )

7.二倍体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

换句话说,有n对染色体就有n个连锁群。

(   )

8.在某一植物中,AABBDD×aabbdd,F1再与三隐性亲本回交,获得回交后代的数据是:

ABD20;abd20;abD20;ABd20;Abd5;aBD5;aBd5;AbD5;从这些数据看出ABD三个基因是连锁的。

(   )

9.重组率是指亲本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   )

10.在色盲遗传中,如果一对夫妇表现都正常,则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表现也全部正常。

(    )

11.已知基因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把杂种AaBb与双隐性纯合体(aabb)测交,获得如下的表现型和比列AaBb(19):

Aabb(83):

aaBb(85):

aabb(21),从这种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基因a与b是连锁的,而且可以知道原来的杂交组合是相引相

          A‖A a‖a

     (即 ‖×‖  )。

 (     )

          B‖B b‖b

12.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愈远,交换值愈大,这两个基因的连锁强度愈大。

(   )

13.当两对连锁基因的交换值大于零而小于50%时,则表明它们是完全连锁。

(   )

14.连锁交换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同一连锁群上的各个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往往有保持其固有结合状态,随同所在的染色体而进入同一配子的趋势,与此同时,也可能随着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而交换,从而产生基因重组的配子。

(   )

15.以无芒.白颖小麦与有芒.红颖小麦杂交,F1表现无芒.红颖,F2出现无芒.白颖99株,有芒.红颖104株,无芒红颖299株,有芒白颖28株,可见这两对基因是连锁在一起的。

(   )

16.当交换值是20%时,杂种(F1)产生的两种亲型配子数各占30%。

(   )

17.母亲色盲父亲正常,所生男孩正常而女孩色盲。

(   )

18.利用自交的结果估算交换值,可以把F2代出现双隐性个体的频率数开平方即可求得配子的频率。

(   )

19.交换值与基因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即交换值越大基因之间的距离越小,交换值越小基因之间的距离越大。

(   )

20.二倍体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

(   )

21.性连锁是由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和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交换的结果。

(   )

22.人类的秃顶只在男性中表现,可见是属于体性遗传。

(   )

23.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通过杂交产生基因重组的唯一途径。

(  )

24.我国电视台曾报导88年2月某地一农家,一只阉公鸡生下了七只蛋的消息,根据我们所学的遗传学知,可知是由于该公鸡发生了基因型改变的结果。

(  )

25.番茄中已知有两对等位基因;Cu(卷叶)和cu(正常叶)以及Bk(非裂皮果)和bk裂皮果)。

在两株卷顺非裂皮果的双杂合体的杂交中产生四种表型后代,其中正常叶裂皮果占23.04%,可见,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

(   )

四、思考题

1.假定A、B间的距离是30个图距单位,B、C间是20个图距单位。

ABC/abc个体预期产生的配子类型和频率如何?

2.下列数据是雌性杂合体被测交(AaBbDd×aabbdd)时,其子代的类型和个体数:

AaBbDd47aaBbDd43AaBbdd201aaBbdd207

AabbDd207aabbDd205Aabbdd43aabbdd47

(1)这些基因是连锁的吗?

(2)如果是,连锁基因间的距离是多少?

3.在番茄中,基因O、P和S是在第二染色体上,对这3个基因是杂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