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159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鲁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2分)

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

Cl2+H2O=2H++Cl-+ClO-

B.FeSO4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2NH3·H2O=Fe(OH)2↓+2NH4+

C.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

IO3-+I-+6H+=I2+3H2O

D.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2H2O+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溶于水,离子方程式:

Cl2+H2O=H++Cl-+HClO,选项A错误;

B.FeSO4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2NH3·H2O=Fe(OH)2↓+2NH4+,选项B正确;

C.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离子方程式:

+5I-+6H+=3I2+3H2O,选项C错误;

D.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

HCO3-+OH-+Ba2+=BaCO3↓+H2O,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小明在实验室中配制稀NaOH溶液,将浓NaOH溶液倒入盛自来水的烧杯中时,发现溶液变浑浊,由此推测自来水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Na+B.Ba2+C.Mg2+D.Cl-

【答案】C

【解析】

【详解】镁离子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答案选C。

3.NaNO2+NH4Cl═NaCl+N2+2H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H4Cl中的N元素被还原

B.生成1mol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mol

C.NaNO2是氧化剂

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NH4Cl中的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A错误;

B、NH4Cl中的N失3个电子,或NaNO2中N得3个电子,生成1mol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故B错误;

C、NaNO2中N得3个电子,NaNO2是氧化剂,故C正确;

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

答案选C。

4.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

A.碳酸盐与盐酸之间的反应B.一切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应

C.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之间的反应D.可溶性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CO2和H2O,不一定能用CO32-+2H+═CO2↑+H2O表示,如碳酸钡、碳酸钙等难溶性的盐必须写成化学式,选项A错误;

B.一切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应,难溶性的碳酸盐和弱酸必须写成化学式,不能用CO32-+2H+=CO2↑+H2O表示,选项B错误;

C.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之间的反应,能够用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选项C正确;

D.可溶性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应,若酸是弱酸,必须写成分子式,不能写成氢离子形式,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实质。

离子方程式

+2H+=CO2↑+H2O表示可溶性的碳酸盐(而不是难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钙等)与强酸(而不是弱酸如醋酸等)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5.汞合金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补牙材料,汞合金除含有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

下列有关汞合金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汞合金是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B.汞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锡大

C.汞合金的熔点比汞低D.汞合金的毒性远低于汞的毒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合金是指由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选项A正确;

B.合金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强度和硬度都大,选项B正确;

C.补牙的结果是得到强度较大的固体,所以汞合金应不是液态,即其熔点不会比汞的低,选项C不正确;

D.而长期使用中未见中毒现象,说明它比汞的毒性要低,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合金的性质。

根据合金的概念:

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于非金属的混合物。

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的熔点低,但硬度比各成分硬度高。

合金的性能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性能优良。

6.关于酸、碱、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酸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B.碱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C.盐在水溶液中电离一定有金属阳离子产生

D.酸和盐在水溶液中电离都可能有含氧酸根离子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故A正确;

B.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故B正确;

C.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故盐电离出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也可能是铵根离子,故C错误;

D.酸和盐在水溶液中电离都可能有含氧酸根离子产生,如H2SO4和Na2CO3在水溶液中均电离出含氧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7.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Ertl,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发现.使CO、NO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在铂表面被氧化生成CO2,铂起催化作用

B.汽车尾气中NOx在铂表面发生反应的产物是N2

C.CO在铂表面可能和O2、NOx反应

D.NOx、CO、CO2均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CO、NO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应生成N2和CO2,涉及反应的方程式为2xCO+2NOx

xN2+2xCO2,反应中铂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详解】A.根据信息“使CO、NO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两种无毒气体”,可以得出CO在铂表面被氧化生成CO2,故A正确;

B.由题给信息可知汽车尾气中NOx在铂表面反应转化为N2,故B正确;

C.CO、NOx是在铂表面生成CO2和N2,可说明在铂催化作用下,CO在铂表面可与O2、NOx反应,故C正确;

D.CO2虽然能引起温室效应,但它是一种无毒的气体,不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D错误;

故选D。

8.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丁达尔现象B.闻气味

C.过滤D.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答案选A。

9.某化学小组用图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两处明显错误

B.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C.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

D.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

【答案】D

【解析】

【分析】

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有尾气吸收装置,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

【详解】A.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图中缺少加热装置,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有尾气吸收装置,故A正确;

B.氯气有毒应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吸收,故B正确;

C.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淀粉遇碘变蓝色,故C正确;

D.氯气比空气重,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装置中正确,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以及氯气的性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制备的原理和装置,把握物质的性质。

10.把各组中

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显著增强的是(  )

A.CO2(g)通入NaOH溶液B.CO2(g)通入石灰水

C.NH3(g)通入CH3COOH溶液D.NH3(g)通入盐酸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

【详解】A.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过程中,离子浓度与所带电荷的乘积没有变化,则溶液的导电能力几乎不变,A错误;

B.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过程中,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B错误;

C.该过程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则该过程中离子浓度显著增大,则溶液的导电能力显著增大,C正确;

D.该过程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则该过程中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则溶液的导电能力几乎不变,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11.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和H2O,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B.2∶3C.1∶2D.4∶3

【答案】A

【解析】

【分析】

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3(NH4)2SO4

4NH3↑+3SO2↑+N2↑+6H2O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0价,S元素化合价从+6价降低到+4价,据此分析。

【详解】由分析可知,N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0价,S元素化合价从+6价降低到+4价,氧化产物为N2,还原产物为SO2,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3;

答案选A。

12.某500mL溶液中含0.1molFe2+,0.2molFe3+,加入0.2mol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A.0.4mol/LB.0.6mol/LC.0.8mol/LD.1.0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2Fe3++Fe=3Fe2+可知,铁粉过量,最终溶液中的Fe2+的物质的量为0.4mol,其浓度为0.4mol÷0.5L=0.8mol/L。

答案选C。

13.在一定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蒸馏水、硝酸银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这种试剂是()

A.碳酸钠溶液B.氯化铁溶液C.硝酸钡溶液D.硝酸钙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碳酸钠溶液不能鉴别蒸馏水(无明显现象)、硝酸银溶液(产生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用氯化铁溶液能鉴别蒸馏水(无明显现象)、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用硝酸钡或硝酸钙溶液不能鉴别蒸馏水(无明显现象)、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答案选B。

14.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是: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

Na2CO3+H2O+CO2↑

在上述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详解】①NH3+CO2+H2O=NH4HCO3为化合反应;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为复分解反应;

③2NaHCO3

Na2CO3+H2O+CO2↑为分解反应;

答案选A。

15.下列反应过程中不存在电子转移的是()

A.Zn+2HCl=ZnCl2+H2↑

B.Ca(ClO)2+2HCl=CaCl2+2HClO

C.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

D.3Cl2+6KOH(浓)

5KCl+KClO3+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此题实际是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A.Zn+2HCl=ZnCl2+H2↑中Zn元素

化合价升高,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不选;

B.Ca(ClO)2+2HCl=CaCl2+2HClO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选;

C.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中Pb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不选;

D.3Cl2+6KOH(浓)

5KCl+KClO3+3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不选;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因为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此题实际是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其关键是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判断反应中各物质所含元素在反应前后的价态可知,B项中的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升降。

16.某学生配制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100mL,下列操作会造成实际浓度偏高的是(  )

A.空盘时天平指针指向左边

B.把烧碱放在滤纸上称量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使用部分变质的烧碱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盘时天平指针指向左边会导致所称量的药品偏少,造成实际浓度偏低,故A错误;

B.烧碱放在纸上称量会导致烧碱损失,造成实际浓度偏低,故B错误;

C.定容时俯视液面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造成实际浓度偏高,故C正确;

D.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烧碱会导致溶质减少,造成实际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的误差分析,根据c=

可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尾气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B.实验室制取O2、CO2,多余的少量气体可以排放到空气中

C.实验室产生的过量有毒尾气,一定要排放到室外空气中

D.“水滴石穿”是因为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作用生成Ca(HC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点燃方法除去,故A正确;

B、O2、CO2都不是污染性气体,多余的少量气体可以排放到空气中,故B正确;

C、实验室产生的过量有毒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室外,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到室外空气中,故C错误;

D、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所以溶解了CO2的雨水能把“石头穿透”,故D正确。

答案选C。

18.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则标准状况下0.5mol氢气的体积约为()

A.0.5LB.5LC.11.2LD.22.4L

【答案】C

【解析】

【详解】标准状况下,0.5mol氢气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1.2L,故C正确;

答案选C。

19.将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下列溶液中,不能产生沉淀的是()

A.硅酸钠溶液B.石灰水C.氢氧化钡溶液D.氯化钙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能产生沉淀,选项A不符合题意;

B.CO2+Ca(OH)2=CaCO3↓+H2O,能产生沉淀,选项B不符合题意;

C.CO2+Ba(OH)2=BaCO3↓+H2O,能产生沉淀,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不发生反应,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0.下列物品或设备的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的是(  )

①门窗玻璃 ②水晶镜片 ③石英钟表 ④玛瑙首饰 ⑤硅太阳能电池 ⑥光导纤维 ⑦计算机芯片

A.①②③④⑥B.全部C.⑤⑦D.①②⑥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门窗玻璃中含有SiO2、Na2SiO3、CaSiO3,①符合题意;

②水晶镜片主要成分是SiO2,②符合题意;

③石英钟表主要成分是SiO2,③符合题意;

④玛瑙首饰主要成分是SiO2,④符合题意;

⑤硅太阳能电池主要成分是Si,⑤不符合题意;

⑥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2,⑥符合题意;

⑦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Si,⑦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2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

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

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

A.8.4g碳酸钠B.8.4g氧化钙C.8.4g镁D.8.4g碳酸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

8.4g铁产生氢气0.3g,溶液增加的质量=8.4g-0.3g=8.1g,欲使天平恢复平衡,那么右盘增加的质量也应该为8.1g。

铁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可得m(H2SO4)=14.7g。

A.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溶液实际增加的质量=8.4g-3.5g=4.9g,不会平衡,选项A错误;

B.CaO+H2O=Ca(OH)2,质量增加8.4g,不会平衡,选项B错误;

C.

此反应中金属镁过量,生成了0.3g的氢气,溶液增加的质量为8.4g-0.3g=8.1g,天平平衡,选项C正确;

D.

溶液实际增加的质量=8.4g-4.4g=4g,天平不会平衡,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2.在前一个分散系中慢慢地滴入后一种分散系所观察到的现象不是先沉淀后变澄清的是(  )

A.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硫酸B.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C.氯化铝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D.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硫酸,硫酸为电解质,胶体遇到电解质先聚沉生成沉淀,后氢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与题意不符,A错误;

B.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首先发生AlO2-+H++H2O=Al(OH)3↓,盐酸过量时,再发生Al(OH)3↓+3H+=Al3++3H2O,与题意不符,B错误;

C.氯化铝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首先发生Al3++3OH-=Al(OH)3↓,NaOH过量时发生Al(OH)3+OH-=AlO2-+2H2O,与题意不符,C错误;

D.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发生Al3++3NH3∙H2O=Al(OH)3↓+3NH4+,沉淀不溶解,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氢氧化铝可溶于酸与强碱,不溶于氨水。

23.把氯气通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都能被氧化的是()

A.NaOHB.Na2SO3C.FeBr2D.FeS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把氯气通入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都能被氧化,说明阴离子和阳离子都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

【详解】A.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只有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A错误;

B.钠离子不能被氧化,故B错误;

C.Fe2+和Br-都具有还原性,可被氯气氧化,通入足量氯气和生成氯化铁和溴,故C正确;

D.SO42-不能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24.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②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③不慎将浓盐酸洒在桌面上,应立即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④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⑤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全部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等方面回答。

【详解】①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故①正确;

②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②正确;

③浓氢氧化钠溶液也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能用其冲洗桌面。

不慎将浓盐酸洒在桌面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故③错误;

④稀释浓硫酸时放热将影响量筒的准确度甚至发生炸裂,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配制稀硫酸时,应先在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再向水中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拌,故④错误;

⑤水的密度大于酒精,若用水灭火则酒精在水的上层会继续燃烧,酒精着火应用沙子或湿布盖灭(隔绝空气),故⑤错误;

答案选B。

2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3•H2O=AlO2-+4NH4++2H2O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CO2↑十H2O

C.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2CO32-+SO2+H2O=2HCO3-+SO32-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Fe3++2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铝和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是偏铝酸根,错误,不选A;

B.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不选B;

C.碳酸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亚硫酸钠,正确,选C;

D.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电荷不守恒,不选D。

故选C。

【点睛】离子方程式的考查是常考的题型。

注意物质能否拆成离子形式,或反应的产物是否正确,还要考虑方程式原子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电子是否守恒等方面。

26.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含有大量Al3+的溶液:

Na+、NH4+、SO42-、Cl﹣

B.含有大量OH-的溶液:

Na+、Ca2+、SO42-、C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

Na+、Mg2+、NO3﹣、SCN-

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

H+、Fe2+、SO42-、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选项A正确;

B.Ca2+分别与

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选项B错误;

C.Fe3+、SCN﹣结合生成络离子,不能共存,选项C错误;

D.H+、Fe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27.

(1)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NO2和SO2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①图甲两集气瓶中________(填“上”或“下”)瓶颜色深。

②图乙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丙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_,说明NO2在该反应中显____________性。

④由图乙和图丙中的现象写出N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NO2的反应。

已知镁与CO2反应如下:

2Mg+CO2

2MgO+C

①该小组采用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

资料信息:

2NO2+2NaOH===NaNO3+NaNO2+H2O

Ⅰ.装置A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Ⅱ.干燥管和装置B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