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392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x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Ⅰ卷1至5页,Ⅱ卷第6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60分)

1、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

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

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读“我国工业分布略图”,回答3~4题。

3.该工业可能是(  )

A.煤炭工业B.电力工业

C.瓶装饮料工业D.高技术产业

4.该工业对东部城市的主要意义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②提供居民食品③供给工业原料 ④提供能源保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九江石化总厂是江西省唯一一家集炼油、化肥、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石化企业,原油主要来自山东胜利油田及海外进口,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内,厂址选择充分考虑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图是九江市略图。

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九江石化总厂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6.在江西省境内建立该炼油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B.原料C.技术D.市场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

读图回答7~8题。

7.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下列现象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北皆旱B.南涝北旱

C.南旱北涝D.南北皆涝

8.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A.冬季风减弱B.夏季风减弱

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D.温室效应加剧

读沿30°N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②地比①地大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C.该月份③地正值伏旱天气D.大气逆辐射①地强于②地

10.②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于①、③两地的原因是(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显著D.位于盆地,受冷空气影响小

读青岛—大川海底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青岛所临的海区为(  )

A.东海B.黄海

C.渤海D.南海

12.有关该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底全为大陆架B.海底锰结核资源丰富C.季风洋流盛行D.为我国内海之一

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山区中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在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修通之前,是广东和外界最主要的通道之一,成为当时中国南北交通要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读图,回答13~14题。

13.文中所说的梅关古道,位于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14.梅关古道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

A.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B.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

C.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

D.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读“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比较表”,回答15~16题。

15.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依次排列分别是(  )

地区

水资源

人口总数

耕地资源

东北

5.56%

8.76%

16.97%

46.44%

19.55%

14.44%

33.72%

38.04%

25.40%

6.14%

26.01%

31.19%

8.14%

7.03%

11.99%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16.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

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

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读2010年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回答7~8题。

作物类型

用水定额/(m3/hm2)

单方水净产

值/(元/m3)

单位面积净产值/(元/hm2)

作物种植面积/hm2

小麦

8700

0.13

1164

1414

棉花

8700

3.62

31493

5390

蔬菜

12300

1.81

22313

5393

瓜类

4500

5.30

23861

604

17.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品质优良,其主导因素是(  )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昼夜温差大D.水源充足

18.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双塔灌区今后种植面积最可能扩大的作物类型是(  )

A.小麦B.瓜类C.棉花D.蔬菜

下图是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目前稀土资源的储量、产量和消费量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仍然是储量、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B.美国产量和消费量基本保持平衡

C.日本基本上依赖进口

D.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

20.下列叙述中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措施是(  )

A.禁止开发稀土资源B.大力开采稀土资源

C.减少稀土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D.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回答21~23题。

21.m地农业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B.酸性土壤的改良

C.旱涝灾害治理D.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

22.近年来n地区“双季稻”改成“单季稻”的比例逐渐增加,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C.劳动力D.市场

23.近年来m、n地区加强协作,旨在(  )

A.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B.迁移人口,形成特大城市群

C.借助水运,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

D.南粮北运,实现资源跨区域合理调配

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经济地带(  )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 ④N区域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5.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的(  )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读图甲“某区域水系图”和图乙“沿汉中—西安一线剖面图”,回答26~27题。

26.目前,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

结合图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丹江口水库的集水区是汉水和丹江的流域范围B.汉水径流量和含沙量均大于渭河

C.集水区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且自西向东降低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集水区的范围缩小

27.关于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谷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②处山地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C.③处平原是断层陷落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④处黄土地貌经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28~29题。

28.图中甲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重化工能源基地。

解放初期,

我国在甲城市适当发展纺织工业,主要是为了

A.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B.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

C.平衡职工性别比D.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9.汾河谷地的成因主要是(  )

A.流水切割、侵蚀B.板块断裂

C.地层下陷、河流冲积  D.背斜成谷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诗人眼中的江南是美不胜收的画卷,对于江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据此完成30~32题。

30.江南是什么?

气象学家说“江南是梅雨”,其依据是(  )

A.江南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B.江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降水主要集中于梅雨时期

C.江南地区每年5、6月份常因准静止锋活动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D.江南地区独特的降水类型是梅雨

31.江南是什么?

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富”,下列说法不足以支撑这种判断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地B.江南地区物产丰富,资源充足

C.湖广熟,天下足D.江南地区交通发达,人口密集

32.江南是什么?

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则其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  )

①大力改良红壤②扩大棉花种植面积③应用大型农业机械④发展立体农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读图回答33~34题。

33.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丙处修建水库 ④丁处平整土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4.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能变为( )

A.aB.bC.1020米等高线D.1010米等高线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的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

态经济区图,回答35~36题。

35.该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A.已具有完善的管理体制

B.高效生态运作已经成熟

C.土地、矿产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D.生产、生活功能十分完善

36.该经济区属于生态高度敏感的地区,根据该区区位条件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①港口物流业 ②生态旅游业 ③垦荒种粮 ④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 ⑤创意文化产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回答37~38题。

37.与东北松嫩平原相比,图示地区

①~⑤五大商品粮基地的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

C.耕地广阔D.市场广阔

38.图中a~e五大钢铁工业基地中,区位特点不同于其他且布局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a—市场指向B.b—原料指向C.c—燃料指向D.d—技术指向

读下图,完成39~40题。

39.下列关于图示线路的运输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输电线路B.水路交通线路

C.铁路运输线路D.管道运输线路

40.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运输方式特点的是( )

A.机动灵活B.损耗小、连续性强

C.运量大、投资少D.速度快、效率高

 

第Ⅱ卷(40分)

41、读“我国某区域及某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4分)

(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

(4分)

(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10分)

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地下水长流,地上渴死牛”是广西北部地区流传甚广的一句民谣,形象地道出了喀斯特地貌区容易导致干旱的缺点。

下图示意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山峰和河流的分布。

(1)概述广西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6分)

(2)分析广西北部某些地区“地下水长流,地上渴死牛”的形成原因。

(8分)

(3)海拔500米到2500米高度的山地环境比较适宜人类居住。

1000米左右的山区是长寿者集中区。

原苏联高加索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和我国广西山区,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区。

请从地形对人体和其他地理要素影响的角度,分析广西山区居民长寿的原因。

(8分)

地理答案(文普)

1-5BDBDB6-10DCDBD11-15BABAB16-20BCBBC

21-25CCAAD26-30CACCC31-35DBABC36-40AAADB

 41、(共18分)

(1)(4分)呈东西走向(2分);主要受纬度和地形(秦岭)影响(2分)。

(2)(4分)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2分);

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2分),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

(3)(10分)

流速:

R1河段流速较小 (或R2河段流速较大)(2分)。

因为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分);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分)。

流量:

R2流量较大(或R1流量较小)(2分),因为在R1、R2间有支流汇入(或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2分)。

42、(共22分)

(1)(6分)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山峰海拔高,东南部山峰海拔低;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2)(8分)山区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不利于地表水保存(4分);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多断层裂隙,下渗性强(2分);流水溶蚀导致地下溶洞、暗河发育显著(2分)。

(3)(8分)①山坡地形,长年健步出行和劳作,强健心脏和体魄;②广西山区无酷暑严寒,气温适宜;③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气压适中;④山区林木茂盛,空气清新且负氧离子浓度高;⑤山泉水无污染,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利于身体健康等。

(任答4点,共8分)

 

参考答案

1.B 2.D 第1题,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这里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所以该范围内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故B项正确。

第2题,温度带的划分主要以积温为依据,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1月份0℃等温线大致吻合。

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导致我国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明显偏低,因此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

故D项正确。

3.B 4.D【解析】 第3题,图示工业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上游、贵州、广西、黄河中上游,应为电力工业。

第4题,电力工业为东部地区的生产提供能源保障,且改善东部城市的环境质量。

5.B 6.D【解析】 第5题,通过题目叙述原油主要来自山东胜利油田及海外进口,所以该化工厂布局应靠近于长江,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同时布局在郊外,对城区环境影响较小。

第6题,石化工业为市场指向型工业,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内,所以布局在九江附近目的是为了接近江西的消费市场。

7.C 8.D【解析】 第7题,读图,根据图中季风指数,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季风指数高,说明夏季风势力强,对北方影响时间长,所以最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现象。

第8题,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冬季风势力弱,其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冬季气温不是太低,冷高压势力弱;冬季风减弱是冬季风指数减小的反映,不是原因;冬季风减弱与夏季风无关;东亚冬季风指数与中国冬季大陆气温相关性强,与海陆热力差异相关性弱。

9.B 10.D 【解析】 第9题,根据经纬度,可确定①位于我国青藏高原,②位于我国四川盆地,③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气温年较差小,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较弱。

根据图示温度,应为冬季。

故B项正确。

第10题,根据图示,可判断②地位于我国四川盆地,由于周围有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故其气温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因此答案选D。

11.B 12.A.【解析】 第11题,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是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是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鸾鼻连线。

青岛所临的海区为黄海。

第12题,由图可知,海底地形的深度不超过100米,应该为大陆架;锰结核资源在深海;此海区的洋流主要是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作用下的风海流,与季风没有直接关系;渤海为我国的内海之一,此地位于黄海海域。

13.B 14.A【解析】 第13题,题干中指出梅岭位于广东和江西交界处,根据区域图判断,①为河北地区,②为广东和江西交界处,③为福建和江西交界处,④为湖南地区,故B项正确。

第14题,由梅关古道所在的区域可知,该地区主要的山脉为南岭,南岭以北为长江水系,以南为珠江水系,故A项正确。

15.B 16.B【解析】 ①②两地水资源丰富,对应东南和西南,东南地区人口密集,耕地也多,所以①为西南,②为东南,③地耕地资源丰富,应为华北,④地三项均不丰富,应为西北。

东南地区人均耕地资源最少。

17.C 18.B 第17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利于作物的有机质积累,故品质优良。

第18题,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应大力发展耗水少、单方水净产值大的作物类型,表中显示瓜类最符合。

19-20.BC

21.C 22.C 23.A

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淮河和长江,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安徽为主体的区域,m地区(皖北)位于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春旱和初夏旱严重;旱涝灾害频发;m是华北地区,农业开发早,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很少,n位于长江以南,通常年份6月梅雨,降水多,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生长,但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造成“双季稻”改成“单季稻”的比例逐渐增加,近年来,安徽省提出皖南皖北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共建和谐安徽,力促中部崛起,安徽将建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而非皖北皖南城市群;皖北皖南地域联系靠南北向交通,安徽的水运主要东西向;南粮北运不符合现情。

24.A 【解析】根据图中省区轮廓和主要城市的位置分布可知,Ⅰ轴沿长江分布,Ⅱ轴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铁路线分布,①正确;Ⅰ轴经过地区比Ⅱ轴经过地区地势更平坦,②错误;M区域属于沪宁杭地区,经济发达,但本地区能源资源匮乏,故M区域需要从外区调入能源,③正确;N区域主要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并不发达,④错误。

25.D 【解析】N区域自然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数量多;M区域经济发达。

为了促进N区域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N区域需要从M区域大力承接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26.C 27.A【解析】26.由图甲集水区范围可以看出,丹江口水库的集水区是主要是部分汉水和丹江流域范围;渭河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更大,B项错误;从河流的流向来看,可以得出集水区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且自西向东降低,C正确;该工程使得集水区范围变化较小。

27.从纬度上看①处谷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处山地是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B错误;③处平原是断层陷落和流水沉积作用形成,C错误;④处黄土地貌经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D错误。

28.C 甲为大同市,在重工业城市配置纺织工业,主要是为了平衡职工性别比。

29.C 汾河谷地是由岩体沿断裂面下陷形成的地堑构造在汾河等河流冲积下形成的。

 

30.C31.D32.B解析:

第30题,“梅雨”是指每年5、6月份发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活动,使锋面雨带长期停留在该地区而形成的一种阴雨连绵的天气现象。

第31题,我国的江南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自古以来都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第32题,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需大力改良。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33.A 34.B解析:

图中甲地是沟谷,可以采用打坝淤地的方式;乙地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为塬地,应平整土地;丁为陡坡,应封坡育林育草。

若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随着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塬面很可能会后退。

沟谷位置应该侵蚀更严重,塬面后退程度最大。

35.C 36.A解析:

第35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东营同时具备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气和海洋四大资源优势),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第36题,高效生态是指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据,严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进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生态发展、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维护渤海湾和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平衡。

37.A 38.A解析:

与松嫩平原相比,①~⑤五大商品粮基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a为上海宝钢,为市场指向型,其他都为原料指向型。

39-40DB解析:

39.图示为我国川气东送线路,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

40.管道运输的特点是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好,连续性强和管理方便。

 41、

(1)呈东西走向(2分);主要受纬度和地形(秦岭)影响(2分)。

(2)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2分);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2分),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

(3)流速:

R1河段流速较小 (或R2河段流速较大)(2分)。

因为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分);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分)。

流量:

R2流量较大(或R1流量较小)(2分),因为在R1、R2间有支流汇入(或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2分)。

42、

(1)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山峰海拔高,东南部山峰海拔低;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2)山区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不利于地表水保存;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多断层裂隙,下渗性强;流水溶蚀导致地下溶洞、暗河发育显著。

(3)①山坡地形,长年健步出行和劳作,强健心脏和体魄;②广西山区无酷暑严寒,气温适宜;③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气压适中;④山区林木茂盛,空气清新且负氧离子浓度高;⑤山泉水无污染,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利于身体健康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地形特征的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势特征可从河流流向分析。

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可知地势应该是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山峰海拔高,东南部山峰海拔低。

 

(2)本题考查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地下水长流,地上渴死牛”形成原因可以从地表储存水条件、喀斯特地貌漏水、地下暗河方面分析。

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不利于地表水保存;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多断层裂隙,下渗性强;流水溶蚀导致地下溶洞、暗河发育显著。

(3)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环境对人的影响。

广西山区居民长寿的原因:

山区人口密度小,林木茂盛,空气新鲜,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高,有益于健康;山区无酷暑严寒,温度适中,适合居住,对人体健康影响小;500米以下空气密度大对人体有一定负担,2500米以上气压过低,含氧量不足,容易产生呼吸困难和高山反应,1000米海拔高度气压比较适合人体;山区生活饮水主要来自地下泉水,无污染,有利健康;山区人们每日走山路和劳作,锻炼身体,强健心脏和体魄,生病少,所以山区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