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020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docx

灾害预防处理计划

焦硐煤矿

二0一三年度

2013年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规定:

“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

矿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编制了《焦硐煤矿2012年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要求全矿职工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焦硐煤矿位于纳雍县城北西方向,属纳雍县化作乡所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5′45″—105°36′45″,北纬26°54′45″—26°55′45″。

面积为3.0571km2。

矿区紧临毕节—纳雍—水城211省道,矿区距纳雍县城65km,至毕节市53km,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1-1-1)

交通位置图1-1-1

地形地貌及气象

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最高点位于矿区南东部,海拔标高1771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西,海拔标高1570m。

属高原侵蚀地貌,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201m左右,属高原中低山地形。

矿区在水系上属长江水系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

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3℃,最高34.1℃、最低-9.6℃。

年平均降雨量1243mm,多集中在6-8月,此段时间内降雨量累计可达670-680mm。

平均风速为2.3m/s,最高风速为20.0m/s,多为东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2001年7月20日联合发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本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矿区内工农业生产概况、矿区煤炭生产建设及规划概况

矿区内工农业生产概况

煤炭工业是纳雍县的主要工业,煤炭生产是纳雍县的重要经济支柱,煤炭生产促进了纳雍县的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

区内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

矿产资源丰富,除煤矿外,主要还有水泥用石灰岩等,建材、矿冶、旅游、服务业均有所发展。

区内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其次为麦类、豆类、薯类。

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烟叶等;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猪等。

矿区内煤炭生产建设及规划概况

区内无正规煤矿井,小煤窑分布较多,大多为当地村民季节性开采,采出的煤炭多为自用,仅少量作商品销售。

开采时,多沿煤层露头用斜井开采,采用自然通风,其采深一般为斜深30~50m,单个小窑年产不过几百吨,个别达年产千吨以上。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中,小窑均已关闭、封停。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西电东送”和“黔煤外运”重点战略工程的实施,我省“十五”期内新增装机容量规模4000Mw,需增加电煤1650万t。

据统计我省今后煤炭消耗量的增长幅度在200~300万t/a之间,主要是电力行业的增长幅度较大。

毕节地区属贵州的产煤地区,目前纳雍县的煤炭主要销往金沙电厂、本县及邻近县(市)的工矿企业及电厂、城镇居民及农村用煤。

部分销往遵义、四川、两湖及两广及。

因此,焦硐煤矿煤炭销售市场前景广阔。

贵州省为江南煤炭资源强省和煤炭生产大省,在周边省区占有10~20%不等的市场份额,与北煤南运相比无论在价位还是在煤质或品种上均具有优势。

随着国家的产业政策、资源保护和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省现有煤炭产量不能满足“西电东送”的要求。

同时,周边缺煤省、区对我省优质煤炭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考虑“北煤南运”的情况下,预计2010、2015年仍需从我省调入煤炭2050、2420万t。

由于焦硐煤矿位于纳雍县,紧邻云南召通、四川沪洲,因此,矿井建成后,煤炭可销往省外市场。

综上所述,开发建设焦硐煤矿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及“西电东送”战略,有效保护国家资源,支援周边省市区经济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是必要的。

目前,非法开采小煤窑已经全部关闭。

纳雍县为发展地方经济,确保本县、本省及周边省(市)工业企业有稳定可靠的煤炭能源,进行了纳雍县煤炭开发规划,规划矿井将于近期陆续开工,焦硐煤矿已列入规划矿井之一。

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

运输条件及评述

焦硐煤矿位于纳雍县城北西方向,属纳雍县化作乡所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5′45″—105°36′45″,北纬26°54′45″—26°55′45″。

面积为3.0571km2。

矿区紧临毕节—纳雍—水城211省道,矿区距纳雍县城65km,至毕节市53km,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焦硐煤矿所产煤炭可通过汽车由上述公路外运。

因此焦硐煤矿有较好的运输条件。

电源条件及评述

焦硐煤矿位于纳雍县化作乡,矿井电源可引农场镇10kv变电所的母线段,作为一回路供电,距矿井约15km;另一趟引自化作乡10kV变电所,变电所距矿井约6km,该矿井能够实现双电源供电。

目前纳雍县地方电网基本形成,国家电网覆盖面较大,供电电源主要有乡镇变电所。

因此,焦硐煤矿未来的电力充足。

水源条件及评述

矿井生活用水取自距工业场地北侧约300m左右的山泉水,标高在+1625m,该泉水水质未受污染,清澈洁净,可直接饮用,经调查,泉水流量雨季一般在5L/S以上,旱季一般在3.5L/S以上,能够满足矿井生活用水需要;生产、消防用水取自井下处理水,不足部分由生活用水补充。

矿区小煤窑开采情况

区内无正规煤矿井,小煤窑分布较多,大多为当地村民季节性开采,采出的煤炭多为自用,仅少量作商品销售。

开采时,多沿煤层露头用斜井开采,采用自然通风,其采深一般为斜深30~50m,单个小窑年产不过几百吨,个别达年产千吨以上。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中,小窑均已关闭、封停。

在矿区内优先开发本矿井的比较与评述

该乡镇没有合法煤矿,为了解决该乡的生产、生活用煤,焦硐煤矿被列入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煤建设项目,该矿资源可靠,煤质优良,交通便利,水源、电源条件具备,其资金实力雄厚,管理技术人员素质高,因此优先开发焦硐煤矿是有条件、必要的。

迁村、土地征用情况及评述

矿井工业场地已经征用,工业广场场地不需拆迁农户。

根据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提供的地形地质图可看出,井田范围内煤层露头线及其以外地势相对较陡,只有少许零星建筑,可采取留设相应的煤柱,因此不需拆迁农户。

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条件及评述

矿井建设所需材料中钢材、水泥可在纳雍县采购,其它建筑材料如砂、石材、砖瓦、石灰等均可就地解决,木材可由省内供应。

其他协作项目有关问题的评述

本矿井地处山区,环境容量较大,设计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矸石等污染物(源)采取控制处理后排放或临时堆弃,并对环保工程列有专款。

综合评述

综上所述,焦硐煤矿交通方便,工业物资供应及煤炭运销条件较好,电源、水源可靠,征用的土地多属荒山旱地,建筑材料可以就地解决,环境保护已采取措施,矿区及附近居民均以农业为主,劳动力富余,具备了矿井建设的各种有利条件。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一、瓦斯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5018-2006)》和《采矿工程设计手册》进行瓦斯涌出量预算:

本设计只考虑一采区,所以计算标高为一采区标高。

通风容易时期是一采区M6煤层一水平南翼10602工作面。

通风困难时期是二采区M5煤层最后一个工作面20509工作面。

(1)可采煤层煤质特征

该矿可采煤层为3层,其煤层编号为M5、M6、M30煤层,煤质特征见表1-3-4。

主要可采煤层煤质指标汇总表表1-3-4

工业分析(%)

煤类

Mad

Ad

Vdaf

St.d

QDTg(MJ/kg)

FCad

备注

M5

原煤

1.43

20.79

6.91

1.59

25.16

55.41

3件样品

M6

原煤

1.51

9.54

28.21

2.43

26.78

56.30

M30

原煤

1.70

6.13

36.04

2.33

26.041

55.13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规定,该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

在生产中应严格按高瓦斯矿井的标准进行管理,必须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加强采空区瓦斯管理和通风设施管理,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

二、煤尘

根据该矿提供由贵州省地质煤田实验室对5、6、30号煤层所作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表,该矿井5、6、30号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三、煤的自燃倾向

根据该矿提供由贵州省煤田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对5、6、30号煤层所作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结果,5、6、30号煤层自燃倾向为三类,即不易自燃煤层。

四、地温

矿区内无地温异常现象,属地温正常矿井。

五、冲击地压

地质资料及矿方提供的资料中均没有提及关于冲击地压的资料,本矿区内也无冲击地压的历史记录,矿井暂按无冲击地压矿井考虑。

六、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根据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文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焦硐煤矿矿区为国家划定的突出矿区。

根据意见要求只要在煤与瓦斯突出矿区的煤矿建设项目,5M煤在1598水平以上无突出危险。

矿井生产及建设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

①尽量减少石门等巷道揭煤的次数和频率;

②制定专门的巷道揭煤、煤巷掘进、工作面回采相应防突措施并贯彻执行;

③尽快委托有资质的部门进行6M、30M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

④委托有资质的部门作瓦斯抽放和防突专项设计。

七、水文地质

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最高点位于矿区南东部,海拔标高1771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西海拔标高1570m。

属高原侵蚀地貌,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201m左右,属于高原中低山地形矿区在水系上属长江水系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水流汇入矿区西部的溪沟。

区内地貌大体上可分三种类型:

T1f砂岩、灰岩分布地段,往往形成陡坡,且发育有溶蚀孤峰、岩溶漏斗,而形成岩溶地貌,相对高差可过100m以上。

P31煤系分布地段呈缓坡—沟谷地貌,相对高差较小,一般40~80m;T1f砂、泥岩分布地段多呈反倾向的陡坡。

(2)气象

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3℃,最高34.1℃、最低-9.6℃。

年平均降雨量1243mm,多集中在6-8月,此段时间内降寸量累计可达670-680mm。

平均风速为2.3m/s,最高风速为20.0m/s,多为东风。

(3)地下水类型及特征

矿区内发育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两类,一类为基岩裂隙水,另一类为碳酸盐类岩溶水,前者发育与龙潭组(P3l)及飞仙关组(T1f)中,后者发育于长兴及大隆组(P3c+d)。

根据区内实测资料,龙潭组(P3l)中含水量较弱,龙潭组中泉流量为0.024—1.06L/s,小窑中水流量为0.07—1.21L/s,飞仙关组中含水极弱,未见泉水点,可视为隔水层,长兴组及大窿组中富含水虽较强,但因其厚度较小,故含水量不会太大。

泉流量0.03—2.01L/s。

飞仙关组地层在矿区内分布范围虽大,其含水性强。

(4)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其补、径、排特征

地下水主要接受降雨补给,并以潜水形式埋藏,其埋藏深度一般不超过50m,永宁镇组强含水层中的水由于受飞仙关组相对隔水层的阻隔,往往以暗河的形式,径出区外,在地形低洼处以泉的形式排出,而龙潭组含水层在接受降雨补给后,地下水先沿风化及构造裂隙下渗至一定深度后岩层倾斜方向及山坡坡向运动并在地形低洼处以泉的形式排出,最后径流入溪沟中汇入小河。

(5)矿坑充水方式

矿区内永宁镇组强含水层中的水被厚度较大的飞仙关组阻隔,未来矿井的直接充水岩组为:

①长兴组及大隆组含水层(P3+c);分布于向斜周边P3l之上,岩性主要为灰岩及泥灰岩,厚25—50m,含岩溶水,其富含水性较强,泉流量2.31—5.69L/s。

②龙潭组(P3l):

分布于向斜周边P3β之上,为泥砂(页)岩、煤层及少量凝灰岩构成,含裂隙水为主,含水性较弱,泉流量0.014—1.05L/s;龙潭组以裂隙水为主,含水性较弱,但地表附近可能有老窑积水。

故矿井充水方式主要应为煤层顶、底板直接进水和老窑突水。

(6)地下水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

矿区仅取水样2件(编号SY1、SY2),其物理性质为无色、无味、无臭至弱硫黄味,透明。

其化学成份见表1-3-3。

据表1-3-3,矿区内地下水属SO42-、Ca2+型水。

表1-3-3焦硐煤矿地下水化学成分表

分析项目

分析结果(mg/L)

样号

SY1

SY2

外观

清流并微黄

清流并微黄

嗅和味

总硬度(CaCO3)

382.6

82.7

固形物

526.0

127.0

P(c1-)

3.8

3.3

P(Ca2+)

106.1

22.3

P(Mg2+)

28.6

6.6

P(SO42-)

277.7

18.3

P(HCO3)

0.0

0.0

P(K+)

1.92

1.26

P(Na+)

16.59

4.56

P(Fe3+)

0.05

0.00

PH

7.68

7.23

(7)矿坑涌水量

根据地质资料和相临矿井的涌水量的资料:

采用比拟法预算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0m³/h,最大涌水量为60³/h。

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

(1)未来矿井充水方式

由于测区内永宁镇强含水层中的水被厚度较大的飞仙关组阴隔,可以认为:

区内未来矿井的直接充水岩组为:

A、长兴组及大隆组含水层(P3c+d):

分布于向斜周边P31之上,

岩性主要为灰岩及泥灰岩,厚25~50m,含岩溶水,其富水性较强,泉流量2.31~5.69L/S;B、龙潭组(P31):

分布于向斜周边P3β之上,为砂泥(页)岩=煤层及少量凝灰岩构成,厚183~239m含裂隙水,其含水性弱,泉流量0.014~1.05L/S;龙潭组以裂隙水为主,含水性较弱,但地表附近老采区可能有老窖积水。

采矿时,龙潭组中煤层顶板之上的地下水会直接涌入矿坑,这在区内探矿坑道LD201中可见到,如开采标高较低时,煤层底板中的地下水也可能会直接涌入矿坑。

故未来矿井充水方式主要应为煤层顶、底板直接进水和老窖突水等。

(2)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初步划分

区内未来矿井的直接充水岩组龙潭组(P31)的富水性较弱,在矿区内地表无大的河流、水库等水体。

因此,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简单,其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可定为Ⅱa型,即以风化与构造裂隙为主,顶、底板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的裂隙充水矿床。

2.工程地质评述

1)各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普查区内存在如下三类工程地质岩组:

(1)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由第四系(Q)残、坡积成因的含碎石、砂之粘土及耕植土组成,分布于洼地中,面积小,分布零星。

该工程规划许质岩组强度及稳固性均较差,若遇水充盈,其强度和稳固性更差,常产生小面积崩落、垮塌。

(2)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龙潭组(P31)、飞仙关组(T1f)砂、泥岩等碎悄岩组成,在普查区内大面积分布。

该岩组结构疏松,新鲜岩石强度大,稳固性较好,但抗风化力差。

风化后多变为碎块及砂粒,其强度及稳固性迅速降低、较易垮塌。

(3)坚硬盐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主要由永宁镇组(T1yn)灰岩构成,次为长兴组及大隆组(P3c+d)灰岩、钙质砂岩、硅质泥岩构成,这一岩组力学强度高,搞风化力强,稳固性好,在地表常形成小陡崖或岩溶溶蚀地貌。

2)普查区岩土程条件综述

区内除第四系(Q)为土体外,其余各工程地质岩组均为岩体,未见大的断层和密集成带发育的构造节理面,岩体总体稳定。

各工程地质岩组内风化夹层、次生泥化夹层仅在局部地段见到,因此,区内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

3.煤层顶、底板岩性

区内煤层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煤层倾角缓,利于开采。

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稳固性较好,煤层底板为粘土岩,稳定性较差,底板遇水易膨胀有底鼓现象,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消除底鼓危害。

 

第二部分矿井灾害预防

第1章矿井灾害预防管理的组织与制度

1.1管理组织与职责分工

1.1.1成立以矿长、总工程师为正副组长的灾害预防管理领导小组,做到分头把关,责任明确。

1.1.2矿分管负责人:

陈心忠、胡大红、朱苇苇、 

1.1.3项目具体负责人:

①通风、瓦斯、煤尘、火灾:

胡大红 朱苇苇 

②顶板管理:

陈心忠李典林

③爆破和火工品管理:

陈心忠 曹周

④水害管理:

陈心忠胡大红 

⑤电气、辅运、胶带管理:

谭明望

灾害预防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办公室主任:

朱苇苇(兼)。

1.2工作会议制度

1.2.1矿长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分析会;

1.2.2矿井灾害预防分管负责人每季度召开一次灾害预防专业分析会议;

1.2.3每月组织一次全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大检查;

1.2.4本年度内组织一次矿井救灾与反风演习。

第2章矿井灾害(危险)因素识别与防治措施

根据我矿煤层自燃灾害、生产布局及采掘工艺等情况,对矿井灾害(危险)因素识别为:

①瓦斯、煤尘灾害危险因素、②火灾危险因素、③顶板事故危险因素、④放炮和火工品事故危险因素、⑤电气事故危险因素、⑥运输事故危险因素、7水害危险因素、8窒息危险因素。

这些危险因素的预兆与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2.1通风、瓦斯、煤尘、内(外)因火灾

2.1.1瓦斯、煤尘、内(外)因火灾事故预兆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兆

附近空气有颤动的现象。

1、发出咝咝的空气流动声。

●矿井火灾预兆

◇皮带着火预兆:

皮带明火前,着火点的温度超标;巷道出现烟雾,并伴有烧焦糊味。

◇煤层自然发火预兆:

1、在火区附近,温度、湿度增高,有时出现雾气或巷道壁出汗,形成水珠。

2、巷道出现煤炭和坑木干馏的特殊火灾气味(有煤油或松节油味等)。

3、自火灾地区流出的水和空气温度增高。

4、流经火源区域后的空气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增多。

5、人体有不舒适感,如头痛、闷热、皮肤疼痛、精神疲乏、四肢无力等。

2.1.2通风、瓦斯、煤尘、内(外)因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1)在设计布局和接续安排上要尽量简化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联巷和串联通风,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

(2)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对采空区进行永久封闭,并进行黄泥灌浆。

(3)加强巷道贯通现场管理,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巷道贯通的风流调整工作,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合理可靠;

(4)加强通风设施管理,严禁随意损坏通风设施;严格执行一工程、一措施、一验收,认真做好通风设施的改造与新建工作,彻底整治通风设施不达标现象,努力降低矿井漏风率,确保矿井有效风量率不低于85%;

(5)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按规定设置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并实现自动切换;风筒安装传感器,严禁无风、微风作业。

严禁无计划停风停电。

一旦因故停风造成瓦斯超限,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排放瓦斯,不得擅自排放。

(6)保证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使用和井下各种传感器按照AQ-105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的要求安装及每7天一次的调校,保证每10天进行一次瓦斯超限断电和风电瓦斯闭锁试验工作。

(7)加强瓦斯检查管理,加强班中汇报,杜绝空班、漏检、假检和假报现象。

对于瓦斯涌出异常区域或巷道高冒区,要随时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井下放炮作业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严禁放明炮糊炮。

(8)加强盲巷的检查和管理,及时封闭盲巷;盲巷密闭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并在密闭前设置栅栏、挂警示牌、瓦检箱,并建立台帐管理。

巷道过陷落柱时,必须先探明气体情况,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9)掘进头一旦与临近小煤窑或老塘贯通,必须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严格按措施要求构筑隔爆墙。

(10)矿副总工程师以上领导和下井的职能部门主管、采掘队队长、通风科科长、通风技术人员、采掘队主管技术员、采掘队当班班长和跟班队长、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爆破工、流动电钳工、安全监测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随时检查瓦斯浓度。

(11)综采工作面上下隅角要按规定设置风障,并及时挪移,按规定构筑阻燃隔离墙,尽量减少采空区进回风压差,尽可能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量。

(12)新结束回采工作面要进行停采线充填注浆,对已结束的采区工作面要及时密闭和注浆充填;严格制订并执行防灭火注浆及防止崩浆和疏水的措施。

在构筑防火墙时,必须预留均压气室的位置,以便将来实施均压防灭火措施。

(13)掘进或回采期间,顶板出现高冒区,施工队组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及时充填接实,以防发火或积聚有害气体。

(14)回采工作面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建立注氮防灭火系统、黄泥注浆系统、束管监测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回采工作面进行定期注氮、分析化验和实时监测。

(15)利用示踪气体技术和仪器,加强对采空区及地面裂缝漏风的检查和封堵工作,减少采空区漏风。

(16)积极探索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提高防灭火工作效率;积极探索防止大面积连片采空区自燃新技术,拓宽防火工作的新路子。

(17)按规定完善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和防尘设施。

(18)严格按规定设置隔爆;严格执行《“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加强防尘管理,加强中夜班防尘设施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完善煤机内、外喷雾、放煤喷雾、移架喷雾等各类防尘设施。

努力从源头上搞好综合防尘工作。

积极推广应用新的防尘技术,降低粉尘浓度,净化采掘工作面作业环境。

(19)加强井下灭火器材的管理,严格考核,对不按规定使用或无故损坏丢失者,要按矿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所有井下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20)井下烧焊作业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严格控制。

当必须进行烧焊时,必须编制专项措施,由矿总工程师批准,瓦检员检查,安监员现场监督执行,并在烧焊现场配备灭火器及消防水管。

(21)井上井下非常材料仓库,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

严禁擅自动用库内设备工具或材料,一旦因故使用要及时补充,过期失效的器材要及时更换。

(22)进风井的防火铁门要严密易于关闭,定期进行检修、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在采区巷道和大巷要设置明显的避灾路线标志,加强井下避灾路线标识管理;通风、安监要会同机电部门,每季度至少一次检查矿井反风设施及防火铁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安监站做好自救器使用的培训、复训工作,每一个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自救器的使用方法和作业规程规定的避灾路线,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25)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必须安设在空气流畅的地方,温度压力传感器齐全有效,排气温度不超标,按规定配齐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

(26)加强地面塌陷区的观察,及时用黄泥充填压实塌陷裂隙。

(27)加快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确保每月推进不小于120米,放顶煤工作面放煤达到规程要求,尽量不遗留浮煤。

(28)加强机电运输车辆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防发生机电运输火灾事故。

(29)未尽事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

2.1.3发生人员中毒、窒息事故预防措施

(1)在井下全风压通风巷道内,凡长度超过6米不通风的敞口独头巷道必须进行封闭。

(2)采掘设计和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盲巷的产生,因技术设计或地质测量原因造成的,追究生产技术科和地测科的责任;因施工管理不当造成盲巷的追究施工单位的责任。

(3)掘进过程中因故暂时停工的巷道一律不得停风,如果停风要立即断电撤人,在停风巷道口设置栅栏、悬挂警标,严禁人员进入,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停工区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条的规定,且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

停风1个月以上巷道必须进行永久性封闭。

(4)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