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110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docx

备战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强化题组及答案

备战2020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

二十三、化学与技术(附2019高考题组及答案)

命题方向点播:

化学与技术在近年来的高考题目中,多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填空简答题部分也会结合工业生产和应用出现,分值占6-10分。

基础知识点回顾

一、生活中的营养物质

(一)、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糖类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曾经用一个通式来表示:

Cn(H2O)m;因为在最初发现的糖类都是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恰好是2:

1,当时就误认为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现在还一直在沿用这种叫法。

注意:

(1)通式并不反映结构:

H和O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

(2)并不是所有糖都符合此通式,如:

鼠李糖C6H12O5 。

(3)符合此通式的化合物并不都是糖,如:

甲醛(HCHO)、乙酸(CH3COOH)、乳酸等。

糖类物质:

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

在化学上,由于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二)、油脂的含义及其成分

1、油脂的含义: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物质。

(1)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脂肪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2)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植物油),呈固态的称为脂肪(动物脂肪),二者合称为油脂。

甘油三脂的结构图

(3)油脂均为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

天然油脂为混甘油酯,属于混合物。

(4)油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

结构如右图。

R表示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

单甘油酯:

R1、R2、R3相同的甘油酯,称为单甘油酯。

混甘油酯:

R1、R2、R3不同的甘油酯叫混甘油酯。

2、油脂的成分:

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即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碳链为碳碳单键时(即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直接影响油脂的熔点,油脂分子烃基里所含的不饱和键越多,熔点越低,反之,饱和键越多,熔点越高(动物油呈固态)

(三)、蛋白质的组成和存在。

1、组成元素:

C、H、O、N,少量S、微量P、Fe、Zn等,相对分子量几万~几十万,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存在于动物的肌肉、毛发、蹄角、血液、激素、抗体、乳汁、酶等

2、组成物质: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是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元;多肽。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链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存在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

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催化作用特点:

催化条件的温和性、催化效率的高效性、催化功能的专一性。

3、氨基酸

蛋白质的结构很复杂,在酶或酸、碱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下图。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具有碱性,羧基具有酸性。

因此,氨基酸与酸和碱都能反应生成盐,具有两性。

(四)维生素

1、维生素的概念:

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极少。

2、维生素的分类:

习惯上按照不同的溶解性,把它们分为脂溶性维生素:

(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

(主要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族)

脂溶性:

VA、VD、VE、VK加油炒熟,排泄率低,摄入过多会中毒。

水溶性:

VB、VC宜生吃,凉拌,排泄率高,多吃也不中毒。

(五、)微量元素

1、动物体内的生命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人体微量元素含量极少,质量不到体重的万分之一。

2、常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如C、H、O等共11种;

3、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如Fe、I、Se等共16种。

二、化学材料及应用。

(一)、认识合金

1、合金: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物理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与各成分的金属相比,合金比纯金属硬度更大、更坚固。

(2)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低。

(合金是混合物,但与其它的混合物不同,合金有固定的熔、沸点),因为,原子之间吸引力减弱。

(3)一般来说,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的性质的总和,合金比它的成分金属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的、化学的和机械的性能。

(4)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填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合金和生成合金的条件来加以调节。

(如生铁的熔点比纯铁的低)

(二)、玻璃、陶瓷和水泥

1、普通玻璃:

是Na2SiO3、Ca2SiO3、SiO2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质,主要成分是SiO2。

这种物质称作玻璃态物质,没有一定的熔点,而是在某个范围内逐渐软化。

2、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反应

主要用料

反应条件

玻璃窑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成分

纯 碱Na2CO3

石灰石CaCO3

石英砂SiO2

高温

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Na2SiO3

CaSiO3

SiO2

3、光导纤维:

从高纯度SiO2熔融体中,拉出直径约为100μm的细丝,就得到石英玻璃纤维,其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所以又称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多根光纤经技术处理绕在一起就得到光缆。

(三)、塑料、纤维和橡胶

1、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塑料。

2、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除此外还根据需要加入某些特定用途的添加剂,比如能提高塑性的增塑剂,防止塑料老化的抗老化剂等。

3、天然纤维如棉花、麻、蚕丝、羊毛等,人造纤维如腈纶、涤纶、维纶、氯纶、丙纶、锦纶,称为“六大纶”。

三、环境保护。

(一)、改善大气质量

1、大气污染物分类:

按着组成成分可分为颗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CO、碳氢化物、氟氯代烷(常用作制冷剂,商品名叫氟利昂)。

2、自然界中臭氧:

有90%集中在距离地面15—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虽然其中臭氧含量很少,但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

3、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CO2溶于雨水中的缘故。

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主要是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

(二)、垃圾资源化(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1、处理垃圾要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3-R原则)

2、我国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

3、所谓“白色污染”指的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引起的污染,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危害:

1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

2焚烧废弃塑料产生有害气体,对大气产生污染;

3制备发泡塑料时,常加入氟氯代烷作发泡剂;

4废弃塑料会危害动物。

 

专题二十三、化学与技术

2019题组强化训练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河北一模)有关化学资源的合成、利用与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能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

B.通过有机合成,可以制造出比钢铁更强韧的新型材料

C.安装煤炭燃烧过程中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

D.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

2、(2019·福建质检)下列相关工业制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金属钠

B.电解熔融的Al(OH)3制取金属铝

C.用石英、纯碱、石灰石为原料制玻璃

D.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得到含杂质的粗硅

3、制备下列物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合理的是(  )

A.由SO2制亚硫酸钠:

SO2

NaHSO3溶液

Na2SO3溶液

B.由NaCl制漂粉精:

NaCl(aq)

Cl2

漂粉精

C.由NH3制硝酸:

NH3

NO2

HNO3

D.由乙烯制乙酸:

H2C===CH2

CH3CH2OH

CH3CHO

CH3COOH

4、(2019·浙江联考)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科学家已经制得单原子层锗,其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有望取代硅用于制造更好的晶体管

B.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和CO等有害气体转化为N2和CO2,该装置中的催化剂可降低NO和CO反应的活化能,有利于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D.近期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5.(2019高考全国卷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6.(2019高考全国卷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7.(2019高考全国卷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8.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A.橡皮擦——橡胶工业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

C.铝笔芯—电镀工业D.铅笔漆—涂料工业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

10.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

11.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12.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13.(2019高考天津卷)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二、填空简答题。

14.利用化学原理可以对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渣等进行有效检测。

某工厂对制铬工业污泥中Cr(Ⅲ)的回收与再利用工艺如下(硫酸浸液中金属离子主要是Cr3+,其次是Fe3+、Fe2+、Al3+、Ca2+、Mg2+):

常温下部分阳离子的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阳离子

Fe3+

Fe2+

Mg2+

Al3+

Ca2+

Cr3+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7.0

9.6

4.2

9.7

——

沉淀完全时的pH

3.2

9.0

11.1

8.0

11.7

9.0(>9.0溶解)

(1)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一条)。

(2)调pH=4.0是为了除去________。

(3)钠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原理为Mn++nNaR―→MRn+nNa+,被交换的杂质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试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________Na2Cr2O7+________SO2+________H2O===

________Cr(OH)(H2O)5SO4+________Na2SO4

15.硫酸锌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医药领域,工业上由氧化锌矿(主要成分为ZnO,另含ZnSiO3、FeCO3、CuO等)生产ZnSO4·7H2O的一种流程如下:

(1)步骤Ⅰ包括酸浸和过滤两个操作。

①酸浸时,需不断通入高温水蒸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滤时为防堵塞,过滤装置需常用NaOH溶液清洗,其清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步骤Ⅱ中,在pH约为5.1的滤液中加入高锰酸钾,生成Fe(OH)3和MnO(OH)2两种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Ⅲ所得滤渣Z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28.70gZnSO4·7H2O加热至不同温度,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步骤Ⅳ中的烘干操作需在减压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中C点,680℃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ZnOb.ZnSO4

c.ZnSO4·H2Od.Zn3O(SO4)2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BAAA6-10:

DCCDB11-13:

DDD

二、填空简答题。

14

(1)升高温度,搅拌,过滤后再向滤渣中加入H2SO4(多次浸取),适当延长浸取时间(至少答一条)

(2)Fe3+

(3)Mg2+、Ca2+、Al3+

(4)1 3 11 2 1

15:

(1)①升高温度,以加快反应速率

②H2SiO3+2NaOH===Na2SiO3+2H2O

(2)3Fe2++MnO

+8H2O===3Fe(OH)3↓+MnO(OH)2↓+5H+

(3)Cu、Zn

(4)①降低烘干的温度,防止ZnSO4·7H2O分解 ②d

解析:

1、解析:

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A项错误;安装煤炭燃烧过程中的“固硫”装置,是为了减少SO2的排放,C项错误;开发利用可燃冰,有助于开发新能源,与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无关,D项错误。

2、解析:

Al(OH)3受热易分解,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Al2O2的方法制取金属铝。

3、解析:

A项,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制得NaHSO3溶液,再向NaHS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使NaHSO3与NaOH恰好反应生成Na2SO3,这样做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制得的Na2SO3含杂质少;B项,应把Cl2通入石灰乳中;C项,由NH3制硝酸的流程应为NH3

NO

NO2

HNO3;D项,此流程在实验室中可行,但不符合工业生产原则,工业上由乙烯制乙酸的流程为H2C==CH2

CH3CHO

CH3COOH。

4、解析:

A项,由于单原子层锗电子迁移率比硅快,所以可以取代硅用于制造更好的晶体管;B项,裂解是深度裂化,所以石油催化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不饱和烃;C项,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平衡,所以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项,乙醇消毒的原理是乙醇通过渗透作用使蛋白质变性,而非将病毒氧化。

5、解析:

A项、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故A错误;

B项、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故B正确;

C项、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等同属硅酸盐产品,故C正确;

D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A。

6、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

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

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

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

7、解析A、硅是半导体,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A正确;

B、铝合金硬度大,可用于高铁建设,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

D、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确;答案选C。

13、解析:

A、秸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涉及化学反应;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涉及化学反应;

C、利用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涉及化学反应;

D、海水中的水淡化成淡水,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涉及化学反应;故选D。

14、解析:

(2)由表中信息可知,Fe3+沉淀完全时的pH为3.2,故调pH=4.0可以使Fe3+形成Fe(OH)3沉淀而除去。

(3)过滤Ⅱ所得的滤液中含有杂质离子Al3+、Ca2+、Mg2+,通过钠离子交换树脂均可除去。

(4)Na2

O7~2

(OH)(H2O)5SO4,1molNa2Cr2O7得6mole-;

O2~

O

,1molSO2失去2mole-,故Na2Cr2O7与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然后再根据原子守恒即可配平。

15、解析:

(1)①通入高温水蒸气可以升高温度,使反应速率加快。

②由于反应中产生硅酸,硅酸难溶于水,所以过滤时易发生堵塞。

硅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过滤装置常用NaOH溶液清洗。

(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Fe元素由+2价升高到+3价,Mn元素从+7价降低到+4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质量守恒即可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步骤Ⅱ所得滤液中含有铜离子,在步骤Ⅲ中加入锌粉可以把铜置换出来,则步骤Ⅲ所得滤渣Z的主要成分是铜和剩余的锌。

(4)①温度高,硫酸锌晶体易分解,减压烘干可以降低烘干温度,防止ZnSO4·7H2O分解。

②28.70gZnSO4·7H2O晶体的物质的量是0.1mol,A点晶体质量变为17.90g,即减少10.8g,相当于减少0.6mol结晶水,即A点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ZnSO4·H2O。

B点与A点相比固体质量又减少1.8g,说明此时完全失去结晶水,即B点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ZnSO4。

C点固体质量为13.43g,如果全部是氧化锌,则其质量应是8.10g,不合理,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点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Zn3O(SO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