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07170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3页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3页
亲,该文档总共1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1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河煤矿安全评价报告.doc

XX煤矿有限公司大河煤矿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2012年6月16日

地方2012昭镇055

云南省镇雄县大湾镇

大河煤矿有限公司大河煤矿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法定代表人:

王海宁

技术负责人:

杨大奎

评价项目负责人:

吕宏超

2012年6月16日

(安全评价机构公章)

2012年镇雄县大湾镇大河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一节安全现状评价对象和范围 1

第二节安全现状评价依据 1

第三节煤矿概况 6

第四节煤矿生产现状 10

第二章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17

第一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和过程 17

第二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分析及存在场所 19

第三节重大危险源识别 40

第四节事故隐患及其存在场所 43

第三章安全管理评价 44

第一节安全管理模式、制度的建立及其执行情况分析 44

第二节安全管理体系适应性评价方法和过程 51

第三节安全管理体系适应性分析及评价结果 52

第四章生产系统与辅助系统评价 53

第一节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53

第二节开采系统评价 54

第三节通风系统评价 56

第四节瓦斯、煤尘爆炸防治及紧急避险系统评价 58

第五节防灭火及供水施救系统评价 60

第六节防治水系统评价 61

第七节安全监控及人员定位系统系统评价 63

第八节爆破器材管理系统评价 65

第九节运输、提升系统评价 66

第十节电气、通信联络及压风自救系统评价 67

第五章定性、定量评价 72

第一节瓦斯爆炸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 73

第二节煤尘爆炸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 74

第三节水害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 75

第四节火灾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 76

第五节顶板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 76

第六节提升、运输伤害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 77

第七节电气伤害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 78

第六章煤矿事故统计分析 80

第一节同类矿山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80

第二节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82

第七章安全措施及建议 83

第一节安全管理措施建议 83

第二节安全技术措施及建议 84

第八章安全现状评价结论 94

附录:

评价报告附带以下资料(复印件)

1、安全评价合同;

2、矿井合法证照(煤矿四证、矿长两证);

3、2011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4、矿井开采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5、矿山救护协议;

6、煤矿对提供评价资料和现场真实性的承诺书;

7、对专家评审意见的修改说明;

8、其他相关资料。

前言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云南省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推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综合治理,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与控制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煤矿生产的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受镇雄县大湾镇大河煤矿有限公司大河煤矿的委托,云南地方矿山安全评价院承担了该矿的安全现状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根据本次评价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及时成立了以吕宏超为组长的评价项目组,于2012年6月11日到达煤矿,并深入井下对各生产系统进行现场调查、实测、搜集资料、查找存在的问题。

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等进行分析评价,指出该矿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全措施及建议,作出了安全评价结论,编制了评价报告。

本报告力求公平、公正反映该矿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该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也为各级煤炭行业监察、监管部门了解该矿安全生产状况和实施监察、监管提供依据及起到参考作用。

4

云南地方矿山安全评价院

2012年镇雄县大湾镇大河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安全现状评价对象和范围

一、安全现状评价对象

镇雄县大湾镇大河煤矿有限公司大河煤矿

二、安全现状评价范围

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的煤层开采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生产工艺、安全设施设备等与煤炭生产直接相关的生产环节和安全管理等。

第二节安全现状评价依据

一、评价依据

安全评价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进行。

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如下:

1、国家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自1996年12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1986年3月19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决定》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行政法规:

(1)《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事故的特别规定》(2011年9月3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委员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446号);

(2)《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0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6号,2000年12月1日起执行);

(3)《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委员会议通过,2004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2004年1月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2006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7)《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6号令,自2003年8月15日起施行);

3、部门规章:

(1)《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2003年7月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30号令);

(3)《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8号),自2004年5月17日起施行);

(4)《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216号,2006年11月27日);

(5)《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34号,自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

(6)《煤矿重大安全隐患认定办法》(云监总煤矿字〔2005〕133号,2011年9月26日起施行);

(7)《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发改能源[2005]457号,2005年03月22日施行);

(8)《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2004年4月27日起施行);

(9)《煤矿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4]119号,2004年5月21日起施行);

(10)《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财建[2004]119号,2004年5月21日起施行);

(11)《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2002年12月18日起施行);

(12)《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供水系统的紧急通知》(云监总煤行字〔2007〕167号,2007年8月9日起施行);

(13)《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3号令,2010年9月7日起实施);

(14)《云南省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实施办法》(云煤安发〔2007〕71号,2007年9月17日起施行);

(15)《关于在小煤矿推行专用回风井、壁式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改革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总煤行【2007】216号;

(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17)《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18)《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

4、规程: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5、评价通则、评价导则:

(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2007年1月4日发布,2007年4月1日实施);

(2)《煤矿安全评价导则》(煤安监技装字[2003]114号)。

6、关于2012年云南省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云煤安评[2012]7号)。

二、基础资料文件

1、开发利用方案、水文地质报告;

2、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复核)报告;

3、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4、《规程》规定的井工煤矿矿井图纸;

5、矿井开采现状说明书;

6、安全现状评价合同;

7、其他相关文件。

第三节煤矿概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

昭通市镇雄县大湾镇大河煤矿行政区划属镇雄县大湾镇管辖,矿井地理坐标:

东经105°01′36″—105°021′14″,北纬27°41′18″—27°42′03″。

矿区至大湾镇有约5km碎石公路相通,矿区经大湾镇雄县城公路里程约80km,矿区交通条件一般。

镇雄县大湾镇大河煤矿法人代表为肖斗明,矿长李鱼群。

属私营企业,矿井成立了安全管理机构对煤矿实施管理。

矿井2008年复核生产能力为5万吨/年,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

矿井设有主斜井和回风井,主斜井井口坐标X:

3063941,Y:

35503586,Z:

+1116m,回风井口坐标X:

3063983,Y:

35503608,Z:

+1115m。

矿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通风方法为中央并列式。

目前开采的C6煤层,C6煤层的自燃倾向性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性。

二、企业生产经营合法性

矿井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等六证。

证照名称

证号

有效期

发证机构

备注

采矿许可证

5300000730295

至2013年10月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煤炭生产许可证

205306274048

至2011年7月

省煤炭工业局

2011年年检合格

安全生产许可证

(滇)MK安许证字[2005]1022号

至2013年10月

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

2011年年检合格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530627100002423

至2013年10月

昭通市镇雄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矿长资格证

云煤矿资[2010]年第0395号

至2012年12月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矿长安全资格证

煤炭安全资证云煤[2004]字第0749号

至2012年7月

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

三、井田境界及储量

1、矿井储量:

根据矿井提供的资料,整合后的新矿权范围内现保有资料/储量(122b+333类)1314万t,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类)230.1万t,占总资源/储量的17.51%,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类)986.5万t。

2、可采煤层:

矿井可采煤层为C5、C6煤层,C5煤层已基本采空,目前主采C6煤层。

3、开采范围:

矿区开采面积为1.0758平方公里,开采深度由+1460m至+950m,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详见采矿许可证副本。

四、水文、地质特征

(一)、地层

矿区范围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卡以头组(T1k),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龙潭组(P2l)及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区内低洼处及河流边,为坡积、崩积、冲(洪)积物质堆积层,砾、粘土等,一般厚0~15m,局部地段崩塌堆积层厚度大于30m,因分布零星,每块地段出露面积小,故地形地质图没有单独圈定表示。

2、三叠系下统

(1)飞仙关组(T1f)

出露于矿区中、北部,分布广泛,区内出露不全,据邻区资料全厚可达450m。

按岩性及化石特征可划分为三段,区内仅出露二段,现分述如下:

第二段(T1f2):

厚度>238m,主要岩性为灰紫、暗紫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及细灰岩,夹少量紫色薄层泥岩、细晶灰岩,含大量瓣鳃类、腕足类动物化石。

第一段(T1f1):

主要出露厚193.00~227.00m,平均厚214.00m。

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灰岩,夹粉砂质泥岩、长石砂岩,中上部灰岩含大量动物化石,下部稀少层面波痕发育,层理类型复杂,具风化溶蚀空洞及球状风化特征,地貌上多呈陡峭山峰。

(2)卡以头组(T1k)

出露在矿区中部,厚67.89~81.23m,平均厚73.00m。

主要岩性为灰绿色薄层状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晶灰岩薄层,本组顶部往往有一层厚0.2~0.35m的水云母粘土岩;底部含大量球状钙质结核,与下伏P2c地层整合接触。

3、二叠系上统(P2)

(1)长兴组(P2c)

出露于矿区南部及东部边缘,下至龙潭组第二段(P212)顶,上至卡以头组(T1k)底界,厚38.41~49.32m,平均厚45.00m。

岩性为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灰~深灰色薄~厚层状泥质生物碎屑灰岩和3~4层薄煤组成,夹少量菱铁质泥岩,普遍含燧石结核,产腕足类、珊瑚类动物化石,底部为一层厚0.5~1.2m泥灰岩为长兴组与龙潭组的分界,该组地貌上多呈陡峭山坡,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龙潭组(P2l)

出露于矿区南部及东部,厚115~141m,平均131m,根据岩性及含煤性可将龙潭组分为两段:

龙潭组第二段(P212):

下至C7煤层底,上至长兴组(P2c)灰岩底界,厚39.87~56.32m,平均厚46.22m。

主要岩性为灰色薄层状泥岩夹薄层粉砂岩、细砂岩、炭质泥岩、菱铁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5~6层,一般可采2层,即C5b、C6a煤层为全区可采。

龙潭组第一段(P211):

下至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顶界,上至C7煤层底板,厚76.48~89.21m,平均厚84.78m。

主要岩性为灰色及浅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细砂岩,间夹泥岩、粉砂质泥岩及薄煤层组成,底部见一层较稳定的暗灰色菱铁质泥岩,厚约2.50m,含薄煤层5~8层,一般6层左右,均不可采。

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

(3)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出露于矿区南部边缘及矿界外,岩性为深绿色、灰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上部夹杂色或灰紫色凝灰岩及各种火山碎屑岩,玄武岩中具有气孔状、杏仁状结构,厚度大于100m。

(二)、构造

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I)滇东台褶带(I3)滇东北台褶束(I32)。

本区经历了长期多次的地壳运动,使区内广为发育前白垩纪地层,发生了多种形式的构造形变,留下了性质不同、规模不等、方向不一的构造形态。

以华夏式构造体系最为发育,此外,还有东西向构造体系和一些规模较小的旋钮构造。

矿区总体呈向北西倾的单斜,地层走向北东,倾角15—25°,矿区内无大的构造。

但矿区岩石裂隙较发育,裂隙产状分别为310-320°和40-60°∠45-55°,其中310-320°∠50-65°一组裂隙率达0.65%。

(三)、煤层、煤质及顶底板

1、煤层

龙潭组(P21)为矿区含地层,厚约130m,根据煤层出露及现有巷道揭露有三层可采煤层,由上而下依次为C5b、C6a、C6b煤层。

矿区可采煤层总厚3.5—4.6m,平均厚4.0m;煤系地层含煤系数约3.1%。

C5b煤层:

黑色,多呈玻璃光泽,为半亮型煤,夹镜煤条带,断口呈阶梯状,块状构造,煤厚在0.9—1.3m间属稳定煤层。

详见表2-1

C6a煤层:

为运输业色,半暗一半亮型煤,夹亮煤和镜煤条带,断口呈阶梯状,块状构造,厚1.7—2.3m,共2-3层,夹矸为高岭石泥岩0.05m,为复杂结构煤层。

详见表2-1。

C6b煤层:

暗煤—半暗煤,煤厚1.0m左右,含硫低,民间俗称小矮煤。

2、煤质

1)C5b煤层为黑色,多呈玻璃光泽,为半亮型煤,夹镜煤条带,断口呈阶梯状,块状构造。

C6a煤层为运输业色,半暗一半亮型煤,夹亮煤和镜煤条带,断口呈阶梯状,块状构造。

C6b煤层,暗煤—半暗煤,夹亮煤和镜煤条带,断口呈阶梯状,块状构造。

2)煤的化学性质

C5b、C6a、C6b煤层发热量分别为26.08、33.62、30.39MJ/kg,均为特高热值无烟煤。

表2-2煤质分析成果表

项目

水分Mad(%)

灰分

Ad(%)

挥发分原煤Vdaf(%)

固定碳Cdaf(%)

全硫St.d

(%)

发热量

Qgr.v

(MJ/kg)

C5b

1.12

24.67-

25.25

7.63-

7.81

64.31-

65.82

1.97

26.08

C6a

1.52

27.43-

32.19

13.40-

14.80

86.90-88.87

0.39-

0.52

33.62

C6b

1.82

13.64-

13.92

7.84-

8.00

74.73-

76.26

0.18

30.39

表中成果源于《镇雄县大河煤矿小矿地质简测说明书》(2002年11月)和矿山提供的煤自然倾向性鉴定报告。

综上所述:

C5b煤层为低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无烟煤;C6a煤层为低中灰中硫特高热值无烟煤。

(四)、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

矿区位于镇雄县北东面山区,区内地表水属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

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有罗甸小河,罗甸小河流经矿区南部,区内地表水向南流,汇入罗甸小河,流入赤水河,最终流入长江。

区内无其它地表水分布,仅有季节性泉点及溪流。

矿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中山地形地貌,山脉走向近于东-西向,地势北部高,南部低,地形起伏大。

矿区附近最高海拔约1370m(北部山脊),最低海拔1000m(南部罗甸小河),地形相对高差大于370m。

矿区各含水层均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地下水动态变化严格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具有雨季补给,常年排泄和季节性排泄的特点。

由于地形起伏变化大,大气降水极易形成地表径流流走,汇集于区内季节性水沟之中,仅少部分渗入地下,补给各含水层。

矿区内原私挖小窑遗留较多,主要分布于矿区煤层露头附近,小窑多为地表开采,开采深度多为小于50m,一般为斜井开采,坑内积水少。

根据现场调查及走访了解,小窑对煤系地层的地下水补给甚少,因此小窑雨季积水对矿山井下开采的影响不大。

据实际调查,大河煤矿矿井内涌水量一般在12m3/h,尚未发生过灾害性水灾。

综上所述,开采区内无大规模的地表水体,煤层产于弱裂隙含水组中,目前矿井涌水量一般为8m3/h,通过机械抽排向外排泄可满足需要,因后续许多矿产资源均为下山开采,矿井涌水量有增大可能,故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以裂隙弱含水层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类型。

2、工程地质

根据矿区出露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办学强度及稳固性,将与矿床开采有关的地层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岩组,现分述如下:

1、散体结构松散一软弱岩组

各种成因的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均属此岩组,包括残坡积、冲积、崩坡积堆积物。

结构松散,整体呈散体结构,稳固性差,易垮塌,因分布于地表浅部,且厚度较小,对深部矿床开采影响较小。

2、层状结构坚硬、半坚硬岩组

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属此岩组。

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岩石坚硬,抗风化能力强,稳固性较好。

3、层状结构软硬相间岩组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1)、长兴组(P2c)属此岩组。

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粘土及煤层互层。

据本地区其它煤矿提供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细砂岩干抗压976—1317kg/cm2,湿抗压652—501kg/cm2,内聚力145kg/cm2,内摩擦角42°26′属坚硬岩;粉砂岩干抗压220—640kg/cm2,湿抗压183—319kg/cm2,内聚力117—122kg/cm2,内摩擦角32°15′—37°49′,属较软岩—较硬岩;泥岩干抗压161—299kg/cm2,内聚力168.2kg/cm2,内摩擦角28°16′属较硬岩。

细砂岩、粉砂岩稳固性较好,而泥岩、粘土岩吸水易软化变形,易发生片邦、垮塌、底鼓等工程地质问题,应加强支护。

采煤工程大部分布置在此岩组中,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大。

决定各煤层顶、底板稳固性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和结构面对岩体的破坏程度,尤断层及构造节理为甚。

特别是构造裂隙是岩体中最常见的薄弱面,它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隆低了岩石的强底。

C5b煤层顶板以粉砂岩为主;底板为灰色泥质、砂质泥岩。

C6a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因受区域构造的影响,矿区地层普遍裂隙发育,一般发育两组裂隙,裂隙产状分别为310-320°∠50-65°和40-60°∠45-55°,其中310-320°∠50-65°一组裂隙率达0.65%,将岩石切成方柱状或棱角柱体。

井巷内多处可见顶板垮塌痕迹。

矿区煤层顶板属稳固性较差类型。

调查期间井巷中见多处底鼓,严重地段已造成轨道变形,影响运输。

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包括残坡积、冲积、崩坡积堆积物。

主要为风花的粉砂岩、粘土著人岩及煤的碎块组成。

呈块状,碎块状和碎石土状,结构松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但颁布在矿床的浅部,堆积体厚度5-25m,该堆积体对矿井地下开采影响较小。

矿区主斜井采用土翻拱支护。

巷道掘进中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为泥岩、粘土岩夹层易发生片邦、底鼓,裂隙密集带顶板易发生垮塌。

综上所述,矿山秘史以坚硬、半坚硬岩组为主的层状矿床主要为碎屑沉积岩,岩层厚度稳定,地形地貌较简,地形高差较大,地质构造简单,矿区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良工程问题主要有顶板稳定性差,底板有底鼓现象,但易于防治。

因此,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属层状结构,坚硬半坚岩组为主的中等类型。

3、环境地质

矿山开采中后期,随着多层煤的回采,将产生采空区塌陷,会导致局部地表塌陷和开裂,影响山体的稳定性;矿山疏干排水,使局部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会导致煤系及上覆地层的泉水、溪沟干枯断流;矿坑排水含SO2和煤尘较高,虽经简单处理后排放也会导致附近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采矿废石长期露天堆放,雨水淋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