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247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docx

翻译第一讲翻译绪论

翻译绪论

一、翻译的性质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

“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

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一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一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

由此可见,视角的不同可以导致对翻译性质认识的差异。

下面是部分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的定义,由此可见人们在翻译性质认识上的差别:

  Translating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Nida)

  Translationmaybedefinedasfollows:

Thereplacementoftexturalmaterialinonelanguage(SL)byequivalenttextualmaterialinanotherlanguage.(TL).(Catford)

  Translationisaprocessinwhichtheparoleofonelanguageistransferredintotheparoleofanotherwiththecontenti.e.meaningunchanged.(Barhudarov)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

(郭沫若)

  ……translationisfirstascience,whichentailstheknowledgeandverificationofthefactsandthelanguagethatdescribesthem-here,whatiswrong,mistakesoftruth,canbeidentified;secondly,itisaskill,whichcallsforappropriatelanguageandacceptableusage;thirdly,anart,whichdistinguishesgoodfromundistinguishedwritingandisthecreative,theintuitive,sometimestheinspired,levelofthetranslation;lastly,amatteroftaste,whereargumentceases,preferencesareexpressed,andthevarietyofmeritorioustranslationisthereflectionofindividualdifferences.(Newmark)

二、翻译的标准

 

任何翻译实践总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或原则,衡量一篇译文的好坏同样也离不开一定的翻译标准,因此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指导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人们看待翻译的角度不同,自然有了不同的翻译标准。

概括起来,它们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以译出语或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source-language-orientedorthetarget-language-orientedtranslationprinciple)

  以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唯原文的形式是举,惟恐译文失真,有违原文作者的原意,因此翻译时完全采取词对词、句对句(wordforwordandlineforline)的死译方法,而且常多用音译法。

例如把theMilkyWay(银河)直译为“牛奶路”,把theappleofmyeye(珍爱物;珍爱之人,宝贝)直译成“我眼的苹果”;把“Everydoghasitsday.”译为“每只狗都有它的日子”(正确的译法应为“人人皆有得意之日”)。

持这种原则的翻译家为数不少,如近代的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Buck,1892-1973);而以译入语为取向的原则则是一味以译文读者的口味为准绳,完全采用归化的译法。

或是完全为了适合读者的口味而让译文归化,有时甚至不惜曲解原作,如把“WhenGreekmeetsGreek,thencomesthetugofwar.”译作“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正确译法应为“两雄相遇,其斗必烈”),把Solomon(所罗门,古以色列国国王大卫之子,以智慧著称)意译成“诸葛亮”,把Spring,thesweetspring,istheyear’spleasantking意译为“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中外翻译史上持这种原则的翻译家同样不少,如贺拉斯(QuintusHoratiusFlaccus,公元前65-8)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翻译家。

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Nida)早年提出的以读者的反应对等的原则基本上也是以读者为取向的。

这两种翻译原则流传到今天就是所谓的“直译”和“意译”说。

“直译”和“意译”作为两种具体翻译方法完全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如直译常用来翻译科技文献等作品,意译常用来翻译广告、影视等文本),但如果将二者当中的任何一个视为指导翻译实践的唯一原则,显然是过于绝对化,难以指导出好的译作来。

钱歌川和陈廷佑曾举例说明直译和过分意译的坏处,例如:

  

(1)Thebroker’shourisnotonlycrowded,butminutesandsecondsarehangingtoallthestrapsandpackingbothfrontandrearplatforms.经纪人的时间不但是拥挤的,而且分分秒秒都挂在所有的皮带上,包装在前后的月台上。

(译文完全直译,难以理解,可改译为:

经纪人的时间不但是忙迫得像电车一样的拥挤,而且每分每秒车上所有的吊带都吊满了站立的乘客,在前后的站台上也挤得水泄不通。

)(钱歌川:

《翻译的基本知识》)

  

(2)Hewantedtolearn,toknow,toteach.他渴望博学广闻,喜欢追根穷源,并且好为人师。

(译文过分意译,偏离原作思想,可改译为:

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别人。

)(陈廷佑:

《英文汉译技巧》)

  上述两例说明,把直译和意译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提出来,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以译出语为取向还是以译入语为取向,二者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导致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和以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的水因素主要有:

  a.原文文化过于强盛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译文文化过于强盛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

  b.学习和借鉴原文文化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藐视或贬低原文文化时常常采用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

  c.译者个人能力或爱好常常影响着对这两种翻译原则的选择。

  

(二)、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author-and-reader-orientedtranslationprinciple)。

  这一原则既考虑到作者又同时考虑到读者,比较全面。

持这一原则的人在西方的有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AlexanderFraserTytler,1747-1814)。

他在《论翻译的原则》(EssayonthePrinciplesof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Atranslationshouldgiveacompletetranscriptoftheideasoftheoriginalwork.)

  

(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estyleandmannerofwritingshouldbeofthesamecharacterasthatoftheoriginal.)

  (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Atranslationshouldhavealltheeaseoftheoriginalcomposition.)

  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goodtranslationshouldbebothfaithfultotheoriginalandintelligibletothepublic.),意即译文要"忠实通顺".严复是我国清末时期的名学者。

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andelegance)。

“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

“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

“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

鲁迅先生认为: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faithfultotheSLandsmoothinexpression)。

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

  这类翻译标准或原则的共同特点是:

翻译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即译文必须既要考虑到原作者又要考虑到译文的读者。

用张培基等人的话说就是: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

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意增删的现象。

……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

……

  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的现象,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英汉翻译教程》p.7)

  从大量的翻译实践来看这类翻译原则基本上是正确的,在翻译实践中也是可行的,但其缺点是执行起来让人感到过于笼统和抽象,且人们对它的理解或阐释往往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怎样协调好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常常让人棘手难办。

  (三)、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aesthetic-orientedtranslationprinciple)。

  这类翻译原则主要为文学翻译家所提倡。

如美国的意象派诗人庞德(EzraPound,1885-1975),前苏联的加切奇拉泽(1914-1974),我国的傅雷、钱钟书和许渊冲。

庞德“重诗歌翻译的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学翻译是美感经验再现的特征”(金文俊:

“翻译理论研究基本取向概述”,《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No.1,p.24);傅雷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傅雷:

《高老头重译本》)钱钟书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钱钟书: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p.125)许渊冲提倡文学翻译要做到“意美、音美、形美”(beautyinmeaning,beautyinsoundandbeautyinform),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译出了举世公认的优秀文学译作。

这一翻译原则的共同特点可以说是译文重神似非形似,语言必须美,即许渊冲先生所主张的“wordsinbestorder”,“bestwordsinbestorder”(英国19世纪诗人SamuelTaylorColeridge语)。

这里必须指出,美学取向的翻译原则多适合于文学翻译;以此指导翻译实践的确产生了不少精彩的文学译作。

但是,该原则对于不少人来说显得过于“高深”和“抽象”,同时也不太适合用来指导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

(四)、以社会符号学为取向的原则(thesociosemiotic-orientedtranslationprinciple)。

  社会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与社会与人类关系的科学,是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符号学的研究虽然可追溯到古希腊,但真正起步却是在二十世纪。

对符号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应是美国学者查尔斯·皮尔士(CharlesPeirce)和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Morris)。

按他们的观点,符号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实体,即1)符号载体(asignvehicle),2)符号所指(arepresentofthesign),3)解释者(interpretant)。

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符号学的三种意义-形式意义(符号与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存在意义(符号与所指对象的关系)和实用意义(符号与解释者的关系)。

它们是符号意义的总和,应用于语言研究时也就相应地将语言意义划分为三种:

1)言内意义(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2)指称意义(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3)语用意义(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

研究这三方面意义的学科分别为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它们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

社会符号学是美国学者冈瑟·克雷斯(GuntherKress)等人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A.Nida)创造性地将社会符号学应用于翻译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我国学者陈宏薇等人也对这一理论的继续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学习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必须重点掌握以下概念:

  A.翻译就是翻译意义(Translationmeanstranslatingmeaning.)。

意义分为1)指称意义(linguisticmeaning)、2)言内意义(linguisticmeaning)和3)语用意义(pragmaticmeaning)。

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和它所描绘或叙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是词语、句子和篇章所反映的客观世界。

例如:

father(父亲),tablecloth(桌布),Thesunrisesintheeast.(太阳从东方升起。

  言内意义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它具体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次。

语音层次主要包括各种音韵(如头韵、元音迭韵、和声、押韵)、格律及重读等方面;词汇层次有谐音双关、一语双叙等;句法层次有组合关系、排比、倒装等;篇章则有句式的变化、段落的安排和衔接、粘连等。

例如:

  

(1)Hedescribedtheclaiminalliterationfashionasacompositeoffantasy,fallacyandfiction.(他用押头韵的方式把这种要求描绘成“虚幻、虚妄和虚构”的混合物。

)(头韵)

  

(2)Thesenatorpickeduphishatandcourage.(参议员捡起了帽子鼓起了勇气。

)(一语双叙)

  (3)Readnottocontradictandconfute;nortobelieveandtakeforgranted;nortofindtalkanddiscourse;buttoweighandconsider.(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排比)

  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表征意义(indexicalmeaning)(指话语中揭示发讯人的身份、性别、年龄、阶级和教育背景以及在交际中的态度)、表达意义(expressivemeaning)(指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的感情)、社交意义(socialmeaning)(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建立或保持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功能)、祈使意义(imperativemeaning)(指发讯人企图改变收讯人的行为或心态的意向)和联想意义(associativemeaning)(指附加在指称意义上的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收讯人对其他事物的联想)。

例如woman就有frail(脆弱的)、pronetotears(爱哭的)、emotional(易动感情的)、gentle(温柔的)、compassionate(有同情心的)、hardworking(勤劳的)等联想意义。

  B.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

它有着自己最重要的语义系统(即上述三种意义),这一系统体现了语言的功能。

英国学者皮特·纽马克(PeterNewmark)将其分为6种:

1)信息功能(informativefunction),2)表情功能(expressivefunction),3)祈使功能(vocativefunction),4)美感功能(aestheticfunction),5)酬应功能(phaticfunction),6)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function)。

  C.翻译作品质量的好坏或高低应根据译文能在多大程度上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

总的说来,译文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越多质量就越好、越高。

然而,在不同的话语或上下文中,上述3类意义及6种语言功能的分量常常是不一样的。

有时指称意义、信息功能非常突出(如科技作品),有时语用意义、言内意义及美感功能可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文学性话语)。

另外,译出语和译入语在3种意义和6种功能方面能同时做到对等的情况极为少见。

这就要求译者翻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可能把原文所承载的各种意义和功能全部传递给译入语的读者的情况下,善于抓住最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D.语境(contextorsituation)和社会结构(socialstructure)。

语境指文本得以具有生命力的环境;而社会结构既是语言相互作用的装饰性背景,又是语义系统生存发展的基本因素。

它既影响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内涵,又影响对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内涵的阐释。

E.翻译的过程是解码(decode)和编码(encode)的过程。

这一过程具有社会性,因此不能忽视社会效应对这一过程的结果所带来的全面影响。

三、对译者的要求

要做好翻译工作要具备好良好的业务素质。

良好的业务素质指的是扎实的语言功底、出色的写作技能、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过硬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熟练应用翻译技巧的能力。

具体说来,这些业务素质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译者应具有较强的驾驭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原文,熟练运用本族语。

试举1例如下:

Thislargebodyofmenhadmetonthepreviousnight,despitetheelementswhichwereopposedtothem,aheavyrainfallingthewholeofthenightanddrenchingthemtotheskin.

这一大群人头天晚上还是聚到了一起,尽管老天与他们作对,整夜下着倾盆大雨,大家被淋得浑身透湿。

(原文中的despitetheelementswhichwereopposedtothem译作“尽管老天与他们作对”,读起来未免平板滞重、佶屈聱牙,如译作"尽管天公不作美"不仅传神达意,而且文字简练、十分得体。

  2)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熟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诸如历史、宗教、政治、地理、军事、外交、经济、文艺、科学、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方面的社会文化。

这有助于正确理解原文,完美地表达原作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

例如:

Itisaway,hesays,ofpayingtributetotherock’n’rollerathathadahugeimpactonhimasachild.Sowhydidtheideacomeoffthebackburnerandontopaperandthencelluloid?

Celebrityburn-outistheanswer.Hollywood'smanwiththegoldentouchhadhadastringofbox-officesuccess,fromSleeplessinSeattletoToyStoryandApollo13,andhadwonOscarstwoyearsinsuccession,forPhiladelphiaandthenForrestGump.

他说这是颂扬那个给童年的他带来巨大影响的摇滚乐时代的一种方式。

那么这个想法怎么会由一个不起眼的念头变成了文字,然后又变成了电影呢?

答案是名人精疲力尽了。

这位点石成金的好莱坞宠儿由《西雅图夜未眠》到《玩具故事》和《阿波罗13号》,获得了一连串的票房成功,并因《费城的故事》和随后的《阿甘正传》连续两年问鼎奥斯卡奖。

(rock’n’roll[=rockandroll]一词于1951年因著名的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艾伦·弗里德首次使用而流传开来。

backburner是“次要地位;一时不重要的地位”.goldentouch是“点金术”.SleeplessinSeattle,ToyStory,Apollo13,Philadelphia和ForrestGump是电影片名。

Oscar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奖。

译者如不了解这些词语的文化含义就很难译好它们。

  3)熟悉翻译理论和常用技巧,善于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例如:

Theyweresonsofthemenwhohadlefttheirhomesandtakentothemountainswiththeirbroadswordsbytheirside.

他们都是那些抛妻别子、身带大刀进深山的好汉们的后代。

(本例翻译时如不采取颠倒词序的方法,而译作“他们是好汉们的后代,那些好汉们曾经抛妻别子、身带大刀进入深山”,文气就弱多了。

4)熟悉各种工具书。

译者的记忆力和知识面终归是有限的,因此遇到问题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查找正确的答案,从哪本书中去寻找。

这就要求他应该知道怎样使用各种工具书。

常见的工具书有各种单语词典和双语词典、百科全书、史书等。

译者应该熟悉这些工具书各自的特点和用法,在翻译时如遇到难题就可求助它们。

四、翻译错误出现的原因

(一)、缺乏基本的翻译常识    

绝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