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271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docx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7

高一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

生物必修Ⅰ(1-5)

命题人:

吴文龙占国忠钟世刚审核人:

王闽阳金中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

第Ⅰ卷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答题卡的试卷类型填涂A。

考试结束,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5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56每题1分,57-58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对有关物质检测所使用的试剂和产生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待检测的物质

使用试剂

呈现颜色

A

苹果中的还原糖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B

马铃薯中的淀粉

双缩脲试剂

紫色

C

DNA

健那绿染液

蓝绿色

D

RNA

吡皮罗红染色剂

红色

2.下列选项中,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叙述正确的是()。

A.一座山上的所有树属于群落层次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属于种群层次

C.人的肌纤维属于细胞层次D.人的皮肤属于组织层次

3.下列四种生物中,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有着明显区别的是()。

A.大肠杆菌B.乳酸杆菌

C.链球菌D.链霉菌

4.在叶肉细胞和肌肉细胞内都具有的,而蓝藻细胞内不具有的结构是()。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染色体和质体

C.RNA和叶绿素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5.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     D.少、大、暗

6.在大熊猫和大肠杆菌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A.C和OB.C和HC.O和CD.H和O

7.占人体细胞干重5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是(  )

A.糖元     B.蛋白质    C.脂肪    D.核酸

8.组成牛胰岛素的基本单位是()。

A.氨基酸    B.脱氧核苷酸    C.核苷酸     D.葡萄糖

9.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10.全世界每年有人由于误吃毒蘑菇而死亡,鹅膏草碱就是一种毒菇的毒素,它是一种环状八肽。

若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来计算,则鹅膏草碱的分子最大约是()。

A.1024B.898C.880D.862

11.分析多肽E和多肽F得到以下结果(单位:

个)

元素或基团

C

H

O

N

氨基

羧基

多肽E

203

352

64

55

4

3

多肽F

186

298

57

56

7

1

多肽E和多肽F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

A.200和185B.344和291C.52和50D.51和49

12.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13.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数依次分别是()。

A.4、8、4和4、8、4B.4、5、4和4、5、4

C.8、4和4、5、4D.4、5、4和4、8、4

14.用水解法研究下列物质,水解产物不全是葡萄糖的是()。

A.淀粉B.糖原C.纤维素D.蔗糖

15.在下列四种化合物中,1摩尔化合物所含的化学能最多的是()。

A.乳糖    B.葡萄糖     C.丙酮酸     D.乳酸

16.下列哪组物质是固醇类物质()。

A.性激素和胰岛素           B.维生素D和维生素C

C.胆固醇和甲状腺素          D.性激素和维生素D

17.有的植物能生存在干旱的地方,下列关于耐旱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由水少,代谢缓慢B.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C.自由水少,代谢旺盛D.自由水多,代谢缓慢

18.“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的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D.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19.下列物质中,只能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的是()。

A.水和脂质分子B.蛋白质和RNA分子

C.带电荷的离子和小分子D.不带电荷的小分子

20.下列细胞中,含高尔基体和内质网较多的细胞是()。

A.神经胶质细胞            B.软骨细胞

C.肌肉细胞              D.胰腺外分泌部细胞

21.下列哪一组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A.磷脂双分子层、核糖体、内质网膜  B.细胞膜、叶绿体、细胞壁

C.核膜、液泡、高尔基体D.染色体、细胞质、线粒体

22.下述内容为叶绿体和线粒体所共有的是()。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    ②含少量DNA和RNA

③生命活动中能产生氧  ④生命活动中能产生水

⑤生命活动中能产生ATP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⑤

23.所有高等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A.大液泡B.中心体C.细胞壁D.叶绿体

24.同一个体内各类活细胞所含的酶()。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是不同

25.右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由图可知()。

①有多种酶参与②最适合pH是7

③最适温度是40℃④50℃时酶逐渐失活

⑤0℃时酶逐渐失活

A.①③B.②⑤C.③④D.④⑤

26.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

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能量、离子浓度

 

27.一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一个高能磷酸26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B.2m/5nC.n/5mD.m/5n

28.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的实验,若发生质壁分离前观察的细胞如下图甲,则发生质壁分离时所观察到的细胞是乙图中的()。

29.下列关于概念图中空白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果脯在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30.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ABCD

31.某学生完成了下面的实验:

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

然后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迪溶液(一种用来检验麦芽糖的试剂)检验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红色(麦芽糖与试剂反应的颜色)。

因此他作出结论:

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这位学生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

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32.在培养玉米溶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

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C.该种负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D.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Cl-的相同

33.如图,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红色的细胞色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3000的蛋白质)的水溶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

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A.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

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

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

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

34.在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置于0℃至90℃的不同环境中,其他条件均适宜。

则淀粉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35.下列使ADP含量增加的过程是()。

A.线粒体中的氢与氧结合

B.苯进入生物细胞

C.K+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

D.甘油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36.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

A.呼吸作用、渗透作用B.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主动运输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7.下图中,能说明红细胞膜运输葡萄糖的速度与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之间关系的是

38.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39.光能转化成骨骼肌细胞内ATP的能量,需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消化吸收④主动运输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①③②

40.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41.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

A.贮藏在葡萄糖中B.存留于酒精中

C.存留于乳酸中D.以热能形式散失

42.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生物,过一段时间后,仍能生存的是()。

A.乳酸菌B.蘑菇C.白菜D.蚯蚓

43.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温室中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生物的需氧量变化是()。

A.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减少

B.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增加

C.青蛙的需氧量减少,小白鼠的需氧量增加

D.青蛙的需氧量增加,小白鼠的需氧量减少

44.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mol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可形成CO2()。

A.7/3AmolB.1/12AmolC.6AmolD.3Amol

45.在一普通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下图所示。

在下列有关的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46.绿叶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

A.色素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已经分层B.阳光的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彼此分开

C.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丙酮使色素溶解并且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

47.一位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将水绵(丝状绿藻)放在暗处,一束白光通过棱镜再投射到水绵的叶绿体上,这时好氧性细菌将明显聚集在()。

A.红光的投影区域内B.红光和绿光的投影区域内

C.红光和蓝紫光的投影区域内D.黄光和橙光的投影区域内

48.光合作用的产物中,O2、葡萄糖中的碳、葡萄糖中的氢、葡萄糖中的氧分别来自于()。

①CO2②气孔直接吸引③水的分解⑤叶绿素的分解

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③①③①D.①③①③

49.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同化类型不同B.异化类型不同C.利用的能源不同D.利用的碳源不同

50.由于硝化细菌的作用,土壤中的氨可以转变成植物制造何种物质的原料?

()

A.核糖和脂肪B.葡萄糖和淀粉C.氨基酸和核苷酸D.脂肪酸和氨基酸

 

CO2 释放量

O2 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51.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5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

53.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

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 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        D.促进光合作用

54.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

D.细胞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55.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6.下列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

正确的图解是()。

 

57.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

为探究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表。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项目

物种

355

mol·mol-1的CO2

539

mol·mol-1的CO2

不施磷肥

施磷肥

/20kg·hm-2·a-1

不施磷肥

施磷肥

/20kg·hm-2·a-1

净光合速度

/

mol·m-2·s-1

欧州蕨

2.18

3.74

3.62

5.81

石楠

1.37

6.76

5.43

15.62

蒸腾比率

/

mol·mol-1

欧洲蕨

1.40

2.37

2.22

3.86

石楠

0.25

0.66

0.71

2.10

*蒸腾比率:

植物消耗1摩尔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微摩尔数。

A.CO2浓度升高和施磷肥都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施磷肥的效果更明显

B.两种CO2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

C.由试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

D.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都高于355

mol·mol-1

58.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

59.(12分)智能温室无土栽培作物,易于管理,优质高产。

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

(1)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作物根部可能出现的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

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C时,可采取___________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____________光最有效

 

60.(10分)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

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

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清除血渍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

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并说明理由。

61.(8分)以下图解是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请将图中A、B、C、D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D:

模型

62.(10分)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Ⅰ~Ⅴ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图中物质b和g的名称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

进行的场所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Ⅰ~Ⅴ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中的叶绿素合成与光照有关。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利用刚萌发的绿豆种子及其它用具,设计并进行实验。

请补充完成相关实验步骤:

①取刚萌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B;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

A组幼苗变绿,B组幼苗不变绿。

实验结论:

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

 

(2010.2.5)

生物必修Ⅰ(1-5)

59.(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

61.(8分)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D:

模型

62.(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必修Ⅰ(1-5)参考答案

1-5DCDDD6-10ABAAC11-15CDDDA16-20DACBD

21-25ACCBC26-30BBABB31-35CDDAC36-40DCDAD

41-45CACDB46-50CCCCC51-55DDADD56-58CCA

59(12分,第1、2小题每空1分,第3小题每空2分)

(1)细胞的组成成分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根变黑(烂根)根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积累酒精

(3)增大光照强度(增加CO2浓度)CO2浓度遮光(遮阴)红(蓝紫)

60(10分)

(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蛋白酶蛋白酶和脂肪酶

(2)专一性(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61.(8分)A: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细胞膜中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

流动镶嵌

62.(10分)

(1)

(2)细胞质基质(3)I、Ⅲ、Ⅳ、V

(4)②A组种子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B组种子放在黑暗环境中,A、B两组的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苗的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