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421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docx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考试

江苏省扬州市2011年高三5月调研考试

高三

2011-05-2410:

04

2011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5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附识/识别     痉挛/泾渭分明    月饷/响彻云霄

B.钥匙/锁钥    赡养/瞻前顾后    歆羡/万马齐喑

C.属意/属文     洗濯/擢发难数     舞蹈/韬光养晦

D.曲笔/曲解    契约/锲而不舍    篆刻/大笔如椽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4月中下旬,因蒙古国及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强沙尘天气,北京市共受到5次外来沙尘影响,并出现了已出京浮尘又回流的情况,共“夺走”6个“蓝天”。

B.科学家们虽然一直担心,随着气候变化情况恶化,来自北极地区的冰冷海水可能把欧洲冰冻,但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说,这种预测有疏漏。

C.4月26日,民主党前党首鸠山由纪夫等60多名民主党人集会,批评菅直人应对地震、海啸和核危机不力,要求他为民主党输掉地方选举承担责任。

D.清华大学对中国5座城市的近1万个居民的居住能耗进行了调研,研究结果表明,能耗的差别在于与不同人群的生活模式息息相关。

3.针对媒体报道歪曲事实,下列网友们的诘问包含着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哪些期盼?

(5分)

【网上链接】

陈光标在2007年全年共捐出1.81亿人民币,在由《公益时报》公布的“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中居首,从而有了“中国首善”的称号。

此后他每年对社会捐助都数额巨大。

但他的行善方式和宣传方式一贯高调。

2011年有媒体刊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称陈光标高调做慈善是借捐款之名行揽项目之实,引起舆论关注。

陈光标在其微博回应,媒体报道歪曲事实。

央视逐笔核实陈光标“少捐多报”事件,结论是“绝大部分捐赠属实”。

【网友一】陈光标先生去年为社会捐助了大量钱物,谁能否认?

何必苛求?

【网友二】2010年9月,陈光标先生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这在当下中国,还有哪个企业家能如此?

【网友三】因为陈光标撇开慈善机构亲自到贫困地区现场发钱,不开发票不作登记,就不能纳入慈善统计,这合理吗?

【网友四】陈光标怎样才能避免遭遇种种质疑呢?

4.今年5月1日实施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章第十八条规定:

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

请从以下公共场所中任选两处,为该场所经营者拟写禁止吸烟警语。

要求语言简练,每条警语不超过20个字,且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分)

①加油站       ②书店       ③候诊室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

“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

“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

“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

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

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

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噫!

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

长吉生二十四年,位不过奉礼太常,当世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

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苦吟疾书               疾:

快速

   B.恒从小奚奴,骑距驉        从:

使……跟从

   C.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率:

全都

   D.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竟:

居然

   6.作者与杜牧一样“状长吉之奇甚尽”,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这一写作特点的一组是(3分)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②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

   ③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④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    ⑥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最早了解李贺才华,杜牧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

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本文,主要掇取轶事遗闻,有别于史传写法。

   B.李贺的诗歌创作往往心有所感,援笔即书,从不先得题然后为诗,而是思量牵合、规定程限。

诗作完成后常常弃置不再过问,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对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色彩。

   D.末段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其中亦有借题发挥之意。

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3分)

   

(2)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3分)

   (3)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元]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⑴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自叹什么?

(2分)

   ⑵“人比黄花瘦”与“问花不语”二句各是借用了哪位词人哪首词中的句子?

有什么作用?

(4分)

   ⑶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⑵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白居易《琵琶行》)

   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

(《周易》)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1~14题。

山坡上的羊群

纳张元

   ⑴碧绿的山坡上,是悠游的羊群。

羊群在山坡上像一些棉花状的云朵,波涛起伏,悠游自在。

这些都是爷爷的羊群。

爷爷歪戴着汗腻的毡帽,斜挎着膻味很浓的羊皮褂。

手里捏着吆羊棍,嘴里一边咬着一根很少冒烟的烟斗,一边哼哼地吆喝着羊群。

不时细眯着眼睛,出神地欣赏着这一片蓝天下的洁白。

   ⑵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牧羊人。

旧社会他还小,给土司家当放羊娃;解放后,他年轻力壮,给生产队牧羊;土地到户,他老了,就给自个儿牧羊。

爷爷的一生都是在悠长的牧歌中,伴随着羊群的奔跑而度过的。

长期与羊群朝夕共处,就对羊有了感情。

在爷爷的眼中,一只羊就是一个人,人与羊只是外形长相不同,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爷爷一辈子不吃羊肉,他也反对别人杀他的羊。

生产队时,有一年二月八“转山节”,队长要拉他的头羊去杀了祭奠山神,爷爷死活不干,他跟队长大吵一架,然后手提大板斧通宵达旦地守在羊圈门口,谁要敢来拉羊,他就跟人拼命。

   ⑶爷爷很会牧羊,夏天他把羊群往高山赶,夏天的高山嫩草多,羊爱吃;冬天是枯草期,他就把羊群赶下河谷,去舔吃那些沾附在石头上的盐硝,舔够了盐硝,爷爷就爬上树去修一些嫩叶下来给羊群加餐。

所以,爷爷的羊群一年四季都油光水滑,膘肥体壮。

不像别的牧羊人,羊群几天拉稀,几天害瘟,瘦骨嶙峋,毛掉得像瘌痢头上的头发,东一块,西一块的。

每年的冬季是爷爷最快乐的时候,欢蹦乱跳的小羊羔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这个世上,爷爷为自己的羊群不断兴旺壮大,喜得整天乐呵呵的。

小羊羔撒野不听话的时候,他骂起它们来,口气亲热得就像在骂他调皮的小孙子。

   ⑷在苍凉悠长的牧歌中,爷爷的头发一天白似一天,连走路都一步三喘,但他还是不辞劳苦地放牧着他的羊群。

家里人放心不下,劝他不要再牧羊了,坡陡路险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也负责不起,就在家里好好休息吧。

爷爷瞪人一眼,不高兴地一扭头,谁也不理。

家里人都觉得爷爷如此固执,真是不可思议,只有我明白,羊群是爷爷的命根子,他所放牧的不仅仅是一群羊,而是他的美好希望,他在放牧一个彝家老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我考上大学时,爷爷比我还高兴,他硬要卖一只羊给我到大城市做费用,我说,算了,爷爷,那些羊都是您的命根子,卖了它们,您会睡不着觉的。

爷爷脸一虎:

你以为爷爷是那种小气的人吗?

在我读大学的几年中,爷爷每学期都要卖一只羊给我做学费。

有时,我说,爷爷,家里已经给我钱了,您不要再卖羊了。

爷爷又把脸一虎:

别人给的管别人,这是爷爷的一点心意。

   ⑸大学毕业,我留在城里工作。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超强度的快节奏生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使我这个从千里彝山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无所适从。

我感到心劳力竭,疲惫不堪。

于是,写信向家人诉说在城里讨生活的艰辛,言语中流露出颇多的意志消沉和感情沮丧。

爷爷托人捎口信给我,说他听了我的信后很是为我着急,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他不识字无法给我写信,但托人转告我:

凡事要看开一点,想淡一点,就以牧羊一样的心情来对待生活,你就不累了。

我听后略有所悟……

   ⑹我羡慕那些山坡上悠游自在的羊群,我更羡慕像爷爷这样淳朴厚道,心底无私的牧羊人。

他们淡泊名利,心境透明宁静,所以,他们放牧生活。

不然的话,就会被生活所放牧。

(选于《中国艺术报》2011年3月30日,有改动)

   11.第一段把爷爷牧羊的情景写得很美。

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6分)

   12.爷爷除了年纪大了还要固执地坚持放羊,而其他方面也不乏“固执”。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分)

   13.文章主要写爷爷,但为什么第⑶段还要写“别的牧羊人”,结尾又要写“像爷爷这样”的牧羊人?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4.山坡上悠游自在的羊群与一生都处在牧歌中的爷爷,组成充满诗意的形象。

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艺术是否应被资本左右   郭丽君

   近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两件艺术品坐了一回“过山车”。

《黄河咆啸》与《燕塞秋》这两只曾创下在29个交易日疯涨1716%与1705%纪录的“牛股”,如今已经风光不再。

一周时间内,原本市值上亿的两幅作品,开始出现大幅下跌,每日徘徊在跌停的边缘。

   有专家表示,天津文交所炒作的是实际永远无法兑现的权证。

艺术品权属具有不可分割性,将艺术品份额化之后进行市场交易,实际上就是一场永远不可能获得实物的虚拟资金的击鼓传花游戏。

现代艺术成了资本的宠儿,资本竟能疯狂地切割艺术。

金钱似乎成了艺术的唯一标准,市场上卖出高价的作品就是优秀作品。

   中国有着最庞大的艺术家后备队伍,成千上万的艺术青年在像北京宋庄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忍受着当下的清苦,憧憬着资本的关注。

他们心中不仅装满了浓墨重彩的画卷,而且还构思着一张张清晰的线路图,这个线路图由经纪人、策展人、画廊、拍卖市场等错综复杂地连缀起来。

笔者认识的一位宋庄的年轻画家,他的妻子兼经纪人关心的是:

“他的画行吗?

   比如说,像当代画家叶永青那样,画的一只堪称“简陋”的鸟竟然拍卖出了25万元的高价。

面对看不懂的千奇百怪的天价艺术作品,人们不禁质疑,这真不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吗?

   天津文交所将不可切割零售的画作创造性地切割零售了,的确是一个天才的创意,不过这依然难掩艺术品收藏市场巨大的资本泡沫。

中国现代艺术的天价是众多西方收藏家助推的,当这些收藏家开始出售手里的中国艺术作品的时候,这种质疑之声就从窃窃私语变成了众生喧哗。

   纵观全球艺术品市场,明显的对比就是外冷内热:

国际上总体偏冷,中国总体偏热。

从2007年开始,不断有消息称,外国收藏家将抛出手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

2009年10月,美国收藏家霍华德·法伯将所藏的44幅中国当代绘画全部送拍;2010年4月9日进行的香港苏富比拍卖活动中,全球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仕丹莱收藏基金将手里的108件中国当代艺术品悉数抛出……

   反观中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中国的传统书画就完成了由低迷向复苏再狂飙突进的过程:

2010年5月17日,张大千画作《爱痕湖》才刚刚以人民币1.008亿元价格成交;6月3日,黄庭坚书法作品《砥柱铭》以4.368亿元的总成交价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中国艺术品投资跃入亿元时代……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热,应该说,反映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力的日益强盛,使得一些人有能力用手里的闲钱来购买、收藏艺术品。

通胀压力使得过剩的资本涌入了艺术品市场;一些手中握有闲散资金的人为了提升文化品位和精神的需求,也将资金投入到书画的收藏中。

   然而,艺术有艺术的规律,资本有资本的原则。

在资本投影下被无限放大的艺术应回归其收藏价值的本性,而被通货膨胀预期逼迫的资本也应回归理性,慌不择食不但会糟蹋了一桌美味,也会被鱼刺卡住喉咙。

中国艺术品市场要夯实自身基础,让资本真正发挥有效的资源整合作用,推动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而不是让资本“玩弄”这个市场,过度榨取这个市场的价值。

                                                        (节选自2011.04.07《光明日报》,有删改)

   15.说说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6分)

   ⑴他的画行吗?

   ⑵这真不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吗?

   16.从文中可见,当今社会上存在哪些“艺术被资本左右”的现象?

请简要概括。

(6分)

   17.根据本文,艺术品市场热产生的原因和潜在的危险是什么?

(6分)

   18.作文(70分)

   “放好合适的位置并作出某种评价”,谓之“定位”。

能够正确地自我定位,才能有正确的行为。

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自己需要有正确的定位;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个体的人,自己时时处处也需要有正确的定位。

   请以“定位”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传记所载曾皙待其子参不慈,至云因锄菜误伤瓜以大杖击之仆地孔子谓参不能如虞舜小杖则受大杖则避以为陷父于不义戒门人曰参来勿内。

予窃疑此事,殆战国时学者妄为之词。

且曾皙与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侍坐,有“浴乎沂,风乎舞雩”之言,独蒙“吾与”之褒,则其为人之贤可知也。

有子如此,而几置之死地,庸人且犹不忍,而谓皙为之乎?

孟子称曾子养曾皙酒肉养志,未尝有此等语也。

节选自《容斋随笔》

   19.至云因锄菜误伤瓜以大杖击之仆地孔子谓参不能如虞舜小杖则受大杖则避以为陷父于不义戒门人曰参来勿内

   20.“曾皙与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侍坐”的故事出自《       》一书。

(1分)

   21.作者为什么“窃疑此事”?

(每条原因不超过8个字)(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写吕布兵败被曹操所擒后曾表示要投降曹操,共谋大事,曹操犹豫,刘备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一语坚定了曹操杀死吕布的念头。

   B.《呐喊·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总爱说那句“差不多”的口头禅来掩饰自己的平庸懦弱,在索薪风波中开始置身事外,最后只能亲自去领,才拿到了欠发的薪水。

   C.《雷雨》中的周朴园在知道眼前人就是侍萍后,名誉和秩序压倒了愧疚,他先是痛斥,后又拿出支票,安抚侍萍,以维护自己刻意经营的完美形象。

   D.《欧也妮》中欧也妮在收到查理的绝交信后仍然帮助查理还清了他父亲的债务,让查理过上了有名誉的生活,而自己忍受着痛苦,在慈善事业和宗教中寻求解脱。

   E.《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装疯,既是为了避免叔父的猜疑,保护自己,也是为了考验心上人奥菲莉亚在重压之下是否真的爱他。

   23.简答题(10分)

   

(1)请结合《红楼梦》中第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和第56回“贤宝钗小惠全大体”的有关内容,简述薛宝钗如何让林黛玉心中暗服、让大观园下人敬重的。

(6分)

(2)《家》中觉新“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哪件事宣告觉新这种思想的破产?

(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

断电、断水、断气让住在大城市的人几乎无所措其手足。

而无处不在、看不到摸不着的核辐射更让人心生恐惧。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曾说:

“通常我们都认为,自己比蒙昧社会要进步得多,对自己生活的了解要远远超过美国的土著居民。

可是蒙昧社会,人们对自己使用的工具比我们要清楚得多。

”人类本是自然之一生命,他只需依靠泥土、阳光、空气和水就可以生活了,可现代人需要的东西太多了。

现代人有丰富的科技知识,但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

黑格尔说:

“真理是整体的。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

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

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

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

   24.文中引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有什么作用?

(3分) 

   25.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6分) 

   26.文章最后提醒我们“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

结合文本回答,思维的“完全不同”表现在何处?

(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yào/yuè shàn/zhān xīn/yīn。

A.zhì/shí jìng/jīng xiǎng;C.zhǔ zhuó dǎo/tāo;D.qū qì/qiè zhuàn/chuán)

2.C(A.偷换主语,歧义  B.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D.句式杂糅)

3.①期盼出现更多的“陈光标”;②社会(媒体)对慈善家能有更多的宽容;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捐赠机制。

(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4.警语适合于特定的场合且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0个字,得1分,修辞手法运用恰当1 分。

示例:

加油站:

如果你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

书店:

熄灭香烟,点燃文明

候诊室:

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     摒弃吸烟陋习,创造健康生活

5.D(竟:

终于,最终)

6.B(①写李贺外貌之奇;②④写李贺创作之奇;⑤写李贺去世之奇;③⑥未直接写李贺。

7.B. (“思量牵合、规定程限”是“他人”的作诗方法,李贺与之相反。

8.

(1)译文:

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定语后置句式;语:

讲述;备:

完备,具体。

(2)译文:

天帝建成了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文。

天上还算得上快乐,并不痛苦啊!

(立:

立即,马上;为记:

写记文<记,文体>;差:

算得上。

(3)译文:

(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

(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愈:

通“逾”,超过;寿:

名作动,长寿。

【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给李长吉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

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讲述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

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

与长吉一起参与游历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

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构思附会,把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

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驴子,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

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

“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

”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

长吉从婢女那儿取出草稿,研好墨,叠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

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

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

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

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类似远古的篆体字或雷击后石头上留下的纹痕,说:

“要召唤长吉。

”长吉全然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

“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离开(她)啊。

”红衣人笑着说:

“天帝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篇记。

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

”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

一会儿,长吉气息断绝。

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管乐声。

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哭泣,等待(李贺的反应),好像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

嫁到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真实所见到的就像这样。

   唉!

天空蔚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

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

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

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

长吉活了二十四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

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

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一定超过天帝吗?

9.⑴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

⑵李清照的《醉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