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459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docx

亩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

巨峰葡萄种植项目计划书

项目名称:

巨峰葡萄种植项目

项目宗旨:

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农村的退耕还林政策和我乡的区位优势,合理开发山区的荒坡、荒地,以我乡的闲置地及荒地为种植基地,合理有选择地开发,在大大降低开发的种植基地成本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培植支柱产业,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增加创业项目的收入,为项目的进一步的扩大奠定基础,同时促进我乡的种植业的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我乡的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

项目建设地点:

蟠龙镇大陌村

项目负责人:

郁世奎,赵越

项目实施人:

郁世奎,赵越,马晓玉,刘慧等十余人

项目规模:

50亩。

其中创业初期种植10亩,创业第二年种植30亩,创业两年后种植10亩。

投资概算:

创业初期建设投资20000元,创业第二年投资30000元,创业两年后投资40000元。

项目效益:

密植巨峰葡萄35亩,亩产2000~2500公斤,3年产60000公斤(60吨),5年后丰产将突破一亿公斤(100吨)。

若按10元/公斤计算,项目建成后可年创产值五亿元以上。

项目可行性: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符合蟠龙镇的实际,有利于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区域脱贫致富步伐。

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投资少,见效快,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林农收入提供新的源泉,故而此项目可行。

一、项目实施背景

蟠龙镇位于武乡县境东部,距县城50公里,交通便利、市场集中、山林土地资源丰富,粮食生产以自己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以上,年人均纯收入约4000左右,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落后。

突出表现为:

1、地理环境复杂,水土流失严重。

2、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经济效益低。

3、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尚未形成。

项目的实施将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实施该项目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性,希望能通过大学生种植葡萄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我区的葡萄产业的发展。

二、项目实施的优势分析

(一)自然条件适宜。

蟠龙镇位于武乡县的东部,该县地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太行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蜿蜒。

太岳山脉从西北向西南逐渐延伸。

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的马鞍形。

县境东部地区大部在海拔1400米以上,最高峰花儿垴达2008米。

西部地区海拔在1300米左右,最高峰紫金山达海拔1809米。

北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山岭多在1000-1300米之间。

中部地势比较平缓。

最低处监漳滩至西川一带海拔800米。

全县属黄土丘陵地带,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河流交错。

全县可分为石质山区,黄土丘陵区和较平川区三个不同的地形区域。

蟠龙镇位于县城东部的多山丘陵区,所处环境形成温差较大的同时,其土壤水分也不易蒸发,这就保证了冬春葡萄的水分供给。

 武乡县位于太行山区东麓,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东经112°26′至113°22′。

北纬36°39′至37°08′。

平面图上,疆界总长287公里。

县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最短距离10公里。

全县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

武乡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是一年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

各地因海拔高低不同,气候差异较大,最热的监漳滩,年平均气温均在10℃左右,最冷的花儿垴,年均气温只有3℃上下。

季节长短多变,温差也较大,更有利于葡萄的成长及其糖分含量的增多。

(二)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管理队伍。

可以在县林业局、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植葡萄,可对葡萄种植及产品开发进行技术指导。

并可保证林业站、农科站的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实地进行葡萄的栽培、管理指导。

(三)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葡萄及葡萄酒的需求量及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葡萄及葡萄酒的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葡萄种植的前景还是不错的,因此发展葡萄产业依然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交通条件好。

武乡县交通便利。

太焦铁路、208国道、太长公路纵贯南北。

武墨铁路、沁涉公路、权马公路横贯东西。

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长457公里,包括国道1条(208国道武乡段)24公里,省道2条(南沁公路武乡段67.271公里,太长公路武乡段30公里)97.271公里,县道8条(权马线、故石线、上韩线、西东线,蟠砖线,石西线、榆洪线、北王线)114公里,注册乡道19条219公里。

截至2002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8公里,其中油路(水泥)路419.6公里,砂砾路和土路308.4公里。

全县14个乡镇、1个开发区,全部通了油路,372个村通了公路,187个村通了柏油路,全部通了机动车。

三、项目实施的劣势分析

由于当地村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低,多采用传统粗放管理方式,有剪枝、锄草等相关工作;在地势低洼的小部分区域,葡萄树易受霜冻的影响;小农意识浓厚,观念传统根深蒂固,对于规模化种植有一定的阻碍;项目区内交通运输暂为不方便,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项目目标及内容

1、项目概要

(1)、项目实施支持单位

武乡县林业园林局、

武乡县大学生创业就业办公室

武乡县蟠龙镇人民政府

大学生创业者:

10—20人

(2)、项目技术支撑单位

成都市青白江林业园林局

(3)、项目建设规模

50亩葡萄示范林,培养一支技术管理队伍

  (4)、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10万元。

注:

每10亩为一个业主,投资额1万元。

2.建设目标

(1)、新建

在项目区内营造50亩葡萄示范区,当年苗圃成活率达90%以上,三年后保存率为100%;

(2)、技术培训

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由武乡县林业园林局、县劳动局、县团委、县大学生创业就业办、蟠龙镇政府、大陌村两委和大学生创业者组成成立有机葡萄园区管委会,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培养一支技术管理队伍,进一步带动和促进整个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葡萄产业的发展,提高项目区林农的科技意识及生产经营水平。

(3)、水土保持

示范园建设采取改土整地、林、粮、药结构调整、薄坡瘦地种牧草等水保措施,达到有效地改善项目区内水土流失现状,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太行山脉的生态治理提供新的示范模式。

3、建设内容

(1)、规模及布局

按照相对集中连片,便于示范推广的原则,该项目分布于蟠龙镇,项目造园总规模为50亩,营造葡萄示范园,加强闲地、荒地的利用率,进行改园栽培。

(2)、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创业期初秋季完成营造10亩采穗圃基地;

第二年春秋两季完成造园30亩,成立葡萄园区(大学生就业创业)管委会

第三年春秋两季完成造林50亩,对历年造林成效进行检查整改,开展技术培训,进行示范推广,全面完成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示范效应。

注:

该进度前2年由个人业主(大学生创业者)实施推进;后1年由合作社和农户实施完成。

4、总结研讨

在创业三年期间,组织项目参与人、相关专家,对项目实施成效和经验开展总结研讨。

第三年年底组织项目竣工验收。

五、项目建设方案

1、树种选择

根据项目区地理条件及气候特征,确定项目成园造圃,以本地品质优良的巨峰葡萄品种为主,也可引进经过引种实验表现性状优良的品种。

我们主要选用以下的早实品种:

巨峰:

欧美杂种,原产日本,1959年引入我国。

目前大多数省区都有较大面积栽培。

果穗大,平均重300~430g,圆锥形,松散或中等紧密。

果粒极大平均重9~12g,椭圆形,紫红色,果粉中等厚;果皮厚;肉软多汁的黄绿色,不肉囊,稍肯美洲种味,皮、种子均易分离;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含酸量0.6%~0.7%,味甜酸。

每果枝平均1.3~1.8穗。

副梢结实力强,由萌芽到果实充分成熟约需130~140天,为中熟品种。

树势强。

巨峰果粒特大,外观美丽,品质中上,丰产,适应性强,甚受栽培者与消费者欢迎,是当前我国栽培地区最广、面积最大的鲜食葡萄品种。

如管理不当,落花果严重;结果过多,易使树势早衰,影响以后产量。

皇帝:

本品种引起人们诉是它的晚熟和诱人的外观,以及极耐贮运。

大量果实被用于冷藏。

本品种穗大,长圆锥形,紧;果粒整齐粒大,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果实红色或浅红紫色;果肉硬度适中,香味浓,皮厚;穗梗韧,果实固着非常牢。

果实成熟晚,生长势强,丰产。

但本种抗病性和抗寒性不强,适合在干旱、半干旱区及排水良好的半潮湿区发展。

早玫瑰:

欧亚种。

西北农学院1963年用玫瑰香与沙巴珍珠杂交育成,1975年定名,陕西、山西、山东等省有栽培。

果穗中等大,重210~290g,最大穗重365g,圆锥形,紧密。

果粒中等大,平均3.1~3.6g,最大粒重6.5g,圆形,紫红色,果粉厚;果皮中厚;肉厚多汁,含可溶形固形物14%~16%,含酸量0.7%~0.9%,味酸甜,玫瑰香味浓郁。

每果粒含种子1~4粒,,以2粒较多。

果枝率70%~80%,每果枝1.3~1.5穗。

在陕西关中地区果实于7月底成熟,由萌芽至果实充分成熟需要100~105天。

树势弱,节间短,副梢多,.新梢冬芽易萌发。

一年生成熟枝条浅褐色。

牛奶:

欧亚种,以新疆吐鲁番盆地、南疆和河北宣化栽培较多,甘肃敦煌、河北昌黎、山西清徐也栽培。

果穗大,平均重300~800g,长圆锥形,松散。

果粒大,平均重4.5~6.5,最大粒重9g,圆柱形,黄绿至黄白色,果皮薄,肉脆,可溶性固形物15%~22%,含酸量0.25%~0.3%,味纯甜。

每果枝平均1.2~1.4穗,果实于8月中旬(宣化、清徐)或8月下旬(吐鲁番)成熟,需要130~140天,为中熟鲜食品种。

树势强。

牛奶葡萄果穗、果粒大,产量高,果皮薄,肉脆甜爽口,品质极佳,但抗寒抗病力差,宜干旱少雨,热量充足、土壤轻松的生态条件。

2、主要造林技术要点

(1)、种苗

准备苗木是完成果园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掌握所需苗木的来源、数量,更重要的是应保证苗木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项目成败与经济效益。

苗木质量除要求品种优良纯正外,苗木培育应遵循就近的原则。

(2)、整地

高标准整地是葡萄今后高产、稳产、优质的保障,因此种植葡萄苗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环境建葡萄园。

大型的葡萄苗圃应选择向阳、背风、土层深厚又疏松肥沃,湿润又排水良好的地块,葡萄苗育苗地最好选10年内没有栽过葡萄苗的地块,交通方便,地势向阳,排港通畅。

葡萄苗建园的葡萄苗园土壤需要注意:

(1)土壤以中性或微酸、微碱性的砂壤土较好。

砂壤土通气、保肥、含水,有利苗木的根系和地上部生长。

(2)土壤粘重透气性不良或砂土过松,保肥、保水力差,不加改良都不适于育苗。

根据以上葡萄苗建园要求,将葡萄苗圃地应规划出无病毒树母本区、繁殖区和轮作区。

三个区域。

a、葡萄苗圃地母本区

葡萄苗圃地母本区是为本圃提供繁殖材料(含接穗、砧木、种子)的基地。

如苗圃小,可从外地购置,不设母本区。

b、葡萄苗圃地繁殖区

葡萄苗圃地繁殖区是葡萄苗圃的主体部分,包括扦插、嫁接、播种等作业区。

每个区的大小、多少,要依繁殖苗木的种类和数量而定。

c、葡萄苗圃地轮作区

葡萄苗圃地轮作区主要是作繁殖区倒茬之用。

繁殖区一般隔3-4年必须轮作倒茬1次,种植矮株豆类作物。

因葡萄苗木同其他果树苗木不同,消耗地力较大,重茬会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缺乏及受上茬分泌物的抑制,影响苗木生长。

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培育出优质葡萄苗。

(3)、定植

定植在春季3~5月份进行,葡萄的定植方法有多种,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将苗直接栽植在定植行内,二是育成大苗后再定植。

1、定植前的土壤准备

挖定植沟:

在土壤诸因素中,水分是最重要的,土壤中含有的肥料成份使很少很少,但只要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根就能在吸收水的同时把仅有的肥料成分吸收上来。

相反,如果水分不足,则土壤与根就要互相争水,叶的蒸腾作用不能顺利进行。

这时,土壤中即使肥料成分再多,也不能被根所吸收。

挖葡萄定植沟主要是为了施肥,其实,应该把主要目的放在改良土壤上。

有机质含量高,可增加土壤的透性和持水能力,扩大根系量,使根系扎地更深。

创造一良好的土壤环境,使多年后再增施肥料也能发挥更好的效力。

挖定植沟的标准为宽80厘米,探60厘米。

上一年秋天挖好并回填完,在用水沉好。

2、直接定植成苗:

直接定植就是不用育大苗,把苗直接栽在地里。

栽植时间:

最佳时间为4月25日至5月5日。

这时天气渐渐回暖,地温一天高于一天,而且一天接近一天地打破葡萄的休眠温度—7.2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树体内储存的养分向芽里集中,根系也开始吸收土壤里的养分,芽就会逐渐萌动。

此时略有提前将苗栽在地里,虽然不能马上发芽长叶,但随着气候逐渐转暖,会很自然地完成发芽过程,而保证成活。

如栽的过晚,成活率和成株质量会受到影响。

在栽苗前,首先将根系修剪一下,一般剪留15厘米左右即可,然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让苗木吸足水分,以利成活。

 栽前先把定植沟整平,栽的深浅以接口低于地面10厘米为好,以利于以后灌水防寒。

栽苗时,最好先顺着定植沟中间拉上线,按确定的株距挖坑,坑不要挖地太大,以能栽下苗为准。

在挖好坑的底部培出个馒头包,把苗的根部放在包上,然后把根顺着包的坡度摆均,之后埋土,浇水,待水沉下后,用土全部培上,培土的厚度,以高出最上面的芽1—2厘米为好。

3、育大苗移栽:

育大苗移栽就是在有设施的保护地里,提前育苗,之后带土移植在田间。

优点是延长生育期,使枝条成熟地更加充分,为来年结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育大苗可以在温室、大棚或临时搭个小塑料棚。

总之,采取的保温措施可以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满足苗木生长的最低温度要求,努力创造苗木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

育苗时间:

4月10日—20日。

塑料棚应提前5天扣好,并准备好防寒用的草莲子等。

育苗土:

以腐植土或草炭土加20—30%腐熟的有机肥,不必加化肥。

3、抚育管理

(1)、土壤管理

葡萄的土壤管理,前期以促进幼树生长发育为主,应及时松土,清除树体周围的杂草,松土可在每年夏、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其深度为10-15cm,夏季可浅些,秋季则深些,注意不宜伤根,中秋之后,要进行合理细致的埋根、保温等工作。

(2)、施肥

合理施肥是保证葡萄树体生长发育正常和达到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葡萄苗生长较快,每年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尤其是进入产果期后,如果土壤供肥不足,会影响产量,幼苗在结果前,年施肥量(有效成分)为氮(N)肥50g,磷(P)钾(K)肥各10g,进入结果期后,应视其产量和树势,适当增加施肥量,应适当增加磷肥和钾肥的用量。

整地时放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追肥每年进行2次,第一次是在葡萄展叶初期进行,以氮肥为主,应占全年追肥量的50%,第二次追肥在幼果发育期(5-6月份)进行,施肥方法以环状施肥为主,沿滴水线下施肥。

(3)、水

在定植一周后灌足定根水,后期灌水应根据气候、土壤及水源条件而定,项目区降雨较为充沛,但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多春旱,所以在春秋时节应结合施肥灌水。

(4)、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应把握“因树修剪,随枝作形,有形不死、无形不乱”的原则。

在1.2-1.5米处定干,可采用疏散分层形和自然开心形,幼树应轻剪,以培养树形为主,结果期应控制营养枝和结果枝的比例,保证丰产稳产,防止大小年。

(5)、管护

葡萄园区应加强管护,防止人畜破坏,随时观察,及时防病治虫,主要病害有黑痘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炭疽病、褐斑病、白腐病,缺硼、缺锌等缺素症;主要虫害有金龟子、康氏粉蚧、斑衣蜡蝉、黄守瓜、葡萄天蛾等,应进行综合防治。

六、组织管理和第保障措施

1、质量管理

为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必须加强质量技术监督,从规划设计、整地、种苗到栽植等一系列活动,每个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

2、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本项目的推广示范工作,涉及面广,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坚持科学发展观:

土地---集中化;生产业---主化;管理---园区化;经营---市场化的现代农业“四化”之路。

设立管委会工作职责。

建立目标责任制,必须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管理机制。

3、加强技术培训

本项目旨在建立产业示范基地,进行科技示范推广,通过项目的实施,要充分体现科技的显现度,应举办各类培训班,加强推广应用技术培训,把科技应用到生产中去,让参与项目的各类人员,熟练掌握技术成果的要点和施工程序,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4、资料管理

项目实施涉及的各项技术资料,要分门别类建档,形成完善的技术档案,以备分析、检查、验收。

5、组织检查,确保质量

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必须组织有关林业专家和经济、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研讨,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七、项目投资概算

1、投资概算

项目投资按当前施工条件,中等劳动强度及当地现行市价等进行估算,本项目总投资10万元。

2、投资构成

总投资10万元,其中直接费用8万元,占总投资的80%,间接费用2万元,占总投资的20%。

A直接费用

(1)种苗费:

2万元,占总投资的20%。

(株行距为5×2米,每亩用苗100株,总计用苗1万株,单价2元/株)

(2)材料费:

1.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5%。

(含所需工具,三年内的农药、化肥等费用每亩每年27.3元)

(3)配套工程费:

1.5万元,占总投资的15%。

(用于改土等)

(4)劳务费:

2万元,占总投资的20%。

(亩用工为6个工作日,用工单价按20元计算)

(5)灌溉设施:

1万元,占总投资的10%。

(用于购买水管、水龙头、水泵和蓄水池建设)

B、间接费用

(1)规划设计及检查验收费0.9万元,占总投9%。

(2)技术培训费0.5万元,占总投资的5%。

(3)项目实施工作经费0.5万元,占总投资的5%。

(4)不可预见性费0.1万元,占总投资的1%。

3、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0万元人民币。

资金实施自筹、招商引资。

八、市场效益可行性分析

通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增加绿化面积数百亩,将发挥蓄水、保土、保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多种功效,尤其是采取了水保措施,对于拦截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积极的任用。

营建50亩核桃林,形成示范基地,进而扩大规模,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我区的水果果业生产,促进水果加工业业和酿酒业的发展,对解决劳动就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葡萄投产后,平均按每株年产葡萄20kg计算,平均每亩按60株计算,年产量可达300吨,市场单价按2万元/吨计算,年产值在600万元以上,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开拓税源都是极为可观的。

综上所述,从其今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实施是切实可行的。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基地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建设单位:

XX市XX林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谢涛

1.1.3项目主管单位

XX市林业局、XX市林业局

1.1.4项目性质

新建

1.15基地建设范围

XX市长岭镇、随县环潭镇、曾都区有关乡镇(办事处)

1.1.6产品方向及规模

产品方向:

泡桐、油茶、核桃、中药材、金银花

规模:

10万亩。

其中XX市长岭镇5万亩,随县环潭镇3万亩,曾都区有关乡镇(办事处)2万亩。

1.1.7项目建设内容

(1)栽培基地建设工程:

营造泡桐基地9万亩,核桃基地0.4万亩,油茶基地0.4万亩,金银花基地0.2万亩,套种中药材基地1万亩。

(2)附属配套工程:

泡桐粗加工基地、旅游观光基地、名贵花卉观赏基地及看守用房等。

(3)设备购置:

购置泡桐加工生产线一条,购置农机、生产及运输设备4台(件)。

1.1.8建设期限

第一期2010—2013年,建设5万亩,第二期2014—2016年建设5万亩。

1.1.9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

本建设项目总投资28068万元,其中栽培工程投资25550万元,占总投资的91%;附属配套工程投资2368万元,占总投资的8.4%;其它投资150万元,占总投资的0.6%。

投资来源:

在项目总投资28068万元中,拟申请国家项目投入资金8420.4万元,占30%;建设单位自筹8420.4万元,占30%;银行贷款11227.2万元,占40%。

1.1.10效益评价

在项目经营期(35年)内,项目可创收629804万元,年均创收17994.4万元,3年可回收全部投资。

项目建成后,使项目范围内低产低效耕地、林地得到改造,减少了水土流失,新增林地10万亩,新增林地蓄水量1300万m3,蓄水效益260万元,保土40万吨,新增保土价值40万元。

项目建设不仅可以缓解当地林产工业企业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强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促进企业及项目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而且还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投入,有利于加快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稳定。

1.2主要编制依据

(1)《全国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营造林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LY5141—99);

(3)《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4)《湖北省2003—2004年中药材(中草药)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5)《湖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1999年)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栽培工程

——种苗费:

泡桐40株/亩,5元/株;核桃40株/亩,10元/株;油茶,80株/亩,2.5元/株;金银花500株/亩,3元/株;中药材,380株/亩,1.5元/株。

——抚育管理费:

含征地、整地、挖穴、栽培及栽培后2年抚育管理、病虫防治、施肥等。

征地40元/亩·年,征用35年。

泡桐整地500元/亩,施肥160元/亩·年,抚育抹芽50元/亩·年;核桃整地450元/亩,施肥、病虫防治20元/亩·年;油茶整地300元/亩,施肥、抚育管理200元/亩·年;金银花整地500元/亩,施肥(专用肥)100元/亩·年,抚育管理500元/亩·年;中药材整地240元/亩,抚育管理600元/亩·年。

(2)附属配套工程

设备:

泡桐板材粗加工生产线一条,挖掘机、拖拉机5台,建旅游观光基地1000亩,名贵花卉观赏基地2000元/亩。

(3)管护棚建设:

600元/平方米。

(4)护林道建设2.5万元/公里。

1.4结论

通过对项目基地建设条件、建设方案、项目投资、预期效益、建设措施等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和比选论证。

结论认为:

此建设项目选择适宜、预期效益良好,有利于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布局合理,技术措施先进,经济指标合理,投资估算符合实际。

项目建设单位资信度高,经营管理能力强,项目保障措施可行,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因此,本项目切实可行。

2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由来和形成

进入21世纪,能源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给可再生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源发展创造了机遇。

世界各地对能源建设和安全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加大了对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投资。

中国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不仅可以在国际环保问题上更有话语权,同时也会在进口原油的价格谈判中有更大的回旋途地,更主要的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提供了资源补充。

大力依靠并抚植生物质能源农业种植和企业加工及市场化用的有利措施,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油茶、核桃是我国特有的本来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林业建设的优势资源,在我国南方广大丘陵山地有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XX,是种植油茶、核桃的优质带,有种植和经营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但较长时期以来,由于对油茶、核桃生产的管理措施削弱,导致油茶、核桃林的树龄老化,混种混杂,加上粗放经营,只取不予,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经济效益较低,在很大程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