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5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口县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项目区农业自然与生产现状

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南侧,地理位置东经108。

30’-109。

06’,北纬27。

29’-27。

58’,东邻铜仁市,南连岑巩县,西接石阡县和印江县,北抵松桃县。

全县国土面积18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4万亩,其中田23.8万亩;

土14.6万亩。

境内辖7个乡2个镇,71个行政村,11个居民委员会,1184个村民组,总人口22.8万,其中农业人口20.4万,占全县人口89%。

全县国民生产总值84500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41200万元。

江口县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山地和丘陵占土地面积的90以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县最低海拔300米,最高海拔2500米,全年日照1257.3小时,有效积温4500—5200℃,年平均隆水1369.6mm,水温常年在13-23℃之间,热量充沛,水热同季。

地貌特征多为中低切割小盆地地势,冲积面地和坝地特征。

土壤多由砂页岩和冲积土发育而成,土壤类型以黄壤、黄棕壤为主,主要耕作土壤有黄泥田、黄沙泥田土、潮沙泥田土、冷水田,肥力一般。

江口县水文条件为贵州省最好的县份之一,降水、经流均名列全省之首,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0多亿立方米,但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我县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我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因受区域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县农业生产条件比较恶劣,工程性缺水、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突出。

同时,中低产田比重达80%以上,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江口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县,全县农业生产总值41200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49%,农业收入是农村社会经济的重要来源,全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23万亩,粮食总产量9.8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生产粮食485公斤,农民人均收入2080元。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农业的主业,国无农不稳,无粮则国乱。

党中央提出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安全仍是我国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县是农业县,粮食生产是全县长抓不懈的工作。

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最终达到增加粮食产量是我县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由于项目区为低山山原丘陵地貌,洼地、谷地地貌特征明显,地形复杂,冷、烂、锈田,工程性缺水,耕地瘠薄等山区农业特征明显,造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中差,农业生产力弱,粮食生产水平低,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这些区域不论是粮食生产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等都低于其它地方。

所以,以改造冷、烂、锈田为重点,改良中低产田,加强水利建设进行综合治理,最终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跨越式增长,有效改善社会经济滞后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步伐。

但是,由于区域性农业特征制约了集约化高效农业的发展,阻碍了地方农业生产能力,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严惩挫伤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所以建设稳产、高产、保产的农业生产区域众望所盼。

综上所述,实施贵州省2010年粮食田间工程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六、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全县期盼,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江口县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县,种植业是我县一项悠久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项目的主体思想和实施内容契合了我县的县情、民情。

全县24万人民群众翘首以盼,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承诺县财政拿出项目区匹配资金。

同时,各拟定项目区的农民积极性高涨,期盼项目的实施。

我县有扎实的项目实施基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较完善。

我县多年来顺利完成实施过WFP—5181项目、粮食“丰收计划”,中低产田改造、粮食增产工程等多个农业生产综合性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中央、省、地的充分肯定,积累、总结出一整套技术方法和技术经验,涌现出一大批技术专业人员。

同时,县、乡两级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较为完善,人员配备整齐,场所健全,为我县实施项目提供了坚实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保障。

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挖掘潜力巨大,粮食增长幅度高。

各个项目点农业特征明显,制约因素突出,田间工程项目只要技术运用得当,措施保障得力,就能充分挖掘出土地增长潜力,大幅提升农业产出,提高粮食产量

综上所述,实施江口县2010年粮食田间工程项目非常可行。

第二章项目市场及预测分析

一、市场分析

全球粮食产量增幅缓慢,粮食消费却在不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

国际市场不可能满足我国粮食余缺问题。

国内出现产需缺口,库存不断减少,粮食价格提升空间较大,需求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粮食的播种面积逐年减少,产量增幅较少,市场需求却稳步增长。

我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23万亩,总产量9.8万吨,平均产量达426公斤,如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推广优良技术,培肥土壤等措施,增加单位产量提高粮食总量的空间比较巨大。

二、市场预测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口粮需求也不断增长,有着各地陈化量大量销售,需求不断增加,产需出现缺口,库存不断减少,粮食价格提升有支撑,国际粮食市场竞争逐渐增强,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为实施新增千亿公斤粮食田间工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章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由江口县农业局,属于财政金额拨款单位,县级财政常年下达县农业局工作经费能正常进行各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现有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189名,其中:

高级职称4人;

中级职称56人;

初级职称121人;

其他职员8人。

现有房屋建筑面积7520平方米,其中:

种子仓库4间,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办公用房4000平方米。

拥有计算机12台,工作车辆4辆,仪器设备10余台。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等项目建设工作,为粮食增产进行了长期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获得多项省部级奖。

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具备承担和实施该项目的能力。

第四章项目地点选择及分析

一、太平乡老街村官庄坝

(一)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江口县太平乡老街村,颁在官庄组、芋头湾组、老街上、下组,面积2047.8亩,涉及农户475户,2436人,其中:

劳动国1047人。

(二)气候类型: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凉湿润。

海拔550—600米之间,年平均温度12.4—14.5℃,年有效积温4600—4700℃,无霜期265—275天,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是我县降水高值区。

由于地势起伏变化大,山体遮蔽,日照偏少,全年仅1193小时,日照率为27%左右,热量条件相对低。

(三)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形为中山峡谷地形,土壤为潮沙泥田土、潮泥田、冷水田、烂泥田、冷浸沙田,肥力一般都较低。

(四)水资源:

太平河,全长67.3公里,县内流域面积273平方公里,县外353.8平方公里,注入锦江。

(五)交通:

项目区位于江梵公路两侧,通村公路穿坝而过。

二、双江镇金钟村五里桥坝

项目区位于江口县双江镇金钟村,颁在五里桥组、翘湾组、洞湾组,面积2148.7亩,涉及农户513户,3048人,其中:

劳动力1328人。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热湿润。

海拔350—400米之间,年平均温度15.5—16.5℃,年有效积温5100—5200℃,无霜期280—290天,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年日照1292.6小时,日照率为29.2%左右,热量条件相对丰富。

项目区地形为低山丘陵宽谷地貌,土壤主要是黄壤、黄红壤为主,肥力一般。

闵孝河,全长74.3公里,县内流域面积665平方公里,县外52.4平方公里,注入锦江。

项目区位于铜遵主干线。

三、闵孝镇中练村练寨坝

项目区位于江口县闵孝镇中练村,分布在上练组、中练组、下练组,面积2231.4亩,涉及农户548户,3172人,其中:

劳动力1432人。

海拔400—450米之间,年平均温度14.5—15.5℃,年有效积温5000—5100℃,无霜期276—285天,年降水量1250—1350毫米,年日照1290.6小时,日照率为28.9%左右,热量条件相对丰富。

项目区地形为低山丘陵宽谷地貌,土壤主要是白鳝泥、潮沙泥为主,肥力一般。

第五章项目主体技术内容

根据国家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项目实施区实际,针对项目区耕地利用和肥料利用状况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土、培肥和水资源合理利用为中心,形成和完善“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为一体化服务体系,促进土地产出率,肥料利用率和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

以田间工程技术、耕作培技术、配套农业技术相结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中低产田土,增加植被覆盖率,改革耕作制度,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培肥地力。

消除微域环境和土壤障碍因素,提高保土蓄水能力,减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挖掘耕地潜力,建立有效合理利用和保护耕的机制,是新增千亿斤粮食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促进农业的两个转化为指导,通过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促进我县项目建设区域的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农业适用科学技术的普及,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为核心,加强地力建设,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土、肥、水等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为重点,提高化肥利用率,形成技术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二、项目建设目标

(一)实现耕地资源“三个促进”;

(二)充分挖掘耕地增产潜力,实现耕地“五个提高”;

(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

三、项目建设任务

(一)完成太平乡官庄坝2000亩渍潜排水型稻田改良,配套完成稻田生物工程2000亩。

(二)完成双江镇洞湾坝2000亩灌溉培肥型稻田改良,配套完成稻田生物工程建设2000亩。

(三)完成闵孝镇练寨坝2000亩灌溉培肥型稻田改良,配套完成稻田生物工程建设2000亩。

第七章项目建设内容

一、田间道路工程建设

(一)田间生产道

1、总长5350米,7条,其中:

官庄坝3条,长1950米;

洞湾坝2条,长1900米;

练寨坝2条,长1500米。

2、建设标准:

路面宽1.2米,便道附水沟,两边用路墙M7.5浆砌石镶边20cm,高30cm,路面中央用碴石基层15cm,厚泥结碎石10cm(见附图)。

(二)田间机耕道

1、总长4500米,5条,其中:

官庄坝2条长1500米;

洞湾大坝1条,长1500米,练寨坝2条,长1500米。

路面宽3m,两边用路墙M7.5浆砌石镶边30cm,高40cm,宽30cm,C15砼边沿压顶宽30cm,厚15cm,路面中央用回填素土夯实20cm,厚碴石基层15cm,厚泥结碎石15cm(见附图)。

(三)田间桥涵建设

1、34个,其中:

金钟村洞湾坝13个;

太平村官庄坝10个;

闵孝镇练寨坝11个。

2、设计标准,机耕道桥涵路面用25cm螺纹钢加工现浇板25cm或石浆砌80cm成拱形,承载力40吨以上(附桥涵设计图)。

二、田间工程建设

(一)太平乡官庄坝渍潜排水型稻田改良建设

1、中心排水沟2000米,深100cm,宽80cm。

2、拦水沟1400米,深100cm,宽60cm。

3、排渍支沟2000米,深60cm,宽40cm。

4、农、毛、斗渠3000米,深60cm,宽40cm。

(二)双江镇洞湾坝灌溉培肥型稻田改良建设

1、完善白水洞至洞湾提灌渠维修5000米。

2、修建洞湾蓄水塘1个,库容5万平方米。

3、主灌渠2000米,深80cm,宽40cm。

4、干渠3000米,深60cm,宽40cm。

5、农、毛、斗渠4000米,深60cm,宽40cm。

三、稻田生物工程

(一)实施以农家肥为主,推广应用生态肥、有机肥,实行秸杆还田项目6000亩(官庄坝2000亩、洞湾坝2000亩、练寨坝2000亩)。

(二)推广稻—油或稻—肥轮作600亩,稻—油轮作3000亩,稻肥轮作3000亩。

四、配套农业技术推广

(一)推广优良作物品种30万公斤,种植面积20万亩。

(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技术面积20万亩。

(三)推广培育壮苗作物种植面积20万亩。

(四)推广粮食作物规范化栽培面积20万亩。

(五)推广粮食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20万亩。

五、农民技术培训

(一)项目区农民培训1500人,其中骨干150人;

(二)项目外农民培训400人次,其中骨干40人。

六、农机购置

(一)购置深耕机10台;

(二)购置微耕机20台;

(三)购置秸杆粉碎机20台。

第八章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依据

(一)田间设施按黔水建10号《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标准》进行。

(二)田间工程建设物工程建设、配套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技术培训计划按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补助标准进行。

二、项目总投资及分项投资计划

该项目总投资850万元,其中:

申请项目资金8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5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构成:

田间道路工程万元;

田间工程建设万元,生物工程建设万元;

配套农业技术推广万元;

购置农机具万元;

技术培训万元;

工程设计费万元;

项目管理费万元。

(一)田间道路建设投资共计64.05万元

1、田间生产道长5350米,每米30元,计16.05万元;

2、田间机耕道长4500米,每米80元,计36万元;

3、田间桥涵30个,每个4000元,计12万元。

(二)田间工程建设投资,共计468.95万元

1、渍潜排水型稻田改良投资共计186万元

(1)中心排灌沟2000米,每米300元,计60万元;

(2)排水沟1400米,每米300元,计42万元;

(3)排渍支沟2000米,每米100元,计20万元;

(4)农、毛、斗渠3000米,每米80元,计24万元;

(5)翻耕晒田2000亩,每亩200元,计40万元。

2、灌溉培肥型稻田改良投资共计282.95万元

(1)维修提灌沟渠11000米,每米50元,共计55万元;

(2)修蓄水库1座,计20.75万元;

(3)修拦河坝1座,计13万元;

(4)主渠道4000米,每米200元,计80万元。

(5)干渠道5500米,每米100元,计55万元。

(6)农、毛、斗渠7400米,每米80元,计59.2万元。

(三)稻田生物工程投资共计240万元。

实施以农家肥为主,推广应用生态肥,有机肥,实行秸杆退田耕作6000亩,每亩需费用400元,计240万元(注:

每亩投资中,水旱轮作150元,增施有机肥150亩,种植绿肥50元,秸杆还田50元)。

(四)配套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共计6万元

二年实施1.2万亩,每亩投资50元,计6万元(注:

主要用于项目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宣传、培训和印制资料)。

(五)购置农机具投资共计24万元

1、购置耕机10台,每台12000元,共12万元。

2、购微耕机20台,每台3000元,计6万元。

3、秸秆粉碎机30台,每台2000元,计6万元。

(六)技术培训投资4.5万元

培训1500人次,30元/人次,计4.5万元。

(七)工程设计经费共计17万元

按项目总投资的2%计算。

(八)项目工程管理经费25.5万元

按项目总投资的3%计算。

三、项目投资构成分析

(一)公益性基础条件完善建设投资4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2%。

(二)公益示范性生产,基础条件、技术服务建设2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

(三)专用生产性基础设施完善,设备补充建设1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

(四)非生产性费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

第九章项目建设、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0年—2012年。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2010年1月,搞好项目前准备工作,包括成立项目领导机构及工程勘察、设计、规划、制定总体及分项实施方案。

(二)2010年1月—2010年6月,完成田间道路工程50%;

完成田间工程30%,技术培训600人次。

(三)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田间道路工程10%,完成田间工程60%,技术生产培训700人次。

(四)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完成田间工程100%,技术培训600人次。

(五)2011年6月至2011年底,项目实施全面完成,进入项目运行期,工程全面验收。

第十章项目实施组织与管理

一、项目建设实施管理方案

(一)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我县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我县相应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10名专业人员专职抓,并成立技术指导小组,从项目的规划实施方案的制订,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跟踪、监督、检查验收、冶金使用等抓到底,切实抓出成效。

(二)严格项目实施管理。

为确保项目实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在强化领导的同时,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的检查和指导,切实解决实施过程中出两现的问题和困难,把好质量关。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在项目资金使用上,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做到专户专储,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帐核算,定期接受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审计和督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社会违纪违法现象出现。

二、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方案

项目建成后,为保证项目发挥最大效益,项目硬件工程坚持实行分类管理原则,制订粮食增长示范区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制,继续深化和扩大项目运行管理,制订目标责任管理方案,通过落实责任,层层负责,确保工程的持久完好。

第十一章项目投资效益评价

一、新增固定资产及综合服务能力

根据国家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项目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保护农田的良性生产能力,项目实施固定投资500多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达600多万元,从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土地增产幅度达到10—20%,耕地综合服务能力整体提高。

二、项目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建立综合示范区20万亩,按每亩%的涨幅,我县可增加粮食产量830万公斤。

采用田间工程和生物工程对各类中低产田土进行改造,可以稳定提高1-3个耕地力等级:

改良中低产田土0.64万亩,由低产变中产面积0.24万亩,平均亩产增150公斤,可新增粮食36万公斤,由中产变高产0.4万亩,年平均亩产增100公斤,可新增粮食40万斤;

改良中低土0.34万亩,可新增粮食34万公斤,项目示范可新增粮食总产量840万公斤,使农民增收1344万元。

项目投资持续效应10年计,累计可增产粮食3200万公斤,使农民增收5120万元以上,可减少化肥投入50万公斤,减少成本投入100万元。

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形成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将大大改善我县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服务能力,彻底解决项目示范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新增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中低产田0.98万亩,有力地增加农业生产后劲,全面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发展及发展优质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完善,培养和提升了农民种植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整体提高。

3、生态效益

在项目区内,通过田间工程建设、生物工程建设、辅助设施建设和配套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中低产田土,增加植被覆盖率,改革耕作制度,用地和养地相结合,通过增施优质有机肥、土壤调理剂、保水剂、作物秸杆还田、种植绿肥等,优化土肥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

消除微域环境和土壤障碍因素,提高保土蓄水能力,减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化肥对土壤环境及农作物的不良影响,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挖掘耕地潜力,建立有效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的机制,新增高标准农田万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新增千亿斤粮食。

第十二章总论

本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提出的要科学确定粮食增产路线,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复种指数,推广重大技术等挖掘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全面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全县农业生产能力,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发展,为我县的全面发展夯实了基础。

江口县田间工程项目建设估算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单位

工程数量

单价

投资

备注

田间道路建设

64.05万元

(一)

生产道

5350

30元

16.05万元

(二)

机耕道

4500

80元

36万元

(三)

桥涵洞

30

400元

12万元

田间工程

468.95万元

渍潜排水型

186万元

1

中心排灌沟

2000

300元

60万元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