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教案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670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细胞分裂教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分裂教案2.docx

《细胞分裂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分裂教案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胞分裂教案2.docx

细胞分裂教案2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一、有丝分裂二、无丝分裂三、减数分裂

概念

(一)细胞周期的概念

(二)间期(三)分裂期(四)特点和意义

概述前期1.核分裂中期后期末期2.胞质分裂

一、有丝分裂(MITOSIS)

概念有丝分裂:

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细胞分裂方式.又称间接分裂.植物个体发育过程的营养细胞的增加(或者说植物体的生长)主要以此方式进行.

一、有丝分裂㈠细胞周期的概念

细胞周期:

定义:

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的全过程.细胞周期的两个阶段:

间期:

是两次分裂之间的间隙期,主要为下一次分裂进行物质、能量的准备,更重要的是染色体的复制.包括染色体复制前期(G1期)、复制期(S期)和复制后期(G2期).分裂期(M):

包括核分裂(前、中、后、末4期)和胞质分裂两个阶段.也有人将细胞周期中G1、S、G2和M并列为四期,但我个人认为这样不够妥当.

G1期(染色体复制前期)间期S期(染色体复制期)G2期(染色体复制后期)细胞周期前期核分裂中期分裂期(M期)后期末期胞质分裂

一、有丝分裂㈠细胞周期的概念

一、有丝分裂㈡间期

定义:

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的一段时间.细胞特征:

形态上无明显特征;结构上,具完整的细胞核,具核膜、核仁,染色质不规则分散于核液中(镜检不出).质浓、核大,位于中央的核仁明显;代谢特征为,进行大量的生物合成,主要进行RNA的合成、DNA复制,并为分裂进行物质和能量的积累.间期的三个阶段:

G1期:

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DNA合成之间,主要进行RNA和各类蛋白质的合成,其中包括酶的合成.S期:

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组蛋白的合成.G2期:

为DNA复制之后、分裂之前的物质合成、积累和能量的贮积.

一、有丝分裂㈢分裂期

1.核分裂——概述核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从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开始到形成2个子核为止.为了研究和描述的方便,人为地将其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间.因此,在学习时,一定要将四个时期联系起来.鉴于此,要求从四个方面掌握每一时期的特征:

各期开始的标志特征该期细胞学特征各期的染色体特征各期发生的变化

1.核分裂——前期(从染色体出现到核膜、核仁消失)标志:

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检测到染色体的"出现".细胞学特征:

核仁、核存在;染色体细长纷乱,不能分辨.变化:

核仁、核膜是一个正消失的变化过程,越来越不清晰;染色体连续地发生由细长向粗短的变化;纺锤丝在本期的后半段开始出现,纺锤体开始形成.染色体:

光镜下为"单线"形态,实际上为双线结构,因为它们已经复制,同一染色体的两条单线间互称姊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由着丝点连接.

一、有丝分裂㈢分裂期

1.核分裂——前期(一条染色体示意图)染色单体姊妹染色单体着丝点

一、有丝分裂㈢分裂期

1.核分裂——中期(从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到着丝点断裂)标志:

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细胞学特征:

核仁核膜完全消失;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变化:

此期短暂,谈不上变化,中期是细胞分裂的分水岭,中期的到来意味着前期的结束,其变化意味着后期的开始.染色体:

染色体在中期达到最为粗短,其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上,同时与两极的两个牵引丝相连.

一、有丝分裂㈢分裂期

中期侧面观中期极面观

1.核分裂——中期纺锤体与纺锤丝:

纺锤体为细胞有丝分裂进行到中期产生的,其形状似纺锤,两极尖而在赤道面最宽.纺锤体由三种纺锤丝构成:

牵引丝的二端分别与着丝点、极点相连;连续丝从一极出发,到达另一极,不与着丝点相连;中间丝(不连续丝)既不与两极相连,亦不与着丝点相连,其主要作用是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一、有丝分裂㈢分裂期

1.核分裂——中期赤道面染色单体连续丝中间丝牵引丝

一、有丝分裂㈢分裂期

1.核分裂——后期(从着丝点断裂到两组染色体到达两极)标志:

着丝点断裂,姊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学特征:

每条染色体的2条姊妹染色单体因着丝点断裂而分开,在牵引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因此,分向两极的两组染色体数目完全相同,且都等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开的染色单体亦称染色体.变化:

在牵引丝的作用下,两组染色体现两极移动.因此,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移动距离近的,也有移动距离远的.

一、有丝分裂㈢分裂期

1.核分裂——后期(示意图)分开的染色体纺锤丝(牵引丝)

一、有丝分裂㈢分裂期

1.核分裂——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至子核形成)标志:

染色体到达两极意味着末期的开始.细胞学特征及变化: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便解除螺旋,逐渐回到染色质状态,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消失";同时核仁、核膜重新形成,新一代细胞核(子核)形成.

一、有丝分裂㈢分裂期

末期

子细胞

末期

2.胞质分裂定义:

胞质分裂几乎与核分裂的末期同步.其过程就是在二个子核之间形成新细胞壁,把一个母细胞分隔成二个子细胞的过程.成膜体形成:

染色本到达两极后,在二个子核之间(赤道面处)形成了一个密集的桶状区域,称为成膜体(桶状体).细胞板及质膜的形成:

电镜下显示,成膜体中有许多含有多糖类物质的小泡,由细胞内向赤道面运动,并在那里聚集,相互融合,释放出许多糖类物质,构成细胞板,将细胞质从中间隔开;同时,小泡的被膜相互融合,在细胞板两侧,形成新的质膜.

一、有丝分裂㈢分裂期

2.胞质分裂细胞壁形成:

在形成细胞板时,成膜体由中央位置逐渐向四周扩展,细胞板也就随着向四周延伸,直至与原来母细胞的侧壁相连拉,完全把母细胞分隔成二个子细胞.这时,细胞板就成为新细胞壁的胞间层的最初部分.细胞壁物质的来源:

电镜观察表明,形成细胞板的小泡主要来自高尔基体,可能部分来自内质网.小泡向着赤道面的运动与成膜体中的微管有关,这些微管垂直于赤道面排列,小泡沿着微管运动,微管起着引导方向的作用.小泡运动的直接动力可能是微丝的收缩.

一、有丝分裂㈢分裂期

2.胞质分裂胞间连丝的产生:

在形成细胞板的过程中,有些原生质细丝连同内质网一起,保留在细胞板中,形成贯穿二个子细胞的胞间连丝.

一、有丝分裂㈢分裂期

一、有丝分裂㈣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核分裂一次,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都与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数目,而且各对应染色体的形态结构、遗传基础完全相同.意义:

分裂后的子细胞之间,及其与母细胞遗传基础完全相同,保证了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潜能,从而保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二、无丝分裂

概念:

分裂过程简单,分裂时核内不出现染色体,分裂过程也无纺锤丝出现,这种分裂方式称无丝分裂.过程:

最常见的是横缢裂,细胞核先延长,然后横向缢缩、变细,最后断裂成二个子核.同时细胞壁也进行同样方式的分裂.发生位置:

胚乳发育过程、形成愈伤组织时、茎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等位置.

三、减数分裂

概述发生位置:

花粉囊内和胚珠珠心组织内.发生时间:

发生于花粉母细胞产生单核花粉粒和胚囊母细胞产生单核胚囊的时候.减数分裂: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经历二个分裂阶段,产生四个或二个(如为二个则为双核)子细胞,子核染色体数目较母细胞减半的分裂方式.

1.第一次分裂:

四个时期,前期变化最为复杂,经历时间最长.①前期Ⅰ:

核内发生复杂的变化,持续时间长,分五个时期:

细线期:

开始标志——染色体出现.特征与有丝分裂前期相似.偶线期:

染色体特征表现为较细线期稍微粗短,但不易区别.变化: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同源染色体:

分别来自于精子和卵,具有相同形态、结构,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两条染色体,互称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复制后的两条互称姊妹染色单体;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间互称非姊妹染色单体.同源的二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后期分开,分别由雌、雄配子携带,性细胞结合时汇合.在每一次"分开"的过程中,都要进行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和同源染色体间的重新组合,使遗传物质发生交换,以增加后代的变异.交换发生于粗线期.

减数分裂

1.第一次分裂—①前期Ⅰ—粗线期:

细胞学特征:

染色体变得更为粗短,分散的比较开,细胞遗传学对染色体形态的研究主要在粗线期进行.变化:

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姊妹染色单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交叉结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为有效交换,姊妹染色单体间为无效交换.偶线期联会后的每一条应为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粗线期又进行交换,出现交叉结,这些在显微镜下都无法分辨,只能示别"单线结构".因为这三个时期,染色单体间和同源染色体间由组蛋白紧密相连,光学显微镜不能分辨.

减数分裂

1.第一次分裂—①前期Ⅰ—双线期:

细胞学特征:

染色体变得更为粗短,相互间分散得更开,看到了双线结构.为什么未看到"四线结构"呢?

染色体特征:

进入双线期后,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排斥而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但因交叉结的连结,使它们不能完全分开,故此时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不完全分开的双线结构.因为只是同源染色体间排斥,而姊妹染色单体间仍然由组蛋白紧密结合,所以仍然不能分辨染色单体.也就不可能看到"四线结构".

减数分裂

1.第一次分裂—①前期Ⅰ终变期:

染色体变得更为粗短,是前期最为粗短的时期.各对染色体间几乎完全分散,可以进行记数.此期同源染色体间进一步排斥,染色体更短缩,交叉结端化,使染色体呈现出"O"字形、"8"字形等形态.前期总结: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粗线期染色单体间进行交换.双线期因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相互排斥而呈现"双线结构".终变期染色体最为粗短,交叉结端化.染色体一直进行着由细变粗、由长变短的变化.核仁核膜逐渐消失(消失过程).纺锤丝开始产生,纺锤体开始形成.

减数分裂

1.第一次分裂②中期Ⅰ:

细胞学特征与有丝分裂相似.不同之处:

有丝分裂中期,移向赤道面的是单条染色体;而减数分裂的中期,移向赤道面的是成对的同源染色体.③后期Ⅰ:

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之处:

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并未分开,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是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因此,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于后期Ⅰ.④末期Ⅰ:

与有丝分裂没多大的区别.所不同的是,所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一半.

末期Ⅰ

后期Ⅰ

中期Ⅰ

减数分裂

2.第二次分裂(分裂Ⅱ)分裂Ⅱ就是第一次分裂两个子细胞各自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不同的是,分裂各期染色体数目只有有丝分裂对应的一半.减数分裂的意义:

第一、保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第二、染色单体的交换和同源染色体的重组使后代产生新的变异.

减数分裂

间歇期

前期Ⅱ

中期Ⅱ

后期Ⅱ

末期Ⅱ

4个子细胞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自学)

一、二、三、植物细胞的生长植物细胞的分化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向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1.植物生长的概念植物生长:

指植物体因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的生长而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植物体高度、体积和重量的增加).细胞生长:

细胞体积、重量的增加,以及细胞内物质的合成和各种细胞器的发育过程即为细胞生长.母细胞分裂恢复到母细胞大小时继续分裂分生组织子细胞生长分化成熟组织行使功能2.植物细胞生长的特点体积的变化、液泡化、物质的积累、细胞器的产生、细胞壁的生长、细胞生长的程度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概念:

植物细胞通过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而造成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即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变化.内部变化:

表现在生理和内部结构上的特化.外部变化:

主要是细胞外部形态的特化.这两个方面的特化,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向一笔方向定转化.所有组织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的分化、组织的形成是生物由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的关键.

三、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向1.平周分裂(切向分裂)

分裂方向:

细胞的分裂方向是指细胞分裂时新细胞壁产生的方向.平周分裂的分裂方向与圆周方向(切线方向)一致,故称平周分裂.新细胞产生(排列)方向:

新细胞产生的方向与分裂方向垂直,因此,平周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沿径向(垂周)方向排列.对器官生长的影响:

因新细胞沿径向方向排列,故可使器官增粗(扩大器官直径).

三、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向2.垂周分裂(径向分裂)

分裂方向:

分裂方向(新壁产生方向)与径向方向一致(与圆周或切线垂直).新细胞产生(排列)方向:

新细胞沿周向(圆周方向)排列.对器官生长的影响:

扩大器官的周长.实际上,器官长粗是直径和周长扩大的配合,也可以说,是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配合的结果.

三、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向3.横向分裂(横向垂周分裂)

分裂方向:

横向分裂实际上是垂周分裂的一种特殊方式.它的分裂方向与器官的横向方向一致,与长轴方向和圆周方向垂直.新细胞产生(排列)方向:

新细胞沿器官长轴方向排列.对器官生长的影响:

使器官伸长(使植物体长高).

三、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向(示意图)

新细胞排列方向垂周分裂细胞分裂方向扩大周长新细胞排列方向平周分裂细胞分裂方向直径增粗新细胞排列方向横向分裂细胞分裂方向器官伸长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主要方式)

生殖的种类

有性生殖:

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第一课时减数分裂

精子的形成过程

1、减数分裂:

对象:

时期:

特点:

结果:

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

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2、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联会

四分体

联会

四分体

jsfl

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

4个精细胞

4个精子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减数分裂

间期:

染色体复制

前期:

联会、四分体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末期:

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前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

染色体在赤道板上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末期:

各形成2个精细胞

变形

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和同源染色体数的数量变化

0

0

0

0

0

N

N

N

N

同源染色体数

0

0

2N

2N

2N

4N

4N

4N

04N

染色单体数

a

2a

2a

2a

2a

4a

4a

4a

2a4a

DNA数N2N

N

N

N

2N

2N

2N

2N

染色体数

末期

后期

中期

前期

末期

后期

中期

前期

间期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比较项目

选择题: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

B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形成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A、第一次分裂中期B、第一次分裂后期C、第二次分裂中期D、第二次分裂后期

D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

B

填空题:

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分析:

(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单体数是(后期的着丝点数是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数是(染色单体数是(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是()

24

48

48

24

48

24

12

作业:

试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同源染色体: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这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两条完全一样的染色单体,由着丝点连在一起.

配对的两个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

四分体: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做一个四分体.(从染色单体的角度考虑)

一个四分体

两个四分体

拓展练习

一、填充题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______次,而染色体复制______次.______的形成都要经过减数分裂.2.______和______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叫做______.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______和______中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2

1

生殖细胞

精子

卵细胞

受精

精子

卵细胞

错对错BBBAC6、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决定性生理因素是().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B、染色体复制和减数分裂;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减数分裂和胚胎发育.

C

减数分裂

4条染色体

8条染色单体

2对

A和B、C和D

2条染色体

容易出错的地方:

1、原始生殖细胞: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不是真正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2、成熟的生殖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是真正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特别应注意的地方:

1、有两次分裂(第一次和第二次).2、第一次分裂中在精原细胞时染色体复制(DNA加倍而染色体不变);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结束时染色体、DNA减半.3、第二次分裂就是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时染色体不再减半而DNA再减半,结果染色体和DNA数目都是精原细胞的一半.4、形成的精细胞需经过变形才形成精子.

第二课时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小结: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一样;有两点区别:

1、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细胞;2、最终只形成1个卵细胞(而精子是形成4个)

注意:

经过受精作用,受精卵(后代)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五、维持物种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的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和同源染色体数的数量变化

0

0

0

0

0

N

N

N

N

同源染色体数

0

0

2N

2N

2N

4N

4N

4N

04N

染色单体数

a

2a

2a

2a

2a

4a

4a

4a

2a4a

DNA数N2N

N

N

N

2N

2N

2N

2N

染色体数

末期

后期

中期

前期

末期

后期

中期

前期

间期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比较项目

精子的形成过程

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无同源染色体)

4个精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无同源染色体)

4个精子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减数分裂

资料简介:

本课件共有14张幻灯片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授课教师:

陈君强说出下列细胞属于减数分裂的哪一个时期,

叫什么名称A与B的关系

A与C的关系

a与a1的关系

a与b1的关系

A和B合称什么(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体)(四分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那么,人和哺乳动物的卵细胞又是在哪里形成的(卵巢)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也有不同.

那么,哪些是相同的,又有什么不同呢1)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

精原细胞间期I:

初级

精母

细胞2)减数第二次分裂(减Ⅱ)次级

精母

细胞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分别移向细胞极.由精细胞变形而成.染色体复制前期I: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I: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I: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I:

染色体数目减半.前期Ⅱ:

非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Ⅱ:

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Ⅱ:

精细胞:

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没有同源染色体.精子:

末期Ⅱ:

形成四个精细胞.1)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

卵原细胞间期I:

初级

卵母

细胞2)减数第二次分裂(减Ⅱ)次级

卵母

细胞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分别移向细胞极.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前期I: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I: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I: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I:

不均等分裂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前期Ⅱ:

非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Ⅱ:

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Ⅱ:

卵细胞:

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没有同源染色体.末期Ⅱ:

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成1个卵细胞+1个极体,

第1极体分裂形成2个相同的极体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比较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一次;

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

经过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少

一半;

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最后形成的精子

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卵原或精原细胞减少一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比较不同点:

是否变形:

场所:

精巢(睾丸)卵巢分裂形式:

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子细胞个数及名称:

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