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688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

语文S版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岳阳楼记》朗诵欣赏,谈话导课: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

范仲淹的故事。

进一步去感悟范仲淹其人其事。

(板书:

范仲淹的故事)

2.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范仲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

此教学环节,让学生欣赏《岳阳楼记》配乐朗诵,既使学生感受到了文章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又让学生对范仲淹产生想去了解的冲动和欲望。

借助配乐朗诵,唤起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期待。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1.让我们通过范仲淹感人至深言行,借助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去领悟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看大屏幕:

2.教师出示学习提示:

快速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想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

他为什么要刻苦读书?

画出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读一读,细细品味后与同桌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了解自学的过程:

默读——思考——画句子——读句子——批注]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一)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

他的哪些言行使你深受感动?

1.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

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1)引导:

这句话是对范仲淹的什么描写?

(行为),从他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范仲淹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钻研学问的精神深受感动)

(2)谁能将这种感动读出来?

2.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引导理解“废寝忘食”:

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文中指范仲淹刻苦读书,非常专心努力。

感悟范仲淹刻苦读书的精神。

]

3.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1)[句子对比训练:

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

他的生活艰苦,每天煮一锅米粥。

(2)引导学生感悟范仲淹的生活的艰苦程度。

4.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

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引导学生从“从凌晨”到“夜半”,从“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等重点词句中感悟范仲淹的读书刻苦、用功。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

5.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1.这段话是对范仲淹的语言的描写。

2.引导学生借助范仲淹的语言来体会他艰苦奋斗,生活俭朴的高尚品德。

(二)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感人至深,那么范仲淹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呢?

1.指名学生汇报: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远大的志向,体现了范仲淹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人生目标。

也道出了范仲淹十分刻苦读书,是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已任的。

]

(1)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板书(爱国爱民)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2.师小结:

范仲淹从政以后,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出示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青山挺拔,江水浩荡,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

这句话不仅仅是本文的结尾,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让我们怀着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来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

也是我设计本环节的理念。

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合作交流中通过重点的句子对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深入感悟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班交流中来。

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参与活动的空间,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在汇报交流过程中,老师引导学习通过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借助重点词语的理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去理解、去体会、去领略、去感悟范仲淹读书的刻苦。

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对重点词语“废寝忘食”、“和衣而眠”等的理解,进而深入感悟范仲淹的发愤苦读。

使一个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三、体会写法:

1.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品质。

让我们再一次聚集于本文的重点语句,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法除了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范仲淹的刻苦读书之外,在写作方法.......发现了什么?

2.师生交流,概括:

(出示写法总结)

(1)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用典型的事例刻画人物的形象。

3.教师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从范仲淹刻苦读书的言行感受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品质,而且文中通过典型的事例使一个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跃然纸上。

今天我们要将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4.课后小练笔: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重点句子的理解,领会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方法。

并且做到学以致用,选取典型的事例,去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不仅总结了文章的写法,又将课堂所学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17体育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4.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1.进行课前预习,读通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找来《爱的教育》这本书读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

为什么?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

(板书课题齐读)

2.学生质疑,师梳理问题。

(问题预设:

体育课上有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节体育课?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书写,要求把字写得正确、美观、规范。

重点指导“膝”“憋”两个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从原因、经过、结果入手简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整体感知。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体育课》。

(板书课题齐读)

(二)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二、顺学而导,深入文本。

(一)解决“体育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自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涅利爬上横木顶上的困难之大。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爬上横木的同学名字以及描述他们爬横木的语句。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3)反复朗读句子,引导学生读有发现。

(4)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和在对比中进行交流体会。

(5)指导朗读。

3.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对涅利的认识。

(1)涅利那么瘦弱,他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

(2)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老师和同学关心、鼓励涅利的语句。

(4)反馈交流。

(5)教师出示描述涅利爬上横木顶这一过程的语句,学生边读边联系上下文体会:

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

(6)学生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自信、自立、努力、坚强、锲而不舍……)

(二)解决“体育课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的问题。

1.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大家是如何赞扬涅利的。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赞扬涅利的句子。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语句夸一夸涅利。

(4)拓展思维:

同学们,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涅利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抒发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读中品词析句,引导体会对涅利母亲的细节描写。

(1)听到这么多赞扬涅利的话语,涅利和他的母亲感受如何呢?

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对涅利母亲细节描写的语句。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为什么“每说出一个字,都让她费了很大的劲儿?

②涅利的母亲怕同学们会怎样?

③为什么涅利的母亲低着头从学校外面走过去,不敢往学校这边看?

(5)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对孩子的爱进行交流汇报。

三、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体育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明白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勇敢、快乐的面对生活。

四、布置作业

1.推荐读《人生更短的东西》和《快乐生活的哲学》两篇文章。

2.写读后感受。

 

18虎口藏宝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瞥见”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⑶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凄课文。

有兴趣的话,分角色演一演。

2.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对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纳塔莉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⑵启迪学生遇事要镇定。

重难点与关键

l.重点:

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2.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3.关键:

品读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2.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教师: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虎口里的宝物是什么吗?

(能够证明两个家伙是间谍的胶卷)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

课文围绕这卷胶卷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栩栩如生琢磨喜出望外疲惫不堪忧心忡忡迷惑不解攥

3.说一说课文围绕这卷胶卷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4.画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并读一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⑵全班读一读。

⑶教师:

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

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

(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重点注意:

“琢、眶、遮、堪、徒”等字。

⑷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栩栩如生”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琢磨:

琢是打磨玉石以成玉器。

琢磨就是仔细考虑,细致思考的意思。

喜出望外: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疲惫不堪:

形容非常疲乏,身体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支撑。

忧心忡忡: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迷惑不解:

指对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

无能为力:

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攥:

用手抓住或抓稳。

3.指名反馈:

课文讲了一件仆么事?

(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

4.教师: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你们是怎么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的?

(指名反馈,教师引导。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

”):

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

”):

陌生人来家里搜查胶卷,纳塔莉巧妙地调包,保护了胶卷。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

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她是个聪明的孩子。

四、初谈人物形象,鼓励深入探究

1.教师指名反馈:

在这紧扣读者心弦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纳塔莉、威廉叔叔、两个间谍;主要人物:

纳塔莉)

2.指名说说纳塔莉留给你的印象。

(学生根据阅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地归纳、总结)

纳塔莉:

机智、勇敢、聪明。

3.教师:

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品质特点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

现在,请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描述纳塔莉言行等方面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出纳塔莉的形象的。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老师的要求深入探究。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的主人公纳塔莉的认识。

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突出纳塔莉的机智、勇敢、聪明的。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删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待在(dāidài)露出(lòulù)塞进(sāisè)胶卷(juǎnjiàn)

不禁(jīnjìn)似的(shìsì)

4.补充词语,并说出前三个词语的意思。

疲惫不()无能()()()()如生若明若()价值连()

喜出()外忧心()()迷惑不()()()得意翻箱倒()

5.看拼音,写词语。

táocítóuyūnmòshēnɡdǎitú

()()()()

zhēyánjìxìnpiējiànyǎnkuànɡ

()()()()

6.比一比,组成词。

胶()徒()琢()瞥()眶()堪()

跤()陡()啄()憋()框()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馈、交流上节课自读的情况,从语句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言行、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l.重点:

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2.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l.听写下列词语。

瞥见陶瓷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歹徒

栩栩如生疲惫不堪价值连城翻箱倒柜无能为力

2.谈话: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姑娘纳塔莉。

作者是怎么将纳塔莉的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读者眼前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品读词句,感悟文法

1.教师: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和小组的学习伙伴一起找了能够体现纳塔莉机智、勇敢、聪明的语句。

那就请各小组的代表把找出来的语句读出来。

(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出示语句。

“纳塔莉一边琢磨着这些字句的意思,一边用手指去摸陶瓷虎的那对眼睛。

“胶卷算什么宝物呢?

”纳塔莉想,“难道威廉叔叔是在同我开玩笑吗?

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

胶卷!

纳塔莉有点儿心虚地在口袋里摸摸。

“原来他们是要找这玩意儿!

为什么呀?

他们肯定不是好人。

我得把胶卷快藏起来!

“还是藏在那只陶瓷虎里最保险,对,应该把胶卷放回那儿!

“纳塔莉关上房门……然后把自己的胶卷塞进口袋。

“纳塔莉竭力把目光避开照相机……她顿时感到一阵头晕。

“纳塔莉点了点头,跟他一起来到过道。

“纳塔莉背对着那个高个子……赶忙把胶卷放进老虎口中。

2.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3.指名反馈:

你们是怎么感受到纳塔莉的机智、勇敢、聪明的?

⑴学生自由选择句子,对自己所选的句予进行品析。

⑵指名提出自己的不同理解或对同学的理解进行补充。

⑶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并抓要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

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师小结:

同学们,纳塔莉小小年纪,面对残暴的敌人居然能够如此的从容,并在危机中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保护了这卷重要的胶卷。

她的聪明、机智令人敬佩呀!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这些语句,再次在读中感受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6.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作者对纳塔莉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7.指名反馈:

以至于当戚廉叔叔知道自己的胶卷并没有被夺走时,他惊呆了!

他为什么会惊呆了呢?

(因为他觉得纳塔莉小小年纪居然能够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把胶卷保存下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8.教师小结:

因此,威廉叔叔连连摇头,高兴地称赞纳塔莉:

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9.指导学生读出威廉叔叔的惊讶和赞叹。

10.拓展思维:

同学们,你们也来夸一夸纳塔莉吧!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角色朗读

1.教师小结:

同学们,纳塔莉的机智、勇敢、聪明的确令人佩服。

我们再一起分角色读一读课文,希望这次能够把纳塔莉的形象读得活灵活现。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纳塔莉是聪明的,她能够在危机中保护好胶卷不仅因为她的机智,还因为她的勇敢和镇定。

老师希望你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保持镇定,冷静地多想一想。

五、布置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他人合作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3.照样子,写词语。

栩栩如生若明若暗生气勃勃

4.多音字组词。

藏cánɡ()差chā()调tiáo()卷juǎn()

zànɡ()chāi()diào()juàn()

5.造句。

一边……一边……:

不是……而是……:

6.写近义词。

遮掩()搜索()竭力()凝视()

平静()琢磨()心虚()栩栩如生()

7.读句子,回答问题。

⑴“去飞机场接您了。

我去不了,我耳朵发炎了。

”纳塔莉答道,心里有点儿迷惑不解。

①解释加点的词语。

迷惑不解--

②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此时的纳塔莉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⑵突然,她看见了自己的照相机,眼睛不禁一亮。

①“亮”在句中的意思是:

②你知道纳塔莉这时想到了什么吗?

8.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9.读句子,思考括号里的问题,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句子的含义。

⑴“纳塔莉,你父母呢?

”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

(威廉叔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情?

⑵突然,她看见了自己的照相机,眼睛不禁一亮。

(纳塔莉这时在想什么?

⑶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

“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威廉高兴地夸奖纳塔莉,但为什么又“连连摇着头”?

 

19*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

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

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板题:

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

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

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

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