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7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中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docx

《高中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docx

高中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

高中:

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

Asfarashumancivilizationisconcerned,Siegbooncesaid,"Theladderofchemicalhumanprogress,andmanymagicalphenomenaarerelatedtochemicalreactions.

(化学教案)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精品文档/文字可改

高中:

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文本)

教材简介:

对人类文明而言,西格博说过“化学人类进步的阶梯”,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二化学科目,学习本教材的学生可以提高自身技能,本文档是按照教材进行修订编写,可以放心的进行教材使用。

  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

  内容和进度:

完成3-1醇酚的教学习题讲评

  第一课时:

醇;

  第二课时:

醇习题讲解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酚习题讲解

  2、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典型代表物,认识各类物质的性质;强化结构决定性质;

  教学重点:

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3、资料准备: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

  4、新课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

  1.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学生已经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在复习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乙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

  【方案ⅰ】复习再现,探究、接受、迁移学习

  复习再现(情景创设):

复习乙醇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乙醇的结构,深入认识羟基官能团。

  探究学习: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首先讨论乙醇和水结构的相似点,进而根据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推测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规律。

然后开展讨论,对比乙醇、水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书写乙醇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乙醇的还原性──乙醇被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的反应,讨论小结实验现象。

  接受学习:

演示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讲解乙醇的消去反应规律;讲解乙醇的取代反应规律;讲解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应规律。

  迁移学习:

根据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规律,推测甲醇、正丙醇、乙二醇、丙三醇与金属钠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可能生成乙烯或乙醚的反应规律,推测2丙醇可能的反应产物;根据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规律,推测1-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推测1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产物。

  小结提高:

分析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变化的基团和不变的基团,归纳反应中“官能团转化”的规律。

  例如,乙醇(ch3—ch2oh)→乙醛(ch3—cho),变化的是—ch2oh→—cho,不变的是ch3—,规律小结:

醇→醛,即r—ch2oh→r—cho。

  【方案ⅱ】资料呈现,探究学习,交流提高

  资料呈现(情景创设):

教师展示有关乙醇的各种学习资料,如乙醇的样品,乙醇的结构模型,乙醇的燃烧、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的实验录像,乙醇消去反应制乙烯的实验录像,探究实验用的实验仪器、药品(如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铜丝、硫酸铜溶液、naoh溶液、锥形瓶、试管、酒精灯等)。

  提示研究问题:

观察记录乙醇的物理性质;为什么乙醇能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产物是什么?

如何检验乙醇催化氧化产物?

人喝酒后,脸红、发热的原因?

(注:

这是因为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刺激人体表面毛细血管引起血管扩张)

  探究学习:

学生分组研究有关学习资料,讨论上述提示问题,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有关结论。

  交流提高:

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探究结论,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并进一步要求学生书写乙醇与钠的反应、消去反应、与氢溴酸的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苯酚的结构和性质

  【方案ⅲ】实验探究,对比思考,总结提高

  情景创设:

用计算机课件展示苯酚的分子结构模型。

  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开展实验探究,了解苯酚的性质。

  对比思考、讨论提高:

  

(1)苯酚、乙醇均有羟基,为什么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反应?

  (原因:

苯酚中苯环使羟基o—h键极性变大,可以部分解离出氢离子而表现出酸性)

  

(2)苯酚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甲苯不能反应,为什么?

  (原因:

羟基使苯环变得活泼,易在邻、对位发生取代反应)

  小结:

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学习迁移:

认识其他酚类,如甲酚的三种结构,推测甲酚可能的性质。

  交流提高:

了解酚类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药皂中加入苯酚消毒,医院消毒用来苏水的主要成分是甲酚肥皂溶液等)。

  二、活动建议

  【实验3-1】

  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加热会出现炭化现象,因此反应生成的乙烯中含有co2、so2等杂质气体。

so2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因此要先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naoh溶液洗气,以除去co2和so2。

为降低炭化程度,减少副反应,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70℃左右,不能过高。

  将反应生成的乙烯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观察到褪色现象后,可更换尖嘴导管,将乙烯点燃,观察乙烯燃烧现象。

  【实验3-2】

  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是k2cr2o7晶体溶于水、再加入稀硫酸配制而成。

实验时建议做空白对比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实验3-3】

  苯酚溶于水形成的浑浊液,实际上是乳浊液,苯酚呈油状,不是沉淀。

因此苯酚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苯酚后不写“↓”。

实验时,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建议使用较大的试管,苯酚用量稍多一些,开始时加入水的量不要太多。

  【实验3-4】

  苯酚溶液一定要较稀,可将配制好的苯酚溶液稀释后使用,否则不易出现沉淀。

溴水量较少时,可能生成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而不沉淀。

因此,溴水浓度一定要大,应选用橙红色的饱和溴水,如果加入少量溴水后不出现沉淀,可继续加入溴水直至出现沉淀。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了解含酚工业废水的危害及含酚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参考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设备①进行的是操作____(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这一步操作所用的仪器是:

____;

  

(2)由设备②进入设备③的物质a是____,由设备③进入设备④的物质b是____;

  (3)在设备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在设备④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产物是____、____和水,可通过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分离产物;

  (5)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____、____。

  参考答案:

(1)萃取;分液漏斗

(2)c6h5ona;nahco3

  (3)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4)caco3、naoh;过滤(5)naoh水溶液、co2

  三、问题交流

  【思考与交流1】

  某些分子(如hf、h2o、nh3等)之间,存在一种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称为“氢键”。

以水分子间的氢键为例,由于氧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且原子半径较小,因此氧原子上有很大的电子云密度,而由于h—o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氧原子,氢原子接近“裸露”的质子,这种氢核由于体积很小,又不带内层电子,不易被其他原子的电子云所排斥,所以它还与另一个分子中的氧原子中的孤对电子产生相互吸引力。

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是氢键,如图3-1所示。

  图3-1水分子中的氢键示意图

  形成氢键的条件是:

要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强的元素(如f、o、n)以共价键结合的氢原子,同时与氢原子相结合的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必须具有孤对电子。

在常见无机分子中,氢键存在于hf、h2o、nh3之间,其特征是f、o、n均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较小,同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电负性强)。

因此电子云密度大,具有较强的给电子能力,是较强的电子给体。

  在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羟基(—oh)、氨基(—nh2)、醛基(—cho)、羧基(—cooh)等官能团的分子之间,也能形成氢键。

因此,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相比,醇具有较高的沸点;同时,这些有机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也可以形成氢键,因此含有这些官能团的低碳原子数的有机分子,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思考与交流2】

  处理反应釜中金属钠的最安全合理的方法是第(3)种方案,向反应釜中慢慢加入乙醇,由于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比水与钠的反应缓和,热效应小,因此是比较安全可行的处理方法。

  【学与问1】

  乙二醇的沸点高于乙醇、1,2,3-丙三醇的沸点高于1,2-丙二醇,1,2-丙二醇的沸点高于1-丙醇,其原因是:

由于羟基数目增多,使得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增多增强。

  【学与问2】

  乙醇在铜催化下,可被氧气氧化成乙醛。

实验方法如下:

  

(1)将铜丝卷成螺旋状,在酒精灯氧化焰中灼烧至红热,将铜丝移出酒精灯焰,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表面有黑色氧化铜的铜丝再次灼烧至红热,迅速插入盛有无水乙醇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铜丝迅速恢复红色,说明氧化铜被还原成铜,反应是放热的。

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可闻到锥形瓶中的液体有不同于乙醇气味的刺激性气味。

如取少量锥形瓶中的液体,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可观察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两个反应合并起来就是

  可以看出,反应前后铜没有变化,因此铜是催化剂。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CANFILLINTHENAME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