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答案1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791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答案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成语答案1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答案16.docx

《成语答案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答案16.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语答案16.docx

成语答案16

成语专题导学案

(1)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C(A项“一文不名”:

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

B项“黄发垂髫”:

黄发,指老年人;垂髫,指儿童。

C项“敬谢不敏”:

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自谦之词,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不能够接手。

D项“明日黄花”:

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2.A(“情不自禁”指感情上不能控制自己,这里应用“不由自主”;“按图索骥”指按照一定的线索寻找事物;“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互不抵触。

“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3.D(A、贬义B、萍水相逢指从没碰面的人相遇C、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4.D(A项“首尾相接”的意思是车船一辆挨一辆地排队,不能指人;B项“掩耳盗铃”有欺骗之意,但欺骗的对象是自己,而广告对象是消费者,显然不合适;C项“具体而微”的意思是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此处用“微不足道”比较合适。

5.C(“肝胆相照”才合乎语境)

课后训练案:

1.C(A语义重复,“芸芸众生”一般泛指众多的平常人,“众多普通的”重复;B“秦晋之好”指两家联姻,不能指两国关系友好;D用词不当,可改为“振聋发聩”)

2.C(长此以往:

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

寸草不留:

连小草都不留下,形容遭到天灾人祸后破坏得非常严重的景象。

令行禁止: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A(B“推托”,借故拒绝。

“推脱”,推卸责任等。

C“粉墨登场”原指化妆好了,上台表演。

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贬义,此处不合语境。

D上行下效,只跟着做坏事。

贬义。

4.C(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强调的是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应该改为“耳熟能详”。

甚嚣尘上,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

可圈可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5.C(A项,怨声载道:

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民众普遍不满。

此处可用“怨天尤人”。

B项,卓尔不群:

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C项,扬汤止沸;从锅中舀起开水再倒回去,想制止水的沸滚。

比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D项,匪夷所思:

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不合语境)

6.C(“毁家纾难”是捐献全部家产来解除国难的意思,句中可改为“家破人亡”)

7.D(“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8.A(“按图索骥”多比喻遵循陈规,拘泥不变;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易于获得。

A句使用了后一个意义。

“莫衷一是”是指意见有分歧,不能碍出一致的结论,B句中“普遍认为”与之相矛盾。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普及的文艺作品,用在C句中属望文生义。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用在D句中属对象不当)

9.B(“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不能用在本句来形容“实现机场净空”的情况。

10.A(临危授命:

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妙手回春:

称赞医生医道高明,一下手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此处用错对象。

望文生义:

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身在曹营心在汉:

比喻身在此方,却心向彼方。

此处应改为“知人知面不知心”)

成语专题导学案

(2)

参考答案:

一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答案:

1、C解析:

A:

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贬义;B:

指振作精神把国家治理好,在此处与对象不符;D:

成语和语境的感情色彩不同。

   

2.B 解析:

A:

把绝无仅有误认为“绝有”,而它的意思是非常少;C:

应为独具匠心;D:

贬义,指什么坏事都干,应为有所作为。

3答案:

B 分析: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

其中“淋漓”指酣畅、尽情;“尽致”指达到极点,无以复加。

“淋漓尽致”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

A句是说古人中有很多刻苦学习的楷模,对青年学生进行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但“汗牛充栋”中的“汗牛”指用牛拉车,牛累得出汗;“充栋”指堆满了屋子。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

C是刊物广告用语。

“洗心革面”也可以说成“革面洗心”,“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

C句指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既不是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

D“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词;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

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

D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4、答案:

A分析:

“薪尽火传”的意思是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

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

适合A句语意。

B项中的“未雨绸缪”的意思与句中语意恰好相反,不适用。

C项中的“信手拈来”是形容词,多形容词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必多寻思,就能写出来。

在句中不可以跟宾语。

D项中“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含贬义,不适用。

5、C【解析 】C项“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多用于极为惊人,极为壮观,极为紧张、险恶,极为伟大的事物引起的感受。

A项“俯拾即是”指一弯腰就能拾到,形容某种东西很多,随处可得。

多用于文章、语言方面,也用于地上可拾取的物。

该句说“名贵宝石很多”,不可能随处可得,应改为“琳琅满目”。

B项“天壤之别”比喻极大的差别,但二者使用前提必须是一褒一贬,李白和杜甫的两种风格都是褒扬对象,与“一褒一贬”的使用前提相矛盾。

D项“忍痛割爱”多形容不情愿舍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该句所说的“运动服”还不属于小张,就无所谓“割爱”。

  

课后训练:

1、D[A项望文生义,“等量齐观”,是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的意思。

应为“异彩纷呈”。

B项张冠李戴,“间不容发”,是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应为“刻不容缓”。

C项褒贬误用,“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D项“喜出望外”的意思是,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2、.A【解析】A项中“光怪陆离”的意思是“光彩奇异,色泽繁杂,形容奇形怪状、各式各样”,用来修饰“现代观念”是可以的。

B句中“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主要用于褒义。

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的事情,显然不能用“雨后春笋”来修饰。

C句中的“有口皆碑”从通常解释的意思看是“比喻人人称赞”,使用“有口皆碑”这个成语还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必须是“特别出众的”,是需要建立“功德丰碑”来长久颂扬的;二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一般是经过较长时间验证的,是被普遍肯定的。

而“机关作风的变化”显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一则这件事情本身远远达不到“建碑”来“歌功颂德”的程度,二则这件事情尚未实现,也不是已经被普遍肯定的事情。

所以这里就不能用“有口皆碑”。

D句中“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停止战斗或停止行动”,而从本句表达的意思看,“几家汽车大厂”实际上还没有开始采取行动(即价格变化的“动作”),当然也就谈不到“停止行动”了;另外“偃旗息鼓”是一种短暂的甚至是瞬间的动作行为,也不可能“一直”  

3、正确答案为D。

A句中“无所不为”指“什么事都干得出”,含贬义,显然在本句中用贬义不合适。

B句的“半斤八两”多用于贬义,这样用感情色彩不适宜,且“半斤八两”表相同,“各有千秋”表不同,前后矛盾。

C句“首当其冲”是指某事物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在这里用这个词显然不恰当。

D项中有“想入非非”一词,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

现在也多用贬义。

实际“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识力所达不到的境界”。

本句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种种天真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不同一般的”“丰富想象力”,还是恰当的。

4、正确答案为D。

A中“望其项背“是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明显不合语境,应为“望尘莫及”,强调“比不上”。

B中“处心积虑”,指费尽心机,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于贬义,不能用来形容一心为公的“厂领导”。

C中“火中取栗”,比喻替别人冒险,白白吃苦而自己得不到好处,显然也不能比喻“消费者”。

  

5.C(A项,“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此处应为“眼花缭乱”。

B项,句中说“罗纳尔多”“去年排名第二”,而“初露头角”比喻刚显示出某种力量或才能,用于此处与句意不符。

C项,“平铺直叙”的意思是说话或写文章时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简单而直接地叙述出来。

D项,“一发不可收 拾” 形容对发生的事情无法掌控,为贬义词)

6.D(A上行下效: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

用于此处属褒贬误用;B人满为患:

因人多造成的困难,强调人多的坏处。

犯“贬词褒用”的错误;C方兴未艾:

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形容事物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

不能用于贬义;D望尘莫及: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7.D(A歌舞升平: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

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

色彩不当;B坐而论道:

泛指空谈大道理,贬义;C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贬义词,这里指反扒队员感情色彩不符;D毁家纾难:

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8.D(A巧舌如簧: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含贬义;B如数家珍:

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一般用于介绍不属于自己的事物,且用于介绍地震灾害情况,感情色彩上不合;C令人侧目侧:

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褒贬使用不当;D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9.D(A趋之若鹜:

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贬义词;B始作俑者: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C附庸风雅: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D不翼而飞:

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10.D(A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

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B首当其冲:

当,承当,承受。

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感情色彩不当。

C耿耿于怀: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多用作贬义。

D龙飞凤舞:

多形容书法笔势有力,舒展活泼;也形容山势蜿蜒雄壮。

成语专题导学案(3)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C(A比喻印象不深刻,指结果;可改为“走马观花”:

粗略地观察事物,指过程。

B轩然大波:

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D疏而不漏:

法网虽宽大,决不漏过一个作恶之人。

2.C(“付诸东流”多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陈陈相因”多比喻沿袭老套办事,没有改革创新精神。

“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做,多指贬义,“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的准则或效法的典范。

3.C(A无所不用其极,指导无处不用尽心力,今多用来指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用出来,比喻坏事做绝。

B应为“骇人听闻”。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非常震惊;危言耸听,故意说些惊人的话,让人听了害怕。

秀色可餐,指女子姿色娟秀可爱,也可以形容山川景色明丽鲜新。

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4.B(A如坐春风:

象坐在春风中间。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B含英咀华:

咀:

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

这里指精华。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C休戚相关休:

欢乐,吉庆;戚:

悲哀,忧愁。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D耳提面命: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5.C(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

责无旁贷:

贷:

推卸。

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训练案

1.A(立地书橱: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心劳日拙:

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

不肖子孙:

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和遗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不能理解为“不孝子孙”。

捧着金饭碗要饭:

有极好的条件不知利用却向别人伸手。

2、A(B“三个臭皮匠”应指多人。

C“蠢蠢欲动”是贬义词。

D可改为“风卷残云”。

3.C(“拉大旗做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

商家此举纯为“欺骗”,不含“吓唬”。

4.D(A.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B.见猎心喜特指一个人旧习难忘,一旦触其所好,便有跃跃欲试之意。

C.连篇累牍是个贬义词,形容文章篇幅冗长,语言罗嗦,内容重复。

D.敬谢不敏,因为没有能力而推辞。

这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

5.B(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6.B(A:

"处心积虑",感情色彩不当,可用"煞费苦心"。

C:

"平铺直叙"指文章平淡无奇,按次序简单叙述。

与上文(内容翔实)和下文(广泛好评)都不搭配。

D."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句中只有失败,没有成功,故该熟语与句意不符。

7.A(A项“大相径庭”:

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B项“筚路蓝缕”的意思是“形容创业的辛苦”,应用“惨淡经营”,原意是下笔之先,极意构思。

后多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

C项“一鸣惊人”的意思是“一叫就使人震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与“一贯的传媒优势”相矛盾。

解题要以“词不离句”为原则,结合语境意仔细辨别。

D项“长此以往”用于将来时态。

8.C(“胳膊拧不过大腿”,比喻弱者斗不过强者。

A项“媲美”指美(或好)的程度差不多,用于褒扬方面。

B项“一孔之见”指从一个小洞所见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自谦之词,不宜用于对别人的看法表示褒扬。

D项“两袖清风”形容为官清廉,不能用于一般人的清贫。

9.C(独出心裁:

原指诗文的构思、安排等有独到的地方。

也指独自想出一套办法来。

形容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风光霁月:

雨过天晴时明净的景象。

比喻人品高尚,胸怀开阔。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很多。

妙语连珠:

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10.B(敲山震虎:

指制造攻击的声势,使隐蔽的对方惊恐害怕。

苦心孤指:

指刻苦用心地钻研探求,到达独创的程度。

作壁上观:

比喻置身事外,采取旁观态度。

不登大雅之堂:

指粗俗的作品或物品,不能陈放到文雅高贵的地方,多用于自谦)

成语专题导学案(4)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C(A瓜田李下: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不合语境;B釜底抽薪: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和前面“从根本上”重复。

不合语境;C颐养天年:

指保养年寿。

符合语境;D自顾不暇:

光顾自己还来不及。

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目不暇接”。

2.C(A漫无边际:

漫,原义是水过满而向外流;边际,边缘,界限。

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

也指谈话或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用它形容史料,不合语境,应换成“浩如烟海”; B闲言碎语:

①与正事无关的话;②没有根据的话,闲话。

长辈对“父亲乔明志”的讲述不是与正事无关或没根据的,“闲言碎语”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换成“片言只语”;C洋洋洒洒:

形容讲话或文章篇幅长,明白流畅,颇有气势。

符合语境;D指日可待:

指(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

D项说的是碳排放过量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C(A耳濡目染:

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不合语境,应为“耳熟能详”;B蔚然成风:

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与“热情”搭配不当;C罚不当罪:

罚,处罚;当,相当,相称。

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用在此句恰当;D兵不血刃: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迹。

形容没有交锋就取得胜利。

与句中“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语境不符。

4.C(A不期而遇:

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期,约定。

与句中“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语境矛盾;B不绝如缕:

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

也形容局面危急。

与“热闹非凡”情境不协调;C浑然天成: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用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用在此句恰当;D姑妄言之:

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与谈论别人的语境不符。

5.C(A别无二致:

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

但是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和哪个一致?

不合语境;B等量齐观:

等,同等。

量,衡量,估量。

齐,一齐,同样。

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而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别了。

不合语境;C扬汤止沸:

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合语境;D高抬贵手:

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与句意不符。

课后训练:

1、【答案】选C。

(A中的“忍无可忍”指要忍受的没法忍受。

它表达主观上想要忍受却实在是忍不住了。

往往用于指人的情绪方面。

此处指疼痛,不能搭配。

B釜底抽薪: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D九牛一毛指数量很少,不能指作用很小。

2、【答案】B。

(A项“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与“首先、首要”语义重复。

C项“俯拾即是”指一弯腰就能拾到,形容某种东西很多,随处可得。

多用于文章、语言方面,也用于地上可拾取的物。

该句说“名贵宝石很多”,不可能随处可得,应改为“琳琅满目”D项“忍痛割爱”多形容不情愿舍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该句所说的“运动服”还不属于小张,就无所谓“割爱”)

3、【答案】D(A项“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本身结构是个被动式,意为“让内行人见笑”,与语境中“被人”一词重复。

B项“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成语中已含有“自然”一义,与前面“自然的”构成重复。

C项“接踵而至”的“至”表示“到来”,与下文“闯进来”造成语意重复。

4、【解析】A项,“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B项,“如坐春风”用以比喻与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D项,“言不由衷”是说话无诚挚之意,不能用于表达能力,此处可改为“词不达意”。

【答案】C

5、解析 C项,“按图索骥”指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A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B项,“妍媸毕露”指美丽和丑陋都显现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D项,“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C

6、答案 D解析 D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A项,“谆谆告诫”指恳切耐心地劝告,用于平级平辈间的告诫,语气较温和,不具有强制性。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B项,“承上启下”指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C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7、解析 A项,“探骊得珠”指做文章扣紧主题,抓住要领。

B项,“耳鬓厮磨”指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小儿女)。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C项,“扬汤止沸”指把锅里烧的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处不合语境。

D项,“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A

8、解析 A项,“不伦不类”指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

B项,“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该句中没有提到险恶的背景,相反是“平稳上升”。

此处不合语境。

C项,“别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新颖。

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D项,“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此处不合语境。

9、解析 D项,“乐不可支”指乐得都支撑不住了,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A项,“既而”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

此处重在“发展”,“成熟”在先,“应用”在后,故应用“继而”。

B项,“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贬义词。

此处不合语境,可换用“添砖加瓦”。

C项,“出台”指(政策、措施等)公布或予以实施。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答案 D

10、解析 A项,“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B项,“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只是形状或规模较小,此处应改为“具体细致”。

C项,“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泰然处之。

此处应改为“随遇而安”。

D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应改为“鱼目混珠”,指拿假的充当真的。

答案 A

成语专题导学案(5)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如数家珍:

数:

点数。

家珍:

家藏的珍宝。

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

吃。

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

,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2.答案:

D

解析: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因为骆驼本来就比马大很多,即使这个骆驼是饿死瘦死的,骨架子还在那儿,还是比马要大。

引申为在一方面有特别特长的人,即使在这方面突然到了穷困的地步,也比一些在这方面刚出炉的人强,主要是指经济上的象征。

弥漫:

①充满;到处都是:

烟雾弥漫|黄沙弥漫的山野。

②漫远:

路途弥漫。

即时:

立即。

方兴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3.B【解析】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多,使用对象有误。

4.【答案】D

【解析】A项捉摸应为“琢磨”,“捉摸”侧重“猜测”“预料”,“琢磨”则是“反复思考”;B项“同日而语”主要指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比较,多用于否定。

C中“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

5.【答案】B

【解析】从善如流:

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好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

八字还没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任凭:

听凭;无论,不管;即使。

丰姿绰约:

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6.【答案】D

【解析】秀色可餐:

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A项,不情之请:

指不合情理的请求,提出请求时用的客套语,是一个自谦之词,不应用在别人身上。

B“拍手称快”多用于仇恨得到消除;C“炙手可热”用于说权势很盛;

7.【答案】D【解析】A.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

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倚马可待”意思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

特指人的文思敏捷,不用来形容做事。

C:

“江河日下”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

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一般用于事物的比喻。

例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8.【答案】C

【解析】A滴水穿石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

不能用来形容不好的事情。

B没齿难忘一般用于形容对别人的恩情或关怀终生不能忘记。

与暴行不相符。

C陈相因陈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

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创造和革新。

D各行其是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

各行其是与形成合力正好相反。

9.【答案】.A【解析】B.倚马可待:

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

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C.目无全牛:

形容技艺的纯熟。

D.侧目而视侧:

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

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易误解为鄙视的看着。

10.【答案】A【解析】(沙里淘金:

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B孺子可教:

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C春意阑珊:

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

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D“当务之急”是指当前急切应做的事,与前面的“眼下”重复。

11.【答案】D【解析】沸反盈天:

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为所欲为:

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

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