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800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6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docx

统编版五年级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精品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人教(部编版)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交流所了解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

2.选择身边的事物,说明其特征。

3.了解散文与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试着将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改写成说明文。

重点难点:

1.试着用多种方法说明某一事物。

2.体会散文和说明文的不同之处。

课时安排:

2课时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一)

1.结合所学课文了解说明文。

2.学会观察事物,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1.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文体知识。

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课本上的电视塔。

一、交流平台

1.学生阅读课本文字,教师导入交流内容。

导语:

学习了本单元的两篇课文,我们对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松鼠的漂亮、乖巧和驯良也有了一定的感受。

而我们之所以能有这些收获,得归功于这两篇课文都是一种共同的文体——说明文。

现在让我们通过对这两篇课文的探讨、交流,进一步明确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吧。

2.教师明示说明文的知识,学生齐读、记忆、交流。

预设:

说明文是一种较常见的文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教师有必要对说明文的概念、类别及特点进行讲解。

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问答的方式对说明文的知识进行总结。

交流示例:

师: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和《松鼠》,我们知道了一些有关太阳和松鼠的知识,这两篇文章就是说明文。

哪位同学能总结自己的学习感受,说一说什么是说明文呢?

生:

在学习《太阳》这一课时,我了解到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准确,说明他学习时很用心。

那么谁能来说一说说明文分为哪几类。

生: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师:

这位同学的学习方法很不错,那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事物说明文吗?

生: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即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做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师:

那同学们认为本单元的两篇说明文都是事物说明文吗?

生:

是的。

教师小结: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

说明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较广,它最大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这种知识,或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所得,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为了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

3.教师出示本单元课文里的一些句段,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说明方法及其运用。

过渡:

刚刚我们弄明白了说明文的概念和类别,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我们在说明某事物时,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需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

我们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看一看这些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交流讨论。

1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②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学生讨论后明确:

这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太阳距离地球远和表面温度高的特点。

①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②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讨论后明确:

这两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学生讨论后明确: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的表面温度高和松鼠乖巧的特点。

教师小结:

说明方法

作用

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作比较

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列数字

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打比方

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注意事项:

(1)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所选用的数字一定要真实准确,有科学依据。

(2)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要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进行比较。

二、初试身手

(一)

1.教师出示电视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要说明的事物。

过渡: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知道它有很强的实用性,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到。

我们也可以试着来写一写说明文。

当然,练习片段式的事物介绍是最初的方式,我们应该很快就能掌握。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分小组探讨交流,然后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2.学生观察,分小组搜集资料,探讨交流。

预设:

图片展示的是建筑物,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类似的图片时,重点在注意其直观呈现出来的外形特点,还可以思考其功能。

只有做到认真观察、全面思考,才能将该建筑的特征说明得准确、生动。

明确:

事物名称——电视塔;规模——塔高约368米,大约有120层楼那么高;外形——像一个待发射的火箭;功用——承担无线电视发射业务、旅游观光等。

3.出示教材中的文字,引导学生分析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这座电视塔高368米,大约有120层楼那么高。

它的外形像一个待发射的火箭。

明确:

给出电视塔的高度368米,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将电视塔的高度和120层楼进行对比,这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说电视塔像待发射的火箭,这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给出要介绍的事物,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文具盒卢沟桥黄鹤楼

5.同桌交流,并进行写话练习。

6.交流展示,集体评议。

示例:

这个淡蓝色的文具盒是用铁皮做成的,有正反两层,长约23厘米,宽约8厘米,高约4厘米。

它的身上印着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图案,漂亮极了。

卢沟桥坐落在北京西南部,是一座有着久远历史的古桥。

它横跨在永定河上,桥长266.5米,桥面宽9.3米,为花岗岩所砌成。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楼高5层,总高度为51.4米。

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三、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首先回顾了本单元两篇课文的一些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尤其对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试写了片段式的事物介绍。

在对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观察和探讨交流中,同学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地运用各种方法去搜集资料信息、整理交流,还运用了各种说明方法,按一定顺序介绍了这一事物。

相信同学们又收获了不少!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初试身手

(二)

将课文《白鹭》改写成说明性文章。

比较散文和说明文语言的不同点,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教师出示课件,显示“初试身手”第二题中的要求,引导学生弄清改写要求。

过渡:

通过对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学习,再加上上节课上的知识积累,我们对说明文(尤其是其说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说明文和其他文体相较而言的一大不同之处,便是其语言的特点。

同学们还记得曾学过的课文《白鹭》吗?

这是一篇短小精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如果我们将其改写成说明文,再比较一下,就能体会两种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从而对说明文这一文体有进一步的认识。

2.回顾课文《白鹭》,点评写法。

预设:

引导学生从文体、写法、语言特点三个方面回顾课文《白鹭》,进一步体会散文语言优美的特点。

示例:

师:

同学们对我们这一学期的第一篇课文《白鹭》是否印象深刻呢?

生:

是的。

这篇文章写得很美,它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师:

在你们的印象中,郭沫若笔下的白鹭有什么特点呢?

生:

在作者的笔下,白鹭色彩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它就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

作者是如何表现白鹭如诗一样的美的?

生: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多处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这些修辞手法从多个角度将白鹭的优美形象展示了出来。

生:

作者还在文中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衬托,凸显白鹭的一切都美得很适宜。

生:

作者笔下的语言本身就很优美,大量运用形容词使得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一幅画。

师:

是的,正因为如此,这篇文章才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这也正是散文的魅力所在。

3.学生朗读,小组讨论,交流后进行片段改写。

过渡:

阅读了郭沫若的散文《白鹭》,我们被白鹭如诗一般的美所倾倒。

但假如我们向一位不熟悉白鹭这种鸟的人介绍白鹭,这篇散文就显得不太合适了。

我们能不能将这篇优美的散文改写成一篇说明性文章,让他人读了之后,对白鹭这种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呢?

同学们先认真读一读课文,再试着改写吧!

(1)改写白鹭的外形。

预设:

散文主要展现了白鹭的优美姿态,即其外形特点,那么白鹭的外形便是本次改写的重点。

如何将白鹭的外形介绍清楚呢?

教师可立足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将生动的语言改写成通俗易懂的语言。

①学生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能表现白鹭外形特点的句子。

(应特别留意文中描写形状、颜色的词句。

②将画出来的句子改换说法,去掉多余的修饰词语,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白鹭的图片重新组织语言,适当添加说明性的语言。

③学生展示改写的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评价的要点是语言简练、准确,能说明白鹭的外形特点。

④评价后,教师引导学生借鉴其他学生的思路,修改自己改写的片段。

(2)补充资料,完善内容。

预设:

要想人们对白鹭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只说明白鹭的外形肯定不够。

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更多有关白鹭的知识,经整理后加入所写的片段中。

(学生可从白鹭的分布、生活习性等方面搜集资料。

(3)整合资料,按一定的条理顺序连缀成文。

(4)教师展示优秀片段,学生对照原文阅读比较感悟。

改写示例:

白鹭,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国、俄罗斯、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

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白鹭外形精美,和白鹤、朱鹭和苍鹭比起来,它更显得小巧玲珑,惹人喜爱。

白鹭的整个身体呈流线型,身高60厘米左右。

蓑毛雪白,长长的喙是铁色的,那细细长长的脚是青色的,各样搭配都恰到好处。

4.读一读自己改写的说明文和原文,比较一下两种文体有什么不同。

明确:

表格呈现。

文体

目的

方式

语言特色

原文

诗情画意的散文

赞美事物,抒发情感

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排比、夸张等

精练、清新淡雅,抒情色彩浓

改写后

说明文

介绍事物,说明知识

说明方法:

作比较、列数字等

准确、简洁、有条理

5.课堂总结。

小结:

这节课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作文课。

通过比较、改写,让同学们进一步对说明文这种文体进行感知和认识,为下一步的习作训练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节课的另一大收获是培养学生对材料筛选、整合、合理运用的能力。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以读写例话的形式梳理、总结了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不仅点明了说明性文章的作用,而且结合了精读课文中的例子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明确了说明文的特点。

回顾《太阳》中有关温度高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运用“列数字”“作比较”这样的说明方法后,可以将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松鼠》一课中作者正是抓住了松鼠尾巴的鲜明特点进行了细致描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篇精读课文对事物的描述都是十分准确、清楚、富有条理,同时读者也能感受到不同风格的语言魅力。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次练笔。

“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要求“尝试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侧重训练学生能够结合事物的特点,找到合适的说明方法进行尝试。

教材中配有的电视塔示意图和文字描写,正是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打比方”这三种方法将电视塔的外形特点说得具体形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说明方法”的妙处;将散文《白鹭》中描写白鹭外形特点的内容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侧重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体的不同表达效果,更深入地感知说明性文章的表达特点,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说明文性文章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有阅读说明书,翻看工具书的经历。

并且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说明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能够找到文中使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并能感知其准确清楚、形象生动的表达特点。

但要学生自己尝试去写一篇说明文,还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所以“初试身手”部分可以只要求学生围绕事物的某一特征写一两段话,然后引导学生谈一谈如何恰当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怎样写更清楚、更具体,为单元习作打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2.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3.试着将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四、教学重难点

  1.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2.试着将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五、课时安排

  1-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分享心得,聚焦方法。

  1.教师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了《太阳》一课之后,我们动笔写了“说明一种事物”(“初试身手”第一题)。

请结合你的动笔经验说一说:

怎样恰当地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

  

(1)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就要确保数字的准确性。

我在写自己的自行车之前就用皮尺测量了一下长度,用秤称重了自行车的重量。

  

(2)作比较的话,所对比的事物一定要比所写的事物简单通俗,让人一下子就能明白。

比如介绍电视塔高368米,我可能没有直观的感受,但一说相当于120层楼那么高,我马上就能感受到它的高大了。

  (3)打比方可不是单纯的写比喻句,一定要符合事物的特点,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打比方才能让人清楚明白。

  2.制定标准,小组互评。

  教师引导:

听了刚才同学们谈的内容,老师觉得大家都初步理解和掌握了说明方法。

接下来,请大家按照下面的评价标准,在小组内互评小练笔。

  

(1)说清楚了所介绍的事物的特点,得一颗星。

  

(2)运用了一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其特点,得两颗星。

  (3)运用了两种及以上说明方法来说明,得三颗星。

  3.尝试第一次修改。

  小组合作,修改练笔。

  

(二)“交流平台”,获得启发。

  1.教师引导:

说明性文章要以说清楚、说明白为核心目标,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说明方法和表达的风格。

请同学们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一说,你对“说明文”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修改自己的小练笔又有哪些启发?

  预设:

  

(1)我知道了说明方法就是说明性文章为了说明事物的特点所采用的方法。

“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些都是说明方法。

  

(2)“列数字”可以更准确地知道数据,但简单的罗列数字并不容易理解,还可以结合恰当地“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比如“太阳表面的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这句的“列数字”和“作比较”,让学生再比较中具体直观地感知。

在我的小练笔里如果多用一些说明方法,会让读者更容易明白我写的内容。

  (3)原来说明文也可以轻松有趣哦,并不都是像“说明书”“宣传资料”那么平淡无味,我的小练笔的语言风格也可以写成这样生动有趣的。

  小结:

通过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我发现同学们不仅对说明文的理解更深刻了,而且对自己的小练笔也有了很多新的思考。

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思考,再次修改你的小练笔吧,相信通过这次的修改,你的小练笔一定会让人更满意。

  2.尝试第二次修改。

  

(1)小组合作,共同交流。

  教师引导:

这次修改,请同学们关注:

列数字的数据是否准确,作比较之后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打比方和举例子之后能否让人更清楚明白?

如果有需要调整、修改的地方,请你帮他写一写。

  

(2)第二次修改。

  (三)明确要求,改写《白鹭》。

  1.回顾课文,明确写作对象。

  教师引导:

回顾《白鹭》第2-5自然段,思考:

作者是从白鹭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预设:

作者是从白鹭身体的颜色、身段、羽毛、喙、脚等方面进行描写的。

  2.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把《白鹭》的外形改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你打算怎么写?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

  

(1)我会抓住白鹭外形的特点来写。

  小结:

在我们明确写作对象之后,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才能把说明对象说清楚、写具体。

板书(说明内容抓住事物特点)

  

(2)把散文中一些修辞转换成说明方法。

如把比喻句改写成打比方的句子,将与其他动物作对比的部分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小结:

说明方法的使用也很重要,通过转换的形式,把描写性的语言转换成说明性的文字。

板书(说明方法列数字……)

  (3)我需要搜集更多有关白鹭的资料,对白鹭有进一步准确地了解。

  小结:

查找资料不仅能丰富你的说明文,而且能让大家对说明对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4)对于“白鹭”来说,本来就是一种可爱、活泼的鸟类,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这样也能更吸引读者。

  小结:

是的,生动的语言有巨大的吸引力。

如果你擅长平实的语言风格,也是可以把白鹭的特点说清楚,讲明白的。

板书(语言风格平实、活泼)

  教师引导: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动动笔,把《白鹭》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吧。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笔完成。

  (四)展示改写,师生共评。

  1.引导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性文章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你的改写说明白了吗?

  2.学生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议,针对问题给出具体指导。

  预设:

  

(1)恰当地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

  的?

使用不够恰当的学生,让大家讨论一下问题出在哪?

  

(2)有些同学直接摘录了资料里面的文字,引用的部分是否合适呢?

怎样合理地使用搜集的资料?

  (3)表达是否有条理:

描写时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

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从点到面等。

  3.对比阅读,体会不同。

  

(1)默读自己改写的片段和《白鹭》第2~5自然段,小组交流感受:

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

说说理由。

  

(2)师生交流,共同总结。

两者之间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侧重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

具体要选择哪一种表达方式,要结合生活的需要进行选择。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建议

  1.预习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勾画批注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

  2.拓展阅读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梁实秋的《鸟》等说明性文章。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1.了解说明性文章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

3.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4.将《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两种文体的不同。

5.分析两篇“习作例文”的内容和特点,学会做批注。

●重点

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

2.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难点

将《白鹭》这篇散文改写成说明性文章,体会两种文体的不同。

1.本次“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教学,要紧密联系本组教材中的两篇课文,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要与课文内容相联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依托。

如教学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时,每一个特点都要与课文内容相联系。

2.教学本次“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要力求讲练结合,学以致用。

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要有相应的训练。

方式、内容可以不同,但必须体现训练的意识。

3.要充分调动学生,相信学生,让他们自感自悟,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说明性文章的基本特点。

2.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

3.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一、回顾本单元内容,导入本课的学习。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分别是(生回答):

《太阳》《松鼠》。

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

这两篇课文分别介绍了太阳和松鼠的特点,并且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

从文体这个角度讲,它们属于说明性文章。

那么,什么是说明性文章呢?

如何阅读说明性文章呢?

下面我们学习一下“交流平台”的内容,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相关知识。

(教师板书:

交流平台——说明性文章的表达特点。

这样导课,有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对新知识的自然引出,这就做到了由旧知到新知,新旧联系,温故知新,自然引出本课的学习任务,非常简洁实用。

二、学习“交流平台”。

1.什么是说明性文章呢。

(1)学生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讨论什么是说明性文章。

(2)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说明性文章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范围、类别、来历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2.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是什么?

(1)课件出示:

《太阳》和《松鼠》两课的说明对象分别是什么?

(太阳和松鼠)

生回答。

师:

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之一是:

首先要有明确的说明对象,所介绍的事物或者事理就是它的说明对象。

(2)课件出示:

《太阳》和《松鼠》两课说明对象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太阳:

远、大、热。

松鼠:

漂亮、驯良、乖巧。

生回答。

师:

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之二是:

为了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通俗易懂,往往会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3)课件出示:

《太阳》和《松鼠》两课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

生回答。

师:

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之三是:

为了清楚地了解事物,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

教师补充强调:

有时候,直接描述也是一种重要的说明方法,它能使事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如《松鼠》中对松鼠外形的描写,能把松鼠小巧可爱的特点表现得鲜明突出。

(4)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有的文章语言平实,有的文章语言生动,不管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课件出示:

《太阳》和《松鼠》两课的语言分别属于哪种风格?

(《太阳》:

语言平实,《松鼠》:

语言生动)

生讨论、交流。

(5)说明性文章的写作顺序有哪些?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常用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四周到中心、由左到右等)、逻辑顺序。

(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主要到次要等)

3.如何阅读说明文。

阅读一篇说明文,需要获取哪些知识?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

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找到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文章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本环节紧扣教材内容,既有理论和概念的学习,更有实际例子做实证,使得理论性的内容不抽象、不枯燥,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内涵。

适当拓展,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说明性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三、试着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身边的一种事物。

1.明确说明对象。

你要介绍什么事物?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学生确定自己要介绍的对象。

2.确定说明对象的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说明对象来确定它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