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878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

《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先秦文学第二讲.docx

先秦文学第二讲

中国文学最早的源头—上古歌谣原始神话

第二讲上古文学

v上古文学的诞生

v上古,在此並不是一个严谨的時間概念。

大致指原始部落時期。

v一部分是口頭文學,如詩歌和神話

v另一部分是甲骨文和金文。

v第一节上古歌谣

v一、文学艺术的起源

v1.起源于神话

v2.起源于宗教(巫术)

v3.起源于模仿

v4.游戏说

v5.心灵表现说(情感说):

v6.基因突变说

v7.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马克思主义文艺)

v①劳动是艺术发生的前提:

vA.劳动,促进了人体器官的成熟,特别是锻炼了人的双手的协调和大脑的发达,为思想和语言交流,准备了生理条件。

vB.劳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感受,给人们提供了交流的物质基础及保障。

v②劳动是艺术的直接起源

v③艺术是劳动的延伸:

v“原始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本是一种生产行为的重演,或者说是劳动过程的回忆,也可以说是生产意识的延续和生活欲望的扩大。

v④劳动决定了原始文学的特点:

诗、乐、舞三位一体。

v劳动呼声、劳动动作、劳动音响是在劳动进行中自然形成的有着共同节奏的“结合体”。

v1、劳动歌谣。

v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弹歌》,是现存上古歌谣中一首最典型的劳动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v2、祭祀歌谣。

v《伊耆氏蜡辞》: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这是一首祷祝丰收腊祭百神时的咒语式祭歌;

v《神北行》:

“神,北行!

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这是首驱逐旱神魃(ba)的咒语祭歌。

v3、图腾歌谣。

这类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

v商氏族的始祖契为玄鸟所生的神话,《诗经·商颂·玄鸟》、《史记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v4、婚恋歌谣。

v《屯·六二》:

“屯(zhun)如,邅(zhan)如;乘马,班如(盘旋不进);匪寇,婚媾。

”这是写野蛮抢婚的诗,反映了上古确实存在过的抢夺婚习俗。

v最有名的是被誉为我国文学史上最古老情歌的《候人歌》。

v《周易·归妹·上六》:

“女承筐,无实;士刲(kui)羊,无血。

”这首诗虽仅十字,但它却是一首美丽的牧场情歌。

v5、战争歌谣。

战争是上古社会各部族生存和扩大领土的第一手段,其时的歌谣也记录了当时战争的各种情况。

如《周易·中孚·六二》:

“得敌。

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诗是写战争结束胜利归来情景的。

v再如《周易·同人》爻辞经整理后为:

“同人于门,同人于宗。

伏戎(军队)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乘其墉(城墙),弗克敌。

同人先呺啕而后笑。

同人于郊。

”此诗记录了一次完整的战斗过程。

原始歌谣的特征

v1、产生于生产劳动;

v2、集体口头创作;

v3、语言质朴,节奏短促,以二言为主;

v4、诗乐舞相结合的综合性特征。

第二节上古神话

v引言什么是神话

v神话一词源出希腊语,意思是“关于神祗和英雄的传说和故事。

”英语“myth”

v《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中“神话”条:

v神话:

生活在原始公社时期的人们,通过他们的原始思维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语言艺术创作。

v神话主要是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用幻想的形式,并按照自己的心理和愿望,对自然和社会潜在的力量所进行的描摹,解释与转述的故事,简言之神话就是关于神的超凡行为的故事。

v神话:

是各个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从远古时代起,就在原始思维的基础上,将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不自觉地形象化、人格化,从而集体创造、代代相乘的一种以超自然神灵为主角的神圣故事。

v其一:

原始性。

v其二,集体性。

v其三,历史性。

v其四,神奇性。

v二、国家、民族、地域的分类

v古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希伯来神话

v1、自然性神话:

v生物神话(动物、植物);

v地理神话(山岭、河海、矿物、火山、地震);

v气象神话(风、云、雨、雷电、霜雪)

v天文神话(太阳、月亮、日月食、三光、霓虹、岁时)

v宇宙神话(创世、天庭、大地、四方、幽都)

v2、自然社会性神话:

v生产神话(工具神话、经营神话、复合生产神话)

v除害神话(剪除凶恶动物神话、天火、防风、御寒、斗石、治水、抗旱、医病、搏雷、镇鬼、扫魔、修天补地、其他神害)

v3、社会性神话:

v人类诞生神话(初生神话、再生神话、人类生理特征神话、复合人类诞生神话)

v婚恋神话

v文化神话(文艺、巫觋科技、文字、体育、才智、风习、礼制、命运)

v群体神话(民族、村镇、争斗、战争)

v4、综合性神话

v(三)母题分类法

v美国的汤普森1932年《民间文学母题索引》

v母题一词,来自于对英文“motif”的音译,其词根为“moti”,意为运动、能动的意思。

v“motif”在英文中有三个意义:

1.它是某种事物(特别是艺术作品)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2。

它是一种独特的或重复出现的模式或颜色;3、它是一个具有独特性格的最小音乐结构。

v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的最小元素,它具有在传统中延续与复制的能力;它的数量是有限的,但通过重新的组合,可以构成无限的文本。

v作为民间叙事文学作品内容的最小元素,母题可以是一个物体(魔笛、石磨),也可以是一种观念,既可以是一种行为(偷窥),也可以是一个形象(巨人、魔鬼);它还可以是一种奇异的动植物(飞马、会说话的树),或者是一种类型的人物(骗子),或者是一个情节单位(难题求婚)。

v禁忌:

看的禁忌。

在很多神话故事里都有这样的母题,事先约定或者规定在多长时间不允许看,如果违反约定,就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者出现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v魔法:

变形,人变为动物。

v世界性的灾难:

洪水

v神奇的怀孕:

v《史记·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v《艺文类聚》:

附宝见大雷电而孕黄帝

v《尚书·中侯》:

女嬉吞薏苡而孕大禹

v《诗经·大雅·生民》:

姜嫄践巨人足迹而孕后稷

v肉卵生人:

v后稷生于肉卵;朝鲜始祖朱蒙生于肉卵。

v徐国开国国君徐偃生于肉卵:

“徐君宫人妊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于水滨,孤独母有犬名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归母,母覆暖之,遂成小儿,生而偃,故以为名。

宫人闻之,乃更录取。

长袭为徐君。

”(张华《博物志》)

v弃儿母题

v最早出现在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v我是阿卡德强大的萨尔贡王,我母亲是一个穷人,我不知道父亲是谁。

我母亲很贫苦,她秘密生了我,把我放在一个芦苇编织成的篮子,把我抛在河里,河水没有淹死我,河水把我漂走,把我带给了灌溉者阿基。

阿基把我抚养到童年,使我成了园丁。

v肿脚的俄狄浦斯的故事

v一、神话产生的原因分析

v神话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v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

思维方式简单幼稚,处于人类儿童时期的思维阶段。

v神话产生的思想基础:

v1、“泛灵论”

v2、图腾崇拜

v图腾的产生具有标志性意义:

vA、意味着一个个氏族组织的诞生。

vB、图腾作为自然物,又表明“万物有灵”时代物我不分的交感式思维特点(人和物之间会产生一种心灵感应)。

vC、人类远不了解生育之谜。

v“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女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史记·殷本纪》)

v二、中国上古神话的分类

v

(一)、创世神话

v1、天地生成:

《盘古开天辟地》p35,关于宇宙起源的卵生神话,南方神话的开辟神(国内外学术界对此持怀疑态度)

v2、人类起源《女娲补天》(P36)《女娲造人》(P36),关于人类自身起源,北方神话的开辟神

v《太平御览》卷七十八所引汉应劭著《风俗通》说:

v“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v中国神话的厚生爱民意识。

v女娲在后代记述中还成为兄妹婚的当事人和繁衍人类的始祖。

v唐代陈冗《独异志》

v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氏。

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

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

“天若谴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

”于烟即合。

其妹即来就兄。

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

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v关于人类起源神话根据其生成方式可分为自然生人、动物生人、诸神造人三种类型。

v

(二)、自然神话

v射日神话

v射日神话的寓意:

v一是农业上抗旱的需要。

二是政治上的统一。

v洪水神话

v英雄神话

v鲧禹治水(P37)、后羿射日

v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于羽郊。

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經·海內西經)

v不屈抗争: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抗争

v《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v《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v刑天抗争: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

“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因此,刑天常被后人称颂为不屈的英雄。

陶渊明曾作《读山海经》诗: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v(四)、战争神话

v氏族争斗:

炎黄之争、黄帝杀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

v炎帝与黄帝之战《史记·五帝本纪》:

v“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v,《山海经·大荒北经》: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

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v蚩尤与炎帝有族裔的关系。

《路史·蚩尤传》说:

“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炎帝与蚩尤均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同属农耕部浇联盟。

炎帝部落为神农氏族之直系后裔,仰成于其先祖神农氏发明耒耜功绩之余烈,得以居逐耕部落联盟之首,蚩尤是九黎族族长。

v中国四大神话:

v《女娲补天》

v《后羿射日》

v《大禹治水》

v《夸父追日》

v三、中国神话的特点

v1、围绕着生存这主题

v发现草药的神农氏,教民稼穑的后稷,治理洪水的鲧禹,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发明弓箭的后羿,禹亲自在历山种田,还有在雷泽捕鱼,在河滨制陶的舜等

v2、厚生爱民意识的体现

v3、博大坚韧、抗争不屈的精神。

鲧禹治水、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抗争

v二、神话历史化的原因

v

(一)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万民的最高王权的曲折反映。

v

(二)知识分子的审美心态使然

v(三)伦理道德使然

v神话的流传:

v《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如《天问》及诸子散文《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

v五、神话对后世的影响:

v1、诗歌。

如对楚辞屈原离骚、浪漫主义诗人

v2、散文。

诸子散文如庄子逍遥游之鲲鹏变化,应帝王之凿破混沌,曹植洛神赋之洛水女神宓妃

v3、小说。

唐传奇中《柳毅传》明清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镜花缘》《封神演义》《红楼梦》,现代小说《白鹿原》《哈利波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