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085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时间:

120分钟分值:

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伊秉绶的空间思考

有清以来,书坛名家辈出,高手如林,伊秉绶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以古穆的格调构成了清代隶书成就的最高峰,留下了“书如佳酒不宜甜”的书史名言,其艺术底蕴是极其深邃的。

伊秉绶出生于书香门第,喜绘画,工四体,其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自抒己意,为时人瞩目。

其隶书成就最高,为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少年即喜爱三代两汉文字,朝夕临摹碑碣,曾拜书法大师刘石庵为师,深得其惠。

于隶书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探索,最后在五十岁左右找到了适合自我个性的书路——方正雄伟的风格。

所以其书风中以《张迁》《衡方》《裴岑》诸碑的成分为多。

他根据上下左右的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关系,随机应变地将字形处理成或扁平、或竖直、或正方,使其寻找到最佳的造型空间,造成意想不到的自然妙趣。

发掘空间架构的奥妙是伊秉绶成功的基点。

他善于发现字之本形可变的因素,然后加以大胆的变形。

其隶书风格的基本特点是横平竖直、方正宽博、雄伟庄严,但又奇巧灵秀,具有强烈的表现意识和大胆奇特的艺术想象力。

他的书法不只在向同时和后世的书家们彰示着书法艺术的构成潜能,而且会唤起今世书家对书法作为现代艺术的表现意识的觉醒。

他对唐以来空间构架与节奏同步的成功进行思考后,大胆舍弃了线条的节律(相对于前人),以单一的空间架构作为主攻的目标,对书法艺术构成进行了独特的理解。

在他的书法里线条显得麻木不仁,非常迟钝,没有点画撇捺的变化,是一种绝对的平正的隶书格调,但这一点又有别于金农对线条的全破坏。

他有意削弱线条的节奏——顿挫提按的弹性,而准确地捕捉住中锋美的线条本质,加大了线条的立体感和力量感,真正使人感到“古穆雄强”的书法风范。

他似乎不在乎别人的献媚与讨好,而是我行我素,天马行空,他像一个忠厚老成但不懦弱的托孤老臣,正襟危坐,不动声色,但一切事态变化都已尽收眼底。

正如熊秉明所说:

“他写大字雄伟厚重,笔画往往跃出格子,侵入边缘留白,发出一种威临观者,震慑观者的气魄。

文字内容和书法形式打锤为一体,是道德令句,是棒喝,仿佛是摩西捧出来的戒律碣,这和过去唐代的醉狂派、宋代的抒情派、明代的宁丑派都是不同的。

据包世臣《艺舟双楫》记载,伊秉绶的执笔方法是从刘墉处学得,“其法置管于大指、食指、中指之尖,略以爪佐管外,使大指与食指作圆圈,即古睛之法也。

其以大指斜对食指者,则形成凤眼,其法不能死指,非真传也。

”我们仔细体会伊秉绶独特的书法风格当与其执笔用笔的方法有相当的关系。

他以龙睛之法作书,笔杆常常斜向左前方,用笔取逆涩之势,而且写字速度甚缓,因而书作极富金石意趣,耐人寻味。

伊秉绶的书法精彩过人,让人叹为观止,但是他留下的书论却极少,我们只能从片言寸语中去寻找他的创作轨迹,他将自己一生的艺术经验集结为三十二个字:

“方正、奇肆、姿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幻出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意拙。

”这是极富见地的。

1.下列关于伊秉绶的空间思考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伊秉绶根据上下左右的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寻找到最佳的造型空间,随心所欲地将字形处理成或扁平,或竖直,或正方。

B.伊秉绶善于发现字之本形可变的因素,加以大胆的变形,发掘空间架构的奥妙,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C.伊秉绶对唐代空间构架与节奏同步的成功进行思考后,对书法艺术构成有了独特的理解,舍弃了线条的节律。

D.伊秉绶的书法有意削弱线条的节奏,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平正的隶书格调,但这一点又有别于金农对线条的全破坏。

2.关于伊秉绶的书法,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清以来,伊秉绶算是书坛中的佼佼者,他的书法艺术底蕴是深邃的,以古穆的格调构成了清代隶书成就的最高峰。

B.他的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而且他也是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C.他喜爱三代两汉文字,曾拜书法大师刘石庵为师,经过长时间对隶书的学习与探索,找到了适合自我个性的书路。

D.他的隶书书法不是在向书家们彰示着书法艺术的构成潜能,而是唤起今世书家对书法表现意识的觉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秉明评价伊秉绶写大字雄伟厚重,有一种震慑观者的气魄,文字内容和书法形式打锤为一体,是道德令句,是棒喝。

B.伊秉绶书法非常精彩,让人叹为观止,但是因为他留下的书论极少,使我们不易寻找他的创作轨迹。

C.伊秉绶执笔时,置管于大指、食指、中指之尖,大指与食指作圆圈,其执笔之法和书法风格都是从刘墉处学得。

D.伊秉绶书作极富金石意趣,耐人寻味,是由于他用龙睛之法作书,用笔取逆涩之势,而且写字速度甚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橘子  李培俊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

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

他显得异常狼狈。

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

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

但他没有。

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

摊主笑笑说:

忘记带钱了吧?

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

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

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

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

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

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

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

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

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

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

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

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

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

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

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

带队的警长犹豫了一下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

他对摊主说:

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

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

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

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

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

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

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

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他获准减刑4年。

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

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

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

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

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

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

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

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

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

他捧着钱和报纸哭了,跪在摊主的遗像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选自《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到的“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

B、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的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

C、“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一句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2万块钱的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

D、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语言细腻而生动。

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

5、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前,试简要分析“他”的目的。

(4分)

6、小说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6分)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

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

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

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

尝应诏陈言,谓:

“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

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

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

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

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

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

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

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

”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

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

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递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

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

逮居丧,哀毁骨立。

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

枋殁,周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

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

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

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

有《遂初堂集》。

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

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

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

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倾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潘耒很有才干。

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耒敢于直言。

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

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

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他还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4分)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4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

(8分)

11、

(1)《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的深沉思考的三句是:

,,.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

(3)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

(4)《氓》中从“,”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小时候关系很融洽。

男主人公曾有过真挚诚恳的誓言,却没想到后来会变心。

(5)子贡曰:

《诗》云,‘,’,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6)“,”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

(7)真的猛士,   ,   。

(8)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

三、语言文字应用(13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把闲置房屋出租给食品黑加工点,并造成危害人体健康等严重后果的,出租者将被重罚,这是打击食品黑作坊釜底抽薪的好办法。

②一名网友来到曾经很有名气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游玩,其现状令人大失所望,产业园万人空巷,极其冷清,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③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管委会高度重视,按照“突出重点,责任到人”的原则,全面部署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城区面貌改头换面。

④1949年1月14日,随着天津解放的隆隆炮声,郭小川从胜芳来到海河之滨,与黄松龄、范瑾等同志常常焚膏继晷、通宵达旦地工作。

⑤“应急车道”是专为交通救援或发生故障的车辆备用的。

若被随意占用,一旦发生事敌,施救人员就会陷入望尘莫及、爱莫能助的境地。

⑥对于这场比赛,主帅佩莱格里尼表示:

“我认为是场旗鼓相当的比赛,山东鲁能一开场取得进球,之后我们也创造了一些进球的机会。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特朗普执政满两个月之际,依据美国盖洛普公司发布的最新民调数据显示,特朗普民意支持率下跌至37%,创下新低。

B.每一次庄严的纪念,不仅是一次触动灵魂的激励,更是一次记忆的唤醒。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

C.人们只在乎“女排精神”,甚至开始下一届东京奥运会的卫冕,只有郎平清楚,中国女排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D.一批以抗日、跨国缉毒为题材,反映主流价值观、倡导正能量的主旋律电影,赢得了社会口碑与院线票房双丰收。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儿童在玩耍时,或是在学校里,②同龄人发生矛盾导致推搡、打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③是男孩之间武力争斗,④不可避免,⑤不是特别暴力,后果不严重,通常也都被“无奈”地接受。

⑥家长、教师都不希望此类事件发生,但几乎每个男孩家长,多多少少都要面对打架事件。

A

由于

所以

因为

虽然

B

由于

特别

几乎

只要

尽管

C

因为

何况

大概

只有

尽管

D

因为

尤其

一定

由于

虽然

15、请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定义。

(4分)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时代先进性。

②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使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持续发展。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各方都能接受的思路设计,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④继承国际关系公认原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珍品是珍贵的物品,一般指极其宝贵之物。

长城、曾侯乙编钟是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珍品,圆明园、卢沟桥则是记载民族屈辱史的珍品。

有人把古玩古董视为珍品,有人把世界顶级品牌奢侈品作为珍品,有人把山珍海味视为珍品,也有人敝帚自珍,还有人谈起往事如数家珍……

请以“珍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

1.B(A注意原文是“随机应变”而不是“随心所欲”。

C项思考的是“唐代以来”而不是“唐代”。

D项注意区分“绝对”与“一般意义上”的不同)

2.D.(“他的隶书书法不是……”原文中应为“他的隶书书法不只……”)

3.C.(“都是从刘墉处学得”有误。

从刘墉处学得是执笔之法而不是书法风格)

4、A解析:

B项“另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的畏惧”错,摊主两次送橘子时都不知“他”是通缉犯,其行为是出于善意,不存在“畏惧”的心理。

C项,“有得到2万块钱的激动”错,由后文可知,摊主并没有动用这笔钱,而是将钱留给了出狱后的“他”,由此可推知摊主不会因为得到这2万块钱而激动。

D项,“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批判不良社会风气的意思,也无从谈“转变”。

5、①第一次来是因为饥渴难耐想抢橘子。

小说中写到“他”“又渴又饿”“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都是暗示。

②第二次来是为了报恩。

“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以及后来补述的报纸上“他”写的字可以看出,“他”想让摊主发现“他”是逃犯并报案领赏金。

③第三次来是为了自首。

既想让摊主领了赏金,也能结束自己的逃亡生活。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6、①情节上:

结尾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使小说的情节曲折,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人物形象上:

使摊主的形象更加丰满,显示出他善良、不贪财、踏实做人的品质。

③主旨上:

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通过摊主死前留给“他”的话,使小说的主题从单纯的感恩深化为人活着应该踏实做人、本分做事,更具有教育意义。

(每点2分)

7.B(解答本题。

可以采用语法分析法,排除错误选项,找出答案。

各选项第一处断句,或在“总裁”后,或在“言”后。

“上书总裁”一词句意完整,“言”当为“要义八端”的谓语,因此只能在“总裁”后断开,不可在“言”后断开。

排除C.D。

“总裁善其说”,“善”是意动用法,认为······善,“其说”是“善”的宾语,因此必须在“其说”后断开,不可在“善”后断开。

故选B。

8.A(“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9.D(“思想上师承顾炎武”分析不当。

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

10.

(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得分点:

“鄙”“远”“焉用”“陪”各1分)

(2)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很他的人很多。

(得分点:

“以”“齿”“傲睨”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

天生异常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

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

他曾给总裁上书,提出编纂史书的八个重要原则:

“应当广泛搜罗采集,考证精当;分工明确而主旨、体例统一;书写历史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发表议论要公正;所记时间要长,文字要简短。

”总裁认为他的观点很好,让他撰写《食货志》,兼及其他纪传体史书,从洪武以下五任皇帝的史稿都是潘耒修编定稿的。

不久担任皇帝身边的日讲起居注官,修订《实录》、《圣训》。

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

“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

我朝有旧规定,京官允许向皇帝进言。

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

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

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

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

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对于国家却非常有利。

那些在朝廷外做地方官的,遇到地方上有大的利益与弊病,允许他们上奏。

水旱灾荒,州县官要向上报告。

像这样,那么民间百姓的疾苦就都知道了。

”又请求允许台谏官可以根据传言进谏,有能够奋力抗击奸恶邪僻的人,可以不按照规定越级提拔,来振作敢于进谏的风气。

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礼部考试,被称誉为善于得士,名声更加显筹。

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非议的声音渐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职外调,于是归乡。

潘耒性情诚挚纯厚,当初被征召,他以母亲年老推辞,没有被批准,于是赴任。

被授予官职之后,三次上书吏部以自己是独子请求归乡奉养母亲,最终没有被批准而无法归乡。

等到母亲去世守丧时,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年少时求学于同郡的徐枋、顾炎武。

徐枋去世后,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所著的书籍,对老师的感情很深。

康熙四十三年,皇帝南巡,潘来恢复原来的官职。

大学士陈廷敬想推荐起用他,潘耒极力推辞而作罢。

潘耒平生嗜好山水,登高赋诗吟咏,名流常被他折服。

著有《遂初堂集》。

又沿袭顾炎武《音学五书》而写了《类音》八卷。

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

当时博学宏词科以史才被称道的,汪琬、吴任辰及潘耒最为出名。

11、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3)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7)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12、C解析:

①釜底抽薪: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②万人空巷: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望文生义。

③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含贬义。

感情色彩不当。

④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⑤望尘莫及:

形容远远落后。

近义混用。

应改为“鞭长莫及”。

⑥旗鼓相当: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13、D解析:

A“依据美国盖洛普公司发布的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句式杂糅,

把依据去掉。

B不仅是一次触动灵魂的激励,更是一次记忆的唤醒。

“语序不当”

把不仅是后面的内容和更是后面的内容调换。

C.成分残缺,可在“开始”后面加

上“憧憬”。

14、B

15、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继承国际关系公认原则,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具有时代先进性,能使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持续发展的各方都能接受的思路设计。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