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288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6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广东省梅州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广东省梅州市【最新】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是指()

A.从第一次分裂的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的间期为止

B.从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开始到末期为止

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

D.在第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2.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操作步骤是()

A.漂洗—解离—染色—制片B.漂洗—染色—解离—制片

C.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3.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表现在()

A.产生的子细胞有更大的变异

B.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各不相同

C.使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相一致,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一致

D.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使所有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

1:

2的时期是A.前期和中期B.中期和后期C.后期和末期D.间期和末期

5.如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做出的判断是()

A.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B.图①中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此时共有6条染色体

C.图③中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目也加倍

D.图④中,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细胞板上,此时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6.下列关于高度分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B.高度分化的细胞寿命较短

C.高度分化的细胞容易表现出全能性D.高度分化的细胞可能不含细胞核

7.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B.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8.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容易表达出来()

A.蛙的口腔上皮细胞B.蚕豆的叶肉细胞

C.蛔虫的受精卵细胞D.人的神经细胞

9.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变小、呼吸速率减慢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数量发生改变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豌豆的高茎与粗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B.白花豌豆自交后代都是白花,说明白花是显性性状

C.两株都是高茎的豌豆,其基因型一定相同

D.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能出现纯合子

1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实验中一般需要在母本的雄蕊未成熟前进行去雄处理

B.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因此母本去雄后一般不需套袋处理

C.孟德尔利用所设计的测交实验对他的演绎推理进行了验证

D.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从而有助于孟德尔取得成功

12.遗传学研究中经常通过不同的交配方式来达到不同的目的,下列有关遗传学交配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合子植株自交一代即可通过性状观察筛选得到显性纯合子

B.正反交可用来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

C.测交可用于推测被测个体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D.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在一个种群中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13.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F1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进行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D.F2中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14.人类的秃顶遗传表现型如表所示。

一对夫妇中,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

则这对夫妇所生的一个女孩秃顶的概率为()

BB

Bb

bb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1/4B.1/2

C.1/8D.3/4

15.关于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是由卵细胞提供

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16.等位基因最可能位于()

A.四分体上B.姐妹染色单体上

C.双链DNA分子上D.非同源染色体上

17.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18.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C.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摩尔根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9.下列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一个基因

B.都能进行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D.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基因的行为决定着染色体的行为

20.关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究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实验证明了S型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B.艾弗里实验中R型菌的培养基中出现S型菌属于基因重組

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若搅拌不充分,沉淀物放射性会下降

21.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DNA“指纹”是指DNA的(  )

A.双螺旋结构B.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2.如图是四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平面结构部分模型,正确的是()

A.

B.

C.

D.

23.若在一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和的56%,在其中的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20%和30%,那么在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和胞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

A.34%、14%B.22%、30%C.24%、26%D.22%、28%

24.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下列哪一项是这两个实验的共同点()

A.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都用到微生物培养技术

C.都用到DNA分离提纯技术D.都用到了离心分离技术

25.下列关于细胞核中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B.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C.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D.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二、综合题

26.干细胞的研究被推举为21世纪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体外培养和保存各种干细胞,使之成为组织或器官就可以对损伤的组织或器官进行修复。

科学家们发表文章指出,可以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肝脏,且全程无需手术便可实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干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成为肝脏细胞。

干细胞和肝脏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但是干细胞内不存在肝脏细胞所特有的转氨酶,这是因为二者细胞中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人体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扁桃体干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条数最多为______________条。

(3)酗酒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使肝脏受损,导致肝脏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引起细胞死亡,这种细胞的死亡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

若发展成癌细胞,其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_________________。

(填“是”或“否”)

27.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真核生物中,A过程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对人体来说,在A、B、C、D、E五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李白有诗云: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若正常细胞发生了D过程,往往容易扩散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减少所致;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该图可以用来表示下列哪些生物的细胞重大生命活动?

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噬菌体②酵母菌③乳酸菌④变形虫⑤新冠肺炎病毒⑥蚯蚓⑦玉米⑧猪

28.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

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表示人体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Ⅰ、Ⅱ、Ⅲ、Ⅳ、V表示细胞。

回答问题:

(1)图中细胞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该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之比是____________。

(2)①过程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答2点),③过程中细胞内X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

(3)若V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则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aB,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0.果蝇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经典材料之一,分析回答下列与果蝇有关的遗传学问题:

(1)选果蝇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2点)

(2)已知果蝇的红眼(E)对白眼(e)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果蝇的眼色和体色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

若灰身红眼雄果蝇和灰身红眼雌果蝇进行交配,产生一只含有XXY的黑身白眼果蝇,则该果蝇的产生是_______________(填“母本”或“父本”)在产生配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导致的。

子一代表现为灰身红眼的雌性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31.下图1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Ⅰ和Ⅱ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将图1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Ⅱ是_______________。

(2)图1过程在动物受精卵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图2中④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图2中,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交替连接而成,该DNA分子中含______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故选C.

考点:

细胞周期的概念.

2.C

【分析】

1、解离:

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

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

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

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

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详解】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中,首先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分离开,然后用清水漂洗根尖,再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对根尖进行染色,最后通过压片的操作制成临时装片.故选C。

【点睛】

易错点:

容易将漂洗与染色这两部顺序记混。

3.D

【分析】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有丝分裂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详解】

B、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B错误;

AD、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有丝分裂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A错误,D正确;

C、生殖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的方式产生的,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体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的,C错误。

故选D。

【点睛】

4.A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有丝分裂不同时期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的数量之比。

【详解】

A、前期和中期,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是2∶1∶2,A正确;

B、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B错误;

C、后期和末期细胞中都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C错误;

D、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才开始出现染色单体,而末期没有染色单体,其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D错误。

故选A。

【点睛】

5.A

【分析】

根据题意“图示为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分析题图:

其中①细胞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且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处于前期;②细胞出现细胞板,处于末期;③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后期;④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中期,据此答题。

【详解】

A、①是前期,②是末期,③是后期,④是中期,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A正确;

B、由图可知,此为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期图像,植物细胞分裂前期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

C、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C错误;

D、图④为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板是末期才形成的,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题关键是根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分析题图各细胞所处时期,注意区分细胞板和赤道板。

6.D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程度越高,且全能性越低。

【详解】

A、有些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A错误;

B、细胞寿命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B错误;

C、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较低,C错误;

D、高度分化的细胞可能不含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正确。

故选D。

7.A

【分析】

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核体积增大;多种酶活性下降;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慢;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

衰老细胞代谢减慢,A错误;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B正确;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C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D正确。

故选A。

8.C

【解析】

蛙的口腔上皮细胞、蚕豆的叶肉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属于成熟的体细胞,全能性较低,其中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AB错误;受精卵的分化程度最低,全能性最高,最容易表达,C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全能性

【名师点睛】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

受精卵>卵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9.B

【分析】

1、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

A、所有细胞中都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正确;

B、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所以两者在正常细胞中表达,B错误;

C、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变小、呼吸速率减慢,C正确;

D、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10.D

【分析】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基因型和表现型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详解】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

B、白花豌豆自交后代都是白花,说明白花是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性状,B错误;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

D、杂合子自交后代可能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可以出现AA和aa的纯合子,D正确。

故选D。

11.B

【分析】

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

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

A、因为豌豆是严格的闭花授粉,故杂交实验中一般需要在母本的雄蕊未成熟前进行去雄处理,即在花蕾期去雄,A正确;

B、母本去雄后需套袋处理,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错误;

C、孟德尔利用所设计的测交实验对他的演绎推理结果进行了验证,进而证明了分离定律的正确性,C正确;

D、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性状从而有助于孟德尔循序渐进的进行研究,进而取得成功,D正确。

故选B。

【点睛】

12.A

【分析】

1.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

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比例。

2.确定基因位置的方法:

(1)正反交法:

若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一致,则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X染色体上。

(2)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进行判定:

若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一致,则说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X染色体上。

(3)选择亲本杂交实验进行分析推断:

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和显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对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可选择显性雌性个体和隐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

【详解】

A、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其显性个体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如Aa自交后代有AA、Aa和aa,所以杂合子植株自交一代不能通过性状观察筛选得到显性纯合子,A错误;

B、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可判断核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若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测交可用于推测被测个体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正确;

D、若以A、a这一对等位基因为例,在一个种群中,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D正确。

故选A。

13.A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判断显性形状和隐性性状;“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可以得出黑斑蛇为显性性状,黄斑蛇为隐性性状;亲本黑斑蛇和黄斑蛇杂交后,后代有黑斑蛇和黄斑蛇,说明亲本黑斑蛇为杂合子。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黑斑为显性性状,因此,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A正确;

B、根据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黑斑为显性性状,黄斑为隐性性状,B错误;

C、因为子一代出现黄斑蛇,所以亲代黑斑蛇一定为杂合子,那么子一代中的黑斑蛇也一定为杂合子,C错误;

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有纯合子和杂合子两种,而Fl黑斑蛇的基因型只有杂合子一种,D错误。

故选A。

14.A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题意分析,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和b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型为BB的个体表现为非秃顶,基因为bb的个体表现为秃顶;基因为Bb的男性个体表现为秃顶、女性个体表现为非秃顶。

【详解】

题意分析,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可知妻子Bb;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可知丈夫也是Bb。

因此,所生女孩中1/4BB、1/2Bb、1/4bb,秃顶的概率为1/4。

即A正确。

故选A。

【点睛】

15.C

【分析】

1、本题考查受精作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过程、实质和结果,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详解】

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A正确;

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头部(主要含细胞核)进入卵黄膜内,尾部(主要含细胞质)断在膜外,B正确;

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因此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通过受精作用过程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体数目是相同的,故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错误;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