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569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5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docx

地理佛山市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doc

2009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二)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2008北京奥运火炬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线路图。

据此完成1题。

图1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登山线路大体沿宽谷、山脊走向

B.登山线路大体沿谷地走向

C.C4营地—突击营地段线路的平均坡度最小

D.四个营地中的前进营地所在处的大气含氧量最低

中国海军两艘驱逐舰和一艘大型补给舰组成的舰队,于2008年12月26日从三亚出发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执行维护国际海运安全的任务。

2009年1月6日开始第一次护航,到2月6日为止,已护航15批次,共对33艘船舶实施了护航。

图2为中国军

舰赴索马里海域护航路线图,完成2-4题。

图2

2.中国军舰出发赴索马里海域的路途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在我国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关于中国海军舰队航行过程中的叙述,比较合理的是

A.三亚日出的时间越来越迟B.佛山某学校正午的旗杆影子逐渐变长

C.经过马六甲海峡风急浪高D.在北印度洋航行顺风顺水

4.中国军舰若要去解救一艘被海盗追踪的船只,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GISB.GPSGISC.GISSOSD.SOSGPS

5.图3所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该河流可能出现在

A.35°N—55°N大陆东岸B.30°S—40°S大陆西岸

C.25°N—35°N大陆东岸D.10°S—20°S大陆内部

6.全球变暖,使世界上的一些主要河流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干涸危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变暖加快冰川融化,对内陆地区的河流影响最大

B.全球变暖对赤道地区的河流影响比较小

C.全球变暖近期对一些主要河流的下游将易引发洪涝灾害

D.全球变暖对分布在中纬度的河流影响不大

图4为2009年3月3日—7日天气预报图(来源:

南海气象局),读图完成第7题。

 

图4

7.关于南海区3月5日到7日的天气预测,正确的是

A.气温上升,持续天晴

B.受冷空气影响,5日晚至7日可能有中到大雨

C.受冷空气影响,5日晚至7日将持续天晴

D.受冷暖空气共同控制,天气以阴雨为主

年径流深度:

将年径流总量平铺在水文测站以上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年径流深度,以毫米计。

它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径流量的多少。

据表1完成8-9题.

河名

流城面积

(平方公里)

长度

(公里)

河口年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

年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年径流深度

(毫米)

长江

1807199

6300

31060

9793.53

珠江

452616

2197

11070

3492.20

黄河

752443

5464

1820

574.50

淮河

185700

1000

1110

351.00

8.四条河流中,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

A.长江B.珠江C.黄河D.淮河

9.导致四条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导的主要因素是

A.流域面积B.降水补给C.河流长度D.流域内地貌特征

图5是某地地下水水位(虚线)和地面沉降(实线)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0题。

10.对该地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地下水水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下降

B.该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和地面沉降始终为正相关关系

C.当地面沉降超过100毫米时,地下水水位约20米

D.该地地下水水位下降主要与该地地表水缺乏有关

图5

读图6,完成11-12题。

11.从图中的信息看,为保障农业稳产,改良的因素是

A.地形B.降水

C.水源D.土壤

12.从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是

A.防洪

B.发电

C.养殖

图6

D.防治水土流失

图7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3-14题。

图7

13.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形成城市带

14.某城区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对该城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A.解决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B.城市中心商务功能更加凸出

C.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D.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读图8,完成15-16题。

15.三幅中国人口金字塔结构图与时间顺序1950年—2000年—2050年(预计)相符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①③②D.③①②

16.其中图①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图与图9中哪个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特点最相符

A.①B.②C.③D.④

图10为华北某小镇略图,读图完成17—18题。

图9

图10

17.该城镇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市布局的工厂是

A.建筑材料厂B.化肥厂C.冶炼厂D.电镀厂

18.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若该城镇规划一处新住宅,你认为较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图11),完成19-20题。

19.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20.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图11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图12为某地某日大气热量收支状况和太阳高度变化图,图中时间表示北京时间,0º、60º表示太阳高度,热量值从外圆到圆心由小到大。

完成21~22题。

图12

 

21.有关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与北京昼长相等B.该日与北京昼长不相等

C.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D.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时刻到b时刻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气温上升

B.a时刻大气热量收支相等,大气辐射最强

C.b时刻大气热量收支相等,大气温度最高

D.该地这一天大气热量亏损时间比热量盈余时间短

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

地质时期,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层。

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作用,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图13)。

据此完成23-24题

23.该地区的“红岩”属性、典型植被类型是

A.沉积岩

B.岩浆岩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4.从地质作用来看,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有

A.地壳的上升运动

B.地壳的下沉运动

C.流水的沉积作用

图13

D.流水的侵蚀作用

读我国铁路景观图(图14),完成25-26题。

 

图141414

25.关于图中两条铁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桥代路”都是为了节约耕地资源B.穿过的地形区都相对平缓

C.客货流运输都以客流运输为主D.区域经济都得到促进发展

26.2008年,广东提出珠三角铁路逐步实现城际化的构想,其依据是

A.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发展影响的加剧B.城际铁路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少

C.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D.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2009年3月19日,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在佛山签署了《广佛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广佛两地将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图15)。

据此完成27-28题。

27.广佛同城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A.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

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C.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

D.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图15

28.广佛同城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同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A.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

B.人才资源不够雄厚,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

C.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

D.经济辐射能强,使经济腹地过大

读表2:

全国和各区域经济外贸依存度比较表,完成29--30题。

年份

全国

东北地区

东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2000-2006平均

51.88

25.21

76.72

8.88

9.81

29.从地区上来看,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哪些地区影响相对较小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

30.从企业类型来看,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下列哪类企业影响较大

A.贴牌加工的出口型企业B.产品销售市场的重心在国内的企业

C.产品销售市场的重心在美国、欧洲的企业D.具有独立品牌和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综合题(共80分)

31.(15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表3、表4、表5

表3:

各国每万元GDP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合计量(单位:

公斤)比较

日本

美国

印度

中国

9.9

12.4

25.2

70.5

表4:

我国经济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与各国的比值

中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1

4.3

7.7

7.7

11.5

表5:

我国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

时期

七五期间

八五期间

九五期间

十五期间

05年以后

环保投入占当年GDP的比例

0.7%

0.8%

1.0%

1.2%

2.5%-3.1%

材料二:

图16为我国的“能源密度变化曲线图,能源密度是衡量能源消耗效率的指标,用能源消耗量与产生的GDP的比例表示。

 

图16

材料三:

图17“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

 

 

图17

(1)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是。

我国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消费特点,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表现为;从发展变化上看改革开放以来表现为。

(6分)

(2)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处于污染时代所代表的时间段是,我国工业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OA、AC、CB、BE)。

(4分)

(3)我国环保资金的投入呈趋势。

(2分)

(4)要避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免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下列能源政策建议中,正确的是(填正确项字母)。

(3分)

A.加快电力脱硫进程,削减燃煤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

B.建设西电东送绿色工程,优化东部的能源消费结构

C.倡导私人交通工具,削减公共交通工具的环境污染

D.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2.(15分)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8、图19、图20

材料二: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6)

项 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消费量(亿千克)

6056

6838

7360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420

442

460

(1)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变化的原因(填正确项字母)。

(4分)

A.城市交通建设占地B.山地、丘陵比重大

C.生态退耕D.人口密度大

E.自然灾害损毁F.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2)分析我国雨涝的时空分布规律。

(4分)

(3)造成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旱情的因素有(填正确项字母)。

(2分)

A.西北气流偏弱B.暖湿气流偏弱

C.气温明显偏高D.大规模植树造林

(4)据材料说明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理由。

(5分)

33.(14分)中国物流业挤上产业振兴规划末班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和中国加入物流的玉米和棉花的比较优势消费假定(表7)

高成本运输

低成本运输

购买本国产品

购买外国产品

购买本国产品

购买外国产品

美国消费

24

30

24

20

中国消费

24

29

24

21.5

总体经济成本

48

59

48

41.5

假定:

购买外国产品是指美国购买中国的棉花,中国购买美国的玉米,在计算各自的消费的时候均包含了运输成本。

材料二:

图21、图22:

肇庆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趋势图

 

图21图22

(1)根据材料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正确项字母)。

(4分)

A.低价格运输有利于两地之间商品交换,

B.高价格运输有利于两地之间商品交换,

C.物流提高了专业化经济水平

D.国际物流推进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

E.物流促进了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2)肇庆市承接珠三角转移产业主要是密集型工业。

(2分)

(3)分析肇庆市发展成为重要物流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

(8分)

34.(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

材料二:

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图23);福建省全年大风天数分布示意图(图24);

某区域图(图25);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图(图26)。

 

图24

图23

图26

图25

(1)简述图25所在区域水系的主要特征。

(2分)

(2)简述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3分)

(3)福建省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福建省风力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

为了防止大风危害,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____。

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

(7分)

(4)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

(4分)

35.(10分)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

南极地区共有4个点最为重要:

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

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地区(图27)。

该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的地方”。

图28为昆仑站考察站房屋的设计效果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28

图27

(1)我国南极科考人员在建设昆仑站的过程中,于12月22日见到的太阳视运动应为图29中的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分)

图29

(2)昆仑站在科考方面的优势表现为(填正确项字母)。

(3分)

A.是获取南极地区地质样品的有利的地点B.是能获取南极地区古老冰芯的地点

C.是全球较好的天文观测地点D.是研究地球磁场的最佳地点

(3)昆仑站考察地房屋的设计,底座不是贴着地面而建,而是用不锈钢脚柱支撑起来,主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考察站的室内设计与家具的选用多采用温暖、艳丽的色彩,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第36、37小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做两题者只评第一题。

作答前,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选做试题的题号。

36.(10分)2009年2月,广东中山市、肇庆市、广州市花都区率先启动了全国最大规模针对农村旅游消费市场的“旅游下乡”活动。

材料一:

图30是2000年我国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目的抽样调查构成统计

图30

材料二:

出游率指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出游的人次次数占其人口数的比重。

图31是2005~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国内游变化曲线

材料三:

图32是1996—2008年我国国内游人数走势

图32

图31

(1)就全国而言,农村居民出游目的主要是,不同经济区域内农村居民出游目的不同,原因可能是。

(4分)

(2)近几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写字母)(3分)

A.我国国内游人数增幅最大的时段是2003—2004年

B.2004年以来,我国国内游人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C.我国国内游发展迅速,主要是由农村居民出游带动的

D.城镇居民出游一直是推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主力

E.2005年以来,农村居民出游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3)依据所给材料,试分析广东启动针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旅游下乡”活动可行的原因。

(3分)

3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D为协调发展度系数,是度量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高低的定量指标。

.f(X)为综合环境效益函数。

g(X)为综合经济效益函数。

表8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分类体系及其判别标准

协调发展类

过度发展类

失调衰退类

D

类型

D

类型

D

类型

0.90~1.00

优质协调发展

0.50~0.59

勉强协调发展

0.30~0.39

轻度失调衰退

0.80~0.89

良好协调发展

0.40~0.49

濒临失调衰退

0.20~0.29

中度失调衰退

0.70~0.79

中级协调发展

0.10~0.19

严重失调衰退

0.60~0.69

初级协调发展

0~0.09

极度失调衰退

表9珠三角洲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表征判断

项目

广州

深圳

珠海

惠州

东莞

中山

佛山

江门

肇庆

总体

f(X)

0.31

0.57

0.83

0.59

0.38

0.39

0.36

0.29

0.40

0.33

g(X)

0.39

0.72

0.70

0.31

0.55

0.58

0.45

0.35

0.22

0.48

D

0.59

0.78

0.86

0.61

0.65

0.66

0.62

0.56

0.51

0.61

(1)珠三角区域内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也存在明显的,市处于最高的协调水平。

(2分)

(2)从总体上看,珠三角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水平处于类型;经济发展(填写字母)于环境保护。

(4分)

A.超前B.滞后C.同步D.无法确定

(3)请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提出实现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B

D

D

B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B

B

C

A

B

C

C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C

AC

AC

AD

BD

BC

AD

AB

CD

AC

三、综合题:

(共80分)

31.(15分)

(1)日本(2分)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表现为:

利用率低(2分)

从发展变化上看改革开放以来表现:

能源密度为总体上不断下降(1分),但近年来呈上扬趋势(1分)

(2)AC和CB/AB(2分)AC(2分)

(3)上升(2分)

(4)ABD(3分)

32.(15分)

(1)ACEF(4分)

(2)时间分布:

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1分);南方地区雨涝时间长,北方地区雨涝时间短(1分)。

空间分布:

主要分布我国东部季风区(1分),地势上集中在我国第三级阶梯上;多涝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沿海平原地区(1分)。

(3)BC(2分)

(4)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分)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1分)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1分)旱涝灾害分布广且频繁;(1分)粮食总消费量上升;人均消费量上升。

(1分)(5分,每点1分,答对4个给满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3.(14分)

(1)ACDE(4分)

(2)劳动、资源(2分)

(3)肇庆处于珠江三角洲与泛珠三角的连接点,两个区域之间的物流需求大;(2分)连接珠三角与大西南、东盟的主要陆路通道,(2分)江海直达;(2分)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物流需求大。

(2分)(意思合理,相近可酌情给分)

34.(16分)

(1)中小河流众多(2分)

(2)城市主要沿海、沿河分布,交通线沿河谷延伸(3分)

(3)水土流失(2分)。

沿海强(大)于内地(2分);营造沿海防护林(1分);积极开发水能、风能。

(2分)

(4)①与港澳台临近,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②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③交通便利,拥有福州、厦门等众多良港和铁路等立体交通格局;④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⑤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价低。

(4分,每点1分,答对4个给满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5.(10分)

(1)③(2分)

(2)ABC(3分)

(3)南极洲气候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多雪暴,年积雪速度较快,目的是为了防止房屋被大雪掩埋;(3分)南极洲冰天雪地,景观极其单调,考察站室内设计与家具采用暖色调,可以减少环境对科考队员造成的心理影响。

(2分)

36.(10分)

(1)探亲访友(2分)经济水平差异(或经济因素)(2分)

(2)ADE(3分)

(3)经济发展,(1分)农村居民出游目的发生了变化;(1分)近年来,农村居民出游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1分))

37.(10分)

(1)地区差异(1分)珠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