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00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入清以后,在继承明代回避制度的基础上,对官员任职回避要求进一步细化,如康熙四十二年规定,各级地方官员任职,“五百里内,均行回避”。

实行回避制度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行政廉洁。

历代之所以制定日益严格的回避制度,是因为中国有重乡土、重血缘关系的传统,各级地方官员很容易陷入各种复杂关系网,难免会利用自身的权力为亲友谋利,从而导致行政腐败。

而回避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官员在任职与具体行政公务中,脱离原本熟悉的关系网,避免官员利用亲属、乡土关系腐败,防止出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后果。

从历史经验来看,尽管历代王朝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但是随着唐宋以后回避制度日趋严格、规定日益细密,官员的腐败现象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汉、魏晋时代梁冀、石崇那样庞大、富可敌国的家族腐败,官场腐败更多的是官员个体行为,证明严格回避制对防止腐败确有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郑金刚的《中国历史上回避制的困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汉桓帝时制定的“三互法”,包含了亲属回避与地域回避两方面的内容,初步奠定了中国历代行政回避制度的基础。

B.任人唯亲的现象在中国早已有之,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以防范,汉武帝时禁止地方官吏在本郡任职的规定开避亲制度之先河。

C.为抑制地方官员的势力,唐代初期,地域回避规定更加明确和严格,大部分地方连官员籍贯所在地的邻近州县都要回避。

D.回避本籍一直是行政回避制度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变迁,回避范围曾不断扩大,回避田产所在地也曾纳入了制度规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严苛的地域回避制度是一把双刃剑,虽能起到防范各级官员弄权腐败的作用,但也带来了有位无官的负面影响。

B.宋代地方官员任职回避的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严格规定官员只能在田产所在地以外的区域任职。

C.在限定行政区域的基础上补充里程限定,是清代较明代在地方官员任职回避制度制定上更显细化的表现。

D.回避制降低了重乡土、重血缘关系的传统对官员行政的影响,减少了地方官员依靠宗族、地方势力弄权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代实行的回避制度是为了防止出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防范地方滥权,事实证明这一制度在历代都有它的积极作用。

B.魏晋时代石崇富可敌国的家族腐败,证明回避制度一旦松懈或执行不力,容易导致地方势力极度膨胀。

C.自回避制实行以来,历朝历代不断对其进行完善、细化,且日趋严苛,入清后,清政府规定各级地方官员任职,“五百里内,均行回避”。

D.清代对官员任职回避的规定最为严格,但单纯依靠人事回避制并不能杜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类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需要秋天的人

尹向东

长命的家门前有棵苹果树,结的苹果味道酸,没人喜欢吃,没人采摘。

长命抬起头来,看树上又结出不少苹果,这些被人遗忘的苹果半青半红地坠在枝上,被虫叮,被鸟啄,似长了雀斑一样布满斑点,要多丑有多丑。

它们的模样和此刻的长命很像,想到这个,长命的心就灰暗了。

长命的家在农村。

他把自己这样的人叫城市的农民。

这些年,他们都去城里打工。

收入与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也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

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

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才出现的,腰给伤了,长命只能在家干些轻松的事。

而养猪种莱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吃上安全食物,但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像城市的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和土地失去关系,丢掉主业后与千百年来农民的定义相隔甚远。

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

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就是在头顶项上“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

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自校门蜂拥而出,散到街上,散到陡峭的坡边。

长命的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书。

这时候有可能会碰上儿子,这不是好事,十二岁的儿子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中碰见拉泔水的他。

他将头低下来,只看前面的路,快到街口,听见儿子叫他的声音,他有点惊喜,忙刹住车,看见儿子跑上前来,儿子不看他,也不看油腻的摩托车,只望着身边的人流,细声细气地说:

“老师让买升学考试的模拟试题,记住了,数学和语文都要,就在新华书店里。

长命把三轮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

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他们都回过头来看他。

长命熟悉他们的眼神,也就是嫌弃而已,没啥大不了。

他直接去了厨房,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恶,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

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槽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瞪他的那一眼,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

长命后来把车停好,准备给儿子买模拟题。

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人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恬静。

长命觉得她全身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

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

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他听见小女孩指着画册问:

“这是秋天?

她母亲说:

“是啊,秋天,多漂亮的秋天。

小女孩说;

“秋天有什么用,秋天一来,气候就一天天冷,我们不需要秋天。

她母亲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小声说:

“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秋天,别人还需要。

小女孩说:

“谁会需要秋天?

“你看,你对面的人,他就需要秋天。

他看出小女孩的微笑中包含着对一个需要秋天的人的崇敬。

他的心莫名地跳动起来,鼻子深处微微发酸、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买了模拟题,跨出书店时,严谨而和蔼地对那对母女笑了笑。

他跨上摩托车,像背负一道使命,向远处驰去。

一路上他想他是需要秋天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不需要秋天了,而他们需要。

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

他努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几亩地支撑不了他这个愿望,他继续想,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将门前那棵被遗忘的苹果树想起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命认为“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包括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太俗了,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长命路遇儿子,但儿子是势利眼,怕有个不体面的父亲而被人瞧不起,不看父亲,只细声细气交代父亲记着买试题。

C.小说将面馆里那两三桌客人的眼神与那个独坐一张桌的女人的眼神进行对比描写,突出了那女人眼神对长命的沉重打击。

D.小说中的那个徽胖的女人有一定的修养,她的神态感染了长命;

她与女儿的对话,不仅教育了自己的女儿,也给长命以启发与激励。

5.小说在刻画长命这个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6.结合文本,谈谈小说以“需要秋天的人”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部,未来几年每年更新量可能达到4亿至5亿部,而此前已经沉积了约10亿部废旧手机,但目前却只有2%左右的回收率。

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在蕴含多种贵金属的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资源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的“帮凶”。

即使手机闲置在家,也终将会老化,面临被丢弃的结果。

随意丢弃这类电子产品很容易将其中的汞、铅、水银、镉、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

再者,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推行刚刚起步,废旧手机被随意丢弃之后,难免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之中,进入填埋场或者是垃圾焚烧厂。

无论是手机塑料外壳,还是锂电池,燃烧所释放的有毒气体将直接造成污染甚至致癌。

(摘编自中国环保在线网《废旧手机回收之路遇阻沉默的千亿市场何时爆发》)

材料二:

有业内人士透露,以5—10年前的废旧手机为例,每吨可以提炼出200—300g黄金,1000—3000g白银,100kg左右铜,以及几克到十几克不等的钯、铂金。

而传统的承包矿山做金矿开采,一吨金矿石的含金量大概也就只有15—20g。

相比之下,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一吨金矿石的黄金含量。

废旧手机拆解,这是“暴富”的生意。

但同时,在“洗金”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拆解后废弃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如何培育消费者的回收习惯,也是个难题。

一来,消费者缺乏对回收商的信任,担心信息安全隐私问题;

另一方面,对回收手机的价格,消费者也会经常和回收商产生分岐。

(摘编自《天津日报》《废旧手机都去哪儿了》)

材料三:

手机厂商回收旧手机,即便定价偏低,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无需消耗用户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还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现象,关键是渠道正规、用户对其信任度高。

在当前来看,苹果公司的做法值得其他厂商借鉴。

今年3月,在推出iPhone7半年后,苹果再一次上线以旧换新服务,这一次苹果甚至将旧手机的类别扩展到了Android手机。

(摘编自中国通信网《废旧手机回收会不会是手机厂商未来的一个大生意?

》)

材料四:

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体系,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

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与合理利用。

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

只有进行高效的无害化处置,才能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拆解、处理废旧手机需要走规范化、产业化的道路,坚决取缔、严格查办非法手工拆解翻新作坊。

谁生产谁收购,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

鼓励手机生产商完善回收体系,在运营商的营业网点和手机专营商店设置回收箱,筹建网上旧手机回收站等,增加废旧手机的回收途径。

规范管理回收市场,让用户维权时有法可依。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废旧手机回收企业的监督管理,在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价格,保障用户权益。

还要加大对手机信息彻底清除的研究应用,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顾虑。

打造全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手机生产商可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手机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整个使用周期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知晓回收手机的价值、流向和处理方式;

同时,明确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将生产、回收数量作为企业测评的重要指标,鼓励企业把回收业务做大做强。

(摘编自《光明日报》《废旧手机回收须完善体系》)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废旧手机存量很大,但回收率并不高,对这些废旧手机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B.废旧手机蕴含众多的贵金属,黄金、白银、铜、钯、铂金的含量远高于这些金属矿石的含量,这是较有开发价值的项目。

C.鼓励手机生产商回收旧手机,构建环保回收产业链,是一种正规渠道,能够更便利地服务用户,也较容易获得用户信任。

D.要保证废旧手机的高效回收和合理利用,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必须走规范化和产业化的道路等。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了列数据的方法,显示了我国手机产量、更新量、废旧手机存量和手机中贵金属的含量等,揭示了废旧手机回收市场之大。

B.废旧手机闲置在家、随意丢弃、非法手工拆解,都会将有毒和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水、土壤和大气中,造成污染甚至致癌。

C.材料三以苹果公司推出的以旧换新服务为例,倡导手机生产商回收旧手机,构建废旧手机回收正规渠道,明确了手机生产商的回收责任。

D.回收旧手机必须保证用户的安全,要彻底清除旧手机内的信息,确保手机数据不可恢复,消除用户对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隐私等问题的担心。

9.废旧手机回收难,难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B.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1.下列对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B.孝廉:

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孝廉”。

C.“遂通五经,贯六艺。

”中“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游于三辅”中的“三辅”,三辅:

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都城长安。

长安多杏树。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黄莺和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

C.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D.“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15.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__”的结局。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进行了直接描述。

(3)《琵琶行》中,作者因被贬江州,终年听不到丝竹之声,从早到晚满耳都是“_________________”,虽有山歌村笛,却“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徒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迁徒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徒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徒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的故事出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昕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徒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20.下面是雅安X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报》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5分)

《语文报》编辑部:

我是雅安X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

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

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

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

2018年2月11日

(1)改为

(2)改为(3)改为

(4)改为(5)改为

21.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

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

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3分)(B项“开避亲制度之先河”有误,应是“开地域回避制之先河”)

2.B(3分)(B项“只能在田产所在地以外的区域任职”有误,原文提到宋代的地域回避制始终要求回避本籍,从宋神宗开始才进一步回避田产所在地。

3.C(3分)(C项“入清后”应改为“康熙四十二年”,另“日趋严苛”也不够严密,原文提到“魏晋时期曾一度放松”)

4.D(3分)(A“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错。

被城里人瞧不起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性格。

B“势利眼”不准确,言之过重。

C“进行对比描写”错,这不是对比 

描写,应是衬托手法)

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