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0394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docx

某旅游城市市场项目可行性分析

 

南京市柳林吧市项目可行性分析

 

序言

拟开发的“柳林吧市”,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镇八卦洲岛上,规划地块位于八卦洲集镇以南、二桥以西的原镇政府直管的养殖场。

在长江大井下与七里村公踟(原堤埂)之间的整块地,其土地面积85亩,湿地面积60亩,水面面积355亩;江堤以南的柳林约600亩。

拟规划为商业旅游类项目,集度假休闲、康体娱乐、益智创新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项目,项目主要由天然的柳林景观、传统的民风习俗、野菜佳肴、形态各异的吧市群体所组成。

为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本文主要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形势、八卦洲的旅游资源等情况,对八卦洲是否具备开发条件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出了项目开发的设计理念以及旅游项目的展现形式等。

另外,本文提供了一般旅游项目的开发步骤,以供投资开发参考。

关于项目的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内容,需项目包含的具体内容确定之后才能制定详细的推广方案,本次不涉及营销推广方面的内容。

 

一、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情况………………………………………………………4

二、国内旅游形势分析………………………………………………………………………7

(一)旅游发展阶段简析…………………………………………………………………7

(二)旅游消费者市场的十大趋势………………………………………………………10

三、八卦洲实施旅游战略的可行性………………………………………………………20

(一)南京旅游城市及旅游景点的规模效应……………………………………………20

(二)八卦洲具备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27

四、本项目初步策划……………………………………………………………………31

(一)支撑本项目实施的思想理念………………………………………………………31

(二)游憩方式设计的内容………………………………………………………………42

(三)按资源分类的游憩方式一览表…………………………………………………… 51

(四)本项目初步规划…………………………………………………………………53

五、项目实施计划…………………………………………………………………………55

六、项目推广及计划………………………………………………………………………64

 

一、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形势

(一)世界整体旅游情况

1、国际旅游形势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2004年国际入境旅游人数创历史最高纪录,达7.6亿人次,比2003年增长10%。

2003年世界入境旅游人数增长幅度之大是近20年来从未有过的,其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形势较好,国际贸易发展较快也是原因之一。

  2004年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入境游客人数比2003年猛增30%。

美国等北美国家旅游业在受“9.11”恐怖袭击事件影响连续三年下滑后,2004年开始恢复,并获得积极成果。

墨西哥、加勒比地区、中美洲地区以及南美洲国家入境游客大增,增长幅度估计超过了10%。

与此同时,欧洲入境游客增幅较小,非洲入境游客人数增幅在10%以下。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难对迅速发展的亚洲旅游业和世界旅游业并没有太大影响,受灾地区的旅游业只占世界旅游业的3%。

2005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仍然呈良好态势,旅游业发展前景也比较乐观。

2、国内旅游形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统计结果,2004年中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

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0904万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旅游外汇收入达257。

39亿美元。

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为6840亿元。

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2885。

29万人次。

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新加坡、英国、法国等16个主要客源国来华人数与上年相比有显著增长。

3、江苏省旅游发展形势

3.1经济发展情况

全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

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155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5.4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8770.3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5426.7亿元,增长13.7%。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2500美元。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

传统产业在改造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3.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信息服务、旅游和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

积极扶持重点企业集团做大做强,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33家,新增11家。

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原则,合理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千方百计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

3.2旅游发展情况

江苏省国内国际旅游业快速发展。

2004年江苏省国内旅游人数146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3%;国内旅游收入1289.8亿元,增长32.3%。

2004年江苏省境外入境人数30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4%,其中外国人214.2万人次,增长49.4%,港澳台同胞92.4万人次,增长15.9%。

江苏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6亿美元,增长55.8%。

旅行社组织公民自费出境旅游25.6万人次,增长1.16倍。

4、南京市旅游发展形势

4.1经济发展情况

2004年南京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20.7%,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823亿元,增长23.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35亿元,增长14.9%;经济的增长率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这种良好的局面是近年来少见的,预示着南京经济又实现了新的跨越。

4.2旅游发展情况

2004年,南京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866万人次,增长27%。

其中入境旅游者66万人次,增长28.0%。

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了300亿元大关,达到3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1%,拉动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二、国内旅游形势分析

(一)旅游发展阶段简析

1、阶段认知

我国对旅游业的普遍认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978年以前,旅游是政治接待和文化事业;

2)1978-1992年,旅游转化为经济产业,是可以创造价值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

3)1992-1999,旅游成为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4)2000年以后,旅游被目为动力产业,成为可以带动其它产业发展的重要消费动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旅游是将无价值的闲暇时光,变成有价值的闲暇时光;旅游是拉动内需的重要途径,同时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2、发展状况

  国内旅游业近20年来的发展状况如下表:

年份

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

增长(%)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增长(%)

1985

2.4

80

1986

2.7

12.5

106

32.5

1987

2.9

7.4

140

32.1

1988

3.0

3.5

180

28.6

1989

2.4

-20.0

150

-16.7

1990

2.8

16.67

170

11.8

1991

3.0

7.14

200

17.5

1992

3.3

10.0

250

25.0

1993

4.10

24.2

864.0

246.0

1994

5.24

27.8

1023.5

18.5

1995

6.29

20.0

1375.7

34.4

1996

6.39

1.6

1638.4

19.1

1997

6.44

0.8

2112.7

29.0

1998

6.94

7.8

2391.2

13.2

1999

7.19

3.6

2000

7.44

3.5

3176

12.1

2001

7.84

5.3

3522

10.9

2002

8.78

12

3878

10.1

2003

8.7

-0.9

3442

-11.2

2004

11.02

26.67

4711

36.87

纵观中国旅游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是缓慢增长时期,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旅游是贵族化消费;到了90年代旅游业高速发展,但是增长是不稳定的,表现出了我国国内旅游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很不成熟;经过近几年人们在旅游市场中痛苦体验和不断调整,旅游市场的发展逐渐稳定和理性化。

旅游的发展有三个相互链接的环节,即是旅游市场需求环节、政府宏观政策环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环节,这三个环节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链。

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的宏观政策给旅游消费提供时间和法律支持,并从宏观上调整产业发展线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为旅游提供消费空间,受消费者的需求的制约,同时也引导消费方向。

(二)、旅游消费者市场的十大趋势

下面从消费者市场的需求和行为角度来阐述中国国内旅游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旅游消费很大程度上是精神消费,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旅游的需求凸显出来。

近20年来国内旅游客源市场需求也经历着参差不齐,复杂多样的变化和发展,对此总结了以下十大趋势:

第一:

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类型的需求呈多样化发展

80年代,旅游者主要是对自然景观和古迹景观的观赏性游览,集中在对国内几大风景名胜地的旅游上,如:

桂林山水、长城、兵马俑等等,到了90年代,景观类型增多,水域风光、地文景观,极地景观、沙漠景观、草原景观等等,消费者希望通过旅游看到不同种类的景观。

除了传统的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民族风情等旅游产品外,对生态旅游也表现出极大的需求。

同时许多新兴的专项旅游产品,如:

主题公园、农业观光、工业旅游等等也广受欢迎。

第二:

宏观市场,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多层次化发展。

90年代以后国内旅游消费不再是统一低层次的消费,旅游消费的分布现状如图:

 

 

  由于旅游消费者的上下流动,一部分潜在消费者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转化为低层旅游消费者,现实旅游消费者内部也根据消费能力分出高中低层,三个层次的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逐渐分化,呈现初级的市场细分状态。

其中高层旅游消费者从纯粹的观光型旅游转化成度假型休闲,中层旅游者则需要更广泛的旅游产品,低层旅游消费者绝大部分是观光旅游。

第三:

微观市场,旅游消费者市场细分化趋势明显。

在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法律、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闲暇时光)、个人因素(年龄、人生阶段、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和自我观念)、心理因素(动机和感觉)的影响下,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呈现纷繁复杂的状态,不同因素的组合产生出不同的旅游需求和偏好,如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旅游的偏好差异化,年轻人喜欢刺激、体验试的旅游;中年人喜欢文化型、城市观光型旅游;老年人喜欢康体、疗养型的旅游(这种细分不具有绝对意义,仅供参考)。

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旅游消费者的市场细分化趋势日益明显并且加剧,细分的市场需求成为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的基础。

第四:

消费者旅游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从组织方式上看,最早的旅游由于中介服务机构很少,人们不得不自己组织去旅游,随之,旅行社等中介机构出现参加旅游团旅游成为值得炫耀的事情,到了90年代末期,人们又受不了旅行社的种种制约,重新选择旅游方式,出现了今天这种旅游方式繁多的局面,目前的旅游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家庭自助游、朋友自助游、单独旅游、单位组织、参加旅行社等,自助旅游成为人们的主要出游方式。

从交通方式上看,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民航成为长线旅游的重要方式,除了火车、汽车等传统的交通方式外,新兴的交通方式如自驾车、自行车、徒步等等,人们根据旅游地的远近和交通状况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

现代社会逐渐崇尚个性化,人们在各种领域里都争取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用独特的方式行事。

旅游领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日渐显现,如近几年兴起的背包族、自行车旅行、徒步旅行等。

第五:

旅游动机的重要性呈梯状,需求层次从低级向高级转变。

旅游与人的精神需求密不可分,随着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渴望越来越迫切。

人本主义就是人们为了改变传统的以物为生活轴心,转换为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的一种生活理念。

人本主义原则:

是指把以人为本,遵循人体生理与心理的规律,满足人类审美、修学、交流、康体、休憩及整个生活方式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的原则。

旅游的需求,是一种高级的需求。

它是在基础需求满足以后,才产生出来的社会行为,以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为驱动力,属于精神需求为主导的范畴;借鉴需求塔理论,我们可以将人类旅游需求划分成五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础需求,包括生存与安全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为生理及心理的需求,以舒适为基础的休憩,以健康为基础的康体、疗养,都是人体生理与心理调养的需要;第三层次为精神需求,主要有修学、审美、交流等方面;第四层次为综合需求,是一种集合了生理心理与精神不同层次需求的统一体,是人类寻求突破、探险、新奇、刺激等新的生活阅历与感受的需求,在精神上,是一种追求生活新体验的需求;第五层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需求,这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处于同一层次,是人类自我实现在旅游活动中的体现。

我们认为:

五个层次的旅游需求,在理论上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第一、二层次的需求,为形而下的需求,第三、四、五层次,为形而上的需求;第二和第三层次的需求在旅游历史与实践中,是旅游存在的基础,可以称该两层次为一般旅游需求,是旅游发展为产业的基础。

由于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旅游是在休憩、康体、审美、修学、交流的共同驱动下形成的,因此,二、三层次之间并不存在时间上和阶段上的高低。

但其他层次之间,存在从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规律:

基础需求——旅游基本需求——体验需求——生活方式需求

从个体而言,人们总是从修学、审美、休憩、康体、交流等某种需求,或几种需求结合出发,开始旅游生涯;当旅游多年,积累丰富以后,开始寻求不同于日常生活也不同于一般旅游的体验式旅游;当体验式旅游达到了一定的积累,一部分人将会追求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定时、不定时的,与工作、日常生活同样重要的生活方式,一种自我实现中不可缺少的生存方式

目前国内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主要是放松和刺激,由于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和工作压力,劳动仍然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人们需要借助于旅游来轻松头脑、摆脱烦恼、休养生息,并给后续的工作和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部分人从固定的劳动模式中解脱出来,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精力增多,高层次的旅游动机自然相应产生。

如,企业高级管理阶层、富裕的退休人员、高级自由职业者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自由时间会越来越多,可以预见旅游动机的层次将逐渐提升。

第六:

旅游消费者决策时间变短,对媒体依赖程度提高

旅游决策时间变短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

旅游还是稀有商品的时候,旅游一次需要很长时间的资金和认知的积累才能决定旅游的目的地和旅游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尤其是随着"黄金周"的开始,人们出游的频率提高,出游次数由以前的几年一次、一年一次逐渐增多至一年几次,城市周边游的频率更高。

其二: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去了解相关的信息,可以很快就收集到各旅游景点的资料,容易比较选择。

媒体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越来越成为人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媒体在旅游中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据西方国家的经验,人们对媒体的依赖将继续增强。

第七:

对旅游商品组合的选择逐渐理性化

"黄金周"的实施,使渴望旅游的人们的旅游需求得以很大程度上的释放,人们纷纷赶往为数不多的几大传统的风景名胜之地,或者是跟风,或者是主动,造成了风景名胜拥堵不堪,游览者兴味索然。

经过几年的痛苦尝试,人们逐渐从假日旅游备受拥挤之苦中清醒过来,开始更加理智地分析,大量收集旅游景点的接待游客信息,尽量避开旅游高峰人群。

而且在选择产品组合上,旅游者开始精心计算各种旅游路线的花销。

旅游者根据自己的时间以及预计消费金额等等因素来组合线路和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但是由于旅游者大都不是专门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士,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计算,因此旅游者的理性化选择的需求需要一种机构来帮助完成,这就为旅行社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和机遇。

第八: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要求变高,旅游中娱乐倾向增强

"旅游"在古文中的含义是:

"旅"表示行走,"游"是游览,主要是通过观赏来达到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的目的,这种旅游的观念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我们对旅游的认知和理解。

目前以观赏为目的的旅游仍占主体地位,但是在观赏中对情景的体验和娱乐的需求明显增高,从媒体上越来越泛滥的娱乐节目上可以找到这种趋势,人们越来越想亲身体验某种自己不熟悉的文化、风俗或者其它的情景。

纯粹的观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体验式的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趋势。

第九: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生态环境要求变高,旅游中康体倾向增强

由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产生了环境承载的超负荷运转状态,城市居民处于较大的环境污染压迫之中。

高度紧张的工作,使人们对环境、放松、锻炼、康体有一种渴望。

特别是非典之后,成为全民性倾向。

第十:

旅游者对旅游的满意度评价越来越取决于景观的表现形式和营销服务水平

一般来讲旅游者满意程度主要基于景观类型、开发的手段表现手段、营销服务质量这三个方面,随着景观类型的不断增多,同类景观类型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如果不是稀有景观资源,景观类型在满意程度上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小,开发的手段和表现手段是景观的灵魂的展现方式,是将景观的内含传达给旅游者的最直接、最感性的途径,在满意度因素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营销服务水平和方式是旅游者满意程度中最机动灵活的因素,高水平服务和高质量的营销是旅游消费者的期望。

  消费需求是旅游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人们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和发展,促进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方面的发展,并且逐渐促进旅游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三、八卦洲实施旅游战略的可行性

(一)南京旅游城市及旅游景点的规模效应

1、南京市基本概况:

南京地处我国东西大动脉长江与南北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东距长江入海口约300公里,被誉为“东南门户,南北咽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1992年列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五名及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之一。

气候宜人:

南京地处辽阔的长江下游平原,北纬32°03′,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年均降水量1106毫米,无霜期237天。

历史沿革:

南京市现辖10个区5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人口约520万。

目前,南京已发展成为中国东部地区的一座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

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曾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向称“十朝都会”。

这十个朝代是:

东吴(229-280年)、东晋(317-420年)、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年)、南唐(937-961年)、明初(1368-1420年)、太平天国(1851-1864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1年)等。

还在5000多年以前,这里就出现了原始村落。

南京已有2460多年的建城史。

初名越城,战国时楚国在石头山上置金陵邑。

秦改为秣陵。

三国时东吴首次在此建都,称建业。

西晋末年始称建康,其后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于此,历史上称六朝。

唐代称升州,宋易名为江宁。

及至明初,才正式定名南京。

南京现辖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等10个区和江宁、江浦、六合、溧水、高淳等5个县。

全市面积6516平方公里(包括郊县),其中市区面积867,21平方公里。

2、南京市主要风景区

2.1钟山风景区

钟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

位于南京东北郊、以钟山和玄武湖为中心。

这里山明水秀,山、水、城浑为一体,雄伟壮丽,气势磅薄,为中外游人来南京必游的地方。

主要游览点:

明孝陵、中山陵、灵谷寺、光化亭、音乐台、流徽榭、孙中山纪念馆、梅花山孙陵、廖仲恺·何香凝合葬墓、中山植物园、前湖、紫霞湖、蒋介石墓址正气亭、紫金山天文台、徐达墓、常遇春墓、李文忠墓、航空烈士公墓、定林山庄、玄武湖等。

2.2石城风景区

位于南京市城西外秦淮河两岸。

清代自西水关至长江口,这里风光秀美,胜迹众多,仅在清代形成的金陵四十八景,城西就占有7处。

清代以后,许多游览胜地开始淹没和消失,但遗址尚存、游人至此寻踪探幽,发思古之情,仍然是一个好的去处。

主要游览点有:

石头城、莫愁湖公园、清凉山公园、奇石观赏馆、龟鳖博物馆、古林公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

2.3大江风貌区

万里长江,浩浩荡荡,由西而东,穿城而过,直奔大海。

南京的长江与幕府山平行,临江的一面,山势陡峻,形同一道天然屏障。

幕府山,长约6公里,属宁镇山脉的支脉。

山有五峰,南为主峰北固山,山下有石洞,深邃幽曲,居中的称中峰,山上有仙人台、虎跑泉,西北两峰对峙而立,人称夹萝峰,又名夹骡峰。

沿江的幕府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游览点有:

南京长江大桥、渡江胜利纪念碑、狮子山、绣球公园、燕子矶、头台洞和观音洞、二台洞、三台洞、达摩洞等。

2.4秦淮风光带

自六朝以来,十里秦淮就是商贾云集,市肆繁盛,人文荟萃之地。

降及明清,这里歌楼舞榭,琴声酒器,彻夜不绝,盛极一时。

岁月流失,沧桑巨变,秦淮河两岸的盛况和胜迹已消失殆尽。

经过数年的开发和建设,十里秦淮已初步建成具有六朝古都特色,庙、市、景合一,融游览、购物、品尝小吃、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若乘画舫在河中游览,桨声灯影,意境无限。

游览景点:

秦淮河、夫子庙、学宫、贡院、东西市场、乌衣巷、桃叶渡、瞻园、明代城垣和中华门城堡、民俗博物馆、白鹭洲公园、周处台、秦淮小公园等。

2.5南郊风景区

南郊风景区指雨花台、菊花台至牛首山一带的旅游景点。

雨花台,风光秀丽,古迹众多,古代就是登览、游览的胜地。

寺庙林立,钟磬之声相闻,有普德寺、天界寺、碧峰寺、高座寺、永宁寺、仓盛庙、刘猛将军庙、八腊庙等。

可惜这些古迹在历代战火中消亡了。

1927年之后,这里变成了刑场,一代英才在这里献出了满腔热血。

今天这里松柏长青,已是人们怀念先烈,追溯往事,参观、游览、凭吊的胜地。

主要景点有:

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史料陈列馆、杨忠襄公剖心处、方孝儒墓、邓愈墓、渤泥国王墓、菊花台九烈士墓等。

2.6栖霞风景区

“春牛首,秋栖霞”,牛首山、栖霞山是南京人春、秋两季外出游览的胜地。

栖霞山,尽管由于开矿而引走了水源,然而它仍然像一位健壮的老人,神采奕奕,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主要游览点:

栖霞山(白乳泉、碧云亭、凤翔峰、霞红苑)、栖霞寺(彩虹明镜、明征君碑、毗庐殿)、舍利塔、千佛岩、南朝石刻等。

2.7汤山古文化旅游区

主要在江宁县境内,包括温泉、阳山碑材、安基山水库、南京猿人溶洞等旅游资源。

"九五"期间初步建成以古文化为主题的观光旅游区。

2.8两湖风景区

包括高淳、溧水两县境内的景点,主要有固城湖、石臼湖、淳溪老街、花山、无想寺、天生桥等。

该区以湖光山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