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分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0567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汇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词汇分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词汇分类.docx

《词汇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汇分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词汇分类.docx

词汇分类

常用作贬义的成语集锦——并不代表意思就一定是贬义,而是通常用法。

1.满城风雨:

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

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所不为:

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4.趋之若鹜:

(贬)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5.半斤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6.绞尽心机:

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7.大言不惭:

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8.明目张胆:

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9.明哲保身:

(贬)因怕犯错误或有损于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10.忘乎所以:

(贬)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应有的举止。

14.高谈阔论:

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1.始作俑者:

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2.好高骛远:

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3.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4.如丧考妣:

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贬义。

12.一丘之貉:

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20.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16.虎视眈眈:

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2.别有用心:

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17.衣冠楚楚:

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18.巧言令色: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5.好为人师:

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19.人模人样:

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20.神气活现:

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8.趾高气扬:

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1.为所欲为: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2.谨小慎微:

(贬)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

24.卷土重来:

(贬)喻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

24.口若悬河:

(贬)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25.老气横秋:

(贬)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

26.例行公事:

(贬)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27.盲人摸象:

(贬)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固执一点,乱加揣测。

28.每况愈下:

(贬)情况越来越坏。

29.面目全非:

(贬)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很糟糕。

30.匹夫之勇:

(贬)不用智谋,只凭个人刚烈的勇气。

31.呜呼哀哉:

指死亡或完蛋。

32.天花乱坠:

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33.巧舌如簧: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4.一团和气:

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35、倾巢出动:

比喻全部出动,多含贬义。

误例:

全市几百名警察倾巢出动,终于将歹徒捉拿归案。

36、炙手可热:

比喻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使人不敢接近。

37、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38.火中取栗:

(贬)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59.江河日下:

(贬)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39、见异思迁:

(贬)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不表示选择时犹豫定。

40、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41、振振有词:

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42、不稂不莠:

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作贬义。

43、不知所云:

(贬)不知道在说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44.沆瀣一气:

(贬)臭味相投之人结合在一起。

45.长篇大论:

(贬)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46.朝秦暮楚:

(贬)一会儿投靠秦国,一会儿依附楚国。

比喻人反复无常。

47.处心积虑:

(贬)千方百计地盘算。

褒义用”殚精竭虑”

48.蠢蠢欲动:

(贬)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49.弹冠相庆:

(贬)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50.翻云覆雨:

(贬)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51.官样文章:

(贬)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52.冠冕堂皇:

(贬)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

常考成语

1.不刊之论:

不能够更改的言论,形容言论不可磨灭。

2.高山仰止:

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向往。

3.洛阳纸贵:

现用来比喻文章精美,广为流传。

4.包罗万象:

指包括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内容丰富、复杂,什么东西都有

5.洋洋大观:

指事物繁多,丰富多彩的景象---侧重景象 

6.汗牛充栋:

指书籍多。

7.叹为观止:

意思是赞叹所见的事物是最好的,好到了极点

8.贻笑大方:

被内行人笑话-----注意,不能再有“被”与之搭配

9.美轮美奂:

只能用来形容建筑

10.鳞次栉比:

形容房屋排列整齐

11.巧夺天工:

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用来形容技艺高超

12.鬼斧神工:

侧重非人力所能做到

13.趋之若鹜:

比喻很多的人争抢着去追求某种东西,带有贬义色彩

14.豆蔻年华:

旧指少女十三四岁的时期,现在也泛指处于少女时期。

15.首当其冲:

比较最先受到攻击或者最先蒙受灾难的

16.无所不至:

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多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贬义

17.无微不至:

没有一个细小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十分周到和细心。

18.不负众望:

不辜负别人的期望

19.不假思索:

形容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做事快捷。

20.求全责备:

意思是要求尽善尽美,完美无缺,强调完美之极

21.弹冠相庆:

比喻因为将要做官而互相庆贺,贬义,形容坏人得势而庆贺

22登高自卑: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23吉光片羽:

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24交浅言深:

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25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26雪泥鸿爪: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35.望其项背:

可以赶上,多用于否定形式。

27白头如新:

指交朋友不能彼此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28.美轮美奂:

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常被误用来形容其它美好事物。

29.炙手可热:

只能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30.首当其冲:

首先受到攻击。

常被人误用来“首要”“首先”和“理所当然”之意。

31.鼎力相助:

只用于对方或他人,是敬辞,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绵薄之力”才是谦词。

32.蓬荜生辉:

敬辞。

表示别人使自己生辉。

33.不负众望:

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

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34.义无反顾:

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误用于表毫不犹豫地做与正义无关的事。

36.差强人意:

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37.文不加点:

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

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38.抛砖引玉:

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39.鬼斧神工:

可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认为只可形容自然景物。

40.侧目而视:

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41.无所不至:

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42.休戚与共:

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不同。

43.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44.无可厚非:

不必作过于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5.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6.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常与“休戚相关”混。

休戚相关:

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47.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48.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49.不以为然:

不赞同。

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

50.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51.目无全牛:

技艺十分纯熟。

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52上行下效: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53好为人师:

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

54擢发难数(罪行):

形容罪过之多如拔下来的头发,难以数清。

55粉墨登场:

化好妆登台演戏。

也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

对于成语的考查通常以辨析和搭配的情况出现,因此考生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

由于成语是多年沿袭下来的固定搭配,因此在使用上比较缺乏理据性。

考生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原意、引申义及比喻用法。

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技巧性,即结合题目表达的各种特点,通过比较成语的准确含义、感情色彩、特殊用法、使用范围、搭配特点、语法功能、语句的逻辑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甄别。

下面我们来看成语有哪些固定搭配。

《成语的固定搭配》

1、肯定与否定的搭配

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类,解题时看看句中是否有否定词或疑问词。

常用于否定句的成语有:

善罢甘休、望其项背、空穴来风、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他们二人的工作成绩不可~。

、等闲视之等。

2、自己与他人的搭配

部分成语带有很浓的敬或谦的色彩,使用时要分清用于他人,还是用于自己,以免敬谦失当。

常用于他人的成语有:

鼎力相助、慷慨解囊、不耻下问、当之无愧等。

用于自己的成语有:

抛砖引玉、蓬荜生辉、信笔涂鸦、姑妄言之、如数家珍、不情之请等。

3、多义与单义的搭配

有些成语意义复杂,我们往往只注意其中应用较多的含义,而忽视了另外其他的含义,从而形成片面的理解。

有多个含义我们只常用其中一个含义的成语有:

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粉墨登场、想入非非、如虎添翼、张牙舞爪、粉墨登场、平铺直叙、短小精悍等。

4、有宾与无宾的搭配

成语由于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相同,有的成语能带宾语,而有的则不能。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有:

漠不关心、司空见惯、信手拈来、乐此不疲、接踵而至、求全责备等。

5、夫妻与亲人的搭配

有些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仅仅是夫妻之间。

这样的成语有:

举案齐眉、劳燕分飞、破镜重圆、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喜结连理、秦晋之好、琴瑟之好、海誓山盟、两小无猜等。

6、男性与女性的搭配

部分成语使用对象只能用于女性,而不能用于男性。

常见用于女性的成语有:

弱不禁风、人老珠黄、牝鸡司晨、豆蔻年华、河东狮吼、楚楚动人、风姿绰约、遇人不淑等。

7、褒义与贬义的搭配

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明显有褒贬色彩,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

贬义成语有:

始作俑者、弹冠相庆、趋之若鹜、无所不为、罄竹难书、颐指气使、歌舞升平等。

8、人工与自然的搭配

有些成语,使用对象或范围仅仅是人造的事物,但不能运用于自然之物。

这样的成语有:

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美轮美奂等。

9、个体与集体的搭配

部分成语表示集体名词,成语有: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等。

10、古义与今义的搭配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导致望文生义的错误。

这样的成语有:

文不加点、七月流火、危言危行、万人空巷、目无全牛、不赞一词、不刊之论、白头如新、侧目而视、付之一笑、身无长物、差强人意、罪不容诛等。

11、除此之外,成语有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如草长莺飞,只能描绘南方的春天;有的成语仅用于文艺作品,如别具匠心、荡气回肠、绘声绘色、天马行空、下里巴人等;还有的成语用于书籍资料,如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等。

总之,成语的搭配类型不少,只要掌握以上技巧就会快速辨析常用成语,大家不妨一试!

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

词语搭配技巧(来源于网络)

公务员考试中对词语搭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用语的习惯搭配和一些专业领域里特殊用语的固定搭配上。

这一类题通常没有太多技巧可言,主要靠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

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多年研究经验对此类题型稍做点拨。

一、常考习惯搭配词语汇总

二、常考专业术语的固定搭配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选词填空当中,考生经常遇到一些专业术语的固定搭配,难度较大,容易混淆,考生平时要加强对这些专业术语的积累。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近几年选词填空中经常考到的一些专业术语,以备考生考前复习。

(一)法律专业术语

法律专业术语是专门用来表示法律领域特有的事物、现象的专业用语,具有规范、严谨的特点。

公务员考试中与法律相关的逻辑填空材料,常以法律专业术语的固定搭配为考查重点,考生在平时应注意此类词语的积累。

(二)经济专业术语

经济专业术语是描述经济领域中特有的事物、现象的专业用语的总称。

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中对经济专业术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一些表示特定含义的专业概念上。

(三)心理专业术语

心理专业术语是在心理学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一些专用词汇,一般具有抽象、晦涩的特点。

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中对心理专业术语的考查比较简单,考生只要对常见的术语有所了解即可轻松突破。

语境

连载:

正版语文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作者:

王佩

  这些年,“语境”这个词流行起来,我也经常用,因为用着个词显得很学术,很人文,很专家。

其实,“语境”不过是“语言环境”的缩写,没什么高深的。

语境包含两种意思,一种是语言的外部环境,一种是语言本身营造的氛围。

  外部语境有两种,一种是社会环境,即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老百姓管这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报上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报道吗?

某巨贪下基层在宴会上的经典台词

“想到辖区还有老百姓吃不上饭,这饭我吃不下呀!

(说到此处擂一下桌子)”其实,他不是“吃不下”,而是“看不上”。

还有一种是硬件环境,也非常重要。

谈恋爱要去花前月下,酒吧茶座,最好吃西餐。

如果去一些不浪漫的场合,谈情说爱就很难。

朱丽叶柔声地呼唤:

“罗米欧,罗米欧,你在哪里?

”他总不能瓮声瓮气地回答:

“我在洗手间,亲爱的。

  韩少功在《暗示》中,讲过一段亲身经历。

他插队那会儿,返城需要大队支书签字。

支书是个阶级斗争觉悟很高的人,平常总黑着脸。

但韩少功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去了支书家。

屋内炉火正旺,支书老婆给他拍打雪花,支书还亲自给他端来姜茶,言辞也和善,最后居然把字给签了。

假使韩少功去的不是支书家,而是大队室,这事八成会黄。

这就是外部语境的作用,韩少功感叹:

“火光也是语言”。

  内部语境是说话人编织的逻辑,营造的氛围。

如果你陷入这样的语境,大脑自然会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我以前在国营企业上班,领导经常在会上表扬那些出国常驻的人,说他们是如何撇家舍业,含辛茹苦。

外驻职工回国,也是一个劲叫苦不迭,抱怨外国饭菜多么不可口,外国小妞多么不配合。

如果进入他们的语境,你恐怕一辈子都不敢出国。

但事实呢?

跳出语境,分析一下便知,出国人员领双份工资,决不会比小业务员更苦。

前几天看电视,某个电视剧组的一班人,正在对观众大吐苦水,说他们深入农村实地拍摄,多么不易。

KAO,如果进入他们的语境,相信这些鬼话,那农民还怎么活呀?

前几年,有人批评"知青文学"和"伤痕文学",也是质疑这类文学营造的语境。

高手下围棋有一条法则,就是不要进入对手的步调,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条原则,对言谈也适用。

我有一位朋友(对不起,我又要编排我的朋友了),他老婆经常控诉他用情不专,每次,他都低头认罪,唯唯诺诺。

忽然有一天,他明白过来了,这样就坠入了老婆的语境。

他换了一个策略,每次老婆谈类似话题,他就巧妙地叉开,说自己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以及弗洛姆的名言:

“爱是一种能力”。

果然,没出半年,他头上“花心”的帽子,终于摘掉了。

老婆对她愈发体贴,就像童话中所说的那样,两人过起了幸福的日子。

上面的文章只是以便大家更理解语境。

关于公务员考试,大家主要注意的是内部语境,你要将自己代入作者的思维才能选出最适合的词语。

当然在生活中,我们要有自己的理解,要有自己的主见。

从本质上看,语言常常是一种“只需意会、不必言传”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交际活动。

公务员考试只是基本能力的一种考查,所以我们从已知材料判断语境就好,不要过多引申,也不要参杂自己的主观臆断。

成语运用常犯错误补充

在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成语在选词填空类题型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并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从考查的形式上来看,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特点是公务员考试越来越侧重于综合考查,特别是成语与实词的混合型考查。

在考试中,对考生正确使用成语(选词填空、病句)能力的考查,主要从十个方面来设置错误选项或迷惑项。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结合实例给考生详细讲解如何避免这十大禁忌,帮助考生成功辨析与使用成语。

一、形近、音近易误,义近易混

  遇到形近、音近或义近类成语时,要注意从相近成语的相异语素去分析,找出其差别。

(注: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1.形近、音近:

有些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如“不孚众望”指不能使众人信服,而与之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却表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其他还有“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注意区分其含义。

  

2.义近:

有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它们的用法仍有细微差别。

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两者意义相近,但前者更偏向主动,后者更偏向被动。

二、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语义较轻,有些成语语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如“信口雌黄”与“信口开河”,前者语意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后者语意轻,指说话不假思索,随口乱说。

再如“暗箭伤人”与“含沙射影”,“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三、对象误用

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范围及对象缺乏了解,就极易扩大其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成语的特定适用对象分为以下三类:

1.只能用于形容个体或群体。

如“莘莘学子”指很多学生;“芸芸众生”指很多人。

2.专用于特定的人物关系之间。

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指男女幼童;“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破镜重圆”指夫妻;“萍水相逢”用来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不能用来形容老朋友相遇;“不期而遇”则表示认识的人意外地相遇。

3.适用的于某个类。

如“洗心革面”的适用对象是人而不能是物;“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而不能形容风景;“汗牛充栋”形容的对象是书籍而不是人;“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别出机杼”是指作品的出色、创新。

四、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比如有些成语不能单独使用,有些则能单独使用;有些成语不能用于否定句,有些则只能用于否定句;有些成语能用于被动语态,有些则不能用于被动语态等。

,比如“脍炙人口”、“爱不释手”都不能用于被动语态。

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文章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爱不释手”指非常喜爱,不舍得放手。

五、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只能用于自称,比如谦词;有些成语用于称呼对方,而不能称呼自己,比如敬词。

这些成语如果不分场合随便使用,就容易犯谦敬错位的错误,从而影响句子整体语境的协调。

如:

“蓬荜生辉”是谦词,只能对己,不能对人。

“虚怀若谷”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

近义成语辨析

1.趁火打劫:

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

亦作“趁火抢劫”。

浑水摸鱼:

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2.心满意足:

心愿满足。

亦作“心满愿足”。

称心如意:

完全合乎心意。

亦作“趁心如意”。

3.承前启后:

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

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

亦作“承先启后”。

承上启下:

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

4.三五成群:

三个五个结成一群。

成群结队:

聚集到一起,结成一群一伙。

亦作“成群结伙”。

5.胡思乱想:

不切实际地瞎想。

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

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

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

6.粗心大意:

做事不细心,马虎。

粗枝大叶:

指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也指做事不认真,不细心,马虎大意。

7.大张旗鼓:

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

雷厉风行:

比喻政事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

也比喻行事声势威猛,动作迅速。

8.当仁不让:

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义不容辞:

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

9.一视同仁:

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多用于指物。

10.牢不可破:

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

形容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

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

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11.死灰复燃:

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

东山再起:

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亦作“东山复起”。

12.洞若观火: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了如指掌:

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13.耳濡目染:

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

亲自听到和看到的。

14、笑容满面:

形容脸上流露出快乐、和悦的样子,多用于表一般性的喜悦。

春风满面:

形容满脸流露着愉快、得意的样子,侧重于得意心情

15、心满意足:

感到心里非常满足。

如愿以偿:

按照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16、休戚与共:

祸患、利害、忧乐彼此共同承受,有同甘共苦的意思。

休戚相关:

祸患、利害、忧乐相互关联,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但无“同甘共苦”的意思。

17、言不由衷:

话不是由内心发出的,形容虚伪敷衍,不说真心话。

侧重一时的应付,虚伪程度轻。

口是心非:

嘴上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形容心口不一。

纯属有意欺骗,虚伪程度较重。

18、扬长避短:

发扬自己之长,避开自己之短。

取长补短:

可以指取此物之长,补他物之短,也可以指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前者重在“避”,后者重在“补”。

19、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斟酌字句而死抠字眼,多指读死书而忽视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可用在讲话时过分推敲字句以炫耀自己,略带贬义。

字斟句酌:

指对字句反复推敲琢磨,多半用来称赞人讲话或写文章,在语言上认真推敲,也可用来读文章时对语言的仔细品味。

02.不负众望:

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20.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和权术。

朝三暮四:

多用以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

朝秦暮楚:

比喻反复无常。

(多指立场)

21.烟消云散:

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亦作“云消雾散”。

风流云散:

风吹云散,踪迹全消。

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

亦作“风流雨散”。

22.风平浪静: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

比喻平静无事。

一帆风顺:

船挂满帆,顺风行驶。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或阻碍。

23.风雨飘摇:

形容形势很不稳定。

摇摇欲坠:

形容极不稳固,就要落下来,或比喻就要垮台。

24.浮光掠影:

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

走马观花:

骑在马上看花。

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

也比喻粗略地观察一下事物。

25.后来居上:

后来的人或事物可以胜过先前的。

有赞许意。

青出于蓝: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26.生吞活剥:

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囫囵吞枣: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27.醉生梦死:

比喻象醉酒和做梦一样,糊涂地过日子。

花天酒地:

形容吃喝嫖赌,荒淫腐化的生活。

28.欢欣鼓舞:

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欢天喜地:

形容非常高兴。

29.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叙述生动逼真。

有声有色:

形容表现、描绘得非常生动。

30.魂不附体:

灵魂脱离了肉体。

形容惊恐之极。

失魂落魄:

形容心神不宁或惊慌失措。

31.饥寒交迫:

饥饿与寒冷交相逼迫。

形容无衣无食,生活困苦不堪。

啼饥号寒:

因为缺乏衣食而啼哭。

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32.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

岌岌可危:

形容极其危险。

33.历历在目:

清楚地展现在眼前。

记忆犹新:

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象新近发生的一样。

34.家常便饭:

①家庭日常的饭食。

②比喻经常发生习以为常的事情。

习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