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12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15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8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8页
亲,该文档总共1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未定点”和“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

(5)“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思考如果给你一次与西部的同龄人建立联系的机会,你打算怎样联系?

你还想了解西部哪些知识,怎样增进彼此的了解?

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时间安排:

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学习准备:

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搜集有关资料。

如:

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为在“口语交际·

习作”和“回顾·

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也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1、草原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用心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增加了解西部的兴趣。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揣摩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是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学习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课前可查阅有关书籍、上网查找资料(音像、图片),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等。

课时:

建议两课时,也可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同学们,对于生长在北方的你们来说,这样的景象应该不会陌生吧!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跟随老舍爷爷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会让你更加神往,同时你更会为蒙汉人民浓浓的真情而深深感动。

首先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读书方法吧!

1、初读课文首先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2、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要认真阅读,先从整体上了解全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其中最主要的景点是什么,头脑中有个总体印象。

3、理清写作顺序。

4、要边读边做批注,利用“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记录自己读书的感受,与同学、老师交流。

5、完成基础达标的内容。

6、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课堂要研究的问题。

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尝试完成“挑战自我”栏目中设计的问题。

相信你能行!

基础达标:

1、我能完成以下练习。

⑴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内蒙古(mēngmé

ngměng)同行的人(xí

nghá

ng)好客(hà

ohǎo)似的(shì

(2)我能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喧()拘()跤()蹄()崖()

渲()苟()狡()啼()涯()

2、我理解的词语有:

3、我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我还知道课文是按顺序叙述的,按这一顺序主要写了

个情景。

学后疑惑:

疑问一:

疑问二:

挑战自我:

1、画出文中写得美的句子,把体会批注在书上,准备与同学交流。

2、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合作探究

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有了很多收获,同时也生成了很多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草原的美。

阅读提示:

画出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书上,这里的批注不仅是对内容、思想方面的,还应该有对文章表达方法的认识,对于重点的优美的句段要背下来,你就会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三、拓展阅读

八月末,我开车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

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

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

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

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

这时除了将她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

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

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

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

这时我们平常看惯了的房屋街道、车马行人还有山水阡陌,已都成前世的依稀记忆。

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

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

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

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

除了草便是山坡上的树。

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

眼前这种异样的整齐美,装饰美,倒使我怀疑不在自然中。

我们将返回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

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纯真难。

感谢上帝的安排,阴差阳错,我们在花已尽,雪未落,草原这位小姐换装的一刹那见到了她不遮不掩的真美。

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呜呼!

草原八月末。

大矣!

净矣!

真矣!

山水原来也和人一样会一见钟情,如诗一样耐人寻味。

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块神秘的草地。

将要翻过山口时又停下来伫立良久。

明年这时还能再来吗?

我的草原。

1、“冥”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再查()画,读()。

“刹”应查()部,在文中应选择读音是(),“一刹那”意思是。

2、“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亮波”指,“一匹大绸缎”说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

3、短文主要写了。

4、这篇短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草原》一文有哪些异同:

四、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

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丝绸之路

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

4、激发起自己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学习重点:

通过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自己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建议一课时

一、预习导航:

“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

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丝绸之路》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认真读文,一定会激起你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建议先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边读边想象,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写什么,有了整体印象之后,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抓住重点句子或段落反复阅读体会,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思考是怎样来写的,才能知道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

还要用心去读书,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在学习表达上有所收获,并能结合阅读提示与同学交流收获。

通过预习,我能完成以下问题,我能行。

1、我能熟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矗立(chù

zhù

)凹眼(āoá

o)戎装(ró

ngjiè

)循声望去(xú

ndù

n)鸵鸟(tuó

tā)

匕首(bǐbì

)商贸(mà

ohuò

)芝麻(zhīzī)美轮美奂(yānghuà

n)

⑵形近字组词

匕()戎()贸()凹()驼()

比()戒()货()凸()鸵()

⑶我能通过()等方法理解下列词语,并能积累下来。

栩栩如生、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仑美奂、遐想等词语

2、通过自读全文,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

我还知道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这种表达方法是:

3、通过自读全文,丝绸之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4、、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是:

学贵有疑:

有时发现就是一种能力。

我发现了这些问题想与同学交流。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挑战自我

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把你的思考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

1、积累喜欢的句子。

2、复述课文内容。

二、拓展阅读

家乡的桥是我梦中的桥

家乡村边有一条河,曲曲弯弯,河中架一弯石桥,弓样的小桥横跨两岸。

每天,不管是鸡鸣晓月,日丽中天,还是月光泻地,小桥都印下串串足迹,洒落串串汗珠。

那是乡亲在追求多彩的希望,在兑现美好的遐想。

弯弯的小桥,不时荡过轻吟低唱,不时露出舒心笑容。

因而,我幼小的心灵,曾将心声献给小桥:

你是一弯银色的新月,给人间普照光辉;

你是一把闪亮的镰刀,收割着欢笑的花果;

你是一根晃悠悠的扁担,挑起了彩色的明天!

哦,小桥走进我的梦中。

我在漂泊他乡的岁月,心中总涌动着故乡的河水,梦中总看到弓样的小桥。

当我访南疆探北国,眼帘闯进座座雄伟的长桥时,我的梦变得丰满了,增添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弯弯的小桥,是我梦中的桥吗?

三十多年过去,我戴着满头霜花回到故乡,第一紧要的便是去看望小桥。

啊!

小桥呢?

小桥躲起来了?

河中一道长虹,沿着朝霞熠熠闪光。

哦,雄浑的大桥敞开胸怀,汽车的呼啸、摩托的笛音、自行车的叮铃,合奏着交响进行曲;

南来的钢筋、花布,北往的柑橙、家禽,绘出交流欢乐图……满桥豪笑满桥歌啊!

蜕变的桥,传递了家乡进步的消息,透露了家乡富裕的声音。

时代的春风,美好的追求,我蓦地记起儿时唱给小桥的歌,哦,明艳艳的太阳照耀了,芳香甜蜜的花果捧来了,五彩斑斓的月拉开了!

我心中涌动的河水,激荡起甜美的浪花。

我仰望一碧蓝天,心底轻声呼喊:

家乡的桥呀,我梦中的桥!

1、“熠”字,我运用()方法查字典,先查()再查(),读()

2、填空:

()的新月()的河水()的小桥()的春风

()的声音()的浪花()的太阳()的追求

3、你是一弯银色的新月,给人间普照光辉;

作者用()、()、()来写幼小心灵里的小桥,赋予小桥新的意义,同时用三个句式相同的分句,构成一个()句子。

读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表达作者者

我还体会到了短文与本课运用相同的表达方法是

三、相关链接话说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

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

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

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

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3、白杨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那段话。

3、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意。

4、揣摩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的。

1、学习重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可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了解当时的艰苦生活和劳动环境,感受建设者们开发西部时的豪情壮志。

建议两课时

同学们都见过白杨树吧?

它朴实无华,与很多树相比,它再普通不过了。

可在一个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的眼里,它却是那样的不同寻常。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白杨树》,去倾听、去品味,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

我们来交流一下读书方法。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这样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2.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喻什么理,寄什么情。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读文时要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再画出描写和议论白杨的句子,体会白杨的特点和边疆建设者的品质有那些相似的地方,从而感受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1、⑴我能抄写生字,而且写得美观。

 

⑵我能按要求填空

A、“晰”按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按部首查字法查()部,与“清晰”相反的意思是()。

B、“疆”字第三笔是(),共()画,书写时不要丢掉“弓”字里的()。

C、“陷”字读(),不读xuà

n,它的第八笔是()。

2、我会组词

析()绍()扶()僵()焰()杨()

晰()招()抚()疆()陷()扬()

本课的生字我觉得比较难记的是    。

我采用的识字方法是  

比较难写的是       ,我采用的方法是

3、我能运用()方法理解“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戈壁”等词语。

4、初读课文后,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

我还知道爸爸表面在赞美白杨树()外在的特点,实际是在赞美具有白杨树一样优秀品质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就是()。

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

1、你能说说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

2、从哪些语段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戈壁滩、戈壁滩、戈壁滩……

世界上,仿佛只剩下了渺无际涯的戈壁滩。

一大片一大片灰黄单调的色彩,在车窗里向后倒退,向天边延伸,遥远的天边,起伏着寸草不生的秃山,那暗红的色泽和奇特的形状,竟使人联想到了月球和火星……

荒凉、贫瘠、寂寥──这些令人发怵的字眼,似乎就是专门为戈壁滩创造的。

灰黄中,突然闪出几星浅绿!

尽管绿得可怜,却使我的眼睛发亮了。

在这片无边无际的荒滩上,原来也有生命。

星星点点的,绿色在不断地闪烁,它们改变了戈壁滩的可怕的形象。

这些奇怪的绿色是什么呢?

“是刺棵子。

”一位饱经风霜的旅伴告诉我。

刺棵子。

刺棵子……

我踏上茫茫的戈壁滩,我要认识这些奇怪的绿色。

我终于看清了它们。

在冒着青烟的沙砾中,在龟裂的土壤里,在那些不知从哪里飞来的大石块下,它们蓬蓬勃勃地生长着,纤长的枝条,无拘无束地向四面八方伸展,枝条上绿色的利刺和小圆叶,骄傲地在烈日和热风中摇曳……

哪里有戈壁滩,它们就在哪里出现,不管风沙多么狂暴,不管炎阳多么严酷,它们顽强地在荒芜中绽吐着给人以希望的色彩,透露出生命的信息。

我惊讶了──在这生命绝迹的旱漠荒野上,它们怎么能生存下来呢?

该不会有什么特异功能?

我想从沙砾中拔出一棵来,费尽力气,未能得逞,利刺却戳破了我的手……

哦,这倔强的小生命,把根扎得那么深!

我看见它们在骄傲地微笑,我听见它们在骄傲地唱歌。

面对广阔而又无情的大戈壁,它们能不骄傲么!

它们在用那星星点点的绿色向世界宣告:

生命,是无法战胜的!

来,沿着它们的足迹向荒漠进军吧,前方,一定能找到绿洲……

1、我通过()方法理解了诸如“渺无际涯、寂寥、饱经风霜”等词语

2、我知道了戈壁滩的环境是,刺棵子特点是。

3、我能体会到文中的“我”看见刺棵子时的心情:

4、“我看见它们在骄傲地微笑,我听见它们在骄傲地唱歌”是真的吗?

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5、短文在表达上与本课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相关链接

关于“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

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

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

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

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3、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2、难点是了解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搜集有关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

它深情的歌颂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你会被那感人的场景而深深震撼!

建议同学们课前可通过查找资料,认识青藏铁路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认识到青藏铁路对沟通东西部、促进合作发展,造福西藏地区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还可以在地图上找一找全长青藏铁路的线路:

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越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再读懂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提示的问题,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并能结合阅读提示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1、我首先读了阅读提示,它提示我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⑴我能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妖娆(rá

oná

o)机械(xiè

jiè

)开凿(zá

ozuò

)巍峨(wēiwè

i)

媒体(mé

imié

)狰狞(zhēngzēng)逞凶(ché

ngchěng)

撕扯(chězhǐ)杯水车薪(xīnxīng)效率(lǜlù

⑵我能辨析形近字并组词

挠()诫()煤()峨()狰()

娆()械()媒()饿()挣()

⑶我能补充词语

()装()裹()零()落()翼()飞

劈()盖()()寝()食()以继()

晴空()()()痛()酸

⑷我能查字典

“薪”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再查()画。

“娆”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⑸在下列词语中,我通过各种办法理解的词语是:

银装素裹、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劈头盖脸、杯水车薪、废寝忘食、狰狞、妖娆、巍峨

3、通过读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

4、读了课文,我的感受:

问题二:

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检测一下能否“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能否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是怎样克服的?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多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拓展延伸

拉萨之夏

夏天,是古城拉萨一个让人微薰的时节。

拉萨的夏天有着她自己的独异的性格和别致的风姿。

她没有江南似锦的繁花和恣肆的藤萝,甚至看不见疯狂生长的野草,听不到知了尖锐的长鸣。

江南之夏所有的沉闷,喧嚣,在拉萨的夏天里化作了沁人心脾的清凉。

浮云如洗,长空湛蓝如那一掬最深的纯净的海。

那些高大雄壮的群山,依然赤袒着身躯,绵延横亘,傲然而立。

但夏天给它们抹上了一层淡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