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1522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docx

秋季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详解

教科版(2017)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人。

其中男生30人,女生25人。

他们经过前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声音》、《呼吸与消化》、《运动和力》三个大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概念”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声音》单元引导学生从听到的声音开始,认识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我们又是如何通过听到的声音的。

《呼吸与消化》通过感受呼吸、肺活量到每天所持的食物,以及食物在身体内的消化过程,让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运动和力》通过小车的运动来讲述力和运动的联系,让学生初步接触力学单位——牛,更通过设计和制作小车加深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科学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

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并能自己设计制作小乐器。

明白人体呼吸和消化的过程,知道健康生活的含义。

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理解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明白力学单位——牛。

(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注重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解释与模型是四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或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

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

1

2

第一单元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3

第一单元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4

第一单元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

5

第一单元5.声音的强与弱

1

6

第一单元6.声音的高与低

1

7

第一单元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

8

第一单元8.制作我的小乐器

1

9

第二单元1.感受我们的呼吸

1

11

第二单元2.呼吸与健康生活

1

12

第二单元3.测量肺活量

1

13

第二单元4.一天的食物

1

14

第二单元5.食物中的营养

1

15

第二单元6.营养要均衡

1

16

第二单元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

17

第二单元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1

18

第三单元1.让小车运动起来

1

19

第三单元2.用气球驱动小车

1

20

第三单元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

21

第三单元4.弹簧测力计

1

22

第三单元5.运动与摩擦力

1

23

第三单元6.运动的小车

1

24

第三单元7.设计制作小车

(一)

1

一、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选择题

1.将一把钢尺的一半伸出桌外,先轻轻拨动钢尺,再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   )。

A. 高低不同                                    

B. 强弱不同                                    

C. 一样

【答案】B

【解析】【分析】用力不一样,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强弱也不同。

2.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用手指敲击桌面时发出的声音都是相同的

B. 手指轻轻摩擦桌面,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桌面传播的

C. 轻敲桌面,产生的声音弱;重敲桌面,产生的声音强

【答案】A

【解析】【分析】手指敲击桌面时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3.宇航员在月球上时,如果不借助通信装置,就听不到同伴说话的声音,这是因为(   )。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          B. 月球上不存在会振动的物体          C. 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空气

【答案】C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古筝是一种民族乐器,一般有21根弦。

调音师发现弦发出的声音偏低,下列方法比较合理的是(   )。

A. 把弦绷得紧一些                        B. 把弦弄得松一些                        C. 把弦放得长一些

【答案】A

【解析】【分析】声音偏低可以把弦绷的紧一些,弦越紧,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

5.一只手轻轻拨动同一根弦,另一只手不按或按在不同的位置,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其中发出声音最低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分析】手按琴弦的同一位置,另一只手用不同的力拨动该琴弦,其振幅不同,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6.下图是小提琴的四根弦,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   )。

A. 1号弦                                       

B. 2号弦                                       

C. 4号弦

【答案】A

【解析】【分析】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

7.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同一把尺子时,发出声音的强弱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尺子振动幅度不同引起的。

下列图中,发出声音最强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分析】尺子伸出的越短,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8.下列关于耳蜗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B.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C.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答案】B

【解析】【分析】耳蜗和前庭迷路一起组成内耳骨迷路,是传导并感受声波的结构。

负责将来自中耳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神经电信号。

9.宇航员在月球上通话,帮助传播声音的是(   )。

A. 空气                                       B. 地面                                       C. 无线电波

【答案】C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需要借助无线电波传播声音。

10.收音机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A.空气B.琴弦C.喇叭

答案:

C

1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B.手使锣面跟空气隔开了C.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答案:

C

12.蜜蜂飞来飞去会发出“嗡嗡”的声音,这声音是由于()(

A.蜜蜂的叫声B.翅膀振动C.声带振动

答案:

B

13.1994年,天文学家观察到某一彗星裂成了二十多块大的碎片,撞击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地球上的人们没有听到一丝声响,以下猜想最符合科学性的是(

A.爆炸发生的声音太小了B.这种爆炸本身不会发出声音

C.木星与地球之间存在很长的真空带,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

答案:

C

14.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运用的原理是: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

A.大B.小C.一样

答案:

A

15.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下列行为,有利于呵护我们的听力的是()。

A.为了能更投人地欣赏音乐,经常使用耳机来听

B.耳垢太脏了,要经常清理,这样可以保持外耳道的清洁,有助于保护耳朵

C.遇上较刺耳的声音时,我们可以张开嘴巴,捂上耳朵

D.平时要多听听很高或很大的声音,这样可以锻炼我们听觉的承受能力

答案:

C

二、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择题

16.下面的模拟实验中,模拟呼吸的是(   )。

A. 

                         

B. 

                         

C. 

【答案】A

【解析】【分析】选项A是模拟呼吸作用,且图示为呼气状态。

17.在平静状态下,我们1分钟呼吸(   )次。

A. 5~10                                      

B. 18~22                                      

C. 40~60

【答案】C

【解析】【分析】在平静状态下,我们1分钟呼吸40-60次,在运动的情况下呼吸次数会增加。

18.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   )。

A. 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                 B. 生吃的食物和熟吃的食物                 C. 主食和副食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食物的作用可以把食物分为:

主食和副食,把食物的来源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根据植物的使用方法把食物分为熟食和生食。

19.在口腔里,(   )把食物中的淀粉转化成糖。

A. 牙齿                                         

B. 舌头                                         

C. 唾液

【答案】C

【解析】【分析】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转化为糖。

20.在馒头上滴碘酒,白馒头变成蓝色,这是因为馒头中含有(   )。

A. 蛋白质                                       B. 淀粉                                       C. 维生素

【答案】B

【解析】【分析】在馒头上滴碘酒,白馒头变成蓝色,这是因为馒头中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

21.下列食物在纸上滑动时,会留下油渍的是(   )。

A. 黄瓜                                         

B. 萝卜                                         

C. 花生

【答案】C

【解析】【分析】花生里面含有脂肪,在纸上滑动时,会留下油渍。

22.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

A. 黄豆                                        

B. 米饭                                        

C. 食用油

【答案】A

【解析】【分析】黄豆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米饭含有淀粉,食用油含有脂肪。

23.人体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多,是因为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分析】人运动后,需要增加呼吸次数来获得更多的氧气。

24.为了增强呼吸功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经常锻炼身体                   

B. 经常蒙头睡觉                   

C. 经常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

【答案】B

【解析】【分析】经常运动,经常呼吸新鲜空气等等,可以增强呼吸功能。

25.某校餐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

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

小明认为这一食谱增加蔬菜类食物才均衡添加下列(  )后这份食谱变得更为合理。

A. 素炒豆角                              B. 红焖羊肉                              C. 煮鸡蛋                              D. 炸河虾

【答案】A

【解析】【解答】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含有淀粉、蛋白质,还缺维生素,而素炒豆角富含维生素,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食物最有营养,也找不出一种包含了全部营养的食物。

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粮食类、蔬果类的食物,还必须吃肉蛋类的食物。

26.下列物质中不含有脂肪的是(  )。

A. 葵花子                                  

B. 大豆                                  

C. 菠菜                                  

D. 花生仁

【答案】C

【解析】【解答】菠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食物最有营养,也找不出一种包含了全部营养的食物。

27.咳嗽大多是由于异物进人了()。

A.肺B.气管C.鼻腔

答案:

B

28.在食物中滴一滴碘酒,如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

A.维生素B.淀粉C.糖类

答案:

B

29.下列做法对人体器官不利的是()。

A.多到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

B.关闭窗户,不让灰尘进人室内,尽量少外出活动

C.想办法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

答案:

B

30.发生龋齿的主要原因是()

A.偏食、营养不良

B.牙齿发育畸形

C.口腔不洁、有大量细菌存在

答案:

C

三、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择题

31.踢出去的足球,最后都会落回地面,是因为足球()

A.受到阻力作用B.受到重力作用C.没有受到力

解析:

B

32.为了让小车行驶的距离更远,我们要把气球吹得()

A.大一些B.小一些C.不影响

解析:

A

33.关于使用测力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测力计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对准“0”刻度

B.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C.指针可拉伸至超过最大刻度的位置

解析:

C

34.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的作用。

A.摩擦力B.拉力C.弹力D.反冲力

解析:

A

35.假如没有摩擦力,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地面上滚动的球很难停下来

B.手拿不住笔写字

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飞

D.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将火车沿铁轨推动

解析:

C

36.下列摩擦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自行车刹车时,刹车橡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

B.单杠运动员上杠时,手与单杠的摩擦

C.汽车行驶时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D.人走路时,鞋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解析:

C

37.我国“神舟”十一号飞船在返回地球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会快速接近地球,为减慢下降速度,在打开降落伞后,还要靠发动机()

A.水平B.向上C.向下

解析:

C

38.在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少摩擦的是()

A.皮带传动中,把皮带绷紧些B.自行车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C.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D.体操运动员上单杠时,在手上涂抹镁粉

解析:

B

39.拔河时我们需要()

A.增大摩擦力B.减小摩擦力C.保持摩擦力不变

解析:

A

40.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是()喷气,通过产生的反冲力来降低速度。

A.查阅资料一明确问题→制订方案→评估与改进

B.明确问题一制订方案一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C.制订方案→明确问题一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解析:

B

四、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选择题

41.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

A.固体B.气体C.真空

解析:

A

42.食物是通过()运输到胃里的。

A.口腔B.食道C.小肠

解析:

B

43.下列行为能保护听觉器官的是()。

A.长时间使用耳机

B.遇到过强的声音,捂住耳朵或张开嘴巴

C.对着同学的耳朵大喊大叫

解析:

B

44.在广口瓶内悬挂着一部手机(如图),拨通瓶内的手机,再逐渐抽去瓶内的抽气

空气,可以听到()。

A.铃声越来越弱B.铃声越来越强C.铃声强弱不变

解析:

A

45.用花生米在白纸上擦一擦,会留下油迹,这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较多的()。

A.矿物质B.脂肪C.蛋白质

解析:

B

46.零食是除正餐之外的食品,选择和安排零食的正确做法是()。

A.选择营养丰富的水果、酸奶等食物作为零食

B.尽量选择含糖高、脂肪量多的食品

C.正餐之外的时间里有饥饿的感觉就可以多吃一些零食出

解析:

A

47.在真空中声音传播的速度()。

A.更加快B.更加慢C.不能传播

解析:

C

48.某市为了减少内环线上汽车对两侧居民的噪音影响,在马路两侧装上了许多隔音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音墙能改变听到的噪音音量

B.隔音墙能改变听到的噪音音调

C.隔音墙能改变噪音的传播方向

解析:

B

49.做钢尺发声实验时,尺子一振动,立即用手按住尺子,使它停止振动,这时尺子()。

A.继续发声B.声音变小C.停止发声共

解析:

C

50.下列环境中,不能听到声音的是()。

A.宇航员登陆月球B.潜水员潜入水中C.登山者攀上高峰

解析:

A

51.把玻璃罩里的空气全部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听不见正在发声的闹钟的铃声了,这是因为()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A.空气B.玻璃罩C.闹钟D.耳朵

解析:

A

52.下列食物属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基础部分的是()。

A.鸡鸭鱼肉、牛奶和豆类B.油、盐、糖

C.米面类和杂粮D.蔬菜和水果

解析:

C

53.将动物毛发点燃后会闻到一股焦臭味,说明动物毛发中含有较多的()。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

解析:

A

54.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A.牛奶B.米饭C.肥肉D.苹果

解析:

A

55.不同形状的牙齿分工明确,“细嚼慢咽”中的“嚼”,主要由()负责。

A.门齿B.犬齿C.臼齿

解析: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